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阻尼增强式自动皮带张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主轴、旋转张紧臂、螺旋弹簧、支承环及摩擦环,螺旋弹簧为两端无弯脚螺旋扭转弹簧,套装在主轴上,支承环同轴套装在螺旋弹簧外,摩擦环为具有开口的圆环形件,摩擦环定位贴靠在支承环的外圆周面上,摩擦环的开口处设置有2个楔形挡块,旋转张紧臂上的上挡块卡接在摩擦环的开口中,螺旋弹簧的上端抵在摩擦环的1个楔形挡块上并使楔形挡块与上挡块相抵,螺旋弹簧驱动旋转张紧臂绕主轴回转从而使旋转张紧臂上的皮带轮与发动机皮带贴合。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紧凑,在整个工作寿命内输出增强的摩擦阻尼力,并具有摩擦环磨损自动补偿,使发动机皮带轮系的皮带张紧力保持恒定。
Damping enhanced automatic belt tension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阻尼增强式自动皮带张紧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保持汽车发动机皮带张力并吸收振动的自动张紧器,尤其是涉及一种阻尼增强式自动皮带张紧器。
技术介绍
现如今用于汽车发动机皮带的自动张紧器是众所周知的,这种张紧器通常包括通过弹簧或其它驱动装置驱动贴合发动机皮带的皮带轮的构件,皮带轮通过轴承安装在绕安装底座回转的旋转张紧臂上,安装底座容纳弹簧或其它驱动装置,弹簧或其它驱动装置驱动旋转张紧臂回转从而使发动机皮带保持恒定的张力。常规张紧器还包括摩擦构件,当旋转张紧臂回转时摩擦构件为自动张紧器提供摩擦阻尼。尽管采用这种技术的自动张紧器应用广泛,但是它们存在一些缺点。特别是,摩擦构件需为张紧器输出很大的摩擦阻尼且需恒定,而摩擦构件出现磨损是很常见的,这种磨损会导致摩擦面的改变,摩擦面的初期状态与后期状态的不一致会导致摩擦阻尼输出不稳定,最终导致发动机皮带打滑或早期失效。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人针对上述的问题,进行了研究改进,提供一种阻尼增强式自动皮带张紧器,结构简单紧凑,在整个工作寿命内输出增强的摩擦阻尼力,并具有摩擦环磨损自动补偿,有效地解决发动机皮带运行过程中的横向振动及纵向振动,使发动机皮带轮系的皮带张紧力保持恒定,节约发动机能耗。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阻尼增强式自动皮带张紧器,包括:一底座,为具有开口的杯状件;一主轴,同轴安装于所述底座内,主轴的下端压铸在所述底座的底部;一旋转张紧臂,一个端部覆盖在所述底座的开口处并可转动连接在所述主轴的上端,另一个端部设有与发动机皮带贴合的可转动的皮带轮;一螺旋弹簧,为两端无弯脚螺旋扭转弹簧,同轴套装在所述主轴上;一支承环,为具有开口的圆环形件,支承环同轴套装在所述螺旋弹簧外并且支承环的内表面接触所述螺旋弹簧的外表面,支承环上设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槽卡接在所述旋转张紧臂上的定位凸块上;一摩擦环,为具有开口的圆环形件,摩擦环定位贴靠在所述支承环的外圆周面上,摩擦环的内壁接触所述支承环的外壁;所述支承环的两端设有定位卡口,所述摩擦环的内壁设有内卡块,所述摩擦环的上端设有端卡块,所述摩擦环的内卡块及端卡块分别卡接在所述支承环上对应的定位卡口中;所述摩擦环的开口处的上端对称设置有2个楔形挡块,所述旋转张紧臂上设有上挡块,所述底座的底部设有下挡块,所述旋转张紧臂上的上挡块卡接在所述摩擦环的开口中,所述螺旋弹簧的下端抵在所述下挡块上,所述螺旋弹簧的上端抵在所述摩擦环的1个楔形挡块上并使所述楔形挡块与所述上挡块相抵,所述螺旋弹簧驱动所述旋转张紧臂绕所述主轴回转从而使所述旋转张紧臂上的皮带轮与发动机皮带贴合;当所述旋转张紧臂回转使皮带轮与发动机皮带贴合时,螺旋弹簧扭转从而外径变大以撑开所述支承环,所述支承环的径向挤压力使所述摩擦环向外撑开以贴合在所述底座的内壁上,所述摩擦环与所述底座内壁相对滑动产生摩擦阻尼以吸收来自发动机皮带的振动。