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土壤营养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保持土壤水分的方法,包括:选取试验站,划分区域;选定作物,明确品系、生育期;对排水水位进行控制,分别为:30cm、50cm、80cm和100cm;选定6个深度范围的土层,采用烘干法测定含水率;采用浮标尺观测地下水位。本发明专利技术可用控制排水措施能明显改变土壤含水率;控制排水措施在降雨后能较好地保留田间水分,减少降雨后土壤含水率的波动,使土壤不致于过干或过湿;减少土壤含水率的波动,尤其在降雨后保持田间水分的效果更为明显。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绿色环保、无污染,无残留,成本低、操作简单易懂,省时省力等特点。
A method of keeping soil mois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保持土壤水分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土壤营养
,尤其涉及一种保持土壤水分的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业内常用的保持土壤水分的方法包括有覆盖地膜;施用土壤保水剂;使用有机肥料;施用泥炭。此类方法虽然保持土壤水分效果较好,但是地膜易造成白色污染;保水剂经济成本高,同时对土壤营养物质有影响;有机肥料制备工艺繁琐,费时、费力;泥炭经选取、确定可用、运输、施用,工序繁琐,耗时长且费力,为使用者带来极大的不便。综上所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是:(1)地膜覆盖易造成白色污染。(2)保水剂经济成本高,影响土壤营养物质。(3)有机肥料制备工艺繁琐,费时、费力。(4)泥炭工序繁琐,耗时长且费力。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简便易行可根据作物需水要求进行调节的保持土壤水分的方法,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步骤一,选取试验站,划分区域;步骤二,选定作物,明确品系、生育期;步骤三,对排水水位进行控制,设定30cm、50cm、80cm和100cm;步骤四,选定作物根系深度以内的6个深度范围内的土层,取样采用烘干法测定含水率;同时采用浮标尺观测地下水位查看控制效果。进一步,区域划分为5个小区A、B、C、D和E做对照试验,其中,E小区作为缓冲带,减少灌水渠对试验区地下水位的影响;进一步,在作物生育期4个不同生育阶段采用相同控制水位,30cm为30(苗期)-40(蕾期)-40(花铃期)-30cm(吐絮期),50cm为50(苗期)-60(蕾期)-60(花铃期)-50cm(吐絮期),80cm为和80-80-80-80cm,100cm为100(苗期)-100(蕾期)-100(花铃期)-100cm(吐絮期)。根据试验区实际排水条件和地下水水位,100cm定义为自由排水措施。其中,控制水位是指控制田间产生排水时的地下水位,以距地表的深度表示,如控制水位为30cm指的是田间排水时,地下水位达到地表以下30cm才开始排水。进一步,选定的土层微分为6个深度范围:表层(地面以下0~5cm)、地面以下5~20cm、20~40cm、40~60cm、60~80cm、80~100cm。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及积极效果为:(1)通过控制排水措施明显改变了土壤含水率;(2)各处理表层含水率变异系数最大,自由排水处理表层以下土壤含水率变异较控制排水处理大;(3)控制排水措施在降雨后能较好地保留田间水分,减少降雨后土壤含水率的波动,使土壤不致于过干或过湿。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保持土壤水分的方法,具有绿色环保、无污染,无残留,成本低、操作简单易懂,省时省力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保持土壤水分的方法流程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试验小区布置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棉花生育期内不同土层土壤含水率变化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典型降雨前后含水率分析示意图。图中:(a)表层土壤含水率;(b)20cm土层土壤含水率;(c)40cm土层土壤含水率;(d)60cm土层土壤含水率;(e)80cm土层土壤含水率;(f)100cm土层土壤含水率。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试验测坑平面布置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旱作测坑控制排水装置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2015年棉花生育期内3种不同处理0~100cm土层土壤含水率;图中:(a)三种处理表层土壤含水率;(b)三种处理5~20cm土层土壤含水;(c)三种处理20~40cm土层土壤含水率;(d)三种处理40~60cm土层土壤含水率;(e)三种处理60~80cm土层土壤含水率;(f)三种处理80~100cm土层土壤含水率。