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燃油汽车用尾气噪音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082006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1 00:03
一种燃油汽车用尾气噪音处理装置,包括汽车的排气管,排气管侧面均布数个第一通孔,排气管内侧安装第一锥形筒,第一锥形筒大端面与排气管内部接触配合,第一锥形筒内侧安装第二锥形筒,第三锥形筒小端面与套筒固定连接,第三锥形筒外侧均匀开设数个沉头孔,本发明专利技术适用于汽车尾气的降噪,排放的尾气通过第一锥形筒的大端面,尾气通过第二通孔从圆环的中间通过,进而排放到大气中,跟随尾气排放的还有噪音,噪音经过转动的第一叶片,声波能量降低,又在第一锥形筒的内部反射,声波的能量再次降低,从而将噪音减小,该装置结构简单,方便拆装,能够提高尾气的排放,提升发动机的效率,节能减排,降低尾气噪音还能一定程度上保护好排气管。

An exhaust noise treatment device for fuel vehicl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燃油汽车用尾气噪音处理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噪音处理装置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燃油汽车用尾气噪音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我国的汽车拥有量越来越大,人们对汽车的要求不再仅仅是交通工具而已,更要求车的节能环保,美观和舒适,机动车辆的交通噪声是城市道路噪声的主要来源,针对汽车的噪声法规将会不断严格,然而在一般的消音器生产加工时,目前市面上主要应用的阻性消声器和抗性消声器,只能单独地对高频或是中低频的噪音进行处理,适用范围不广,并且就阻性消声器来说:在高温、水蒸气以及对吸声材料有腐蚀作用的气体中,消声器的使用寿命短,对低频噪声效果差;最大的弊端就是消声器功率损失过大;并且在一般的单一消音器滤孔对噪音的处理效果不明显,进而影响到整个消音工序的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燃油汽车用尾气噪音处理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燃油汽车用尾气噪音处理装置,包括汽车的排气管,排气管侧面沿轴线方向均布数个第一通孔,排气管内侧安装第一锥形筒,第一锥形筒小端面向后,第一锥形筒大端面与排气管内部接触配合,第一锥形筒内侧安装第二锥形筒,第二锥形筒大端面与第一锥形筒的小端面固定连接,第二锥形筒小端面向前,第一锥形筒侧面中部均匀开设数个螺纹孔,第二锥形筒侧面均匀开设数个第二通孔,第二锥形筒小端面安装转轴,第二锥形筒小端面通过轴承与转轴前端相连,转轴后端伸出第二锥形筒大端面,转轴顶部均匀固定安装第一叶片,转轴底部安装第一圆环,第一圆环内侧通过均布的连杆与转轴底部固定连接,第一圆环内侧前端面与第二锥形筒大端面转动连接,排气管内侧安装第二圆环,第一圆环外侧通过第二叶片与第二圆环内侧固定连接,第二叶片相对于第一圆环端面呈锐角,第二圆环外侧与排气管内侧转动连接,排气管外侧底部固定安装套筒,套筒顶部安装第三锥形筒,第三锥形筒小端面与套筒固定连接,第三锥形筒外侧均匀开设数个沉头孔,沉头孔内安装螺栓,螺栓通过对应的第一通孔,与对应的螺纹孔紧固连接。如上所述的一种燃油汽车用尾气噪音处理装置,所述的套筒通过螺纹与排气管固定连接。如上所述的一种燃油汽车用尾气噪音处理装置,所述的第一锥形筒内侧表面均布数个圆形凹槽。如上所述的一种燃油汽车用尾气噪音处理装置,所述的套筒底部安装第四锥形筒,第四锥形筒大端面与套筒固定连接,第四锥形筒小端面向下。如上所述的一种燃油汽车用尾气噪音处理装置,所述的第四锥形筒表面镀铬。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本专利技术适用于汽车尾气的降噪,通过汽车在行驶的过程中,空气从第三锥形筒的大端面吹进装置中,通过第一通孔到达排气管内,空气吹过圆环中间的第二叶片,由于第二叶片沿轴向倾斜,所以空气吹过的时候带动第二叶片转动,第二叶片的转动带动圆环转动,圆环通过连杆将转轴带动,转轴转动带动第一叶片的转动,因为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尾气向外排放,第一叶片转动将汽车从排气管中排放出来的废气吸出来,能够更好的将尾气排出,机动车在使用过程中,发动机排放的废气通过管道从排气管中排出,当尾气排放不顺畅时,会影响发动机的功率输出,该装置通过将尾气吸出可以降低尾气排出的阻力,从而减少发动机克服废气排出做的功,从而能够提升发动机的输出功率,可以提高发动机的动力,并能实现节能的效果,排放的尾气通过第一锥形筒的大端面,尾气通过第二通孔从圆环的中间通过,进而排放到大气中,跟随尾气排放的还有噪音,噪音经过转动的第一叶片,声波能量降低,又在第一锥形筒的内部反射,声波的能量再次降低,从而将噪音减小,需要拆卸时,将螺栓拧出,取下套筒,再将排气管中的圆环、第一锥形筒、第二锥形筒和转轴取出,该装置结构简单,方便拆装,能够提高尾气的排放,提升发动机的效率,节能减排,降低尾气噪音还能一定程度上保护好排气管。