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耐火砖的烧结炉结构,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烧结炉炉体,所述烧结炉炉体的正表面活动连接有炉门,所述烧结炉炉体内腔的底部活动连接有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顶部活动连接有第一承载板,所述第一承载板顶部的四角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杆,前后两个第一支撑杆相对的一侧均开设有第一卡槽。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底板、安装板、第一支撑杆、第二套管、第三承载板、放置机构、承载机构、底座、烧结炉炉体和炉门的配合使用,解决了现有的耐火砖的烧结炉结构加工效率较低且加工效果差的问题,该耐火砖的烧结炉结构,具备加工效率高且加工效果好的优点,值得推广。
A kind of sintering furnace structure of refractory bric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耐火砖的烧结炉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耐火砖加工
,具体为一种耐火砖的烧结炉结构。
技术介绍
耐火材料一般分为两种,即不定型耐火材料和定型耐火材料。不定型耐火材料也叫浇注料,是由多种骨料或集料和一种或多种粘和剂组成的混合粉状颗料,使用时必须和一种或多种液体配合搅拌均匀,具有较强的流动性。定型耐火材料一般指耐火砖,其形状有标准规则,也可以根据需要筑切时临时加工;烧结炉是指使粉末压坯通过烧结获得所需的物理、力学性能以及微观结构的专用设备。烧结炉用于烘干硅片上的浆料、去除浆料中的有机成分、完成铝背场及栅线烧结。在对耐火砖进行加工的过程中,需要使用到烧结炉,现有的烧结炉在对耐火砖进行加工之前,需要将耐火站堆积在烧结炉的内腔,由于耐火砖对其在一起,因此容易造成堆在内部的耐火砖无法得到充分的烧制,因此需要延长烧制时间,降低了工作效率,同时堆积在外部的耐火砖也容易出现被过度烧制的现象,从而降低了对耐火砖的烧制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耐火砖的烧结炉结构,具备加工效率高且加工效果好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耐火砖的烧结炉结构加工效率较低且加工效果差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耐火砖的烧结炉结构,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烧结炉炉体,所述烧结炉炉体的正表面活动连接有炉门,所述烧结炉炉体内腔的底部活动连接有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顶部活动连接有第一承载板,所述第一承载板顶部的四角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杆,前后两个第一支撑杆相对的一侧均开设有第一卡槽,四个第一支撑杆的顶部之间套设有承载机构,所述承载机构包括第二承载板,所述第二承载板底部的四角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套管,前后两个第一套管相对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的内腔活动连接有第一滑板,所述第一滑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拉杆,所述第一拉杆的表面套设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拉杆远离第一滑板的一端贯穿至第一壳体的外侧并固定连接有第一拉手,所述第一滑板远离第一拉杆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卡块,所述第一卡块远离第一滑板的一侧贯穿第一套管并延伸至第一卡槽的内腔,所述第二承载板顶部的四角均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杆,前后两个第二支撑杆相对的一侧均开设有第二卡槽,四个第二支撑杆的顶部之间套设有放置机构,所述放置机构包括第三承载板,所述第三承载板底部的四角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套管,前后两个第二套管相对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的内腔活动连接有第二滑板,所述第二滑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拉杆,所述第二拉杆的表面套设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拉杆远离第二滑板的一端贯穿至第二壳体的后侧并固定连接有第二拉手,所述第二滑板远离第二拉杆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卡块,所述第二卡块的一端贯穿第二套管并延伸至第二卡槽的内腔。优选的,所述第一承载板底部的四角均开设有定位槽,所述安装板顶部的四角均固定连接有与定位槽配合使用的定位块。优选的,所述炉门的右侧通过安装架与烧结炉炉体的正表面活动连接,所述炉门正表面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把手。优选的,左右两个第一支撑杆相反的一侧和左右两个第二支撑杆相反的一侧均开设有刻度。