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求解连续梁支座反力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结构力学的
,具体地说是一种求解连续梁支座反力的方法。
技术介绍
在工程实践中,经常遇到对连续梁强度和刚度的验算,这就需要先求出连续梁的支座反力,而通常计算的方法都很繁锁。现有主要方法是位移法和力法,这些方法在连续梁受到均布荷载、线性荷载作用时,有曲面积分或曲面积图乘,计算位移法和力法方程的自由项很麻烦,同时在计算中还存在有一定累计误差的问题;力矩分配法、无剪力分配法等属于渐近的方法,目前各结构计算主流软件均不采用。现有求解连续梁支座反力的方法存在的不足之处是:计算比较繁琐,在计算机上实现比较困难,有一定误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出一种计算结果准确可靠、计算过程简单的求解连续梁支座反力的方法,该方法为矩阵杠杆法。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本专利技术求解连续梁支座反力的方法步骤是:第一步,将多跨连续梁的支座按自左向右顺序编号,支座的编号与线性方程中未知量编号一致,线性方程总的个数与未知量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求解连续梁支座反力的方法,其特征是:/n求解连续梁支座反力的方法步骤是:/n第一步,将多跨连续梁的支座按自左向右顺序编号,支座的编号与线性方程中未知量编号一致,线性方程总的个数与未知量的个数相等,将连续梁中有荷载作用跨编号的两个方程空缺;/n第二步,去除荷载作用跨以外的全部支座约束,荷载作用跨按简支梁办理,去除的支座代之以X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求解连续梁支座反力的方法,其特征是:
求解连续梁支座反力的方法步骤是:
第一步,将多跨连续梁的支座按自左向右顺序编号,支座的编号与线性方程中未知量编号一致,线性方程总的个数与未知量的个数相等,将连续梁中有荷载作用跨编号的两个方程空缺;
第二步,去除荷载作用跨以外的全部支座约束,荷载作用跨按简支梁办理,去除的支座代之以Xi=1的作用,形成矩阵杠杆法的基本体系;然后按计算顺序添加支座,形成计算矩阵杠杆法方程自由项ΔiP的两跨连续梁,和计算矩阵杠杆法方程系数δij的两跨连续梁或带悬臂梁两跨连续梁的计算基本结构,其中包含有荷载作用跨;
当连续梁中多跨有荷载作用时,按有荷载作用跨分别构建矩阵杠杆法的基本体系;
第三步,列矩阵杠杆法方程,构建系数矩阵,
δiiXi+……+δijXj+ΔiP=0......(1),
…………
δjiXi+……+δjjXj+ΔjP=0......(n),
系数矩阵为:
当连续梁中多跨有荷载作用时,按有荷载作用跨分别构建的基本体系,列矩阵杠杆法方程和系数矩阵;
所述的符号意义如下:
δii—未知量Xi的主系数,
Xi—第i号支座反力未知量,
δij—副系数,第j号支座单位荷载X=1作用,在第i号支座产生的支座反力,
Xj—第j号支座反力未知量,
ΔiP—矩阵杠杆法方程自由项,荷载P作用在第i号支座产生的支座反力,
δji—副系数,第i号支座X=1作用,在第j号支座产生的支座反力,
δjj—未知量Xj的主系数,
ΔjP—矩阵杠杆法方程自由项,荷载P作用在第j号支座产生的反力;
