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农用杀菌组合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090424 阅读:8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4 18:4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农用杀菌组合物,有效成分由噻菌灵、戊唑醇、肟菌酯组成,噻菌灵、戊唑醇、肟菌酯在杀菌组合物中的重量比例分别为1‑10:1‑10:1‑10;本发明专利技术杀菌组合物用于水稻种子处理,可有效提高播种后种子的出苗率,对苗期病虫害具有很好的预防作用。

An agricultural bactericidal composi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农用杀菌组合物
本专利技术涉及农药杀菌剂领域,有效成分由噻菌灵、戊唑醇、肟菌酯组成,用于水稻种子处理防治水稻苗期病害。
技术介绍
在现代农业生产中,利用种衣剂对种子进行药剂处理是防治苗期害虫及农作物土传、种传病害的经济简便的方法之一。种衣剂是一种用于作物或其他植物种子处理的、具有成膜特性的农药制剂,它能够在种子表面固化形成称为种衣的膜。种衣剂在土壤中吸水膨胀而不被溶解,允许种子正常发芽所需的水分和空气通过,所含的农药和种肥等物质缓慢释放,能够杀灭苗期害虫、苗期害虫,具有防治苗期病害和系统性病害、提高种子发芽率、促进种苗健康生长等功效。悬浮种衣剂是种衣剂的一种,是由农药原药、成膜剂、湿润剂、分散剂、增稠剂、着色剂、填料和水经湿法粉碎而制成的一种可流动的稳定的均匀悬浮液。由于其使用方便、安全,在众多种类的种衣剂中倍受青睐。噻菌灵,属苯咪唑类杀菌剂,作用机制为抑制真菌有丝分裂过程中的微管蛋白的形成,具内吸向顶传导性能,但不能向基传导。持效期长,与苯并咪唑类杀菌剂有交互抗性。对子囊菌、担子菌和半知菌有抑制活性,用于防治多种作物真菌病害及果蔬防腐保鲜。是一种高效、广谱、国际上通用的杀菌剂。戊唑醇,一种高效、广谱、内吸性三唑类杀菌农药,具有保护、治疗、铲除三大功能,杀菌谱广、持效期长。与所有的三唑类杀菌剂一样,戊唑醇能够抑制真菌的麦角甾醇的生物合成。戊唑醇在全世界范围内用作种子处理剂和叶面喷雾,杀菌谱广,不仅活性高,而且持效期长。戊唑醇主要用于防治小麦、水稻、花生、蔬菜、香蕉、苹果、梨以及玉米高粱等作物上的多种真菌病害,其在全球50多个国家的60多种作物上取得登记并广泛应用。用于防治油菜菌核病,不仅防效好,而且具有抗倒伏,增产作用明显等特点对病菌的作用机制为抑制其细胞膜上麦角甾醇的去甲基化,使得病菌无法形成细胞膜,从而杀死病菌。肟菌酯,具有广谱、渗透、快速分布等性能,作物吸收快、加之其具有向上的内吸性,故耐雨水冲刷性能好、持效期长,因此被认为是第二代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保护活性优异,且具有一定的治疗活性,且活性不受环境影响。本专利技术人发对噻菌灵、戊唑醇、肟菌酯用于种子处理进行了深入研究,在大量的试验的基础上,发现噻菌灵、戊唑醇、肟菌酯组合用于水稻种子处理,明显提高种子抵御病虫,提高植物种子健康生长。经进一步研究,完成了本专利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是解决水稻苗期病害问题,提供一种有效成分由噻菌灵、戊唑醇、肟菌酯组成、用于水稻种子处理防治苗期病害的杀菌组合物。为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农用杀菌组合物,有效成分由噻菌灵、戊唑醇、肟菌酯组成,噻菌灵、戊唑醇、肟菌酯在杀菌组合物中的重量比例分别为1-10:1-10:1-10。进一步,噻菌灵在组合物中的重量百分比为1-20%;戊唑醇在组合物中的重量百分比为1-20%;肟菌酯在组合物中的重量百分比为1-20%。本专利技术杀菌组合物还含有非活性添加物,主要包括分润湿散剂、成膜剂、着色剂、增稠剂、防冻剂、防腐剂、消泡剂等常见农药制剂添加物。为了促进活性组分粒子间润湿分散防止其相互凝聚,本专利技术选用的润湿分散剂优选为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烷基酚聚氧乙烯醚、聚氧乙烯脂肪酸、烷基芳基聚乙二醇醚、烷基磺酸盐、芳基磺酸盐、脂肪酸聚乙二醇、十二烷基苯磺酸盐、聚氧乙烯基酚甲醛缩合物、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嵌段共聚物、萘或烷基萘甲醛缩合物磺酸盐、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磺酸盐、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磺酸盐、木质素及其衍生物磺酸盐,脂肪酸乙烷加成物磷酸盐、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盐、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甲醛缩合物硫酸盐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为了保证有限的农药成分集中作用于种子和根部,不易脱落和飞散,减少了农药在环境中的扩散以及对非靶标的接触,本专利技术选用的成膜剂既要保证所成衣膜透气、透水性好,种子正常萌发生长,又要保证所成衣膜难溶于水,衣膜内活性成分能缓慢释放,持效时间长。