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泛在物联网控制的智能岸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093638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4 19:2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泛在物联网控制的智能岸电装置,包括岸电桩和控制中心,岸电桩上设有主控板和供电电路,岸电桩位于岸电箱内部,岸电箱内部设有用于驱动岸电桩升降的升降装置,岸电桩顶端设有盖板,主控板和升降装置通过网络与控制中心相连接,主控板包括主控芯片、电源电路及与主控芯片相连的控制电路、遥信控制电路、读卡器和液晶屏电路、充电连接检测电路、充电控制检测电路和网络通讯电路。有益效果是:可以防止人为或自然环境的对岸电桩的破坏,减少安全隐患,延长岸电桩的使用寿命,码头清洁美观,控制安全性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泛在物联网控制的智能岸电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岸电桩,尤其涉及一种泛在物联网控制的智能岸电装置。
技术介绍
内河港口简易低压岸电装置用于港口或码头停靠船舶接用岸电,适用于低压上船类型的岸电连接——受电船舶船上电制为220V/50Hz。船舶在靠泊期间,通过接用岸电实现船上照明和生活用电,代替传统的柴油机发电,以达到节能减排、建设绿色港口的目标。当前主流的码头供电设备一般是立式岸电桩或者岸电箱(船舶岸电配电箱)的形式。这些充电桩安装于地面上,在实际使用中长时间暴露于外部环境中,难免遭受风吹雨淋,易出现充电桩着火,漏电等安全隐患,导致桩体破坏率高、安全性能低。例如,中国专利文献CN208156781U公开了“一种低压一体化智能岸电桩”,包括主回路部分、刷卡计费部分和控制及显示部分;所述主回路部分由进线排P1、主断路器QS1、供电接触器KM1、出线检修排P2、快速插座P3组成;所述刷卡计费部分由读卡器C1、智能控制器C2、无线通讯模块C3、计量电表KWH1、以及电流互感器CT1~CT3组成;所述控制及显示部分由显示屏C4、急停按钮S1、电源及运行状态指示灯K1~K4组成,上述专利文献中的岸电桩不具备升降的功能,即无法下降进入地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主要解决原有岸电桩破坏率高,安全性能低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泛在物联网控制的智能岸电装置,降低充电桩的安全隐患,防止人为或自然环境的破坏。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本专利技术包括岸电桩和控制中心,所述岸电桩上设有主控板和供电电路,所述岸电桩位于岸电箱内部,所述岸电箱内部设有用于驱动岸电桩升降的升降装置,所述岸电桩顶端设有盖板,所述主控板和升降装置通过互联网与控制中心相连接,所述主控板包括主控芯片、电源电路及与主控芯片相连的控制电路、遥信控制电路、读卡器和液晶屏电路、充电连接检测电路、充电控制检测电路和互联网通讯电路。控制中心接收到控制的指令,控制升降装置上升,将岸电桩抬升至地表,接下来通过供电电路给船只供电,电源电路为主控芯片和与主控芯片相连接的电路供电,读卡器和液晶屏电路分别用于收取充电电费和便于用户进行相应的充电操作,充电连接检测电路用于检测CC信号,充电控制检测电路用于检测CP信号,控制电路控制供电电路的通断,互联网通讯电路用于主控芯片与控制中心之间的信息交互。作为优选,所述的供电电路包括充电电路和充电头,所述充电电路包括空气开关QF1、防浪涌保护器SPD1、电量表PJ1和继电器KM1常开触头,所述电量表PJ1通过485电路与主控芯片相连接。电量表PJ1用于统计充电所用的电量,并将电量信息传送到主控芯片,主控芯片进行费用的结算。作为优选,所述的控制电路包括电阻R65、R66、二极管D、三极管Q1和继电器KM1,所述电阻R65的第一端与主控芯片IO口电连接,电阻R65第二端分别与三极管Q1的基极和电阻R66的第一端电连接,电阻R66的第二端和三极管Q1的发射极均接地,三极管Q1的集电极分别与续流二极管D的阳极和继电器KM1的第一端电连接,继电器KM1的第二端和续流二极管D的阴极共同接入5V电源。主控芯片通过控制控制电路中三极管的截止、饱和两种状态来控制继电器KM1线圈是否通电,从而控制供电电路是否导通,多重控制保障供电的安全性。作为优选,所述的充电连接检测电路包括光耦U16、电阻R95和电阻R96,所述光耦U16第一引脚与电阻R96第一端电连接,电阻R96第二端接入12V-A电源,光耦U16第二引脚引出导线作为充电头中的连接检测线CC,光耦U16第三引脚接地,光耦U16第四引脚分别与主控芯片IO口和电阻R95第一端电连接,电阻R95第二端接入VCC3.3V电源。作为优选,所述的充电控制检测电路包括隔离器U19、模拟开关U18、运放U20、光耦U22、运放U24A、电容C72、C73、C74、C86、C93、C94,电阻R101、R106、R110、R107、R102、R105、R108、R103、R104和二极管D33,所述隔离器U19第三引脚与主控芯片IO口电连接,隔离器U19第六引脚与模拟开关U18第六引脚电连接,模拟开关U18第一引脚与电阻R101第一端电连接,电阻R101第二端与二极管D33阳极电连接,电阻R101第二端还引出导线作为充电头中的控制检测线CP,二极管D33阴极分别与电阻R106第一端和电容C94第一端电连接,电阻R106第二端分别与电阻R110第一端、电容C86第一端和电阻R107第一端电连接,电阻R107第二端分别与电容C74第一端和运放U20第三引脚电连接,电容C94第二端、电阻R110第二端、电容C86第二端和电容C74第二端均接地,运放U20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均与电阻R102第一端电连接,电阻R102第二端分别与运放U20第六引脚和光耦U22第三引脚电连接,电容C93与电阻R102并联,运放U20第七引脚与电阻R105第一端电连接,电阻R105第二端与光耦U22第一引脚电连接,光耦U22第六引脚分别与电阻R108第一端、电容C73第一端和运放U24A反相输入端电连接,光耦U22第五引脚和运放U24A正相输入端共同接地,运放U24A输出端、电容C73第二端和电阻R108第二端与电阻R103第一端电连接,电阻R103第二端分别与电容C72第一端、电阻R104第一端和主控芯片IO口电连接,电阻R104和电容C72均接地。