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动一体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121228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5 12: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驱动一体机,包括电机部和驱动器部,且所述驱动器部位于所述电机部的轴向的一端,所述驱动器部包括驱动器壳,且所述驱动器壳上具有导热部、第一通孔以及第一气流通道,所述导热部位于所述第一气流通道内;所述电机部包括电机壳、装设在所述电机壳内的转轴、固定在所述转轴上的轴流风扇以及轴向贯穿所述电机壳的第二气流通道,所述轴流风扇位于所述第二气流通道内;所述驱动器壳以第一气流通道的出口对接所述第二气流通道的入口的方式固定在所述电机壳上,并形成以所述第一通孔为入风口、以所述第二气流通道的出口为出风口的散热风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可减小驱动一体机的体积。

Drive all-in-one mach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驱动一体机
本技术实施例涉及电机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驱动一体机。
技术介绍
电机是一种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设备,并通过驱动器实现转速、正反转等运行控制。为减小体积,同时减少繁琐的布线,出现了驱动器与电机一体的驱动一体机。在驱动一体机中,驱动器部分内部高发热器件,例如IGBT(InsulatedGateBipolarTransistor,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需要通过附加的风冷、水冷等结构进行散热,以保证驱动器稳定运行;同时,电机部分也需要通过风扇单独进行散热。然而,在上述驱动一体机中,由于驱动器部分和电机部分的散热结构相互独立,使得驱动一体机整体需要多组散热装置,例如驱动器部分和电机部分均需设置风道,从而导致驱动一体机的整机具有较大体积。并且,由于驱动器部分和电机部分的风道内的风扇通常采用独立供电,增加了额外的驱动成本,同时增加了能源消耗。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针对上述驱动一体机需要设置多组散热器和多个风道分别为驱动器部分和电机部分散热,使得驱动一体机具有较大体积,以及风扇部分采用独立供电导致的驱动成本和能源消耗增加的问题,提供一种驱动一体机。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驱动一体机,包括电机部和驱动器部,且所述驱动器部位于所述电机部的轴向的一端,所述驱动器部包括驱动器壳,且所述驱动器壳上具有导热部、第一通孔以及第一气流通道,所述导热部位于所述第一气流通道内,且所述第一气流通道的入口由所述第一通孔构成,所述第一气流通道的出口位于所述驱动器壳的一端;所述电机部包括电机壳、装设在所述电机壳内的转轴、固定在所述转轴上的轴流风扇以及轴向贯穿所述电机壳的第二气流通道,所述轴流风扇位于所述第二气流通道内,且所述第二气流通道的入口位于所述电机壳的一端,所述第二气流通道的出口为所述电机壳的侧部上开设的第二通孔;所述驱动器壳以第一气流通道的出口对接所述第二气流通道的入口的方式固定在所述电机壳上,并形成以所述第一通孔为入风口、以所述第二气流通道的出口为出风口的散热风道。优选地,所述第一气流通道的出口所在平面和所述第二气流通道的入口所在平面均垂直于所述电机部的轴向,所述第一气流通道的入口所在平面和所述第二气流通道的出口所在平面均平行于所述电机部的轴向。优选地,所述驱动器壳包括固定安装到所述电机壳的下壳,所述下壳包括底板和垂直连接在所述底板的侧壁,且所述第一气流通道位于所述底板和侧壁围合而成的区域内;所述第一通孔位于所述侧壁,所述导热部设置于所述底板朝向所述电机部的一面。优选地,所述驱动器部包括驱动组件,且所述驱动器壳包括上壳;所述上壳固定在所述下壳的背向所述第一气流通道的一侧,并在所述上壳和下壳之间形成安装腔,且所述驱动组件装设于所述底板的背向所述第一气流通道的一侧。优选地,所述导热部包括基板以及多个平行设置的散热齿,多个所述散热齿分别连接在所述基板的一侧表面,且所述基板的另一侧表面贴于所述下壳的底板。优选地,所述导热部与所述底板一体;所述导热部包括多个平行设置的散热齿,且多个所述散热齿分别连接在所述底板上。优选地,所述下壳包括两个分别与所述散热齿垂直的侧壁,且与所述散热齿垂直的侧壁上的第一通孔分别与散热齿之间的间隙对应分布。优选地,每一所述散热齿的端部的端面与所述底板朝向所述电机部的一面之间的夹角小于90°。优选地,所述底板上具有过线孔,且从所述驱动组件引出的导线经所述过线孔接入所述电机壳。优选地,所述电机部包括定子和转子,且所述定子和转子之间的空隙构成所述第二气流通道的一部分;所述轴流风扇位于所述第二气流通道的与所述驱动器壳相邻的一端。本技术实施例的驱动一体机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单一的散热风道和一个轴流风扇同时为电机部和驱动器部散热,可减小驱动一体机的体积。并且,本技术实施例中,通过电机部的转轴驱动轴流风扇,无需增加成本,同时最大程度节省了能源消耗。