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丝绞线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113717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5 09: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机械设备装配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金属丝绞线机,包括进线主导轴、绞弓、出线主导轴和收线盘,所述绞弓设置在旋转架上,所述进线主导轴和出线主导轴设置在旋转架的两端,在所述进线主导轴的前端,设置外部校直机构和绞线模,所述外部校直机构驱动金属丝的中心丝向前输送并使中心丝旋转,所述外部校直机构的旋转速度是绞弓旋转速度的二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绞弓回转体和外部校直机构之间的转速差形成最终产品绞距,并消除金属丝变形形成的应力。

Wire strand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金属丝绞线机
本技术涉及钢丝绳制造设备
,具体涉及的是一种金属丝绞线机。
技术介绍
绞线机用于把多股金属丝、合金丝等绞合成股线。传统的绞线机原理是,多股金属丝进入并线模经主轴导轮转向进入绞弓,通过绞弓的回转把多股丝等绞合成型,绞弓回转一转可以形成二个绞距,二个绞距形成位置分别在进线主轴导轮前和出线主轴导轮后。在第一个绞距形成时,因为多股丝绞合在一起,且中心丝的长度和外层丝的长度已经固定,在形成第二个节距时,外层丝需要围绕中心丝环绕,形成的绞合线的长度会因为绞合变短,中心丝因为没有环绕长度会不变,中心丝和绞合线会产生长度差。且长度差随着绞合线的长度增加而累积增加,长度差到了一定程度,中心丝会形成弯曲拱起,拱起时会顶着外层环绕丝,进而形成两个结果,一是中心丝拱起到外层,释放掉余长,形成绞合不圆整的产品;二是拱起时顶断外层单丝,形成废品。且双节距绞线机本身不具备退扭功能,绞合钢丝等强度较高的合金丝时,钢丝等合金丝本身应力较大,绞合后钢丝绳的自身应力没有消除,钢丝绳放开时容易扭转或散开。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金属丝绞线机,通过绞弓回转体和外部校直机构之间的转速差形成最终产品绞距,并消除金属丝变形形成的应力。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金属丝绞线机,其特征是,包括进线主导轴、绞弓、出线主导轴和收线盘,所述绞弓设置在旋转架上,所述进线主导轴和出线主导轴设置在旋转架的两端,在所述进线主导轴的前端,设置外部校直机构和绞线模,所述外部校直机构驱动金属丝的中心丝向前输送并使中心丝旋转,所述外部校直机构的旋转速度是绞弓旋转速度的二倍。进一步,所述外部校直机构包括第一固定压轮座和第一移动压轮座,第一固定压轮座上设置一排第一下压轮,第一移动压轮座上设置一排第一上压轮,第一上压轮和第一下压轮之间的间距与中心丝的直径相匹配,中心丝位于第一上压轮和第一下压轮之间,第一上压轮和第一下压轮压轮由第一驱动机构驱动转动,使中心丝向进线主导轴方向输送,所述外部校直机构由旋转机构驱动,以中心丝为轴向转动。进一步,所述第一上压轮和第一下压轮的数量均为10至30个,所述第一移动压轮座上设置第一调节紧固件。进一步,所述外部校直机构的旋转机构与绞弓的旋转架同轴旋转。进一步,所述绞线模设置在外部校直机构的前方,绞线模的前方还设置分线板。进一步,在所述出线主导轴与收线盘之间设置内部校直机构,所述内部校直机构位于绞弓内部。进一步,所述内部校直机构包括第二固定压轮座和第二移动压轮座,第二固定压轮座上设置一排第二下压轮,第二移动压轮座上设置一排第二上压轮,第二上压轮和第二下压轮之间的间距与金属丝的直径相匹配,金属丝位于第二上压轮和第二下压轮之间,第二上压轮和第二下压轮压轮由第二驱动机构驱动转动。进一步,所述第二上压轮和第二下压轮的数量均为10至30个,所述第二移动压轮座上设置第二调节紧固件。进一步,所述内部校直机构与收线盘之间设置牵引轮和排线器,所述收线盘、牵引轮和排线器均设置在绞弓的内部。进一步,所述金属丝为钢丝、硬态铜丝、镀镍铜丝、镍合金丝、铜包钢丝或镀铜钢丝。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外部校直机构与绞弓的转速关系,使机器外部金属丝的绞线节距与最终节距相等;(2)内、外部校直机构减少绞丝的变形应力;(3)内、外部校直机构结构简单,不改变原有绞线机的结构。附图说明附图1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附图2是外部校直机构的结构示意图;附图3是内部校直机构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的标号分别为:1.绞线机;2.绞弓;3.旋转架;4.电机;5.进线主导轴;6.出线主导轴;7.外部校直机构;8.内部校直机构;9.分线板;10.绞线模;11.牵引轮;12.排线器;13.收线盘;14.第一固定压轮座;15.第一移动压轮座;16.