医用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124016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8 00: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护理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医用床,包括床架、柔性件和若干支撑机构,各支撑机构均设置于床架内,且各支撑机构呈阵列并排布置,各支撑机构均包括升降组件和支撑架,升降组件的驱动端朝上设置,支撑架与对应的升降组件的驱动端连接,且各支撑架均设有位于其顶端的按摩头,各按摩头的顶端共同形成支撑面,柔性件连接于床架的顶部并覆盖于支撑面上,使用时,患者卧躺在柔性件上,当患者需要调整卧躺姿态时,各个升降组件带动各个按摩头变换形成与患者想要调整的姿态相适配的支撑面,使得患者的身体各个部位均可以得到有效支撑,而且整个变换姿态的过程通过升降组件驱动完成,不需其他人员辅助,有效地节约医护人员的体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医用床
本技术属于护理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医用床。
技术介绍
对于自理能力差或无自理能力等需要长期躺卧在床上的病人,患者在长期的卧躺的过程中,一般都会需要经常性地调整卧躺的姿态,以使得患者可以卧躺更加舒适,以及避免身体某个部位卧躺时由于长时间的压迫造成血液循环障碍,局部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导致的软组织溃烂甚至坏死。而医护人员在给患者护理的过程中,往往会借助医用床帮助患者安全、快捷地完成部分翻身或调整姿态的动作。现在的医用床的床板一般是通过多个折叠板组合形成,在患者调整姿态时,通过翻转对应的折叠板,使得折叠板带动患者的身体翻转,然后进行支撑固定好即可;当需要患者调整为另外的姿态时,则可能需要先将之前翻转的折叠板归位,再翻转另外的折叠板,或者再直接翻转另外的折叠板以支撑患者的其他部位。但是,由于折叠板可折叠的块数比较少和折叠支撑的范围比较小,使得患者可调整卧躺的姿势比较少,导致患者使用不舒适。并且由于患者具有一定的体重,这样医护人员在翻转折叠板时往往需要耗费较大的体力,并且医院病人多且每个病人都需要经常性地翻转,如此非常容易导致医护人员疲惫。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医用床,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医用床在使用时,患者可调整卧躺的姿势比较少且调整时需要耗费医护人员较大体力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医用床,包括床架、柔性件和若干支撑机构,各所述支撑机构均设置于所述床架内,且各所述支撑机构呈阵列并排布置,各所述支撑机构均包括升降组件和支撑架,所述升降组件的驱动端朝上设置,所述支撑架与对应的所述升降组件的驱动端连接,且各所述支撑架均设有位于其顶端的按摩头,各所述按摩头的顶端共同形成支撑面,所述柔性件连接于所述床架的顶部并覆盖于所述支撑面上。优选地,各所述升降组件均包括安装支架、驱动电机、丝杆和移动螺母,所述安装支架安装于所述床架上,所述丝杆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安装支架上,所述驱动电机安装于所述安装支架上,所述驱动电机的主轴与各所述丝杆的一端连接,所述移动螺母与各所述丝杆螺纹连接,所述支撑架与所述移动螺母连接。优选地,各所述升降组件还均包括至少一个线性滑轨,所述线性滑轨的导轨安装于所述安装支架上并与所述丝杆平行,所述线性滑轨的滑块与所述移动螺母固定连接。优选地,各所述升降组件均还包括安装块,所述安装块与所述移动螺母固定连接,所述线性滑轨的滑块与所述安装块固定连接。优选地,所述支撑架包括呈中空状的套接体,所述安装块与所述套接体的底端连接且位于所述套接体的内侧,所述按摩头设于所述套接体的顶端,所述支撑架的顶端延伸入所述套接体的内侧。优选地,所述套接体的顶端设有滚珠轴承,所述按摩头安装于所述滚珠轴承上。优选地,所述安装支架包括支撑板、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一安装板连接于所述支撑板的底端,所述第二安装板连接于所述支撑板的顶端,所述丝杆的两端分别通过轴承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板上和所述第二安装板上,所述线性滑轨的导轨安装于所述支撑板上,所述驱动电机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板上,所述第一安装板通过紧固件与所述床架固定连接。优选地,所述驱动电机的主轴上套接有第一齿轮,所述丝杆靠近所述驱动电机的一端套接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啮合。优选地,所述驱动电机的主轴上套接有第一同步轮,所述丝杆上套接有第二同步轮,所述第一同步轮和所述第二同步轮之间绕设连接有同步带。优选地,所述床架包括底板和连接于所述底板一端的靠背板,所述底板的外周均设有挡板,所述底板、所述靠背板和三个所述挡板共同围设形成卧躺区域,各所述升降组件均安装于所述底板上且位于所述卧躺区域内。