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止耕植土冲刷流失的阶梯型生态格网护岸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113943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5 09: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防止耕植土冲刷流失的阶梯型生态格网护岸结构,涉及河道生态护岸技术领域,主要包括:河道护岸,所述河道护岸呈阶梯型结构,包括依次设置的多级台阶;每级所述台阶上均开设有U型槽,所述U型槽的底部设置护垫,侧面设置有边墙,所述边墙位于所述护垫的顶部边缘;所述护垫的底部设置有土工布。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有效防止生态格网表面耕植土在坡面降雨冲刷、水流下渗、河道内洪水淘刷等作用下流失。

A ladder type ecological grid revetment structure to prevent erosion of cultivated soi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止耕植土冲刷流失的阶梯型生态格网护岸结构
本技术涉及河道生态护岸
,特别是涉及一种防止耕植土冲刷流失的阶梯型生态格网护岸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地位和作用日益提升,河道治理工程从注重防洪到现在更加注重生态,河道的护岸结构从过去的硬质防护,演变为了现在的生态护岸,生态护岸的结构根据适用条件的不同,有生态袋、植生混凝土、环保椰纤维毯、斜坡式生态格网等。在流速较大的河流上常采用斜坡式生态格网来作为生态护岸结构,格网为将抗腐蚀、耐磨损、高强度的低碳热镀锌钢丝、铝锌混合稀土合金镀层钢丝,包覆PVC或经高抗腐处理的以上同质钢丝,采用机械铰合编织成的六铰状、六边形网孔的网片结构,生态格网由格网组装成的箱体内填充块石、卵石等块体材料而形成的柔性结构。生态格网沿河岸斜坡铺设,厚度一般0.4m左右,生态格网上部回填耕植土,用于撒播草籽,岸坡绿化。但是现有技术生态格网表面耕植土在坡面降雨冲刷、水流下渗、河道内洪水淘刷等作用下很容易流失,表面耕植土容易随水流下渗而进入生态格网空隙内,导致无法撒播草籽,进行绿化。即便耕植土上绿化植物根系发达后,在洪水作用下也容易淘刷,耕植土和植物易整体冲走。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止耕植土冲刷流失的阶梯型生态格网护岸结构,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可有效防止生态格网表面耕植土在坡面降雨冲刷、水流下渗、河道内洪水淘刷等作用下流失。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方案:本技术提供一种防止耕植土冲刷流失的阶梯型生态格网护岸结构,包括河道护岸,所述河道护岸呈阶梯型结构,包括依次设置的多级台阶;每级所述台阶上均开设有U型槽,所述U型槽的底部设置护垫,侧面设置有边墙,所述边墙位于所述护垫的顶部边缘;所述护垫的底部设置有土工布。优选的,所述护垫为生态格网护垫,厚度为0.5m;所述边墙为生态格网边墙,横截面尺寸为0.5×0.5m。优选的,所述U型槽内侧壁以及底部还设置有土工布。优选的,所述U型槽内还设置有隔墩,所述隔墩将所述U型槽分隔成多个凹槽,每个所述凹槽内均设置有所述土工布,所述凹槽内用于填充耕植土。优选的,所述U型槽内沿水流方向每隔10m设置一个所述隔墩。优选的,所述隔墩的横截面尺寸为0.5×0.5m。优选的,上下两级所述台阶之间通过底部设置的护垫搭接,搭接长度为1.0m。优选的,所述河道护岸的顶部设置有堤肩石。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本技术护岸结构采用阶梯型式,搭建四周为生态格网的凹槽,凹槽内填充耕植土进行绿化,可有效防止生态格网表面耕植土在坡面降雨冲刷、水流下渗、河道内洪水淘刷等作用下流失;而且采用阶梯型结构,可延长河岸长度,丰富河岸形态,为河道动植物提供更多的栖息空间,增加河道的生态景观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防止耕植土冲刷流失的阶梯型生态格网护岸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为生态格网,2为土工布,3为耕植土,4为堤肩石。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止耕植土冲刷流失的阶梯型生态格网护岸结构,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可有效防止生态格网表面耕植土在坡面降雨冲刷、水流下渗、河道内洪水淘刷等作用下流失。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防止耕植土冲刷流失的阶梯型生态格网护岸结构,该护岸结构适用于河道边坡缓于1:3的情况,河道岸坡采用阶梯型式,由生态格网边墙、生态格网护垫、生态格网隔墩、土工布2、堤肩石4等组成。在本实施例中,护垫、边墙和隔墩均采用生态格网1组成,生态格网的规格为可以为4×0.5×0.5(隔板数3),1.5×1×0.5(隔板数2)或3×1×0.5(隔板数2)等;其中,每块生态格网均为立方体结构,生态格网内间隙设置有隔板,相当于生态格网的骨架,提高生态格网的强度以及稳定性,本实施例中相邻隔板的间隙可以设置为1m。生态格网采用块(卵)石作为填充材料,石料应耐久性好、不易碎、无风化现象,中植粒径介于12-16cm之间,不在外表面的填料可有15%的超出该范围,填充料宜进行级配试验分析,级配应合理,填充后生态格网结构的空隙率应小于30%。台阶高度0.5m,台阶宽度根据河道边坡确定,本实施例中优选为2m,台阶底部为0.5m厚生态格网护垫,护垫底部铺设土工布进行反滤,防止岸坡土壤在渗流作用下进入生态格网而发生塌岸;优选的,单块护垫规格为1×3×0.5m,上下两级台阶间通过底部生态格网护垫搭接1.0m长;护垫顶部边缘设横截面尺寸为0.5×0.5m的生态格网边墙,优选的,U型槽侧边边墙的规格为4×0.5×0.5m,上下两级台阶间生态格网U型槽侧边边墙搭接长度为2m;进而由本级台阶生态格网护垫、边墙及上一级台阶护垫形成一个0.5m深的U型槽。该U型槽在顺水流方向每隔10m设一道生态格网隔墩(横截面尺寸为0.5×0.5m)进行防冲,U型槽由隔墩分割成多个凹槽,凹槽内铺设土工布进行反滤,防止上部耕植土在渗流作用下将土壤带入生态格网空隙中。在本实施例中,相邻的土工布搭接处应≧150mm。最后在凹槽内填充耕植土3,撒播草籽,浇水养护,即可形成水清岸绿的生态护岸,耕植土由于镶嵌于四周都是生态格网硬质防护的凹槽内,能够有效防止坡面雨水和河道洪水的冲刷流失。本技术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技术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技术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止耕植土冲刷流失的阶梯型生态格网护岸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河道护岸,所述河道护岸呈阶梯型结构,包括依次设置的多级台阶;每级所述台阶上均开设有U型槽,所述U型槽的底部设置护垫,侧面设置有边墙,所述边墙位于所述护垫的顶部边缘;所述护垫的底部设置有土工布。/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止耕植土冲刷流失的阶梯型生态格网护岸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河道护岸,所述河道护岸呈阶梯型结构,包括依次设置的多级台阶;每级所述台阶上均开设有U型槽,所述U型槽的底部设置护垫,侧面设置有边墙,所述边墙位于所述护垫的顶部边缘;所述护垫的底部设置有土工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耕植土冲刷流失的阶梯型生态格网护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护垫为生态格网护垫,厚度为0.5m;所述边墙为生态格网边墙,横截面尺寸为0.5×0.5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耕植土冲刷流失的阶梯型生态格网护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槽内侧壁以及底部还设置有土工布。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止耕植土冲刷流失的阶梯型生态格网护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利平刘吉祥李宏斌杨凯歌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冀水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