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性能特高压输变电产品用绕组导线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086813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1 01:4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性能特高压输变电产品用绕组导线的制备方法,涉及绕组导线生产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步骤A:备料、步骤B:制铜扁线、步骤C:制聚酰亚胺‑氟46复合薄膜层、步骤D:烧结、步骤E:绕包。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铜扁线与聚酰亚胺‑氟46复合薄膜层经高温烧结而成,并且在复合薄膜外还有双层玻璃纤维丝,能够使得绕组导线具有高的耐电晕性能及导热性能、耐高低温、耐辐射、电气性能优越的效果,通过正反包覆双层玻璃纤维丝,能够有效的加强产品的机械强度,且能较好地降低其表面温度,使用方便,在实际的应用当中,提高了绝缘的强度,解决了绕制时弯曲导致薄膜磨损的缺陷,增强了本身弯曲度以及具有高耐压性。

A preparation method of winding wires for high performance UHV power transmission and transformation produc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性能特高压输变电产品用绕组导线的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绕组导线生产
,特别涉及一种高性能特高压输变电产品用绕组导线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进入二十一世纪,国家大力提倡节能减排,采用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以达到环境友好和资源节约的目的。导线作为输送功率的载体,一直是输电线路设计的核心内容,但是普通绕组导线只能绕制常规的变压器、电抗器和电机线圈,它是通过绕包的方式将绝缘纸、薄膜、编织带等绝缘材料直接包覆于导体表面,导体和绝缘层之间未建立牢固的粘结力,无法适用于高性能特高压输变电产品。因此,专利技术一种高性能特高压输变电产品用绕组导线的制备方法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高性能特高压输变电产品用绕组导线的制备方法,解决了普通绕组导线只能绕制常规的变压器、电抗器和电机线圈,它是通过绕包的方式将绝缘纸、薄膜、编织带等直接包覆于导体表面,导体和绝缘层之间未建立牢固的粘结力,无法适用于高性能特高压输变电产品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高性能特高压输变电产品用绕组导线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A:备料:选用电工圆铜杆作为基材,对选取好的电工圆铜杆进行清洗,去除电工圆铜杆表面的油污,并对清洗之后的电工圆铜杆的进行干燥,得到干燥的电工圆铜杆;步骤B:制铜扁线:将电工圆铜杆通过挤压机进行挤压,形成铜扁线,并利用循环水对其进行清洗冷却,再利用热风吹干,收卷后得到干燥的铜扁线;步骤C:制聚酰亚胺-氟46复合薄膜层:先将由氟化乙丙烯和纳米二氧化硅混合形成的浆料通过上浆机附着在聚酰亚胺薄膜上,并经过高温烧结,能够制得聚酰亚胺-氟46复合薄膜层;步骤D:烧结:将步骤C中制得的聚酰亚胺-氟46复合薄膜层绕包到步骤B中的铜扁线上,最后经过高频烧结,使铜导体表面和聚酰亚胺—F46薄膜粘连在一起,得到烧结铜扁线;步骤E:绕包:将步骤D中制得的烧结铜扁线用玻璃纤维丝正反双层包覆,收卷后得到绕组导线。可选的,所述步骤A中的电工圆铜杆的成分包括铜和微量合金元素,所述铜为高纯铜。可选的,所述步骤B中挤压机的挤压温度为380~420℃。可选的,所述步骤C中的烧结温度为355~375℃。可选的,所述步骤D中的烧结温度为360~380℃。可选的,所述步骤D中的烘培温度为180~220℃。可选的,所述步骤B中挤压机的循环水温为46~50℃,所述步骤B中挤压机循环油温度为32~38℃。(三)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高性能特高压输变电产品用绕组导线的制备方法,具备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铜扁线与聚酰亚胺-氟46复合薄膜层经高温烧结而成,并且在复合薄膜外还有双层玻璃纤维丝,能够使得绕组导线具有高的耐电晕性能及导热性能、耐高低温、耐辐射、电气性能优越的效果,通过正反包覆双层玻璃纤维丝,能够有效的加强产品的机械强度,且能较好地降低其表面温度,使用方便,在实际的应用当中,提高了绝缘的强度,解决了绕制时弯曲导致薄膜磨损的缺陷,增强了本身弯曲度以及具有高耐压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一种高性能特高压输变电产品用绕组导线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A:备料:选用电工圆铜杆作为基材,对选取好的电工圆铜杆进行清洗能够去除电工圆铜杆表面的油污,并对清洗之后的电工圆铜杆进行干燥,得到干燥的电工圆铜杆;步骤B:制铜扁线:将电工圆铜杆通过挤压机进行挤压,形成铜扁线,并对其进行清洗、冷切和热风吹干后得到干燥的铜扁线;步骤C:制聚酰亚胺-氟46复合薄膜层:先将由氟化乙丙烯和纳米二氧化硅混合形成的浆料通过上浆机附着在聚酰亚胺薄膜上,并经过高温烧结能够制得聚酰亚胺-氟46复合薄膜层;步骤D:烧结:将步骤C中制得的聚酰亚胺-氟46复合薄膜层绕包到步骤B中的铜扁线上,最后经过高频烧结使铜导体表面和聚酰亚胺—F46薄膜紧密粘连在一起,得到烧结铜扁线;步骤E:绕包:将步骤D中制得的烧结铜扁线用玻璃纤维丝正反进行双层包覆,并对其自然冷却、收卷,得到绕组导线。