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杆的顶端与第一套管的内壁活动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的顶端与第二套管的内壁活动连接。优选的,所述承载机构的数量为若干个,且呈上下分布,所述安装板顶部的前后两侧均开设有安装孔。优选的,所述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的数量均为若干个,且呈上下分别均匀分布于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的表面。一种耐火砖的烧结炉的烧结方法,具体操作步骤如下:A:使用者可根据耐火砖的厚度,调节第一承载板和第二承载板之间的间距,在这个过程中,使用者先拉动第一拉手,第一拉手通过第一拉杆带动第一滑板移动,第一滑板带动第一卡块从第一卡槽的内腔脱离,随后向下移动承载机构,当高度调节完毕后,使得第一卡块与新的第一卡槽的位置对应,随后松开第一拉手,第一弹簧带动第一滑板复位,第一滑板带动第一卡块进入新的第一卡槽的内腔,以此对第一套管的位置进行固定,避免出现上下移动的现象;B:随后调节第三承载板与第二承载板之间的间距,在这个过程中,使用者先拉动第二拉手,第二拉手通过第二拉杆带动第二滑板移动,第二滑板带动第二卡块从第二卡槽的内腔脱离,随后向下移动放置机构,当高度调节完毕后,使得第二卡块与新的第二卡槽的位置对应,随后松开第二拉手,第二弹簧带动第二滑板复位,第二滑板带动第二卡块进入新的第二卡槽的内腔,以此对第二套管的位置进行固定,避免出现上下移动的现象;C:承载机构与承载机构之间的间距调节方式与上述步骤相同,随后使用者壳将需要烧制的耐火砖分别摆放在第一承载板、第二承载板和第三承载板的顶部,避免了过多的耐火砖直接堆积在一起,从而影响耐火砖的烧制,随后将底座移动至烧结炉炉体的内腔,关闭炉门进行烧制即可,使用者可根据烧结炉炉体内空间的大小,加装新的承载机构,便于摆放更多的耐火砖,以此可提高耐火砖的烧制效率,烧制完成后,取出耐火砖即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底座、安装板、第一支撑杆、第二套管、第三承载板、放置机构、承载机构、底座、烧结炉炉体和炉门的配合使用,解决了现有的耐火砖的烧结炉结构加工效率较低且加工效果差的问题,该耐火砖的烧结炉结构,具备加工效率高且加工效果好的优点,值得推广。2、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定位块和定位槽,增加了安装板与第一承载板之间连接时的稳定性,避免第一承载板产生位移的现象;通过设置安装孔,方便安装板通过安装孔通过螺栓的配合与底座安装在一起;通过设置刻度,便于使用者更直观的查看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上下移动的距离;通过设置安装架,方便炉门与烧结炉炉体安装在一起;通过设置把手,便于使用者打开或关闭炉门;通过设置底板,便于该烧结炉与地面安装在一起;通过设置安装板,方便第一承载板进行安装;通过设置炉门,起到对烧结炉炉体的进出口处进行封盖的作用;通过设置第一承载板、第二承载板和第三承载板,便于耐火砖进行分层摆放,避免耐火砖堆积在一起。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局部结构的主视局部剖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第一承载板的剖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局部结构的侧视剖视图一;图5为本专利技术第二支撑杆的局部剖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局部结构的侧视剖视图二。图中:1底板、2安装板、3安装孔、4定位块、5第一支撑杆、6第二套管、7第三承载板、8放置机构、9承载机构、10第二支撑杆、11第二承载板、12第一套管、13第一承载板、14底座、15烧结炉炉体、16炉门、17定位槽、18第一卡槽、19刻度、20第一卡块、21第一壳体、22第一拉手、23第一拉杆、24第一弹簧、25第一滑板、26第二卡槽、27第二滑板、28第二弹簧、29第二拉杆、30第二拉手、31第二壳体、32第二卡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耐火砖的烧结炉结构,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烧结炉炉体(15),所述烧结炉炉体(15)的正表面活动连接有炉门(16),所述烧结炉炉体(15)内腔的底部活动连接有底座(14),所述底座(1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安装板(2),所述安装板(2)的顶部活动连接有第一承载板(13),所述第一承载板(13)顶部的四角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杆(5),前后两个第一支撑杆(5)相对的一侧均开设有第一卡槽(18),四个第一支撑杆(5)的顶部之间套设有承载机构(9),所述承载机构(9)包括第二承载板(11),所述第二承载板(11)底部的四角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套管(12),前后两个第一套管(12)相对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壳体(21),所述第一壳体(21)的内腔活动连接有第一滑板(25),所述第一滑板(25)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拉杆(23),所述第一拉杆(23)的表面套设有第一弹簧(24),所述第一拉杆(23)远离第一滑板(25)的一端贯穿至第一壳体(21)的外侧并固定连接有第一拉手(22),所述第一滑板(25)远离第一拉杆(2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