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烘干滚筒及叶片机构和烘干区叶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082730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1 00:1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烘干滚筒及叶片机构和烘干区叶片,烘干区叶片,包括第一烘干区叶片和第二烘干区叶片,第一烘干区叶片为三段折弯叶片,包括沿其宽度方向依次连接的连接折弯区域、第一中间区域和挡边折弯区域,连接折弯区域设置有支腿,用于通过支腿与滚筒内壁面进行连接,且使连接折弯区域与滚筒内壁面之间保留设定空隙;第一烘干区叶片长度方向两侧分别连接设置有挡料板,用于与第一烘干区叶片形成物料容置空间;第二烘干区叶片为带有筛分孔的三段折弯叶片;第二烘干区叶片通过弹性连接件与第一烘干区叶片连接,且位于物料容置空间上方,用于对物料形成筛分作用。能够对滚筒内粗料、细料分离烘干、分离加热。

A drying roller, a blade mechanism and a blade in the drying area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烘干滚筒及叶片机构和烘干区叶片
本专利技术属于烘干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烘干滚筒及叶片机构和烘干区叶片。
技术介绍
烘干滚筒是传统烘干设备的核心部件,其利用物料与热烟气在筒内的对流换热过程实现物料烘干与加热,广泛应用于建材、冶金矿石等领域。烘干滚筒一般分为三个部分:燃烧区、烘干区与导料区。物料由输送设备进入烘干滚筒后,经导料区螺旋叶片的作用迅速进入烘干区,在均布于烘干区内壁面的烘干区叶片的提升后,下落并形成料帘,物料在下落过程中与燃烧器产生的轴向流动热烟气发生对流换热,从而达到去除水分、加热物料的目的。在烘干区去除水分后,物料进入燃烧区,通过火焰的热辐射作用以及燃烧区叶片的接触传热,使骨料升温至合格温度。现有滚筒烘干区叶片和燃烧区叶片多为三段折弯结构,烘干区叶片抛撒骨料时将粗料、细料一起抛撒形成料帘,与热烟气进行热交换去除水分;燃烧区叶片加热骨料时,将粗料、细料一同包裹在滚筒与叶片之间,骨料随叶片转动时被加热至合格温度。现有技术存在以下缺陷:烘干滚筒工作过程中,由于粗料比表面积较小,细料比表面积较大,相对于细料,粗料难以快速烘干加热至合格温度,容易造成细料温度超高、粗料温度过低的现象。现有烘干区叶片分为两种:一种是细料、粗料一同提起加热烘干;一种是仅仅提起粗料,而细料完全不被提起加热。这两种叶片均没有达到粗细料分离烘干的效果,会造成热量的损失和粗细料烘干不均的现象。现有技术方案中,燃烧区叶片均没有起到粗细料分离加热的功能,容易造成粗细料加热温度不均的现象,造成热量损失严重。现有烘干滚筒方案导致粗细物料在烘干区、燃烧区烘干加热不均,造成了热量损失,降低了烘干滚筒换热效率,增加了滚筒油耗。
技术实现思路
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烘干滚筒及叶片机构和烘干区叶片。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烘干区叶片,包括第一烘干区叶片和第二烘干区叶片,所述第一烘干区叶片为三段折弯叶片,包括沿其宽度方向依次连接的连接折弯区域、第一中间区域和挡边折弯区域,所述连接折弯区域设置有支腿,用于通过支腿与滚筒内壁面进行连接,且使连接折弯区域与滚筒内壁面之间保留设定空隙;所述第一烘干区叶片长度方向两侧分别连接设置有挡料板,用于与所述第一烘干区叶片形成物料容置空间;所述第二烘干区叶片为带有筛分孔的三段折弯叶片;所述第二烘干区叶片通过弹性连接件与所述第一烘干区叶片连接,且位于所述物料容置空间上方,用于对物料形成筛分作用。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烘干区叶片包括沿其宽度方向依次连接的第一折弯区域、第二中间区域和第二折弯区域。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折弯区域、第二折弯区域与第二中间区域的夹角相同,且均为135-150°。进一步的,所述弹性连接件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二烘干区叶片的第二中间区域下表面,另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一烘干区叶片的第一中间区域的上表面。进一步的,所述弹性连接件与所述第一烘干区叶片的第一中间区域垂直设置;所述第二烘干区叶片的第二中间区域与第一烘干区叶片的第一中间区域相对平行设置。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折弯区域与第一中间区域的夹角为135-150°,所述挡边折弯区域与第一中间区域的夹角为90°。