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构造柱支模加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114563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5 09: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构造柱支模加固装置,属于施工设备领域。该构造柱支模加固装置,利用一个刚性卡箍作为承载的支架,利用调节螺杆和导向杆对第一固定直杆与移动直杆之间的间距进行调节,使得卡箍的整体宽度可以灵活调整,以适应于不同厚度墙体的加固施工需求。而且,该加固装置是通过第一固定直杆与移动直杆对支模进行施压的,无需在墙体上二次开孔设置对穿钢筋,因此避免了构造柱施工过程中对墙体本身的挠动。该构造柱支模加固装置在使用完毕后,可以拆卸重复利用。

A reinforcing device of structural column formwor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构造柱支模加固装置
本技术属于施工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构造柱支模加固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城市的日益发展,工艺的进行人们对施工质量要求不断提高。然而,建筑二次结构施工过程中构造柱的浇筑成型质量,特别是墙体自由端部构造柱的成型质量,一直都困扰施工的一个难题。由于墙体自由端部位的构造柱支模加固过程中无可靠的支撑、约束,导致支模加固难度较大,传统的支模方式往往是通过在墙体上穿洞的加固方式来实现,往往对墙体的整体挠动较大。因此针对该部位的构造柱支模加固施工,有待于提供一种新的支模加固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并提供一种构造柱支模加固装置。该装置可以提升构造柱(特别是自由端构造柱)成型质量,同时避免墙体的二次开孔,降低构造柱施工过程中对墙体本身的挠动。本技术所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构造柱支模加固装置,它包括第一固定直杆、第二固定直杆和第三固定直杆;所述的第一固定直杆和第三固定直杆分别垂直固定于第二固定直杆的两端,且第一固定直杆和第三固定直杆相互平行,第一固定直杆、第二固定直杆和第三固定直杆连接形成敞口的刚性卡箍;所述的第三固定直杆上贯穿有至少一条调节螺杆和至少一条导向杆;所述刚性卡箍内设置有一条与第一固定直杆平行的移动直杆,所述调节螺杆和导向杆的一端均固定于移动直杆上;调节螺杆与第三固定直杆通过螺纹配合,用于调节第一固定直杆与移动直杆之间的间距;所述第一固定直杆上远离第二固定直杆的一端开设有用于安装第一尖头销钉的销孔,所述移动直杆上远离第二固定直杆的一端开设有用于安装第二尖头销钉的销孔。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一固定直杆、第二固定直杆、第三固定直杆和移动直杆均采用方钢。作为优选,所述的调节螺杆有一条;所述的导向杆有两条,且分别设置于调节螺杆的两侧。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三固定直杆上固定安装有螺纹套筒,所述的调节螺杆穿过螺纹套筒,构成调节第一固定直杆与移动直杆之间间距的螺纹套筒副。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一固定直杆和第三固定直杆均焊接固定于第二固定直杆上。作为优选,所述的调节螺杆和导向杆均焊接固定于移动直杆上。作为优选,所述的刚性卡箍尺寸大于待支模加固的构造柱,使刚性卡箍能够套在构造柱的外部。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一尖头销钉插入第一固定直杆上的销孔中,且尖头朝向刚性卡箍内侧。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二尖头销钉插入移动直杆上的销孔中,且尖头朝向刚性卡箍内侧。作为优选,所述的刚性卡箍上设有一条或多条加劲肋。本技术的构造柱支模加固装置,利用一个刚性卡箍作为承载的支架,利用调节螺杆和导向杆对第一固定直杆与移动直杆之间的间距进行调节,使得卡箍的整体宽度可以灵活调整,以适应于不同厚度墙体的加固施工需求。而且,该加固装置是通过第一固定直杆与移动直杆对支模进行施压的,无需在墙体上二次开孔设置对穿钢筋,因此避免了构造柱施工过程中对墙体本身的挠动。该构造柱支模加固装置在使用完毕后,可以拆卸重复利用。附图说明图1是为构造柱支模加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为构造柱支模加固装置安装在构造柱上的平面示意图;图3是为一个视角下构造柱支模加固装置安装在构造柱上的立体示意图;图4是为另一个视角下构造柱支模加固装置安装在构造柱上的立体示意图;图5是带有加劲肋的构造柱支模加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附图标记为:第一尖头销钉1、第一固定直杆2、第二固定直杆3、加劲肋4、第三固定直杆5、移动直杆6、调节螺杆7、导向杆8、第二尖头销钉9、螺纹套筒10、构造柱11。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阐述和说明。本技术中各个实施方式的技术特征在没有相互冲突的前提下,均可进行相应组合。如图1所示,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中的构造柱支模加固装置,包括第一固定直杆2、第二固定直杆3和第三固定直杆5。