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控束斑离子发射装置及抛光蚀刻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抛光加工
,尤其涉及一种可控束斑离子发射装置及抛光蚀刻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技术的飞速发展,离子束(IonBeam,IB)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技术,如离子抛光技术、离子蚀刻技术等。离子抛光是一种先进的样品表面处理技术,该技术通过离子发射装置将气体,如氩气电离产生离子束并对离子束进行加速,利用加速后的高能离子束轰击样品表面,去除样品表面损伤层获得高质量的样品,该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光镜、扫描电镜、离子探针等各种分析测试中。该技术中,一个离子发射装置产生的离子束可以是发散的,也可以是微聚焦的,离子束对应的束斑的直径一般为1~4毫米(mm),该离子束也可以称之为宽离子束。离子蚀刻技术中,同样通过离子发射装置将气体电离产生离子束,相较于离子抛光技术中发散或微聚焦的离子束,该离子束也称之为聚焦离子束(FocusedIonBeam,FIB),聚焦离子束被高电压汇聚成几十到几百纳米的离子铣,利用离子铣对样品表面进行蚀刻。根据上述可知:无论是离子抛光技术还是离子蚀刻技术,均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控束斑离子发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均为圆桶且同轴设置的气体电离装置(1)、离子加速电极(2)、束斑调节装置(3)、以及离子发射装置固定容器(4);其中,/n所述气体电离装置(1)的中心轴、所述离子加速电极(2)的中心轴、所述束斑调节装置(3)的中心轴以及所述离子发射装置固定容器(4)的中心轴重合并形成离子束通道;/n所述气体电离装置(1)的顶部与所述离子加速电极(2)的底部连接,所述气体电离装置(1)的外径与所述离子加速电极(2)的内径相同,所述气体电离装置(1)设置在所述离子加速电极(2)内部;/n所述离子加速电极(2)的顶部与所述束斑调节装置(3)的底部连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控束斑离子发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均为圆桶且同轴设置的气体电离装置(1)、离子加速电极(2)、束斑调节装置(3)、以及离子发射装置固定容器(4);其中,
所述气体电离装置(1)的中心轴、所述离子加速电极(2)的中心轴、所述束斑调节装置(3)的中心轴以及所述离子发射装置固定容器(4)的中心轴重合并形成离子束通道;
所述气体电离装置(1)的顶部与所述离子加速电极(2)的底部连接,所述气体电离装置(1)的外径与所述离子加速电极(2)的内径相同,所述气体电离装置(1)设置在所述离子加速电极(2)内部;
所述离子加速电极(2)的顶部与所述束斑调节装置(3)的底部连接;
所述束斑调节装置(3)的顶部与所述离子发射装置固定容器(4)连接,所述束斑调节装置(3)上设置有至少两个聚焦电极,所述至少两个聚焦电极为直径等于所述离子发射装置固定容器(4)内径的金属圆板,所述金属圆板内径为所述中心轴直径,所述至少两个聚焦电极中相邻的两个聚焦电极之间设置有绝缘环;所述至少两个聚焦电极中靠近所述离子加速电极(2)的聚焦电极与所述离子加速电极(2)之间设置有绝缘环;
所述离子发射装置固定容器(4)用于容纳所述离子加速电极(2)和所述束斑调节装置(3);
所述气体电离装置(1)、所述离子加速电极(2)、所述束斑调节装置(3)和所述离子发射装置固定容器(4)的中心轴形成离子束通道;
所述气体电离装置(1)、所述离子加速电极(2)、所述束斑调节装置(3)上的聚焦电极分别与不同的高压直流电源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气体电离装置(1)包括:阳极(10)、前阴极(11)、后阴极(12)、绝缘环(13)、永磁铁(14)、阴极固定容器(15)和气体电离装置固定容器(16);其中,
所述阳极(10)为一金属圆筒,所述阳极(10)的外径与所述绝缘环(13)的内径相同,所述阳极(10)安装在所述绝缘环(13)内部,所述阳极(10)与所述后阴极(12)之间留有间隙,所述阳极(10)顶部中间设置有圆形凸起,所述圆形凸起的内径与所述中心轴直径相同;
所述前阴极(11)为直径等于所述气体电离装置固定容器(16)内径的金属圆板,所述前阴极(11)底部边缘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阴极固定容器(15)的卡槽,所述前阴极(11)底部中间设置有与所述阳极(10)所对应的圆形凸起,所述前阴极(11)的圆形凸起的内径与所述阳极(10)的圆形凸起的内径相同,所述前阴极(11)的圆形凸起的外径与所述阳极(10)的圆形凸起的外径相同;
所述后阴极(12)为直径等于所述气体电离装置固定容器(16)内径的金属圆板,所述后阴极(12)顶部边缘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阴极固定容器(15)的卡槽,所述前阴极(11)与所述后阴极(12)分别设置在所述阳极(10)的顶部和底部;
所述绝缘环(13)的外径与所述永磁铁(14)的内径相同,所述绝缘环(13)安装在所述永磁铁(14)内部;
所述永磁铁(14)为一圆筒形磁铁,所述永磁铁(14)的外径与所述阴极固定容器(15)内径相同,所述永磁铁(14)安装在所述阴极固定容器(15)内部,所述永磁铁(14)顶部与所述前阴极(11)相连,所述永磁铁(14)的底部与所述后阴极(12)相连;
所述阴极固定容器(15)为一金属圆筒,所述阴极固定容器(15)的外径与所述气体电离装置固定容器(16)的内径相同,用于容纳所述阳极(10)、所述绝缘环(13)和所述永磁铁(14);
所述气体电离装置固定容器(16)的外径与所述离子加速电极(2)的内径相同,所述气体电离装置固定容器(16)顶部设有开孔,所述开孔内径与所述中心轴直径相同,所述气体电离装置固定容器(16)用于容纳所述阴极固定容器(15)、所述前阴极(11)、所述后阴极(1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阴极(12)上设置有进气孔(120)、高压电源供电孔(121),所述进气孔(120)用于电离气体进入所述气体电离装置(1),所述高压电源供电孔(121)用于为所述气体电离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忠明,杨继进,陈卫,周飞,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