第四步,在基本结构上按杠杆原理法公式计算杠杆法方程的系数和自由项,计算方法是:计算i支座的系数和自由项时,添加i支座,形成计算Xi系数的基本结构,计算i支座的自由项ΔiP时,i支座与荷载作用跨构成两跨连续梁,按集中荷载、均布荷载、线性荷载、力偶荷载作用下杠杆法求解两跨连续梁支座反力的方法,求解出i支座的自由项ΔiP;在计算Xi系数的基本结构上,即两跨连续梁或两跨带悬臂连续梁,撤去荷载作用,按计算顺序添加其余支座Xj=1的作用,按杠杆法公式逐一计算Xj=1对i支座的支座反力系数δij,完成i支座未知量Xi的系数计算;其中,主系数δii=1,一般情况下副系数δij≠δji;重复上述过程,完成线性方程组全部系数计算;利用结构的对称性简化计算;当荷载作用跨有多种荷载作用时,将多种荷载作用单独计算后叠加得到自由项ΔiP,将计算出的系数和自由项对号入座进入第三步的系数矩阵中;
第五步,求解线性方程系数矩阵得出各支座反力,数值为负时,表明支座反力方向与Xj=1假定方向相反,再按静定平衡方程计算出荷载作用跨两个支座的反力,按约定坐标系力的方向确定各支座反力的正负号,给出计算结果;当连续梁中多跨有荷载作用时,按有荷载作用跨分别构建分块系数矩阵,将分块矩阵求解得到的支座反力结果叠加,得到最后的各支座反力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计算i支座在集中荷载作用下的系数δij和自由项ΔiP时,添加i支座,i支座与荷载作用跨两个支座构成两跨连续梁基本结构,按集中荷载作用下杠杆法求解两跨连续梁支座反力的方法,求解出i支座的自由项ΔiP;计算方法是:
两跨连续梁基本结构的支座按自左向右顺序为s、t、i,跨径分别为Lst、Lti,竖向集中荷载P作用在Lst跨,支座号为s、t,集中荷载P作用点距s支座距离为x,距t支座为Lst-x,荷载作用跨与相邻跨跨径之比系数为K1,K1=Lst/Lti,跨径之和为L,L=Lst+Lti,杠杆法杠杆系数为K2,K2与荷载作用点有关,按下式计算:K2=(x/K1+Lti)/2Lti,
集中荷载P按简支梁分配到s、t两个支座的反力分别为:Ps1=(Lst-x)/Lst×P,Pt1=x/Lst×P,且,Pt1(Lst-x)=Ps1x,
集中荷载P的作用在i支座产生杠杆力为Xip,在s支座产生杠杆力为Xsp,有,Xsp=-Xip/K1;杠杆法平衡方程为,Xip+MP/L=0,
杠杆作用力矩:MP=K1K2Pt1(Lst-x),
令Δip=Xip,则集中荷载P作用下i支座自由项Δip按下式计算:
Δip=Xip=-K1K2Pt1(Lst-x)/L,将参数中的x代入后为:
两跨连续梁基本结构在竖向集中荷载P作用下各支座反力为:
Rs=Ps1-Xsp,
Rt=Pt1+|Xsp|+|Xip|,
Ri=Δip;
杠杆法方程系数δij的计算:
两跨连续梁基本结构的支座按自左向右顺序为s、t、i,撤去基本结构荷载作用,当j支座位于t、i支座之间时,距t支座距离为x,距i支座距离为Lti-x,j支座单位荷载X=1的作用对i支座的反力系数为δij,s支座的杠杆力为Xsj,
Xij=-Xsj/K1,
δij=Pi1-Xij,
式中参数:K1=Lti/Lst,K2=[(Lti-x)/K1+Lst]/2Lst,L=Lst+Lti,
Pt1=(Lti-x)/Lti×1,Pi1=x/Lti×1;
当i支座位于集中荷载作用跨的左边时,基本结构支座按自左向右顺序为i、s、t,集中荷载P作用点距s支座距离为x,距t支座距离为Lst-x,则集中荷载P作用,i支座的自由项ΔiP为:
Xtp=-Xip/K1;
式中参数:K1=Lst/Lis,K2=[(Lst-x)/K1+Lis]/2Lis,Ps1=(Lst-x)/Lst×P,Pt1=x/Lst×P,L=Lis+Lst;
杠杆法方程系数δij的计算:
基本结构支座按自左向右顺序为i、s、t,撤去基本结构荷载作用,当j支座位于i、s支座之间时,距i支座距离为x,距s支座距离为Lis-x,j支座单位荷载X=1的作用对i支座的反力系数为δij,t支座的杠杆力为Xtj,则,