其中,第一固定直杆2和第三固定直杆5分别垂直固定于第二固定直杆3的两端,且第一固定直杆2和第三固定直杆5相互平行,第一固定直杆2、第二固定直杆3、第三固定直杆5和移动直杆6均采用施工现场常见的方钢,相互通过焊接进行固定,以节省材料和施工时间。第一固定直杆2、第二固定直杆3和第三固定直杆5连接后,形成敞口的C型刚性卡箍。该刚性卡箍尺寸大于待支模加固的构造柱11,使刚性卡箍敞口的一端能够套在构造柱11的外部。但是,该装置中对支模的加压并非单纯通过刚性卡箍实现的,而是需要一条移动直杆6的配合。移动直杆6设置于刚性卡箍内侧,且与第一固定直杆2平行。移动直杆6和第三固定直杆5是错位叠置的长、短支双方钢。在第三固定直杆5上开设有三个贯通的通孔,中间的通孔中安装有一个螺纹套筒10,一条调节螺杆7穿过螺纹套筒10,末端焊接固定于移动直杆6上。调节螺杆7与第三固定直杆5上的螺纹套筒10构成了螺纹套筒副。通过调节螺杆7的转动,可以调节第一固定直杆2与移动直杆6之间间距,进而使移动直杆6逐渐贴合与构造柱的表面并慢慢施压。另外,单独的调节螺杆7无法稳定的实现移动直杆6的平行移动,因此需要依靠导向杆8进行配合导向。在本实施例中,设置了两条导向杆8,在螺纹套筒10两边的通孔中分别固定有没有螺纹的光面套筒,导向杆8与光面套筒构成圆柱套筒副,且导向杆8与调节螺杆7平行,末端也焊接固定于移动直杆6上。由此,移动直杆6可以稳定的进行伸缩调节。该构造柱支模加固装置在使用时,先将第一固定直杆2与移动直杆6之间的间距扩开,然后将其卡入构造柱11的外部,然后逐渐旋转调节螺杆7,使第一固定直杆2与移动直杆6之间的间距慢慢缩小。最终第一固定直杆2与移动直杆6均压紧于构造柱11的两个对向侧面上,继续旋转直至施压达到目标值,实现对支模的施压。同时为减少构造柱模板侧向滑移胀模的风险,在第一固定直杆2上远离第二固定直杆3的一端开设有用于安装第一尖头销钉1的销孔,在移动直杆6上远离第二固定直杆3的一端开设有用于安装第二尖头销钉9的销孔。第一尖头销钉1插入第一固定直杆2上的销孔中,且尖头朝向刚性卡箍内侧。第二尖头销钉9插入移动直杆6上的销孔中,且尖头朝向刚性卡箍内侧。当支模加固装置卡紧到位后,可将两个尖头销钉顺墙体灰缝钉入墙体2~3cm左右增加稳定性,最终如图2所示。如图3和4所示,展示了该支模加固装置在构造柱上的安装方式。构造柱高度方向上可以根据需要安装一个或多个该装置。其施工方法可以按照如下方式进行:(1)定位放线设置双控线,便于支模过程中进行复核(2)植筋、构造柱钢筋绑扎根据规范及排砖图,确定植筋部位,钻孔后应及时清孔。构造柱钢筋应注意搭接长度及上下箍筋加密。(3)墙体砌筑砖、砌块和砌筑砂浆的强度等级符合设计要求,灰缝饱满;同时马牙槎留设宽度较常规留设稍微放大,以便于加固,避免穿墙开孔施工。(4)支模沿砌体马牙槎凹凸边缘贴上20mm双面胶,封模更加严密不漏浆,拆模后构造柱与砌体界线更加美观。依照配模图,集中加工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构造柱支模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固定直杆(2)、第二固定直杆(3)和第三固定直杆(5);所述的第一固定直杆(2)和第三固定直杆(5)分别垂直固定于第二固定直杆(3)的两端,且第一固定直杆(2)和第三固定直杆(5)相互平行,第一固定直杆(2)、第二固定直杆(3)和第三固定直杆(5)连接形成敞口的刚性卡箍;所述的第三固定直杆(5)上贯穿有至少一条调节螺杆(7)和至少一条导向杆(8);所述刚性卡箍内设置有一条与第一固定直杆(2)平行的移动直杆(6),所述调节螺杆(7)和导向杆(8)的一端均固定于移动直杆(6)上;调节螺杆(7)与第三固定直杆(5)通过螺纹配合,用于调节第一固定直杆(2)与移动直杆(6)之间的间距;所述第一固定直杆(2)上远离第二固定直杆(3)的一端开设有用于安装第一尖头销钉(1)的销孔,所述移动直杆(6)上远离第二固定直杆(3)的一端开设有用于安装第二尖头销钉(9)的销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构造柱支模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固定直杆(2)、第二固定直杆(3)和第三固定直杆(5);所述的第一固定直杆(2)和第三固定直杆(5)分别垂直固定于第二固定直杆(3)的两端,且第一固定直杆(2)和第三固定直杆(5)相互平行,第一固定直杆(2)、第二固定直杆(3)和第三固定直杆(5)连接形成敞口的刚性卡箍;所述的第三固定直杆(5)上贯穿有至少一条调节螺杆(7)和至少一条导向杆(8);所述刚性卡箍内设置有一条与第一固定直杆(2)平行的移动直杆(6),所述调节螺杆(7)和导向杆(8)的一端均固定于移动直杆(6)上;调节螺杆(7)与第三固定直杆(5)通过螺纹配合,用于调节第一固定直杆(2)与移动直杆(6)之间的间距;所述第一固定直杆(2)上远离第二固定直杆(3)的一端开设有用于安装第一尖头销钉(1)的销孔,所述移动直杆(6)上远离第二固定直杆(3)的一端开设有用于安装第二尖头销钉(9)的销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构造柱支模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固定直杆(2)、第二固定直杆(3)、第三固定直杆(5)和移动直杆(6)均采用方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构造柱支模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调节螺杆(7)有一条;所述的导向杆(8)有两条,且分别设置于调节螺杆(7)的两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小为范韩睿张栋管慧明
申请(专利权)人:中天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