进一步的:所述旋转张紧臂上设有与所述摩擦环的楔形挡块及端卡块相匹配的定位卡槽,所述摩擦环的楔形挡块及端卡块卡接在所述定位卡槽中。所述主轴上设有同轴的中心通孔。所述旋转张紧臂的上挡块两侧分别设有上左螺旋面及上右螺旋面。所述底座的下挡块的两侧分别设有下左螺旋面及下右螺旋面。所述摩擦环的外壁上设有若干轴向的通槽。所述旋转张紧臂上设有行程限定槽,所述底座上设有行程限定凸块。所述主轴与所述旋转张紧臂的回转孔之间设有衬套,所述衬套为圆柱环形件,所述衬套内孔具有耐磨涂层,所述衬套的内孔与所述主轴之间为间隙配合,所述旋转张紧臂的回转孔与所述衬套之间为过盈配合。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阻尼增强式自动皮带张紧器,结构简单紧凑,在整个工作寿命内输出增强的摩擦阻尼力,并具有摩擦环磨损自动补偿,有效地解决发动机皮带运行过程中的横向振动及纵向振动,使发动机皮带轮系的皮带张紧力保持恒定,节约发动机能耗。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A-A处剖视放大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三维爆破图。图4为摩擦环的三维结构示意图。图5为支承环的三维结构示意图。图6为摩擦环与支承环的三维安装结构示意图。图7为旋转张紧臂的三维结构示意图。图8为底座的三维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的外形的三维结构示意图。图10为摩擦环的受力分析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如图1、2、3所示,本专利技术包括一底座10、一主轴9、一旋转张紧臂4、一螺旋弹簧11、一支承环12、一摩擦环13,底座10为具有开口的杯状件,主轴9同轴安装于底座10内,主轴9的下端压铸在底座10的底部,在底座10内形成一个容纳室,主轴9上设有同轴的中心通孔91,张紧器通过主轴9的中心通孔91,用螺栓将张紧器固定安装在发动机的机壳上。旋转张紧臂4的一个端部覆盖在底座10的开口处并可转动连接在主轴9的上端,主轴9与旋转张紧臂4的回转孔之间设有衬套3,衬套3为圆柱环形件,衬套3的内孔具有耐磨涂层,衬套3的内孔与主轴9之间为间隙配合,旋转张紧臂4的回转孔与衬套3之间为过盈配合。主轴9的上端压装有铆接板1,用于旋转张紧臂4的轴向限位,铆接板1与旋转张紧臂4之间设有滑动垫片2,滑动垫片2用尼龙材料制成,确保旋转张紧臂4可转动灵活。旋转张紧臂4的另一个端部设有与发动机皮带贴合的可转动的皮带轮6,皮带轮6通过轴承5、防尘盖8、螺栓7安装在旋转张紧臂4上,轴承5为滚动轴承。螺旋弹簧11为两端无弯脚螺旋扭转弹簧(如图3),同轴套装在主轴9上,位于底座10的容纳室中,当旋转张紧臂4作回转运动时,螺旋弹簧11为张紧发动机皮带提供压紧皮带的力。支承环12为具有开口的圆环形件,支承环12同轴套装在螺旋弹簧11外并且支承环的内表面接触螺旋弹簧11的外表面,支承环12的作用是固定摩擦环13并为摩擦环13增加钢性,支承环12上设有定位槽121(如图5),定位槽121卡接在旋转张紧臂4上的定位凸块41(如图7)上,使支承环12不会在圆周方向与旋转张紧臂4发生相对转动。摩擦环13为具有开口的圆环形件,摩擦环13定位贴靠在支承环12的外圆周面上,摩擦环13的内壁接触支承环12的外壁(如图6)。摩擦环13的外壁上设有若干轴向的通槽134,通槽134内可涂油脂,确保摩擦环13的有效滑动,减少磨损,另外细微的磨屑也可容纳其中,确保摩擦环13在受压后更好地与底座10的内壁贴合,保证张紧器的性能稳定。如图4、5、6所示,支承环12的两端设有定位卡口122,摩擦环13的内壁设有内卡块133(如图3、4),摩擦环13的上端设有端卡块132,摩擦环13的内卡块133及端卡块132分别卡接在支承环12上对应的定位卡口122中,从而使摩擦环13与支承环12相互固定。