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的医用床,一个按摩头为一个支撑点,各个支按摩头密集排列形成支撑面,柔性件盖设在支撑面上,各个升降组件通过驱动各个支撑架带动其按摩头上下运动,使得各个按摩头之间相互配合形成任意的支撑面,而柔性件随支撑面发生相应的形变,其中该支撑面可为平面,也可以为斜面,还可以为曲面等等。使用时,患者卧躺在柔性件上,当患者需要调整卧躺姿态时,可通过启动对应各个位置的升降组件,使得各个升降组件带动各个按摩头变换形成与患者想要调整的姿态相适配的支撑面即可。如此不仅使得患者的身体各个部位均可以得到有效支撑,使得患者卧躺更加舒适,而且整个变换姿态的过程通过升降组件驱动完成,不需其他人员辅助,有效地节约医护人员的体力,使得患者可以得到更好更精心的照顾,用户使用体验好,具有极佳的市场应用前景。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医用床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医用床的内部结构示意图一;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医用床的内部结构示意图二;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医用床的支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医用床的支撑机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医用床的支撑机构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10—床架11—底板12—靠背板13—挡板14—柔性件20—支撑机构30—升降组件31—安装支架32—驱动电机33—丝杆34—移动螺母35—线性滑轨36—安装块37—“U”型隔板40—支撑架41—套接体42—按摩头50—支撑面311—支撑板312—第一安装板313—第二安装板321—第一齿轮331—第二齿轮351—导轨352—滑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1~6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医用床,其特征在于:包括床架、柔性件和若干支撑机构,各所述支撑机构均设置于所述床架内,且各所述支撑机构呈阵列并排布置,各所述支撑机构均包括升降组件和支撑架,所述升降组件的驱动端朝上设置,所述支撑架与对应的所述升降组件的驱动端连接,且各所述支撑架均设有位于其顶端的按摩头,各所述按摩头的顶端共同形成支撑面,所述柔性件连接于所述床架的顶部并覆盖于所述支撑面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医用床,其特征在于:包括床架、柔性件和若干支撑机构,各所述支撑机构均设置于所述床架内,且各所述支撑机构呈阵列并排布置,各所述支撑机构均包括升降组件和支撑架,所述升降组件的驱动端朝上设置,所述支撑架与对应的所述升降组件的驱动端连接,且各所述支撑架均设有位于其顶端的按摩头,各所述按摩头的顶端共同形成支撑面,所述柔性件连接于所述床架的顶部并覆盖于所述支撑面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床,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升降组件均包括安装支架、驱动电机、丝杆和移动螺母,所述安装支架安装于所述床架上,所述丝杆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安装支架上,所述驱动电机安装于所述安装支架上,所述驱动电机的主轴与各所述丝杆的一端连接,所述移动螺母与各所述丝杆螺纹连接,所述支撑架与所述移动螺母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医用床,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升降组件还均包括至少一个线性滑轨,所述线性滑轨的导轨安装于所述安装支架上并与所述丝杆平行,所述线性滑轨的滑块与所述移动螺母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医用床,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升降组件均还包括安装块,所述安装块与所述移动螺母固定连接,所述线性滑轨的滑块与所述安装块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医用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包括呈中空状的套接体,所述安装块与所述套接体的底端连接且位于所述套接体的内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民崇刘庆李军旗聂炎黄伟胡振华王小东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圆梦精密技术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