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达装置及散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976968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1 00:15
本申请公开马达装置及散热装置。马达装置中:马达本体包括多个间隔排列的鳍片,设置在马达本体的一侧部;马达驱动器壳体包含一底面,底面面向马达本体的侧部,底面与侧部之间保持一间隔,马达驱动器壳体不接触马达本体;马达控制电路板设置在马达驱动器壳体内,与底面相临设置;散热装置设置在马达本体的一端部,并与马达驱动器壳体连接,散热装置包括一散热壳体以及仅一风扇,散热壳体具有彼此相通的一入风口和一第一出风口,第一出风口朝向该底面与该侧部之间的该间隔,仅一风扇设置在散热壳体中;隔热件的两端分别接触马达本体及散热壳体;固接件贯穿隔热件,将散热壳体固定在马达本体的端部。

Motor device and heat sin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马达装置及散热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马达及散热装置,尤其涉及一种一体化马达及一体化马达的散热装置。
技术介绍
一体化马达(Integratedmotordrive,IMD)装置主要包括一马达以及一马达驱动器,马达被马达驱动器驱动而旋转,常见的马达驱动器是变频器。另外,马达驱动器也可有控制器来控制马达的转速。举例来说,以整个一体化马达装置的结构来看,马达和变频器是组装在一起以整合变频器与马达,优点在于节省能源与节省空间,马达和变频器之间可以不需很长且昂贵的连接线,也只需要较少的外部连接及较少的布线。这样的整合方式可以减少一体化马达装置所需的空间,而且较少的布线也使线路较不杂乱。一般一体化马达的变频器通常锁附在马达壳体的上方,并通过壳体上的鳍片进行散热。但这种一体化的设计,因变频器与壳体之间不会有减震装置,马达振动容易直接传导到变频器,导致变频器的电子组件可能因振动而损坏,电子组件在长期受到震动下会降低其寿命及可靠度。而且,马达运转时产生的热能也会随着马达壳体传导到变频器,因而导致变频器的散热效果不佳,变频器的电子组件在高温环境下,其寿命及可靠度同样也会降低。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一体化马达及其散热装置,能避免马达振动直接传导到驱动器,并提供散热功能,实为当前重要的课题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课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马达装置及散热装置,能避免马达振动直接传导到驱动器,并提供散热功能。一种马达装置包括一马达本体、一马达驱动器壳体、一马达控制电路板、一散热装置、一隔热件以及至少一固接件。马达本体包括多个间隔排列的鳍片,设置在马达本体的一侧部;马达驱动器壳体包含一底面,底面面向马达本体的侧部,底面与侧部之间保持一间隔,马达驱动器壳体不接触马达本体;马达控制电路板设置在马达驱动器壳体内,与底面相临设置;散热装置设置在马达本体的一端部,并与马达驱动器壳体连接,散热装置包括一散热壳体以及仅一风扇,散热壳体具有彼此相通的一入风口和一第一出风口,第一出风口朝向该底面与该侧部之间的该间隔,仅一风扇设置在散热壳体中;隔热件的两端分别接触马达本体及散热壳体;固接件贯穿隔热件,将散热壳体固定在马达本体的端部。在一实施例中,鳍片中的其中两个相邻鳍片与该侧部形成一第一流道,一第一气流从该第一出风口流出并流经该第一流道。在一实施例中,马达驱动器壳体包括多个散热片,散热片设置在底面,马达控制电路板产生的热传导至散热片。在一实施例中,散热片间隔排列,其中两个散热片之间形成有一第二流道,一第二气流从该第一出风口流出并流经第二流道。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出风口的范围涵盖鳍片,并涵盖散热片的一部分。在一实施例中,散热壳体具有一第二出风口,马达驱动器壳体具有与第二出风口相通的一第二入风口,一第三气流从第二出风口经第二入风口流到马达驱动器壳体的内部,流经马达控制电路板,并在马达驱动器壳体的一第三出风口流出。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出风口及该第二出风口位于散热壳体的同一侧。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出风口为一环状开口。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出风口包括多个开口,开口分别对应鳍片呈环状间隔排列。在一实施例中,固接件为一弹性螺丝。在一实施例中,隔热件不遮住所述第一出口。在一实施例中,散热壳体更包括一第四出风口,朝向马达本体的端部。在一实施例中,风扇的转轴与马达本体的一转轴不共轴。在一实施例中,风扇的一直径小于马达本体的一外径,风扇的转轴位在马达本体的转轴与马达驱动器壳体之间。在一实施例中,风扇的一直径大于马达本体的一外径,风扇的直径涵盖马达本体的外径及马达驱动器壳体的一部分。一种散热装置用于一马达本体以及一马达驱动器壳体,散热装置包括一散热壳体、仅一风扇、一隔热件以及至少一固接件。散热壳体设置在马达本体的一端部,并与马达驱动器壳体连接以固定马达驱动器壳体,使马达驱动器壳体与马达本体之间保持一间隔,马达驱动器壳体不接触马达本体,散热壳体具有彼此相通的一入风口和一第一出风口,第一出风口朝向马达驱动器壳体与马达本体之间的间隔;仅一风扇设置在散热壳体中;隔热件两端分别接触马达本体及散热壳体;至少一固接件贯穿该隔热件,将散热壳体固定在马达本体的端部。承上所述,在本案的马达本体以及马达驱动器壳体中,散热壳体设置在马达本体的端部,并与马达驱动器壳体连接以固定马达驱动器壳体,使马达驱动器壳体与马达本体之间保持一间隔,马达驱动器壳体不接触马达本体。因此,马达本体振动不会直接传导到驱动器,降低驱动器的电子组件受到震动,而且,马达本体运转时产生的热能不会直接随着马达本体的外壳传导到驱动器,因而可延长组件寿命及增进驱动器的可靠度。