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过载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076017 阅读:6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0 22:4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防过载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包括充电桩壳体,所述充电桩壳体下端固设有基座,所述充电桩壳体内设有电气腔,所述电气腔内设有变压装置,所述变压装置可完成变压工作,进而可将家用电压转变成充电电压,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维护便利,使用方便,本发明专利技术可自动的为车辆进行充电,同时当充电桩内部电路发生过载时,本发明专利技术内部设置的保护装置可迅速启动,将内部电路断开,进而可防止内部电流过大而损坏充电桩和车辆,也杜绝了发生火灾的风险,本装置安装便利,适合运用于各个场地,值得商业化推广。

A new energy vehicle charging pile against overloa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过载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
本专利技术涉及新能源汽车领域,具体为一种防过载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
技术介绍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充电桩已成为必不可少的设备,其功能类似于加油站里面的加油机,可以固定在地面或墙壁,安装于公共建筑(公共楼宇、商场、公共停车场等)和居民小区停车场或充电站内,可以根据不同的电压等级为各种型号的电动汽车充电,充电桩的输入端与交流电网直接连接,输出端都装有充电插头用于为电动汽车充电,然而现有的充电桩在充电过程中,一旦过载就会发热,使得充电桩温度上升,进而容易引发火灾,故需要研制一种防过载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保证汽车充电的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问题:然而现有的充电桩在充电过程中,一旦过载就会发热,使得充电桩温度上升,进而容易引发火灾。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例设计了一种防过载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本例的一种防过载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包括充电桩壳体,所述充电桩壳体下端固设有基座,所述充电桩壳体内设有电气腔,所述电气腔内设有变压装置,所述变压装置可完成变压工作,进而可将家用电压转变成充电电压,为汽车充电,所述电气腔下壁内设有控制腔,所述控制腔内设有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可在电路出现过载情况时及时断开电路,进而保护充电桩和汽车,所述控制腔下壁内设有带轮腔,所述控制腔下壁内设有可转动的第一传动轴,所述第一传动轴下端延伸入所述带轮腔内,所述带轮腔内设有带轮装置,所述带轮装置内设有可转动的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上端与所述第一传动轴下端固连,进而所述控制装置可通过所述第一传动轴和所述第一锥齿轮将动力传递给所述带轮装置,所述带轮装置内设有第一电线,所述第一电线延伸到所述带轮腔右壁外端,所述带轮装置可控制所述第一电线的伸长量,所述第一电线上端电性连接设有充电插头,所述充电桩壳体右壁上固设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右端前后对称的设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内壁上固设有摩擦块,所述充电插头外壁与所述摩擦块接触连接,进而可将所述充电插头固定在所述固定环上,所述充电插头可与汽车充电口电性连接,进而可为汽车充电。其中,所述变压装置包括阵列设于所述电气腔内的三个接线柱,所述接线柱上固设有变压线圈,所述变压线圈可起到变压作用,所述接线柱上固设有导温板,所述导温板上左右对称的设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内设有导温片,所述导温片内设有可形变的热敏片,所述温度传感器右端电性连接设有信号线,所述信号线上端固设有金属触点,所述金属触点与所述热敏片可接触连接,所述信号线下端延伸入所述控制腔内,所述接线柱下端电性连接设有第一电线,所述第一电线下端延伸入所述控制腔内。其中,所述控制装置包括固设于所述控制腔上壁内的电动机,所述电动机下端动力连接设有动力轴,所述动力轴上固设有空心轴,所述空心轴上端固设有滑动轮,所述滑动轮左端滑动连接设有磁块,所述磁块上端弹性连接设有弹簧,所述弹簧上端固设有电磁铁,所述电磁铁左端与所述信号线下端电性连接,所述空心轴下端固设有滑动齿轮,所述控制腔下壁内设有可转动的蜗杆,所述蜗杆外壁上设有螺纹,所述蜗杆上固设有第一直齿轮,所述第一直齿轮可与所述滑动齿轮啮合连接,所述控制腔前后内壁上设有可转动的第一定位轴,所述第一定位轴上固设有斜齿轮,所述斜齿轮与所述蜗杆上的螺纹啮合连接,所述第一传动轴上端固设有第二直齿轮,所述第二直齿轮可与所述滑动齿轮啮合连接。有益地,所述第一定位轴上固设有第三直齿轮,所述控制腔前后壁内设有可转动的第二定位轴,所述第二定位轴位于所述第一定位轴左端,所述第二定位轴上固设有第四直齿轮,所述第四直齿轮与所述第三直齿轮啮合连接,所述第二定位轴上环形阵列设有四个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上固设有联动杆,所述控制腔内设有可转动的第三定位轴,所述第三定位轴上设有槽轮,所述第三定位轴上且位于所述槽轮后端固设有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上下两端对称的设有导电块,所述第一电线下端固设有开关,所述开关内上下对称的设有金属导电片,位于上端的所述金属导电片与所述第一电线连接,位于下端的所述金属导电片与所述第一电线电性连接,所述导电块可与所述金属导电片电性连接,进而使得所述第一电线与所述第一电线连通。其中,所述带轮装置包括可转动的设于所述带轮腔前后内壁上的第二传动轴,所述第二传动轴上固设有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二锥齿轮上端与所述第一锥齿轮啮合连接,所述第二传动轴上固设有第一带轮,所述第一带轮位于所述第二锥齿轮后端,所述第一带轮上连接设有皮带,所述带轮腔前后壁上设有可转动的转盘轴,所述转盘轴上固设有第二带轮,所述第二带轮与所述皮带左端连接,所述转盘轴上固设有转盘,所述转盘上绕设有所述第一电线。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维护便利,使用方便,本专利技术可自动的为车辆进行充电,同时当充电桩内部电路发生过载时,本专利技术内部设置的保护装置可迅速启动,将内部电路断开,进而可防止内部电流过大而损坏充电桩和车辆,也杜绝了发生火灾的风险,本装置安装便利,适合运用于各个场地,值得商业化推广。