卡块(20),所述第一卡块(20)远离第一滑板(25)的一侧贯穿第一套管(12)并延伸至第一卡槽(18)的内腔,所述第二承载板(11)顶部的四角均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杆(10),前后两个第二支撑杆(10)相对的一侧均开设有第二卡槽(26),四个第二支撑杆(10)的顶部之间套设有放置机构(8),所述放置机构(8)包括第三承载板(7),所述第三承载板(7)底部的四角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套管(6),前后两个第二套管(6)相对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壳体(31),所述第二壳体(31)的内腔活动连接有第二滑板(27),所述第二滑板(27)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拉杆(29),所述第二拉杆(29)的表面套设有第二弹簧(28),所述第二拉杆(29)远离第二滑板(27)的一端贯穿至第二壳体(31)的后侧并固定连接有第二拉手(30),所述第二滑板(27)远离第二拉杆(29)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卡块(32),所述第二卡块(32)的一端贯穿第二套管(6)并延伸至第二卡槽(26)的内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耐火砖的烧结炉结构,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烧结炉炉体(15),所述烧结炉炉体(15)的正表面活动连接有炉门(16),所述烧结炉炉体(15)内腔的底部活动连接有底座(14),所述底座(1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安装板(2),所述安装板(2)的顶部活动连接有第一承载板(13),所述第一承载板(13)顶部的四角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杆(5),前后两个第一支撑杆(5)相对的一侧均开设有第一卡槽(18),四个第一支撑杆(5)的顶部之间套设有承载机构(9),所述承载机构(9)包括第二承载板(11),所述第二承载板(11)底部的四角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套管(12),前后两个第一套管(12)相对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壳体(21),所述第一壳体(21)的内腔活动连接有第一滑板(25),所述第一滑板(25)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拉杆(23),所述第一拉杆(23)的表面套设有第一弹簧(24),所述第一拉杆(23)远离第一滑板(25)的一端贯穿至第一壳体(21)的外侧并固定连接有第一拉手(22),所述第一滑板(25)远离第一拉杆(2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卡块(20),所述第一卡块(20)远离第一滑板(25)的一侧贯穿第一套管(12)并延伸至第一卡槽(18)的内腔,所述第二承载板(11)顶部的四角均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杆(10),前后两个第二支撑杆(10)相对的一侧均开设有第二卡槽(26),四个第二支撑杆(10)的顶部之间套设有放置机构(8),所述放置机构(8)包括第三承载板(7),所述第三承载板(7)底部的四角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套管(6),前后两个第二套管(6)相对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壳体(31),所述第二壳体(31)的内腔活动连接有第二滑板(27),所述第二滑板(27)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拉杆(29),所述第二拉杆(29)的表面套设有第二弹簧(28),所述第二拉杆(29)远离第二滑板(27)的一端贯穿至第二壳体(31)的后侧并固定连接有第二拉手(30),所述第二滑板(27)远离第二拉杆(29)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卡块(32),所述第二卡块(32)的一端贯穿第二套管(6)并延伸至第二卡槽(26)的内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火砖的烧结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承载板(13)底部的四角均开设有定位槽(17),所述安装板(2)顶部的四角均固定连接有与定位槽(17)配合使用的定位块(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火砖的烧结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炉门(16)的右侧通过安装架与烧结炉炉体(15)的正表面活动连接,所述炉门(16)正表面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把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火砖的烧结炉结构,其特征在于: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海荣,
申请(专利权)人:长兴众利耐火器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