所述成膜剂优选为阿拉伯胶、动物胶、果胶、黄原胶、甲基纤维素、乙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钠、羟丙基纤维素、海藻酸钠、聚乙烯醇、聚乙二醇、聚乙烯吡咯烷酮、聚丙烯酰胺、聚丙烯酸钠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着色剂又称警色剂,可以提高悬浮种衣剂的使用安全,其中本专利技术选用的着色剂优选为碱性玫瑰精、水性玫红、酸性大红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本专利技术的非活性添加物还包括增稠剂,以提高分散介质的粘度,降低粒子的沉降速度,从而提高制剂的稳定性。优选的,所述增黏剂为黄原胶、阿拉伯胶、甲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羟乙基纤维素、羟丙基纤维素、丙烯酸钠、海藻酸钠、聚乙烯醇、聚乙烯吡咯烷酮、聚丙烯酰胺、聚丙烯酸钠、硅酸镁铝、膨润土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为了提高种衣剂的低温储存的稳定性,本专利技术还添加了防冻剂,所述防冻剂为乙二醇、丙二醇、丙三醇、己二醇、尿素、硫酸铵、氯化钠、氯化钙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本专利技术消泡剂为机硅酮类、C8-10的脂肪醇、C10-20的饱和脂肪酸及其酯类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所述防腐剂为苯甲酸、苯甲醛、苯甲酸钠、苯甲酸钾、山梨酸、水杨酸钠、2-羟基联苯、对羟基苯甲醛1,2-苯并噻唑啉-3-酮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本专利技术杀菌组合物在实际应用时可以加工为悬浮种衣剂,其制备方法为:将噻菌灵、戊唑醇、肟菌酯经过气流粉碎,润湿分散剂、成膜剂、着色剂、增稠剂、防冻剂、防腐剂、消泡剂与蒸馏水完全溶解后,按比例投入砂磨机研磨2次,直至悬浮液的颗粒细度达到D50为2-3μm,D90<8μm,即得产品。在实际用药过程中,本专利技术可根据当地防治对象发生情况确定所述悬浮种衣剂适宜的用量,通常施药量是种衣剂与种子的质量比为1∶200-600。本专利技术所制备的悬浮种衣剂为鲜亮红色、可流动的悬浮液,低温、热贮稳定性合格,热贮分解率小于5%,悬浮率大于90%,湿筛试验98%通过45μm标准筛,颗粒细度D50为2-3μm。不同的种衣剂活性组分混合后各活性成分由于组成、结构、理化性质的差异,使得各活性成分之间的联合作用通常表示为增效作用、相加作用或拮抗作用。所谓增效作用就是不同物质间的相互协作作用,其产生的效果大于各个成分效果的总合;而相加作用就是其产生的效果等于各个成分效果的总合;拮抗作用是指两种物质作用于生物机体时,一种物质干扰另一种物质的效果,或彼此互相干扰对方的效果,使总体效果下降的现象。本专利技术室内杀菌活性的检测分析方法为:采用含药培养基法:取各单剂和混剂系列浓度的药液6mL,加入冷却至45℃的54mL的PDA培养基中,制成所需要终浓度的含药培养基平板。然后从培养7天的水稻恶苗病菌菌落边缘制取6mm直径菌丝块,移至各系列含药培养基上,菌丝面朝下,每个处理4次重复。处理完毕,置于25±1℃的恒温生化培养箱中培养。数据分析方法采用:根据Sun&Johnson(1960)的共毒系数法(CTC)来评价药剂混用的增效作用,即CTC≤80为拮抗作用,80<CTC<120为相加作用,CTC≥120为增效作用。表1噻菌灵、戊唑醇、肟菌酯混配对水稻恶苗病病菌的毒力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农用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有效成分由噻菌灵、戊唑醇、肟菌酯组成,噻菌灵、戊唑醇、肟菌酯在杀菌组合物中的重量比例为1-10:1-10:1-10。/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715 CN 20191063597731.一种农用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有效成分由噻菌灵、戊唑醇、肟菌酯组成,噻菌灵、戊唑醇、肟菌酯在杀菌组合物中的重量比例为1-10:1-10:1-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农用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噻菌灵、戊唑醇、肟菌酯在杀菌组合物中的重量比例为5:1: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农用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噻菌灵、戊唑醇、肟菌酯在杀菌组合物中的重量比例为1:1:1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农用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噻菌灵在组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刚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中迅农科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