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铜管生产的夹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108053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5 07: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应用于铜管生产的夹紧装置,包括底座、电机座、驱动电机、滑动套、缓冲装置、夹持座和拉动框,底座包括轮廓呈矩形的底板和与底板的上表面垂直对称设置的两组侧板,底板的上表面通过螺栓与两组电机座固定连接,两组电机座内部均固定设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呈中空管状结构,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内部设有滑动连接的滑动套,夹持座通过螺栓固定在两组侧板的上方空间内,夹持座的上表面垂直插设有拉动框,拉动框部分伸入夹持座内且拉动框伸入夹持座内的一端端面垂直固定设有螺纹轴,螺纹轴穿过夹持座与滑动套内部螺纹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紧固简单操作方便,适合普遍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用于铜管生产的夹紧装置
本技术属于铜管生产
,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铜管生产的夹紧装置。
技术介绍
铜管又称紫铜管。有色金属管的一种,是压制的和拉制的无缝管。铜管具备了良好导电性,导热性的特性,电子产品的导电配件以及散热配件的主要材料,并且成为现代承包商在所有住宅商品房的自来水管道、供热、制冷管道安装的首选。铜管抗腐蚀性能强,不易氧化,且与一些液态物质不易起化学反应,容易炜弯造型。铜管在生产过程中往往需要进行夹持固定,现有的铜管夹持装置多采用压板、台钳和装夹头等工具夹持,压板和台钳较难控制铜管夹持的一致性,装夹头夹持虽然有良好的夹持精度,但夹持较多直径差较大的钢管时需要频繁的更换夹簧,操作较为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目的: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应用于铜管生产的夹紧装置,解决了现有的铜管夹持装置难控制铜管夹持的一致性,同时操作较为不便的问题。技术方案:本技术一种应用于铜管生产的夹紧装置,包括底座、电机座、驱动电机、滑动套、缓冲装置、夹持座和拉动框,所述底座包括轮廓呈矩形的底板和与底板的上表面垂直对称设置的两组侧板,所述底板的上表面通过螺栓与两组电机座固定连接,两组所述电机座内部均固定设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呈中空管状结构,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内部设有滑动连接的滑动套,所述夹持座通过螺栓固定在两组侧板的上方空间内,所述夹持座的上表面垂直插设有拉动框,所述拉动框部分伸入夹持座内且拉动框伸入夹持座内的一端端面垂直固定设有螺纹轴,所述螺纹轴穿过夹持座与滑动套内部螺纹连接,所述缓冲装置套设在滑动套和夹持座之间的螺纹轴上。进一步的,所述电机座包括座板和座筒,所述座板的四角处设有第一通孔,座板通过螺栓穿过第一通孔伸入底板的螺纹孔内与底板固定连接,所述座筒通过螺栓将驱动电机夹持在其内部。进一步的,所述驱动电机输出轴的内部设有六组呈环形阵列分布的轴槽,所述滑动套外部设有六组呈环形阵列分布的与轴槽相适配的套棱,滑动套的外部轮廓与驱动电机输出轴的内部轮廓相同,所述滑动套内部的内螺纹与螺纹轴上的外螺纹规格相同。进一步的,所述夹持座为方形管状结构,夹持座两侧的侧壁上设有用于与侧板相连接的螺纹孔,所述夹持座的上端面设有V型槽和对称设置的两组框槽,所述拉动框位于框槽内,所述夹持座的内部设有用于通过螺纹轴的第二通孔。进一步的,所述拉动框的内部设有框孔,所述框孔顶部的轮廓为倒置的V型。进一步的,所述缓冲装置包括弹簧和两组分布在弹簧上端和下端的垫片,所述弹簧上端的垫片与夹持座的下端面相抵触,弹簧下端的垫片与滑动套的上端面相抵触。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夹持座上的V型槽和拉动框内的框孔夹持铜管,将铜管压在V型槽上,V型槽夹持铜管具有较高的夹持一致性,且可适应较大的管径变化的铜管夹持;夹持过程采用驱动电机加力,通过驱动电机转动滑动套,滑动套拉动螺纹轴的方式让拉动框完成夹持,夹持的加力过程由驱动电机完成,可降低工人的劳动负担;通过缓冲装置缓冲滑动套作用到夹持框上的力,让铜管的夹持具有一定弹性,可降低铜管在切割加工过程中被震松的可能性,也可通过更换弹簧的方式改变作用到铜管上的夹持力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爆炸图;图3为底座结构示意图;图4为电机座结构示意图;图5为驱动电机结构示意图;图6为滑动套结构示意图;图7为缓冲装置结构示意图;图8为夹持座结构示意图;图9为拉动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如图1至图9所示,本技术一种应用于铜管生产的夹紧装置,包括底座1、电机座2、驱动电机3、滑动套4、缓冲装置5、夹持座6和拉动框7,底座1包括轮廓呈矩形的底板101和与底板101的上表面垂直对称设置的两组侧板102,底板101的上表面通过螺栓