附图说明图1A为一实施例的马达装置的示意图。图1B为图1A的马达装置的前视图。图1C为图1A的马达装置的侧视图。图2A为马达装置的变化方式的前视图。图2B为图2A中驱动器壳体的示意图。图3A为马达装置的变化方式的前视图。图3B为图3A中驱动器壳体的示意图。图4为马达装置的变化方式的前视图。图5A至图5C为散热装置的变化方式的示意图。图6A至图6C为散热装置与马达本体的变化方式的前视图。图7为驱动器壳体的变化方式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参照相关附图,说明根据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的一种马达装置及散热装置,其中相同的组件将以相同的参考符号加以说明。请先参考图1A至图1C所示,图1A为一实施例的马达装置的示意图,图1B为图1A的马达装置的前视图,图1C为图1A的马达装置的侧视图。一马达装置1包括一马达本体2(以下简称本体2)、一马达驱动器壳体31(以下简称驱动器壳体31)、一马达控制电路板32(以下简称控制电路板32)、一散热装置4、一隔热件51以及至少一固接件52。驱动器壳体31和控制电路板32可统称为一马达驱动器3(以下简称驱动器3),马达装置1是一体化马达(Integratedmotordrive,IMD),借助散热装置4来整合本体2与驱动器3。驱动器3的设计可以完全配合所连接的本体2,因此能够充分发挥本体2的效能且大幅简化了传统上马达、感测组件、驱动器、与控制系统之间的配线。本体2包括多个间隔排列的鳍片21,鳍片21设置在本体2的一侧部23,侧部23位于本体2的外壳。本体2还包括一转轴22,转轴22从外壳的一端露出并朝外延伸,转轴22可连接其他组件并带动其旋转。本体2的内部组件设置在本体2的外壳内,内部组件例如是转子以及定子等,转轴22安装在转子上,转子带动转轴22旋转。驱动器壳体31包含一底面311,底面311面向本体2的侧部23,底面311与侧部23之间保持一间隔G,驱动器壳体31不接触本体2。控制电路板32设置在驱动器壳体31内,与底面311相临设置。控制电路板32本身或其组件产生的热可通过底面311散逸。控制电路板32的一面上可设有至少一电子组件321,电子组件例如是晶体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马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马达装置包括:/n一马达本体,包括多个间隔排列的鳍片,设置在所述马达本体的一侧部;/n一马达驱动器壳体,包含一底面,所述底面面向所述马达本体的所述侧部,所述底面与所述侧部之间保持一间隔,所述马达驱动器壳体不接触所述马达本体;/n一马达控制电路板,设置在所述马达驱动器壳体内,与所述底面相临设置;/n一散热装置,设置在所述马达本体的一端部,并与所述马达驱动器壳体连接,包括:/n一散热壳体,具有彼此相通的一入风口和一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一出风口朝向所述底面与所述侧部之间的所述间隔;以及/n仅一风扇,设置在所述散热壳体中;/n一隔热件,两端分别接触所述马达本体及所述散热壳体;以及/n至少一固接件,贯穿所述隔热件,将所述散热壳体固定在所述马达本体的所述端部。/n

【技术特征摘要】
20180622 TW 1071215661.一种马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马达装置包括:
一马达本体,包括多个间隔排列的鳍片,设置在所述马达本体的一侧部;
一马达驱动器壳体,包含一底面,所述底面面向所述马达本体的所述侧部,所述底面与所述侧部之间保持一间隔,所述马达驱动器壳体不接触所述马达本体;
一马达控制电路板,设置在所述马达驱动器壳体内,与所述底面相临设置;
一散热装置,设置在所述马达本体的一端部,并与所述马达驱动器壳体连接,包括:
一散热壳体,具有彼此相通的一入风口和一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一出风口朝向所述底面与所述侧部之间的所述间隔;以及
仅一风扇,设置在所述散热壳体中;
一隔热件,两端分别接触所述马达本体及所述散热壳体;以及
至少一固接件,贯穿所述隔热件,将所述散热壳体固定在所述马达本体的所述端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鳍片中的其中两个相邻鳍片与所述侧部形成一第一流道,一第一气流从所述第一出风口流出并流经所述第一流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马达驱动器壳体包括:
多个散热片,设置在所述底面,所述马达控制电路板产生的热传导至所述散热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马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片间隔排列,其中两个所述散热片之间形成有一第二流道,一第二气流从所述第一出风口流出并流经所述第二流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风口的范围涵盖所述鳍片,并涵盖所述散热片的一部分。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散热壳体具有一第二出风口,所述马达驱动器壳体具有与所述第二出风口相通的一第二入风口,一第三气流从所述第二出风口经所述第二入风口流到所述马达驱动器壳体的内部,流经所述马达控制电路板,并在所述马达驱动器壳体的一第三出风口流出。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宗霖黄琬萱周晨熙
申请(专利权)人:群光电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TW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