第一调节紧固件;17.第一下压轮;18.第一上压轮;19.旋转机构;20.第二固定压轮座;21.第二移动压轮座;22.第二调节紧固件;23.第二下压轮;24.第二上压轮;100.金属丝;200.中心丝;300.绞后金属丝。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金属丝绞线机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参见附图1,金属丝绞线机1的机架内安装有绞弓2,绞弓2设置在旋转架3上,通过旋转架3下方的驱动电机4带动旋转,绞弓2的前端为进线主导轴5,后端为出线主导轴6。进线主导轴5和出线主导轴6设置在旋转架3的两端,在进线主导轴5的前端,设置外部校直机构7,外部校直机构7驱动金属丝的中心丝向前输送并使中心丝旋转,在出线主导轴6的后方,设置内部校直机构8。金属丝100经分线板9、绞线模10拧股后形成中心丝200,进入外部校直机构7,外部校直机构7对中心丝200进行校直并旋转,然后经进线主导轴5进入绞弓2,通过绞弓2的旋转将中心丝200上包覆外部金属丝。外部校直机构7的旋转速度是绞弓2旋转速度的二倍,形成的绞后金属丝300的节距为最终节距。再经过出线主导轴6送入至绞弓2的内部,经内部校直机构8去除金属丝300的应力后,由牵引轮11、排线器12引导后,由收线盘13收线。外部校直机构对中心丝还取到消除其应力的作用。参见附图2,外部校直机构7包括第一固定压轮座14和第一移动压轮座15,第一移动压轮座15上设置第一调节紧固件16。第一固定压轮座14上设置一排第一下压轮17,第一移动压轮座15上设置一排第一上压轮18,第一上压轮18和第一下压轮17的数量均为10至30个。第一上压轮18和第一下压轮17之间的间距与中心丝的直径相匹配,中心丝位于第一上压轮18和第一下压轮17之间,第一上压轮18和第一下压轮17压轮由第一驱动机构驱动转动,使中心丝向进线主导轴5方向输送,外部校直机构7由旋转机构19驱动,以中心丝为轴向转动。旋转机构19可以和绞弓2的旋转架3使用同一动力,并同轴旋转。参见附图3,内部校直机构8包括第二固定压轮座20和第二移动压轮座21,第二移动压轮座21上设置第二调节紧固件22。第二固定压轮座20上设置一排第二下压轮23,第二移动压轮座21上设置一排第二上压轮24,第二上压轮24和第二下压轮23的数量均为10至20个,第二上压轮24和第二下压轮23之间的间距与金属丝的直径相匹配,金属丝位于第二上压轮24和第二下压轮23之间,第二上压轮24和第二下压轮23压轮由第二驱动机构驱动转动。本技术的金属丝绞线机适用于钢丝、硬态铜丝、镀镍铜丝、镍合金丝、铜包钢丝或镀铜钢丝等金属丝的绞线。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金属丝绞线机,其特征在于:包括进线主导轴、绞弓、出线主导轴和收线盘,所述绞弓设置在旋转架上,所述进线主导轴和出线主导轴设置在旋转架的两端,在所述进线主导轴的前端,设置外部校直机构和绞线模,所述外部校直机构驱动金属丝的中心丝向前输送并使中心丝旋转,所述外部校直机构的旋转速度是绞弓旋转速度的二倍。/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金属丝绞线机,其特征在于:包括进线主导轴、绞弓、出线主导轴和收线盘,所述绞弓设置在旋转架上,所述进线主导轴和出线主导轴设置在旋转架的两端,在所述进线主导轴的前端,设置外部校直机构和绞线模,所述外部校直机构驱动金属丝的中心丝向前输送并使中心丝旋转,所述外部校直机构的旋转速度是绞弓旋转速度的二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丝绞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部校直机构包括第一固定压轮座和第一移动压轮座,第一固定压轮座上设置一排第一下压轮,第一移动压轮座上设置一排第一上压轮,第一上压轮和第一下压轮之间的间距与中心丝的直径相匹配,中心丝位于第一上压轮和第一下压轮之间,第一上压轮和第一下压轮压轮由第一驱动机构驱动转动,使中心丝向进线主导轴方向输送,所述外部校直机构由旋转机构驱动,以中心丝为轴向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金属丝绞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压轮和第一下压轮的数量均为10至30个,所述第一移动压轮座上设置第一调节紧固件。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金属丝绞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部校直机构的旋转机构与绞弓的旋转架同轴旋转。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丝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开勤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润威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