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液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117155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5 10: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储液器。储液器包括:筒体,筒体的底部具有开口;出气管,出气管的顶端通过开口伸入到筒体内;座圈,座圈套设在出气管上且封堵开口,座圈位于筒体内的部分具有朝向筒体伸出的阻流凸沿,以防止座圈与筒体焊接时熔料流入到筒体的内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储液器中的座圈在焊接时熔料会流入到筒体内部的问题。

Liquid accumula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储液器
本技术涉及空调设备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储液器。
技术介绍
目前,储液器中的座圈与筒体之间采用间隙配合时,电阻焊产生熔料沿着间隙流入筒体的内部;而储液器中的座圈与筒体之间采用过盈配合时,座圈与筒体之间的熔料仍会被挤压流入到筒体内部,而且电极承受压力大,磨损快。也就是说,现有技术中存在储液器中的座圈在焊接时熔料会流入到筒体内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储液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储液器中的座圈在焊接时熔料会流入到筒体内部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储液器,包括:筒体,筒体的底部具有开口;出气管,出气管的顶端通过开口伸入到筒体内;座圈,座圈套设在出气管上且封堵开口,座圈位于筒体内的部分具有朝向筒体伸出的阻流凸沿,以防止座圈与筒体焊接时熔料流入到筒体的内部。进一步地,座圈包括位于筒体内的内部段和位于筒体外的外部段,且内部段包括阻流段和容纳段,阻流段具有阻流凸沿,且阻流凸沿与筒体的内壁面接触,容纳段位于阻流段的下方,且容纳段的外周面与筒体的内壁面之间形成用于容纳熔料的容纳空间。进一步地,座圈包括位于筒体内的内部段和位于筒体外的外部段,且内部段与外部段的连接处与筒体的底端抵接,以使座圈稳定地安装在筒体上。进一步地,至少内部段与外部段的连接处具有抵接面,抵接面与筒体抵接,抵接面沿远离出气管的方向倾斜向下延伸。进一步地,抵接面的顶端向筒体内延伸第一预设距离。进一步地,抵接面的底端向筒体外延伸第二预设距离,以使抵接面的最低点与筒体的底端之间形成操作缝隙。进一步地,外部段还包括位于抵接面下方的止挡凸沿,止挡凸沿与筒体的底端止挡配合,避免座圈整体进入到开口内。进一步地,止挡凸沿的外边缘突出于筒体的外表面。进一步地,座圈与筒体采用电阻焊焊接。进一步地,阻流凸沿朝向筒体一侧的表面的顶部边缘处倒角处理以形成导向面。应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储液器包括筒体、出气管和座圈,其中,筒体的底部具有开口;出气管的顶端通过开口伸入到筒体内;座圈套设在出气管上且封堵开口,座圈位于筒体内的部分具有朝向筒体伸出的阻流凸沿,以防止座圈与筒体焊接时熔料流入到筒体的内部。通过座圈可以将出气管与筒体稳定的连接,以避免出气管与筒体之间发生碰撞,且座圈可以封堵开口,以避免筒体内部的物体掉出,增加了储液器工作的稳定性。而通过在座圈上设置阻流凸沿可以防止座圈与筒体焊接时,熔料流入到筒体的内部,进而可以避免熔料对筒体内部的器件造成影响,进而可以保证储液器的工作性能,增加了储液器工作的稳定性。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本技术的一个可选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以及图2示出了图1中A处的放大图。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10、筒体;20、出气管;30、座圈;31、阻流凸沿;311、导向面;32、阻流段;33、容纳段;34、抵接面;35、止挡凸沿;40、容纳空间;50、操作缝隙。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需要指出的是,除非另有指明,本申请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在本技术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顶、底”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部件本身在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同样地,为便于理解和描述,“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但上述方位词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储液器中的座圈在焊接时熔料会流入到筒体内部的问题,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储液器。