Xij=-Xtj/K1,δij=Pi1-Xij;
式中参数:K1=Lis/Lst,K2=(x/K1+Lst)/2Lst,L=Lis+Lst,Pi1=(Lis-x)/Lis×1,Ps1=x/Lis×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计算i支座在均布荷载作用下的自由项ΔiP时,添加i支座,i支座与荷载作用跨两个支座构成两跨连续梁基本结构,按均布荷载作用下杠杆法求解两跨连续梁支座反力的方法,求解出i支座的自由项ΔiP的计算方法是:基本结构的支座按自左向右顺序为s、t、i,局部均载荷载集度为q,作用在两跨连续梁Lst跨,均布荷载起点距s支座距离为x1,终点为x2,均布荷载分布长度为x2-x1,L=Lst+Lti,i支座的自由项Δip按下式计算:
Lst全跨均布荷载q作用时,
Δip=-qLst3/8LtiL;
两跨连续梁基本结构的支座按自左向右顺序为i、s、t,局部均载q作用在两跨连续梁Lst跨,i支座位于荷载作用跨的左边,局部均载起点距s支座距离为x1,终点为x2,分布长度为x2-x1,L=Lis+Lst,i支座的自由项Δip按下式计算:
Lst全跨均布荷载作用时,
Δip=-qLst3/8LisL。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计算i支座在线性荷载作用下的自由项ΔiP时,添加i支座,i支座与荷载作用跨两个支座构成两跨连续梁基本结构,按线性荷载作用下杠杆法求解两跨连续梁支座反力的方法,求解i支座自由项ΔiP的计算方法是:
基本结构的支座按自左向右顺序为s、t、i,线性荷载作用在两跨连续梁Lst跨,起点距s支座距离为x1,终点为x2,线性荷载分布长度为x2-x1,线性荷载起点处荷载集度为Qi,线性荷载终点处荷载集度为Qj,则,
i支座的自由项Δip按下式计算:
式中参数:
L=Lst+Lti,K1=Lst/Lti,K2=(x/K1+Lti)/2Lti,Pt1=Qx×x/Lst,
Qx=Qi+(x-x1)/(x2-x1)×(Qj-Qi),令μ=(Qj-Qi)/(x2-x1),那么,
Pt1=(Qi+μ(x-x1))×x/Lst,Qj<Qi计算公式不变,支座反力计算:
线性荷载总量,P=(Qi+Qj)(x2-x1)/2,为避免求形心,将线性荷载分为局部均载和三角形荷载,等效集中荷载分别为P1、P2,P1=Qi(x2-x1),P2=(Qj-Qi)(x2-x1)/2,相应形心分别为x01、x02,x01=x1+(x2-x1)/2=(x1+x2)/2,x02=x1+(x2-x1)2/3=(x1+2x2)/3,
Ps1=Ps11+Ps12,Pt1=Pt11+Pt12,
Ps11=(Lst-x01)/Lst×P1,Ps12=(Lst-x02)/Lst×P2,
Pt11=x01/Lst×P1,Pt12=x02/Lst×P2,
Xsp=-ΔiP/K1,则,各支座反力:
Rs=Ps1-Xsp,
Rt=Pt1+|Xip|+|Xsp|,
Ri=Δip=Xip,
基本结构的支座按自左向右顺序为i、s、t,线性荷载作用在两跨连续梁Lst跨,起点距s支座距离为x1,终点为x2,线性荷载分布长度为x2-x1,线性荷载起点处荷载集度为Qi,线性荷载终点处荷载集度为Qj,
i支座的自由项Δip按下式计算:
式中参数:
L=Lis+Lst,K1=Lst/Lis,K2=((Lst-x)/K1+Lis)/2Lis,Ps1=Qx×(Lst-x)/Lst,
Qx=Qi+(x-x1)/(x2-x1)×(Qj-Qi),令μ=(Qj-Qi)/(x2-x1),那么,Qx=Qi+μ(x-x1),
Ps...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