摩擦环13的开口处的上端对称设置有2个楔形挡块131,旋转张紧臂4上设有上挡块44(如图7),底座10的底部设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阻尼增强式自动皮带张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n一底座,为具有开口的杯状件;/n一主轴,同轴安装于所述底座内,主轴的下端压铸在所述底座的底部;/n一旋转张紧臂,一个端部覆盖在所述底座的开口处并可转动连接在所述主轴的上端,另一个端部设有与发动机皮带贴合的可转动的皮带轮;/n一螺旋弹簧,为两端无弯脚螺旋扭转弹簧,同轴套装在所述主轴上;/n一支承环,为具有开口的圆环形件,支承环同轴套装在所述螺旋弹簧外并且支承环的内表面接触所述螺旋弹簧的外表面,支承环上设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槽卡接在所述旋转张紧臂上的定位凸块上;/n一摩擦环,为具有开口的圆环形件,摩擦环定位贴靠在所述支承环的外圆周面上,摩擦环的内壁接触所述支承环的外壁;/n所述支承环的两端设有定位卡口,所述摩擦环的内壁设有内卡块,所述摩擦环的上端设有端卡块,所述摩擦环的内卡块及端卡块分别卡接在所述支承环上对应的定位卡口中;所述摩擦环的开口处的上端对称设置有2个楔形挡块,所述旋转张紧臂上设有上挡块,所述底座的底部设有下挡块,所述旋转张紧臂上的上挡块卡接在所述摩擦环的开口中,所述螺旋弹簧的下端抵在所述下挡块上,所述螺旋弹簧的上端抵在所述摩擦环的1个楔形挡块上并使所述楔形挡块与所述上挡块相抵,所述螺旋弹簧驱动所述旋转张紧臂绕所述主轴回转从而使所述旋转张紧臂上的皮带轮与发动机皮带贴合;当所述旋转张紧臂回转使皮带轮与发动机皮带贴合时,螺旋弹簧扭转从而外径变大以撑开所述支承环,所述支承环的径向挤压力使所述摩擦环向外撑开以贴合在所述底座的内壁上,所述摩擦环与所述底座内壁相对滑动产生摩擦阻尼以吸收来自发动机皮带的振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阻尼增强式自动皮带张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底座,为具有开口的杯状件;
一主轴,同轴安装于所述底座内,主轴的下端压铸在所述底座的底部;
一旋转张紧臂,一个端部覆盖在所述底座的开口处并可转动连接在所述主轴的上端,另一个端部设有与发动机皮带贴合的可转动的皮带轮;
一螺旋弹簧,为两端无弯脚螺旋扭转弹簧,同轴套装在所述主轴上;
一支承环,为具有开口的圆环形件,支承环同轴套装在所述螺旋弹簧外并且支承环的内表面接触所述螺旋弹簧的外表面,支承环上设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槽卡接在所述旋转张紧臂上的定位凸块上;
一摩擦环,为具有开口的圆环形件,摩擦环定位贴靠在所述支承环的外圆周面上,摩擦环的内壁接触所述支承环的外壁;
所述支承环的两端设有定位卡口,所述摩擦环的内壁设有内卡块,所述摩擦环的上端设有端卡块,所述摩擦环的内卡块及端卡块分别卡接在所述支承环上对应的定位卡口中;所述摩擦环的开口处的上端对称设置有2个楔形挡块,所述旋转张紧臂上设有上挡块,所述底座的底部设有下挡块,所述旋转张紧臂上的上挡块卡接在所述摩擦环的开口中,所述螺旋弹簧的下端抵在所述下挡块上,所述螺旋弹簧的上端抵在所述摩擦环的1个楔形挡块上并使所述楔形挡块与所述上挡块相抵,所述螺旋弹簧驱动所述旋转张紧臂绕所述主轴回转从而使所述旋转张紧臂上的皮带轮与发动机皮带贴合;当所述旋转张紧臂回转使皮带轮与发动机皮带贴合时,螺旋弹簧扭转从而外径变大以撑开所述支承环,所述支承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花正明,许秋海,陈链,缪明,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永凯达齿轮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