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驱动一体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驱动一体机中驱动器部的下壳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如图1、2所示,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驱动一体机的示意图,该驱动一体机可直接将输入电压转换为动能输出,例如向机械设备输出转矩。本实施例的驱动一体机包括电机部和驱动器部,且电机部和驱动器部沿电机部的轴向设置,即上述驱动器部固定安装在电机部的一端。驱动器部可根据上位机的控制信号,将外部输入电压转换为驱动电压,从而驱动电机部输出转矩。上述驱动器部包括驱动器壳1,该驱动器壳1上具有导热部13、第一通孔1221以及第一气流通道,上述导热部13位于第一气流通道内。上述第一气流通道的入口由第一通孔1221构成,且该第一气流通道的出口位于驱动器壳1的一端。电机部包括电机壳21、装设在电机壳21内的转轴22、固定在转轴22上并跟随转轴22转动的轴流风扇以及轴向贯穿电机壳21的第二气流通道,轴流风扇位于第二气流通道内。上述第二气流通道的入口位于电机壳21的一端(即与驱动器壳1相邻的一端),且该第二气流通道的出口位于电机壳21的侧部,如图1所示,上述第二气流通道的出口为所述电机壳侧部上开设的第二通孔211。驱动器壳1以第一气流通道的出口对接第二气流通道的入口的方式固定在电机壳21上,并形成以第一通孔1221为入风口、以第二气流通道的出口为出风口的散热风道,即本实施例的驱动一体机的散热风道由第一气流通道和第二气流通道串联而成。在上述驱动一体机运行时,轴流风扇跟随转轴22转动,将驱动一体机外部的空气从第一通孔1221吸入第一气流通道,且空气在第一气流通道内与导热部13换热后进入第二气流通道,在第二气流通道内,空气与电机部(例如定子)换热,最后从第二气流通道的出口排出,从而将驱动一体机工作时产生的热量(包括电机部产生的热量和驱动器部产生的热量)排出。上述的驱动一体机通过单一的散热风道和一个轴流风扇同时为电机部和驱动器部散热,从而无需在驱动一体机内设置多个散热风道以及多个风扇,减小了驱动一体机的体积。并且,由于轴流风扇跟随电机部的转轴22转动,不会增加成本,同时最大程度节省了能源消耗。上述电机部除了转轴外,还包括定子和转子,且定子和转子之间的空隙构成第二气流通道的一部分;轴流风扇可位于第二气流通道的与驱动器壳1相邻的一端。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中,上述第一气流通道的出口所在平面和第二气流通道的入口所在平面均垂直于电机部的轴向,第一气流通道的入口所在平面和第二气流通道的出口所在平面均平行于电机部的轴向。即本实施例的驱动一体机在垂向安装时,由驱动器部侧面的通孔1221入风、电机部侧面的通孔出风。具体地,上述驱动器壳1包括下壳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驱动一体机,包括电机部和驱动器部,且所述驱动器部位于所述电机部的轴向的一端,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器部包括驱动器壳,且所述驱动器壳上具有导热部、第一通孔以及第一气流通道,所述导热部位于所述第一气流通道内,且所述第一气流通道的入口由所述第一通孔构成,所述第一气流通道的出口位于所述驱动器壳的一端;所述电机部包括电机壳、装设在所述电机壳内的转轴、固定在所述转轴上的轴流风扇以及轴向贯穿所述电机壳的第二气流通道,所述轴流风扇位于所述第二气流通道内,且所述第二气流通道的入口位于所述电机壳的一端,所述第二气流通道的出口为所述电机壳的侧部上开设的第二通孔;所述驱动器壳以第一气流通道的出口对接所述第二气流通道的入口的方式固定在所述电机壳上,并形成以所述第一通孔为入风口、以所述第二气流通道的出口为出风口的散热风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驱动一体机,包括电机部和驱动器部,且所述驱动器部位于所述电机部的轴向的一端,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器部包括驱动器壳,且所述驱动器壳上具有导热部、第一通孔以及第一气流通道,所述导热部位于所述第一气流通道内,且所述第一气流通道的入口由所述第一通孔构成,所述第一气流通道的出口位于所述驱动器壳的一端;所述电机部包括电机壳、装设在所述电机壳内的转轴、固定在所述转轴上的轴流风扇以及轴向贯穿所述电机壳的第二气流通道,所述轴流风扇位于所述第二气流通道内,且所述第二气流通道的入口位于所述电机壳的一端,所述第二气流通道的出口为所述电机壳的侧部上开设的第二通孔;所述驱动器壳以第一气流通道的出口对接所述第二气流通道的入口的方式固定在所述电机壳上,并形成以所述第一通孔为入风口、以所述第二气流通道的出口为出风口的散热风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流通道的出口所在平面和所述第二气流通道的入口所在平面均垂直于所述电机部的轴向,所述第一气流通道的入口所在平面和所述第二气流通道的出口所在平面均平行于所述电机部的轴向。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驱动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器壳包括固定安装到所述电机壳的下壳,所述下壳包括底板和垂直连接在所述底板的侧壁,且所述第一气流通道位于所述底板和侧壁围合而成的区域内;所述第一通孔位于所述侧壁,所述导热部设置于所述底板朝向所述电机部的一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渊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汇川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