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保持土壤水分的方法:S101:选取试验站,划分区域;S102:选定作物,明确品系、生育期;S103:对排水水位进行控制,采用不同水位,30cm、50cm、80cm和100cm;S104:选定6个深度的土层,采用烘干法测定含水率;采用浮标尺观测地下水位。步骤S101中,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区域划分为5个小区,A、B、C、D和E,其中,E小区作为缓冲带,减少灌水渠对试验区地下水位的影响;步骤S103中,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生育期分为4个不同生育阶段采用不同控制水位,30cm为30-40-40-30cm,50cm为50-60-60-50cm,80cm为和80-80-80-80cm,100cm为100-100-100-100cm。步骤S103中,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作物生育期4个不同生育阶段采用相同控制水位,30cm为30(苗期)-40(蕾期)-40(花铃期)-30cm(吐絮期),50cm为50(苗期)-60(蕾期)-60(花铃期)-50cm(吐絮期),80cm为和80-80-80-80cm,100cm为100(苗期)-100(蕾期)-100(花铃期)-100cm(吐絮期)。根据试验区实际排水条件和地下水水位,100cm定义为自由排水措施。其中,控制水位是指控制田间产生排水时的地下水位,以距地表的深度表示,如控制水位为30cm指的是田间排水时,地下水位达到地表以下30cm才开始排水。步骤S104中,本专利技术提供的6个深度的土层微分为:表层、地面以下20、40、60、80、100cm。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1:1)试验在湖北四湖工程管理局排灌试验站进行,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土质为中壤粘土,耕作层氮、磷、钾质量分数分别为2.5,1.5,15mg/kg。多年平均气温16.5℃,降雨量1122.0mm,水面蒸发量为977.4mm,日照时数为1552.0h,无霜期280d左右,试验区常年地下水埋深在1m左右,站址在湖北平原湖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作物为棉花。如图2所示,大田试验田占地3800m2,分成5个小区进行试验,图1为小区平面布置图,其中暗管埋深1m,排水间距8m,不透水层深1.8m。E小区东边为一条灌水渠,E小区作为缓冲带,旨在减少灌水渠对试验区地下水位的影响;D小区外侧为排水沟,混凝土衬砌护坡。相邻小区之间有深1.2m、宽0.2m的硬化水泥田埂加防渗膜以防止侧向渗流干扰。2)试验用棉花品种为湘杂棉3号,生育期为175d,其中苗期为5月30日—7月3日,蕾期为7月4日—7月20日,花铃期为7月21日—8月28日,吐絮期为8月29日—11月20日。3)如表1所示,对水位进行控制情况;表1控制水位设计注:表中的控制水位是指暗管出口的控制高度低于田面的距离。4)选定6个深度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保持土壤水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保持土壤水分的方法:/n步骤一,选取试验站,划分区域;/n步骤二,选定作物,明确品系、生育期;/n步骤三,对排水水位进行控制,采用不同水位,30cm、50cm、80cm和100cm;/n步骤四,选定6个深度的土层,采用烘干法测定含水率;采用浮标尺观测地下水位。/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保持土壤水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保持土壤水分的方法:
步骤一,选取试验站,划分区域;
步骤二,选定作物,明确品系、生育期;
步骤三,对排水水位进行控制,采用不同水位,30cm、50cm、80cm和100cm;
步骤四,选定6个深度的土层,采用烘干法测定含水率;采用浮标尺观测地下水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持土壤水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区域划分为5个小区,A、B、C、D和E,其中,E小区作为缓冲带,减少灌水渠对试验小区地下水位的影响。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持土壤水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育期分为4个不同生育阶段采用相同的控制水位,30cm、50cm、80cm、100cm。
4.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念念,李亚龙,黄志强,刘凤丽,罗文兵,熊玉江,付浩龙,
申请(专利权)人: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