与两组电机座2固定连接,两组电机座2内部均固定设有驱动电机3,驱动电机3的输出轴呈中空管状结构,驱动电机3的输出轴内部设有滑动连接的滑动套4,夹持座6通过螺栓固定在两组侧板102的上方空间内,夹持座6的上表面垂直插设有拉动框7,拉动框7部分伸入夹持座6内且拉动框7伸入夹持座6内的一端端面垂直固定设有螺纹轴8,螺纹轴8穿过夹持座6与滑动套4内部螺纹连接,缓冲装置5套设在滑动套4和夹持座6之间的螺纹轴8上;其中,电机座2包括座板201和座筒202,座板201的四角处设有第一通孔203,座板201通过螺栓穿过第一通孔203伸入底板101的螺纹孔内与底板101固定连接,座筒202通过螺栓将驱动电机3夹持在其内部,电机座2用以固定驱动电机3;驱动电机3输出轴的内部设有六组呈环形阵列分布的轴槽301,滑动套4外部设有六组呈环形阵列分布的与轴槽301相适配的套棱401,滑动套4的外部轮廓与驱动电机3输出轴的内部轮廓相同,滑动套4内部的内螺纹402与螺纹轴8上的外螺纹规格相同,驱动电机3用于旋转滑动套4;夹持过程采用驱动电机3加力,通过驱动电机3转动滑动套4,滑动套4拉动螺纹轴8的方式让拉动框7完成夹持,夹持的加力过程由驱动电机3完成,可降低工人的劳动负担;夹持座6为方形管状结构,夹持座6两侧的侧壁上设有用于与侧板102相连接的螺纹孔,夹持座6的上端面设有V型槽601和对称设置的两组框槽602,拉动框7位于框槽602内,拉动框7的内部设有框孔701,框孔701顶部的轮廓为倒置的V型,夹持座6的内部设有用于通过螺纹轴8的第二通孔603,夹持座6上端的V槽601和框孔701的顶部夹持铜管;通过夹持座6上的V型槽601和拉动框7内的框孔701夹持铜管,将铜管压在V型槽601上,V型槽601夹持铜管具有较高的夹持一致性,且可适应较大的管径变化的铜管夹持;缓冲装置5包括弹簧501和两组分布在弹簧501上端和下端的垫片502,弹簧501上端的垫片502与夹持座6的下端面相抵触,弹簧501下端的垫片502与滑动套4的上端面相抵触;通过缓冲装置5缓冲滑动套4作用到夹持框6上的力,让铜管的夹持具有一定弹性,可降低铜管在切割加工过程中被震松的可能性,也可通过更换弹簧501的方式改变作用到铜管上的夹持力度。工作原理:使用时,将铜管插入两组拉动框7的框孔701内部,启动驱动电机3,驱动电机3旋转时,其内部的滑动套4随之一并旋转,滑动套4由此向上移动,滑动套4上移挤压缓冲装置5,缓冲装置5的反作用力将滑动套4向下推,由于滑动套4与螺纹轴8配合的关系拉动框7被向下拉动,在框孔701的顶部接触到铜管的上侧部分后,拉动框7整体停止移动,滑动套4受到驱动电机3旋转将会进一步上移压缩缓冲装置5,通过缓冲装置5推动滑动套4的力将拉动框7的框孔701的顶部压向铜管的上侧完成夹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应用于铜管生产的夹紧装置,包括底座、电机座、驱动电机、滑动套、缓冲装置、夹持座和拉动框,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包括轮廓呈矩形的底板和与底板的上表面垂直对称设置的两组侧板,所述底板的上表面通过螺栓与两组电机座固定连接,两组所述电机座内部均固定设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呈中空管状结构,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内部设有滑动连接的滑动套,所述夹持座通过螺栓固定在两组侧板的上方空间内,所述夹持座的上表面垂直插设有拉动框,所述拉动框部分伸入夹持座内且拉动框伸入夹持座内的一端端面垂直固定设有螺纹轴,所述螺纹轴穿过夹持座与滑动套内部螺纹连接,所述缓冲装置套设在滑动套和夹持座之间的螺纹轴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铜管生产的夹紧装置,包括底座、电机座、驱动电机、滑动套、缓冲装置、夹持座和拉动框,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包括轮廓呈矩形的底板和与底板的上表面垂直对称设置的两组侧板,所述底板的上表面通过螺栓与两组电机座固定连接,两组所述电机座内部均固定设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呈中空管状结构,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内部设有滑动连接的滑动套,所述夹持座通过螺栓固定在两组侧板的上方空间内,所述夹持座的上表面垂直插设有拉动框,所述拉动框部分伸入夹持座内且拉动框伸入夹持座内的一端端面垂直固定设有螺纹轴,所述螺纹轴穿过夹持座与滑动套内部螺纹连接,所述缓冲装置套设在滑动套和夹持座之间的螺纹轴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铜管生产的夹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座包括座板和座筒,所述座板的四角处设有第一通孔,座板通过螺栓穿过第一通孔伸入底板的螺纹孔内与底板固定连接,所述座筒通过螺栓将驱动电机夹持在其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铜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卫卫朱惠兵张家旺周友林张健刘爱民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群峯科技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