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步骤A中的电工圆铜杆的成分包括铜和微量合金元素,铜为高纯铜。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步骤B中挤压机的挤压温度为38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步骤C中的烧结温度为35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步骤D中的烧结温度为36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步骤D中的烘培温度为180℃,步骤D中的冷水温度为1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步骤B中挤压机的循环水温为46℃,步骤B中挤压机循环油温度为32℃。实施例2:一种高性能特高压输变电产品用绕组导线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A:备料:选用电工圆铜杆作为基材,对选取好的电工圆铜杆进行清洗能够去除电工圆铜杆表面的油污,并对清洗之后的电工圆铜杆的进行干燥,得到干燥的电工圆铜杆;步骤B:制铜扁线:将电工圆铜杆通过挤压机进行挤压,形成铜扁线,并对其进行清洗和热风吹干得到干燥的铜扁线;步骤C:制聚酰亚胺-氟46复合薄膜层:先将由氟化乙丙烯和纳米二氧化硅混合形成的浆料通过上浆机附着在聚酰亚胺薄膜上,并经过高温烧结能够制得聚酰亚胺-氟46复合薄膜层;步骤D:烧结:将步骤C中制得的聚酰亚胺-氟46复合薄膜层绕包到步骤B中的铜扁线上,最后经过高频烧结使铜导体表面和聚酰亚胺—F46薄膜粘连在一起,得到烧结铜扁线;步骤E:绕包:将步骤D中制得的烧结铜扁线用玻璃纤维丝双层正反包覆收卷后得到绕组导线。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步骤A中的电工圆铜杆的成分包括铜和微量合金元素,铜为高纯铜。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步骤B中挤压机的挤压温度为40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步骤C中的烧结温度为36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步骤D中的烧结温度为37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步骤D中的烘培温度为200℃,步骤D中的冷水温度为2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步骤B中挤压机的循环水温为48℃,步骤B中挤压机循环油温度为35℃。实施例3:一种高性能特高压输变电产品用绕组导线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A:备料:选用电工圆铜杆作为基材,对选取好的电工圆铜杆进行清洗能够去除电工圆铜杆表面的油污,并对清洗之后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性能特高压输变电产品用绕组导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步骤A:备料:选用电工圆铜杆作为基材,对选取好的电工圆铜杆进行清洗,去除电工圆铜杆表面的油污,并对清洗之后的电工圆铜杆的进行干燥,得到干燥的电工圆铜杆;/n步骤B:制铜扁线:将电工圆铜杆通过挤压机进行挤压,形成铜扁线,并对其进行清洗、冷切和热风吹干后得到干燥的铜扁线;/n步骤C:制聚酰亚胺-氟46复合薄膜层:先将由氟化乙丙烯和纳米二氧化硅混合形成的浆料,通过上浆机附着在聚酰亚胺薄膜上,并经过高温烧结,能够制得聚酰亚胺-氟46复合薄膜层;/n步骤D:烧结:将步骤C中制得的聚酰亚胺-氟46复合薄膜层绕包到步骤B中的铜扁线上,最后经过高频烧结使铜导体表面和聚酰亚胺—F46薄膜紧密粘连在一起,得到烧结铜扁线;/n步骤E:绕包:将步骤D中制得的烧结铜扁线用玻璃纤维丝双层正反包覆后收卷,得到绕组导线。/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性能特高压输变电产品用绕组导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备料:选用电工圆铜杆作为基材,对选取好的电工圆铜杆进行清洗,去除电工圆铜杆表面的油污,并对清洗之后的电工圆铜杆的进行干燥,得到干燥的电工圆铜杆;
步骤B:制铜扁线:将电工圆铜杆通过挤压机进行挤压,形成铜扁线,并对其进行清洗、冷切和热风吹干后得到干燥的铜扁线;
步骤C:制聚酰亚胺-氟46复合薄膜层:先将由氟化乙丙烯和纳米二氧化硅混合形成的浆料,通过上浆机附着在聚酰亚胺薄膜上,并经过高温烧结,能够制得聚酰亚胺-氟46复合薄膜层;
步骤D:烧结:将步骤C中制得的聚酰亚胺-氟46复合薄膜层绕包到步骤B中的铜扁线上,最后经过高频烧结使铜导体表面和聚酰亚胺—F46薄膜紧密粘连在一起,得到烧结铜扁线;
步骤E:绕包:将步骤D中制得的烧结铜扁线用玻璃纤维丝双层正反包覆后收卷,得到绕组导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性能特高压输变电产品用绕组导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A中的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逸翔辛宇刘玉宝尹冬弟王明强潘加宝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朗顺电工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