充电连接检测电路检测CC信号,即充电连接确认,充电控制检测电路检测CP信号,即控制确认,CC信号和CP信号确认成功后在进行充电,保障供电的安全性。作为优选,所述的主控板还包括分别与所述的主控芯片相连的AD参考电压电路、温度检测电路、铁电存储电路和时钟电路。温度检测电路用于检测岸电桩温度,避免温度过高导致岸电桩损坏,时钟电路用于控制主控芯片的工作节奏,铁电存储电路用于存储充电数据,且铁电存储电路的功耗低,存储速度快,容量大。作为优选,所述的升降装置包括安装座、安装底板和升降杆,所述安装座套接于安装箱内部,所述安装底板顶面设有岸电桩,安装底板背面与升降杆相连接,安装底板与所述的安装座滑动连接。控制中心通过控制升降杆的上升下降,从而实现岸电桩的升降。作为优选,所述的岸电桩顶端和盖板之间设有挡雨装置,所述遮挡装置包括滑板、螺杆、连杆、移动块和电机,所述滑板与所述的盖板滑动连接,所述移动块与螺杆螺纹连接,所述连杆的一端与移动块转动连接,另一端与移动板转动连接。电机转动带动螺杆旋转,移动块向上移动带动连杆向外伸展,从而带动滑板向外侧滑出,遮挡装置的存在可以降低岸电桩、升降装置和岸电箱被自然环境的侵蚀程度,延长使用寿命。作为优选,所述岸电箱箱壁内设有干燥夹层。岸电箱位于河岸边,其所处环境湿度较大,干燥夹层可以吸收部分湿度,降低岸电箱的侵蚀程度。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岸电桩在不使用时,位于地底,可以防止人为或自然环境的对充电桩的破坏,减少安全隐患;2)在使用时有遮挡装置为岸电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泛在物联网控制的智能岸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岸电桩和控制中心,所述岸电桩上设有主控板和供电电路,所述岸电桩位于岸电箱内部,所述岸电箱内部设有用于驱动岸电桩升降的升降装置,所述岸电桩顶端设有盖板,所述主控板和升降装置通过网络与控制中心相连接,所述主控板包括主控芯片、电源电路及与主控芯片相连的控制电路、遥信控制电路、读卡器和液晶屏电路、充电连接检测电路、充电控制检测电路和网络通讯电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泛在物联网控制的智能岸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岸电桩和控制中心,所述岸电桩上设有主控板和供电电路,所述岸电桩位于岸电箱内部,所述岸电箱内部设有用于驱动岸电桩升降的升降装置,所述岸电桩顶端设有盖板,所述主控板和升降装置通过网络与控制中心相连接,所述主控板包括主控芯片、电源电路及与主控芯片相连的控制电路、遥信控制电路、读卡器和液晶屏电路、充电连接检测电路、充电控制检测电路和网络通讯电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泛在物联网控制的智能岸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电路包括充电电路和充电头,所述充电电路包括空气开关QF1、防浪涌保护器SPD1、电量表PJ1和继电器KM1常开触头,所述电量表PJ1通过485电路与主控芯片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泛在物联网控制的智能岸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包括电阻R65、R66、二极管D、三极管Q1和继电器KM1,所述电阻R65的第一端与主控芯片IO口电连接,电阻R65第二端分别与三极管Q1的基极和电阻R66的第一端电连接,电阻R66的第二端和三极管Q1的发射极均接地,三极管Q1的集电极分别与续流二极管D的阳极和继电器KM1的第一端电连接,继电器KM1的第二端和续流二极管D的阴极共同接入5V电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泛在物联网控制的智能岸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连接检测电路包括光耦U16、电阻R95和电阻R96,所述光耦U16第一引脚与电阻R96第一端电连接,电阻R96第二端接入12V-A电源,光耦U16第二引脚引出导线作为充电头中的连接检测线CC,光耦U16第三引脚接地,光耦U16第四引脚分别与主控芯片IO口和电阻R95第一端电连接,电阻R95第二端接入VCC3.3V电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泛在物联网控制的智能岸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控制检测电路包括隔离器U19、模拟开关U18、运放U20、光耦U22、运放U24A、电容C72、C73、C74、C86、C93、C94,电阻R101、R106、R110、R107、R102、R105、R108、R103、R104和二极管D33,所述隔离器U19第三引脚与主控芯片IO口电连接,隔离器U19第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邢建旭刘海峰卢峰郑松松周佩祥陈士俊吴恒超方亮费晓明徐俊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湖州供电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