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冷空气进气管与空气滤清器的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082066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1 00:0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冷空气进气管与空气滤清器的连接结构,空气滤清器由上壳体、滤芯、下壳体构成,下壳体设计有下壳体连接口,下壳体连接口包含固定螺形和定位卡槽,冷空气进气管由进气管口部、进气导管、进气管尾部构成,进气管尾部,包含插入管、旋转螺形、密封端面、定位卡块;在旋转装配过程中,冷空气进气管的进气管尾部的旋转螺形和定位卡块设计结构分别与空气滤清器的下壳体连接口的固定螺形和定位卡槽设计结构相互配合;在装配至设计位置的同时,保证了连接要求及密封性,改善了在发动机舱布置空间紧凑条件下的装配性,拆装便利,避免了因拆装过程致零件损坏而造成的对发动机输出功率及整车行驶性能的不良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冷空气进气管与空气滤清器的连接结构
本专利技术属于汽车进气系统零部件领域,涉及一种冷空气进气管与空气滤清器的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冷空气进气管与空气滤清器间多采用插接、卡接、胶圈过盈配合等结构进行装配连接。在整车发动机舱装配时,可将冷空气进气管和空气滤清器先进行连接,然后整体装配至发动机舱的设计位置;也可以将空气滤清器和冷空气进气管按照先后顺序分别装配至发动机舱的设计位置,通常先装配空气滤清器,再装配冷空气进气管。对于以上两种装配方式,由于发动机舱布置空间紧凑,在装配过程中会出现以下问题:冷空气进气管与空气滤清器连接后再整体装配至发动机舱,存在遮挡后续零部件的安装位置导致其无法装配的问题;先装配空气滤清器后连接冷空气进气管,由于冷空气进气管的进气管口部与发动机舱周围配合零件的定位限制,导致冷空气进气管与空气滤清器连接处很难进行装配连接。因装配空间受限,在装配过程中,容易导致空气滤清器下壳体连接口或冷空气进气管的进气管尾部破损且不易被发现,造成进气漏气、灰尘进入等不良现象发生,从而影响发动机输出功率及整车行驶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冷空气进气管与空气滤清器的连接结构。本专利技术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冷空气进气管与空气滤清器的连接结构,包括空气滤清器以及与空气滤清器连接的冷空气进气管,空气滤清器包括上壳体、与上壳体固定连接的下壳体以及装配在上壳体和下壳体之间的滤芯,下壳体下部伸出有一个空心管状的下壳体连接口,冷空气进气管由进气管口部、进气导管和进气管尾部依次连接构成,进气管尾部与下壳体连接口连接,其特征在于:下壳体连接口的管壁内表面上设置有两个关于下壳体连接口的轴线对称的向内凸起的固定螺形,下壳体连接口的管壁外表面上设置有一段沿下壳体连接口的径向向外凸出并沿下壳体连接口的轴线凸起的下壳体连接口卡接部,下壳体连接口卡接部上设置有沿下壳体连接口的轴向凹陷的定位卡槽,进气管尾部包括有一个空心管状的插入管,插入管的管壁外表面上设置有两个关于插入管的轴线对称的向外凸起的旋转螺形,插入管的根部设置有圆环形的密封端面,密封端面上设置有一个用于插入定位卡槽中的沿密封端面的径向向外凸出的片状的定位卡块,插入管插入下壳体连接口后旋转插入管使旋转螺形与固定螺形卡接配合,继续旋转插入管使定位卡块进入到定位卡槽中,将密封端面的端面与下壳体连接口的端面紧密贴合。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包括:定位卡槽的中心线与两个固定螺形的中心线之间的夹角相等,定位卡块的中心线与两个旋转螺形的中心线之间的夹角相等。固定螺形在下壳体连接口周向上的长度大于旋转螺形在插入管周向上的长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利用冷空气进气管与空气滤清器的旋转装配连接结构,可以改善在发动机舱布置空间紧凑条件下的装配性,拆装便利,避免了因拆装过程致使零件损坏而造成的对发动机输出功率及整车行驶性能的不良影响;2、本专利技术中,冷空气进气管与空气滤清器的旋转装配连接结构的尺寸较小,对空气滤清器下壳体连接口的尺寸要求较小,对于不同尺寸规格的空气滤清器下壳体适应性较好;3、本专利技术中,冷空气进气管与空气滤清器的旋转装配连接结构简单,工艺实现较为容易,零件成本变化较小,标准化程度高,也可作为模块化应用于不同的冷空气进气管与空气滤清器。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车装配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的空气滤清器分解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的下壳体连接口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的冷空气进气管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的进气管尾部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下壳体连接口与进气管尾部的拆装对应位置的示意图。图中,1.空气滤清器,2.冷空气进气管,3.上壳体,4.滤芯,5.下壳体,6.下壳体连接口,7.固定螺形,8.定位卡槽,9.进气管口部,10.进气导管,11.进气管尾部,12.插入管,13.旋转螺形,14.