附图说明为了易于说明,本专利技术由下述的具体实施例及附图作以详细描述。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A-A”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的“B”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的“C”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1的“D”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图1-图5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为叙述方便,现对下文所说的方位规定如下:下文所说的上下左右前后方向与图1本身投影关系的上下左右前后方向一致。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防过载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主要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充电领域,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防过载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包括充电桩壳体11,所述充电桩壳体11下端固设有基座19,所述充电桩壳体11内设有电气腔100,所述电气腔100内设有变压装置101,所述变压装置101可完成变压工作,进而可将家用电压转变成充电电压,为汽车充电,所述电气腔100下壁内设有控制腔200,所述控制腔200内设有控制装置201,所述控制装置201可在电路出现过载情况时及时断开电路,进而保护充电桩和汽车,所述控制腔200下壁内设有带轮腔300,所述控制腔200下壁内设有可转动的第一传动轴32,所述第一传动轴32下端延伸入所述带轮腔300内,所述带轮腔300内设有带轮装置301,所述带轮装置301内设有可转动的第一锥齿轮27,所述第一锥齿轮27上端与所述第一传动轴32下端固连,进而所述控制装置201可通过所述第一传动轴32和所述第一锥齿轮27将动力传递给所述带轮装置301,所述带轮装置301内设有第一电线17,所述第一电线17延伸到所述带轮腔300右壁外端,所述带轮装置301可控制所述第一电线17的伸长量,所述第一电线17上端电性连接设有充电插头35,所述充电桩壳体11右壁上固设有固定杆36,所述固定杆36右端前后对称的设有固定环37,所述固定环37内壁上固设有摩擦块41,所述充电插头35外壁与所述摩擦块41接触连接,进而可将所述充电插头35固定在所述固定环3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过载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包括充电桩壳体,所述充电桩壳体下端固设有基座,所述充电桩壳体内设有电气腔,所述电气腔内设有变压装置,所述变压装置可完成变压工作,进而可将家用电压转变成充电电压,为汽车充电,所述电气腔下壁内设有控制腔,所述控制腔内设有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可在电路出现过载情况时及时断开电路,进而保护充电桩和汽车,所述控制腔下壁内设有带轮腔,所述控制腔下壁内设有可转动的第一传动轴,所述第一传动轴下端延伸入所述带轮腔内,所述带轮腔内设有带轮装置,所述带轮装置内设有可转动的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上端与所述第一传动轴下端固连,进而所述控制装置可通过所述第一传动轴和所述第一锥齿轮将动力传递给所述带轮装置,所述带轮装置内设有第一电线,所述第一电线延伸到所述带轮腔右壁外端,所述带轮装置可控制所述第一电线的伸长量,所述第一电线上端电性连接设有充电插头,所述充电桩壳体右壁上固设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右端前后对称的设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内壁上固设有摩擦块,所述充电插头外壁与所述摩擦块接触连接,进而可将所述充电插头固定在所述固定环上,所述充电插头可与汽车充电口电性连接,进而可为汽车充电。/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过载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包括充电桩壳体,所述充电桩壳体下端固设有基座,所述充电桩壳体内设有电气腔,所述电气腔内设有变压装置,所述变压装置可完成变压工作,进而可将家用电压转变成充电电压,为汽车充电,所述电气腔下壁内设有控制腔,所述控制腔内设有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可在电路出现过载情况时及时断开电路,进而保护充电桩和汽车,所述控制腔下壁内设有带轮腔,所述控制腔下壁内设有可转动的第一传动轴,所述第一传动轴下端延伸入所述带轮腔内,所述带轮腔内设有带轮装置,所述带轮装置内设有可转动的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上端与所述第一传动轴下端固连,进而所述控制装置可通过所述第一传动轴和所述第一锥齿轮将动力传递给所述带轮装置,所述带轮装置内设有第一电线,所述第一电线延伸到所述带轮腔右壁外端,所述带轮装置可控制所述第一电线的伸长量,所述第一电线上端电性连接设有充电插头,所述充电桩壳体右壁上固设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右端前后对称的设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内壁上固设有摩擦块,所述充电插头外壁与所述摩擦块接触连接,进而可将所述充电插头固定在所述固定环上,所述充电插头可与汽车充电口电性连接,进而可为汽车充电。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过载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压装置包括阵列设于所述电气腔内的三个接线柱,所述接线柱上固设有变压线圈,所述变压线圈可起到变压作用,所述接线柱上固设有导温板,所述导温板上左右对称的设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内设有导温片,所述导温片内设有可形变的热敏片,所述温度传感器右端电性连接设有信号线,所述信号线上端固设有金属触点,所述金属触点与所述热敏片可接触连接,所述信号线下端延伸入所述控制腔内,所述接线柱下端电性连接设有第一电线,所述第一电线下端延伸入所述控制腔内。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过载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包括固设于所述控制腔上壁内的电动机,所述电动机下端动力连接设有动力轴,所述动力轴上固设有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凯
申请(专利权)人:永康珀帐锂电池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