在一些实施例中,烘干区叶片安装在滚筒的内壁面后,所述第二烘干区叶片的第二中间区域与滚筒内壁面的切线之间的夹角为45-7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弹性连接件为弹簧,包括至少两个弹簧。烘干区叶片工作时,在整个物料提升阶段,粗料从第二烘干区叶片抛撒出,并形成完整的料帘。在物料提升初始阶段,细料通过筛分孔从第二烘干区叶片落入第一烘干区叶片后,从第一烘干区叶片和烘干滚筒内壁面间的空隙滑落,在滚筒一侧形成部分料帘;在物料提升中间阶段,细料存储在第一烘干区叶片中而不产生抛撒;在物料提升结束阶段,存储在第一烘干区叶片中的细料抛撒而出,在滚筒另一侧形成部分料帘。能够针对滚筒内粗料、细料烘干加热不均的现象,将粗细料分离烘干。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叶片机构,包括燃烧区叶片以及所述的烘干区叶片;所述烘干区叶片、燃烧区叶片周向均匀布置在滚筒的内壁面上,且燃烧区叶片布置在所述烘干区叶片的出口侧,所述燃烧区叶片包括第一燃烧区叶片和第二燃烧区叶片,所述第二燃烧区叶片安装在第一燃烧区叶片的外部;所述第一燃烧区叶片为三段折弯叶片,安装在滚筒的内壁面上,宽度方向两侧与滚筒形成周向密闭的盒式空间;所述第二燃烧区叶片为三段折弯叶片,宽度方向一侧与滚筒的内壁面连接,另一侧与滚筒的内壁面之间有设定的空隙,与滚筒形成周向一端开口的空间,开口方向与滚筒的转动方向相同。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燃烧区叶片和第二燃烧区叶片宽度方向两侧的折弯角度均相同,为105-135°,且对应区域相互平行设置;所述燃烧区叶片还包括安装底座,所述第一燃烧区叶片和第二燃烧区叶片上分别设置有用于与安装底座连接的安装孔,用于通过所述安装底座安装在滚筒的内壁面上。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叶片机构还包括集料叶片,所述集料叶片布置在所述燃烧区叶片的入口侧;所述集料叶片包括集料板、中挡板和侧挡板,所述集料板为两侧折弯长度相等的三段折弯面板,集料板的外形尺寸、折弯角度与第一燃烧区叶片相同,两侧折弯面板上均布有若干设定大小的通孔;所述集料板的长度方向一侧安装侧挡板,长度方向另一侧与第一燃烧区叶片连接;所述集料叶片安装在滚筒的内壁面上,宽度方向两侧与滚筒形成周向密闭的盒式空间;所述中挡板沿集料板的长度方向布置,连接安装在集料板与滚筒内壁面之间,用于将进入集料板内部的叶片细料在中挡板处被收集后输送至第一燃烧区叶片内部。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集料板两侧的折弯角度相同,所述侧挡板沿集料叶片宽度方向布置在集料板其中一端,且与集料板中间区域垂直设置;所述侧挡板为等腰梯形结构,其上底边与集料板中间区域连接,两腰边分别与集料板两侧折弯区域连接;所述中挡板与集料板中间区域垂直设置,所述中挡板的端部与侧挡板内侧壁连接。进一步的,所述集料叶片与最靠近燃烧区的一周烘干区叶片交错排布,形成一周集料叶片,且集料叶片的侧挡板与该周第一烘干区叶片一侧的挡料板对齐。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叶片机构,还包括导料区叶片,所述导料区叶片布置在所述烘干区叶片的入口侧。第三方面,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烘干滚筒,包括上述的叶片机构,所述叶片机构周向均匀布置在滚筒的内壁面上,所述烘干区叶片、燃烧区叶片和集料叶片的长度方向均沿滚筒轴线方向布置;所述烘干区叶片布置在烘干区,燃烧区叶片布置在燃烧区,所述集料叶片与最靠近燃烧区的一周烘干区叶片交错排布,且集料叶片的单周个数和燃烧区叶片的单周个数相等。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烘干滚筒及叶片机构和烘干区叶片,烘干区叶片随着第一烘干区叶片的运动和叶片内物料质量的变化产生振动,从而将细料筛分至第一烘干区叶片。第一烘干区叶片通过支腿安装在滚筒内壁后,叶片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烘干区叶片,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烘干区叶片(1.1)和第二烘干区叶片(1.2),/n所述第一烘干区叶片(1.1)为三段折弯叶片,包括沿其宽度方向依次连接的连接折弯区域(1.1.1)、第一中间区域(1.1.2)和挡边折弯区域(1.1.3),/n所述连接折弯区域(1.1.1)设置有支腿(1.6),用于通过支腿(1.6)与滚筒内壁面进行连接,且使连接折弯区域(1.1.1)与滚筒内壁面之间保留设定空隙;/n所述第一烘干区叶片(1.1)长度方向两侧分别连接设置有挡料板(1.5),用于与所述第一烘干区叶片(1.1)形成物料容置空间;/n所述第二烘干区叶片(1.2)为带有筛分孔(1.4)的三段折弯叶片;/n所述第二烘干区叶片(1.2)通过弹性连接件与所述第一烘干区叶片(1.1)连接,且位于所述物料容置空间上方,用于对物料形成筛分作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烘干区叶片,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烘干区叶片(1.1)和第二烘干区叶片(1.2),