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沿A-A线方向的局部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一种燃油汽车用尾气噪音处理装置,如图所示,包括汽车的排气管1,排气管1侧面沿轴线方向均布数个第一通孔2,排气管1内侧安装第一锥形筒3,第一锥形筒3小端面向后,第一锥形筒1大端面与排气管1内部接触配合,第一锥形筒3内侧安装第二锥形筒4,第二锥形筒4大端面与第一锥形筒3的小端面固定连接,第二锥形筒4小端面向前,第一锥形筒3侧面中部均匀开设数个螺纹孔5,第二锥形筒4侧面均匀开设数个第二通孔6,第二锥形筒4小端面安装转轴7,第二锥形筒4小端面通过轴承与转轴7前端相连,转轴4后端伸出第二锥形筒4大端面,转轴7顶部均匀固定安装第一叶片8,转轴7底部安装第一圆环9,第一圆环9内侧通过均布的连杆10与转轴7底部固定连接,第一圆环9内侧前端面与第二锥形筒4大端面转动连接,排气管1内侧安装第二圆环17,第一圆环9外侧通过第二叶片11与第二圆环17内侧固定连接,第二叶片11相对于第一圆环9端面呈锐角,第二圆环17外侧与排气管1内侧转动连接,排气管1外侧底部固定安装套筒12,套筒12顶部安装第三锥形筒13,第三锥形筒13小端面与套筒12固定连接,第三锥形筒13外侧均匀开设数个沉头孔14,沉头孔14内安装螺栓15,螺栓15通过对应的第一通孔2,与对应的螺纹孔5紧固连接。本专利技术适用于汽车尾气的降噪,通过汽车在行驶的过程中,空气从第三锥形筒13的大端面吹进装置中,通过第一通孔2到达排气管1内,空气吹过圆环9中间的第二叶片11,由于第二叶片11沿轴向倾斜,所以空气吹过的时候带动第二叶片11转动,第二叶片11的转动带动圆环9转动,圆环9通过连杆10将转轴7带动,转轴7转动带动第一叶片8的转动,因为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尾气向外排放,第一叶片8转动将汽车从排气管1中排放出来的废气吸出来,能够更好的将尾气排出,机动车在使用过程中,发动机排放的废气通过管道从排气管中排出,当尾气排放不顺畅时,会影响发动机的功率输出,该装置通过将尾气吸出可以降低尾气排出的阻力,从而减少发动机克服废气排出做的功,从而能够提升发动机的输出功率,可以提高发动机的动力,并能实现节能的效果,排放的尾气通过第一锥形筒3的大端面,尾气通过第二通孔6从圆环9的中间通过,进而排放到大气中,跟随尾气排放的还有噪音,噪音经过转动的第一叶片8,声波能量降低,又在第一锥形筒3的内部反射,声波的能量再次降低,从而将噪音减小,需要拆卸时,将螺栓15拧出,取下套筒12,再将排气管中的圆环9、第一锥形筒3、第二锥形筒4和转轴7取出,该装置结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燃油汽车用尾气噪音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汽车的排气管(1),排气管(1)侧面沿轴线方向均布数个第一通孔(2),排气管(1)内侧安装第一锥形筒(3),第一锥形筒(3)小端面向后,第一锥形筒(1)大端面与排气管(1)内部接触配合,第一锥形筒(3)内侧安装第二锥形筒(4),第二锥形筒(4)大端面与第一锥形筒(3)的小端面固定连接,第二锥形筒(4)小端面向前,第一锥形筒(3)侧面中部均匀开设数个螺纹孔(5),第二锥形筒(4)侧面均匀开设数个第二通孔(6),第二锥形筒(4)小端面安装转轴(7),第二锥形筒(4)小端面通过轴承与转轴(7)前端相连,转轴(4)后端伸出第二锥形筒(4)大端面,转轴(7)顶部均匀固定安装第一叶片(8),转轴(7)底部安装第一圆环(9),第一圆环(9)内侧通过均布的连杆(10)与转轴(7)底部固定连接,第一圆环(9)内侧前端面与第二锥形筒(4)大端面转动连接,排气管(1)内侧安装第二圆环(17),第一圆环(9)外侧通过第二叶片(11)与第二圆环(17)内侧固定连接,第二叶片(11)相对于第一圆环(9)端面呈锐角,第二圆环(17)外侧与排气管(1)内侧转动连接,排气管(1)外侧底部固定安装套筒(12),套筒(12)顶部安装第三锥形筒(13),第三锥形筒(13)小端面与套筒(12)固定连接,第三锥形筒(13)外侧均匀开设数个沉头孔(14),沉头孔(14)内安装螺栓(15),螺栓(15)通过对应的第一通孔(2),与对应的螺纹孔(5)紧固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燃油汽车用尾气噪音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汽车的排气管(1),排气管(1)侧面沿轴线方向均布数个第一通孔(2),排气管(1)内侧安装第一锥形筒(3),第一锥形筒(3)小端面向后,第一锥形筒(1)大端面与排气管(1)内部接触配合,第一锥形筒(3)内侧安装第二锥形筒(4),第二锥形筒(4)大端面与第一锥形筒(3)的小端面固定连接,第二锥形筒(4)小端面向前,第一锥形筒(3)侧面中部均匀开设数个螺纹孔(5),第二锥形筒(4)侧面均匀开设数个第二通孔(6),第二锥形筒(4)小端面安装转轴(7),第二锥形筒(4)小端面通过轴承与转轴(7)前端相连,转轴(4)后端伸出第二锥形筒(4)大端面,转轴(7)顶部均匀固定安装第一叶片(8),转轴(7)底部安装第一圆环(9),第一圆环(9)内侧通过均布的连杆(10)与转轴(7)底部固定连接,第一圆环(9)内侧前端面与第二锥形筒(4)大端面转动连接,排气管(1)内侧安装第二圆环(17),第一圆环(9)外侧通过第二叶片(11)与第二圆环(17)内侧固定连接,第二叶片(11)相对于第一圆环(9)端面呈锐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谦任世平孙小刚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工程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