如图1至图2所示,储液器包括筒体10、出气管20和座圈30,其中,筒体10的底部具有开口;出气管20的顶端通过开口伸入到筒体10内;座圈30套设在出气管20上且封堵开口,座圈30位于筒体10内的部分具有朝向筒体10伸出的阻流凸沿31,以防止座圈30与筒体10焊接时熔料流入到筒体10的内部。通过座圈30可以将出气管20与筒体10稳定的连接,以避免出气管20与筒体10之间发生碰撞,且座圈30可以封堵开口,以避免筒体10内部的物体掉出,增加了储液器工作的稳定性。而通过在座圈30上设置阻流凸沿31可以防止座圈与筒体焊接时,熔料流入到筒体10的内部,进而可以避免熔料对筒体10内部的器件造成影响,进而可以保证储液器的工作性能,增加了储液器工作的稳定性。在图2所示的具体实施例中,座圈30包括位于筒体10内的内部段和位于筒体10外的外部段,且内部段包括阻流段32和容纳段33,阻流段32具有阻流凸沿31,且阻流凸沿31与筒体10的内壁面接触,容纳段33位于阻流段32的下方,且容纳段33的外周面与筒体10的内壁面之间形成用于容纳熔料的容纳空间40。阻流段32的阻流凸沿31与筒体10的内壁面接触,且阻流凸沿31与筒体10之间采用过盈配合,以阻挡熔料流入到筒体10的内部。容纳段33不与筒体10的内壁面接触,以使容纳段33与筒体10的内壁面之间产生容纳空间40,容纳空间40用于容纳焊接时流入到阻流凸沿31下方的熔料。如图2所示,座圈30包括位于筒体10内的内部段和位于筒体10外的外部段,且内部段与外部段的连接处与筒体10的底端抵接,以使座圈30稳定地安装在筒体10上。内部段与外部段的连接处的上方且在阻流段32的下方形成容纳熔料的容纳空间40。内部段与外部段的连接处与筒体10的底端抵接也便于将座圈30与筒体10焊接在一起。如图2所示,至少内部段与外部段的连接处具有抵接面34,抵接面34与筒体10抵接,抵接面34沿远离出气管20的方向倾斜向下延伸。也就是说,座圈30具有抵接面34的部分的外径沿远离阻流凸沿31的方向逐渐增大,以使抵接面34可以适配不同型号的筒体10与出气管20使得座圈30的通用性更强,增加了座圈30使用的便利便捷性。在图2所示的具体实施例中,抵接面34的顶端向筒体10内延伸第一预设距离。抵接面34向筒体10内延伸的部分和容纳段33与筒体10内壁面之间形成容纳空间40,在本实施例中,容纳段33的外径小于阻流凸沿31的外径,且容纳段33为竖直段。当然,容纳段33也可以不为竖直的,可以是弧形的,或者波浪形的,只需保证容纳段33与筒体10内壁面之间具有空间,以形成一定的容纳空间40,用于容纳熔料。在一个未图示出的具体实施例中,座圈30没有单独设置的容纳段,而是抵接面34的顶端向筒体10内延伸,抵接面34与阻流段32连接,而位于筒体10内部的抵接面34与筒体内壁面之间形成用于容纳焊接时产生的熔料的容纳空间40。如图2所示,抵接面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储液器,其特征在于,包括:/n筒体(10),所述筒体(10)的底部具有开口;/n出气管(20),所述出气管(20)的顶端通过所述开口伸入到所述筒体(10)内;/n座圈(30),所述座圈(30)套设在所述出气管(20)上且封堵所述开口,所述座圈(30)位于所述筒体(10)内的部分具有朝向所述筒体(10)伸出的阻流凸沿(31),以防止所述座圈(30)与所述筒体(10)焊接时熔料流入到所述筒体(10)的内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储液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筒体(10),所述筒体(10)的底部具有开口;
出气管(20),所述出气管(20)的顶端通过所述开口伸入到所述筒体(10)内;
座圈(30),所述座圈(30)套设在所述出气管(20)上且封堵所述开口,所述座圈(30)位于所述筒体(10)内的部分具有朝向所述筒体(10)伸出的阻流凸沿(31),以防止所述座圈(30)与所述筒体(10)焊接时熔料流入到所述筒体(10)的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座圈(30)包括位于所述筒体(10)内的内部段和位于所述筒体(10)外的外部段,且所述内部段包括阻流段(32)和容纳段(33),所述阻流段(32)具有所述阻流凸沿(31),且所述阻流凸沿(31)与所述筒体(10)的内壁面接触,所述容纳段(33)位于所述阻流段(32)的下方,且所述容纳段(33)的外周面与所述筒体(10)的内壁面之间形成用于容纳熔料的容纳空间(4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座圈(30)包括位于所述筒体(10)内的内部段和位于所述筒体(10)外的外部段,且所述内部段与所述外部段的连接处与所述筒体(10)的底端抵接,以使所述座圈(30)稳定地安装在所述筒体(10)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段宇建刘海波单宇宽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盾安禾田金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