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曹勇专利>正文

一种自动送料及自动夹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103687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5 05: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送料及自动夹紧装置,包含机架、自动送料机构、自动夹紧机构、缓冲滑杆、链轮组件、伺服电机、减速箱、变频器及电源开关;自动送料机构、自动夹紧机构、缓冲滑杆及变频器均设置在机架内侧;伺服电机、减速箱、链轮组件及电源开关均设置在机架外侧;自动送料机构与自动夹紧机构通过链轮组件传动连接;自动送料机构与自动夹紧机构通过缓冲滑杆相互衔接配合;变频器的输入端与电源开关连接,变频器的输出端与伺服电机的输入端连接,伺服电机的输出端与减速箱的输入端连接,减速箱的输出端与自动夹紧机构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克服了现有烧烤机中自动化程度低的缺陷,使用更加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送料及自动夹紧装置
本使用新型涉及食品加工
,特别涉及一种自动送料及自动夹紧装置。
技术介绍
烧烤食品由于具有鲜香味浓、外焦里嫩的独特口感,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传统的烧烤设备是由金属栅网制成的烧烤架及设置于烧烤架下方的盛炭槽组成,利用盛炭槽中木炭燃烧产生的热量将烧烤架上的食物烤熟,此种烧烤设备大多是通过人手进行手动操作,其工作效率低、长时间重复劳动容易疲劳;虽然市面上已经出现了自动式的烧烤机,但大部分均为半自动式的结构,在进行烧烤时需要将肉串烤签的两端依次插入夹紧装置中,而烤熟的肉串也需要人工手动取下,操作复杂、费力费时,其自动化程度及工作效率都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缺陷,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送料及自动夹紧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自动送料及自动夹紧装置,包含机架、自动送料机构、自动夹紧机构、缓冲滑杆、链轮组件、伺服电机、减速箱、变频器及电源开关;所述自动送料机构、自动夹紧机构、缓冲滑杆及变频器均设置在所述机架内侧,所述伺服电机、减速箱、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送料及自动夹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机架(1)、自动送料机构(2)、自动夹紧机构(3)、缓冲滑杆(8)、链轮组件(7)、伺服电机(4)、减速箱(5)、变频器(6)及电源开关(9);/n所述自动送料机构(2)、自动夹紧机构(3)、缓冲滑杆(8)及变频器(6)均设置在所述机架(1)内侧,所述伺服电机(4)、减速箱(5)、链轮组件(7)及电源开关(9)均设置在机架(1)外侧;/n所述自动送料机构(2)与所述自动夹紧机构(3)通过链轮组件(7)传动连接;/n所述自动送料机构(2)与所述自动夹紧机构(3)通过缓冲滑杆(8)相互衔接配合;/n所述变频器(6)的输入端与所述电源开关(9)连接,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送料及自动夹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机架(1)、自动送料机构(2)、自动夹紧机构(3)、缓冲滑杆(8)、链轮组件(7)、伺服电机(4)、减速箱(5)、变频器(6)及电源开关(9);
所述自动送料机构(2)、自动夹紧机构(3)、缓冲滑杆(8)及变频器(6)均设置在所述机架(1)内侧,所述伺服电机(4)、减速箱(5)、链轮组件(7)及电源开关(9)均设置在机架(1)外侧;
所述自动送料机构(2)与所述自动夹紧机构(3)通过链轮组件(7)传动连接;
所述自动送料机构(2)与所述自动夹紧机构(3)通过缓冲滑杆(8)相互衔接配合;
所述变频器(6)的输入端与所述电源开关(9)连接,所述变频器(6)的输出端与所述伺服电机(4)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伺服电机(4)的输出端与所述减速箱(5)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减速箱(5)的输出端与所述自动夹紧机构(3)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送料及自动夹紧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自动送料机构(2)固定在机架(1)右内侧;
所述自动夹紧机构(3)固定在机架(1)左内侧;
所述链轮组件(7)固设在机架(1)靠近自动送料机构(2)一端的机架(1)后外上侧;
所述缓冲滑杆(8)位于机架(1)右内侧,并穿设在所述自动送料机构(2)与自动夹紧机构(3)之间;
所述伺服电机(4)及减速箱(5)固设在机架(1)靠近自动送料机构(2)一端的机架(1)前外上侧;
所述变频器(6)固设在机架(1)靠近自动送料机构(2)一端的机架(1)前内下侧;
所述电源开关(9)固设在机架(1)靠近自动送料机构(2)一端的机架(1)前外下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送料及自动夹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夹紧机构(3)包含两个第一齿轮(3.1)、两个第二齿轮(3.2)、四个第三齿轮(3.3)、两个第四齿轮(3.4)、一个第一转轴(3.5)、一个第二转轴(3.6)、一个第三转轴(3.7)、一个第四转轴(3.8)、一个第五转轴(3.9)及两条第三链条(3.10);
在所述第一转轴(3.5)的两端分别套设有一个第一轴承座(3.11),所述第一转轴(3.5)通过其两端的第一轴承座(3.11)固定在机架(1)上部;
在所述第一转轴(3.5)的两端还各套设有一个第一齿轮(3.1),在每个所述第一齿轮(3.1)远离机架(1)的一侧均固设有一个从动齿轮(3.1a),且每个所述从动齿轮(3.1a)的齿顶圆直径均小于所述第一齿轮(3.1)的齿顶圆直径;
在所述第二转轴(3.6)的两端分别套设有一个第二轴承座(3.12),所述第二转轴(3.6)通过其两端的第二轴承座(3.12)固定在机架(1)上且位于第一转轴(3.5)左下方;
在所述第二转轴(3.6)的两端还各套设有一个第二齿轮(3.2);
在所述第三转轴(3.7)及第四转轴(3.8)的两端均分别套设有一个第三轴承座(3.13),所述第三转轴(3.7)及第四转轴(3.8)相互平行设置在机架(1)底部、且位于所述第二转轴(3.6)的左下方;
所述第三转轴(3.7)及第四转轴(3.8)均通过其两端的第三轴承座(3.13)固定在机架(1)的底部,每个所述第三轴承座(3.13)均通过螺栓与机架(1)固定连接,在每个螺栓上均各套设有一个第二弹簧(11),每个所述第二弹簧(11)的一端对应与螺栓头的下端面相抵,另一端对应与第三轴承座(3.13)的上端面相抵;
在所述第三转轴(3.7)及第四转轴(3.8)的两端均还各套设有一个第三齿轮(3.3);
在所述第五转轴(3.9)的两端分别套设有一个第四轴承座(3.14),所述第五转轴(3.9)通过其两端的第四轴承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勇
申请(专利权)人:曹勇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