所述第一烘干区叶片(1.1)为三段折弯叶片,包括沿其宽度方向依次连接的连接折弯区域(1.1.1)、第一中间区域(1.1.2)和挡边折弯区域(1.1.3),
所述连接折弯区域(1.1.1)设置有支腿(1.6),用于通过支腿(1.6)与滚筒内壁面进行连接,且使连接折弯区域(1.1.1)与滚筒内壁面之间保留设定空隙;
所述第一烘干区叶片(1.1)长度方向两侧分别连接设置有挡料板(1.5),用于与所述第一烘干区叶片(1.1)形成物料容置空间;
所述第二烘干区叶片(1.2)为带有筛分孔(1.4)的三段折弯叶片;
所述第二烘干区叶片(1.2)通过弹性连接件与所述第一烘干区叶片(1.1)连接,且位于所述物料容置空间上方,用于对物料形成筛分作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烘干区叶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烘干区叶片(1.2)包括沿其宽度方向依次连接的第一折弯区域(1.2.1)、第二中间区域(1.2.2)和第二折弯区域(1.2.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烘干区叶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折弯区域(1.2.1)、第二折弯区域(1.2.3)与第二中间区域(1.2.2)的夹角相同,且均为135-150°。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烘干区叶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连接件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二烘干区叶片(1.2)的第二中间区域(1.2.2)下表面,另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一烘干区叶片(1.1)的第一中间区域(1.1.2)的上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烘干区叶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连接件与所述第一烘干区叶片(1.1)的第一中间区域(1.1.2)垂直设置;
和/或,所述第二烘干区叶片(1.2)的第二中间区域(1.2.2)与第一烘干区叶片(1.1)的第一中间区域(1.1.2)相对平行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烘干区叶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折弯区域(1.1.1)与第一中间区域(1.1.2)的夹角为135-150°,所述挡边折弯区域(1.1.3)与第一中间区域(1.1.2)的夹角为90°;
和/或,烘干区叶片(1)安装在滚筒(4)的内壁面后,所述第二烘干区叶片(1.2)的第二中间区域(1.2.2)与滚筒(4)内壁面的切线之间的夹角为45-75°。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烘干区叶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连接件为弹簧(1.3),包括至少两个弹簧(1.3)。


8.一种叶片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燃烧区叶片(2)以及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烘干区叶片(1);
所述烘干区叶片(1)、燃烧区叶片(2)周向均匀布置在滚筒(4)的内壁面上,且燃烧区叶片(2)布置在所述烘干区叶片(1)的出口侧,
所述燃烧区叶片(2)包括第一燃烧区叶片(2.2)和第二燃烧区叶片(2.1),所述第二燃烧区叶片(2.1)安装在第一燃烧区叶片(2.2)的外部;
所述第一燃烧区叶片(2.2)为三段折弯叶片,安装在滚筒(4)的内壁面上,宽度方向两侧与滚筒形成周向密闭的盒式空间;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晓东黄建华吕威龙廖昊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徐工工程机械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