密封端面,15.定位卡块。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冷空气进气管与空气滤清器的连接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空气滤清器1以及与空气滤清器连接的冷空气进气管2。如图2所示,空气滤清器1包括上壳体3、与上壳体3固定连接的下壳体5以及装配在上壳体3和下壳体5之间的滤芯4,下壳体5下部伸出有一个空心管状的下壳体连接口6。如图4所示,冷空气进气管2由进气管口部9、进气导管10和进气管尾部11依次密闭连接构成,进气管尾部11与下壳体连接口6连接。如图3所示,下壳体连接口6的管壁内表面上设置有两个关于下壳体连接口6的轴线呈180°对称的向内凸起的固定螺形7,下壳体连接口6的管壁外表面上设置有一段沿下壳体连接口6的径向向外凸出并沿下壳体连接口6的轴线凸起的下壳体连接口卡接部,下壳体连接口卡接部上设置有沿下壳体连接口6的轴向凹陷的定位卡槽8。如图5所示,进气管尾部11包括有一个空心管状的插入管12,插入管12的管壁外表面上设置有两个关于插入管的轴线呈180°对称的向外凸起的旋转螺形13,插入管12的根部设置有圆环形的密封端面14,密封端面14上设置有一个用于插入定位卡槽8中的沿密封端面14的径向向外凸出的片状的定位卡块15,插入管12插入下壳体连接口6后旋转插入管12使旋转螺形13与固定螺形7卡接配合,继续旋转插入管12使定位卡块15进入到定位卡槽8中,将密封端面14的端面与下壳体连接口6的端面紧密贴合。定位卡槽8的中心线与两个固定螺形7的中心线之间的夹角相等,定位卡块15的中心线与两个旋转螺形13的中心线之间的夹角相等。固定螺形7在下壳体连接口6周向上的长度大于旋转螺形13在插入管12周向上的长度。上壳体3通过进气管路与发动机节气门或增压器入口连接,调整过滤后清洁空气的流动方向。滤芯4过滤由下壳体5引入至上壳体3的环境空气中的杂质,为发动机提供清洁的空气参与发动机燃烧做功。下壳体5通过冷空气进气管2将环境空气引入其内部,在一定程度上储存过滤后的灰尘,并设有排水孔,排出积水。下壳体5设计有连下壳体接口6,下壳体接口6包含固定螺形7和定位卡槽8。固定螺形7可以是标准螺纹尺寸、非标准螺纹尺寸或其他类似的螺线形结构,两固定螺形7呈180°对称设计,且具备一定的凸起高度,其周向位置和长度可根据冷空气进气管的装配连接旋转角度确定;定位卡槽8起到装配定位、限位的作用。同时,空气滤清器的上壳体3与下壳体5共同构成的空间,也起到改善发动机噪声的作用。冷空气进气管2由进气管口部9、进气导管10、进气管尾部11构成。进气管口部9,可与整车前端框架等相应固定结构进行装配连接,也可按自由状态布置于发动机舱内部且无任何连接。进气导管10,可以是多孔结构或具备其他消音结构的降噪管路,也可以是无任消音功能的引气管路,引导环境空气进入空气滤清器的气体流动方向。进气管尾部11包含插入管12、旋转螺形13、密封端面14、定位卡块15;插入管12伸入空气滤清器1下壳体5内部,起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冷空气进气管与空气滤清器的连接结构,包括空气滤清器(1)以及与空气滤清器连接的冷空气进气管(2),空气滤清器(1)包括上壳体(3)、与上壳体(3)固定连接的下壳体(5)以及装配在上壳体(3)和下壳体(5)之间的滤芯(4),下壳体(5)下部伸出有一个空心管状的下壳体连接口(6),冷空气进气管(2)由进气管口部(9)、进气导管(10)和进气管尾部(11)依次连接构成,进气管尾部(11)与下壳体连接口(6)连接,其特征在于:/n下壳体连接口(6)的管壁内表面上设置有两个关于下壳体连接口(6)的轴线对称的向内凸起的固定螺形(7),下壳体连接口(6)的管壁外表面上设置有一段沿下壳体连接口(6)的径向向外凸出并沿下壳体连接口(6)的轴线凸起的下壳体连接口卡接部,下壳体连接口卡接部上设置有沿下壳体连接口(6)的轴向凹陷的定位卡槽(8),进气管尾部(11)包括有一个空心管状的插入管(12),插入管(12)的管壁外表面上设置有两个关于插入管的轴线对称的向外凸起的旋转螺形(13),插入管(12)的根部设置有圆环形的密封端面(14),密封端面(14)上设置有一个用于插入定位卡槽(8)中的沿密封端面(14)的径向向外凸出的片状的定位卡块(15),插入管(12)插入下壳体连接口(6)后旋转插入管(12)使旋转螺形(13)与固定螺形(7)卡接配合,继续旋转插入管(12)使定位卡块(15)进入到定位卡槽(8)中,将密封端面(14)的端面与下壳体连接口(6)的端面紧密贴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冷空气进气管与空气滤清器的连接结构,包括空气滤清器(1)以及与空气滤清器连接的冷空气进气管(2),空气滤清器(1)包括上壳体(3)、与上壳体(3)固定连接的下壳体(5)以及装配在上壳体(3)和下壳体(5)之间的滤芯(4),下壳体(5)下部伸出有一个空心管状的下壳体连接口(6),冷空气进气管(2)由进气管口部(9)、进气导管(10)和进气管尾部(11)依次连接构成,进气管尾部(11)与下壳体连接口(6)连接,其特征在于:
下壳体连接口(6)的管壁内表面上设置有两个关于下壳体连接口(6)的轴线对称的向内凸起的固定螺形(7),下壳体连接口(6)的管壁外表面上设置有一段沿下壳体连接口(6)的径向向外凸出并沿下壳体连接口(6)的轴线凸起的下壳体连接口卡接部,下壳体连接口卡接部上设置有沿下壳体连接口(6)的轴向凹陷的定位卡槽(8),进气管尾部(11)包括有一个空心管状的插入管(12),插入管(12)的管壁外表面上设置有两个关于插入管的轴线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菁雨黄贵龙王岩涛赵昆张亚松金永镇
申请(专利权)人:一汽轿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