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适应变工况最佳正压力阻尼叶片结构及设计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汽轮机动叶片,具体涉及一种自适应变工况最佳正压力阻尼叶片结构及设计方法。
技术介绍
叶片是汽轮机中将蒸汽动能转换为机械功的重要部件,对于汽轮机的安全运行至关重要。汽轮机叶片的运行环境十分复杂,其工作时会受到离心力、稳定气流力以及交变激振力的作用,使得叶片容易发生振动。降低叶片振动水平,使其振动应力减小到允许范围内对于保证整机的安全可靠运行至关重要。工业上常采用带有阻尼围带结构的叶片,在振动发生时通过叶片围带之间接触发生摩擦作用,将叶片结构振动的机械能转换为热能进行耗散,起到减振的作用,并通过围带间的间隙微调改变接触正压力从而改变摩擦阻尼。阻尼结构所受到的正压力是阻尼结构设计中的一个关键参数,它直接影响叶片摩擦阻尼的减振作用效果。当正压力较小时,叶片围带之间相互作用较弱,摩擦力较小,此时的摩擦接触面处于类似于围带分离的状况,不能充分发挥摩擦阻尼件耗散叶片振动能量的作用,因此叶片共振幅值较大。随着正压力的增加,共振频率开始增大,界面间相互作用增强,摩擦阻尼件耗散叶片振动能量,振动幅值降低。然而当正压力更进一步增大时,叶片之间的相互作用增强,正常工作状态下的气流激振力已经难以使摩擦接触面上再发生宏观滑移现象,此时摩擦节点对处于微动滑移状态,摩擦作用受阻,叶片振动能量无法通过摩擦消耗,因此叶片共振幅值再次增加,叶片振动加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了一种自适应变工况最佳正压力阻尼叶片结构及设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适应变工况最佳正压力阻尼叶片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阻尼叶片结构经过预扭处理,包括正压力调节滚珠(5),叶根平台(2),与叶根平台(2)下部相连接的叶根(1),与叶根平台(2)上部相连接的预扭叶身(3),以及与预扭叶身(3)顶部相连接的叶片围带(4);其中,/n叶片围带(4)在周向方向上的吸力面侧(41)和压力面侧(42)对应开设有凹槽(6),分别为吸力面侧凹槽(61)和压力面侧凹槽(62),每个叶片围带(4)的吸力面侧凹槽(61)和相邻叶片围带(4)的压力面侧凹槽(62)沿围带中分面(7)对向布置,组成一个完整的安装槽,正压力调节滚珠(5)依次安装在对应的安装槽中。/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适应变工况最佳正压力阻尼叶片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阻尼叶片结构经过预扭处理,包括正压力调节滚珠(5),叶根平台(2),与叶根平台(2)下部相连接的叶根(1),与叶根平台(2)上部相连接的预扭叶身(3),以及与预扭叶身(3)顶部相连接的叶片围带(4);其中,
叶片围带(4)在周向方向上的吸力面侧(41)和压力面侧(42)对应开设有凹槽(6),分别为吸力面侧凹槽(61)和压力面侧凹槽(62),每个叶片围带(4)的吸力面侧凹槽(61)和相邻叶片围带(4)的压力面侧凹槽(62)沿围带中分面(7)对向布置,组成一个完整的安装槽,正压力调节滚珠(5)依次安装在对应的安装槽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适应变工况最佳正压力阻尼叶片结构,其特征在于,围带叶片阻尼结构能够调节,在工况变化时通过自主调整正压力调节滚珠(5)与叶片围带(4)凹槽(6)的接触面及角度,达到新的设计平衡点,用于提供适应变工况下的最佳正压力,以实现变工况下阻尼结构的自适应设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适应变工况最佳正压力阻尼叶片结构,其特征在于,叶片围带(4)整体采用沿中分面(7)对称的周向凸型设计;
叶片围带(4)吸力面或压力面与中分面(7)的夹角为6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适应变工况最佳正压力阻尼叶片结构,其特征在于,凹槽周向截面为直角梯形,且轴向长短边高度比为2: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适应变工况最佳正压力阻尼叶片结构,其特征在于,凹槽内部相邻面采用圆角过渡。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适应变工况最佳正压力阻尼叶片结构,其特征在于,凹槽顶面、轴向两侧面与底面为平面,由尺寸确定;轴向侧面为曲面,由围带设计形函数Q(φ,S)确定;且有凹槽轴向两侧面与底面到围带端面的距离相等。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适应变工况最佳正压力阻尼叶片结构,其特征在于,正压力调节滚珠在凹槽通道内与两侧凹槽曲面及底面同时接触并能够发生滚动摩擦。
8.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自适应变工况最佳正压力阻尼叶片结构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变工况下阻尼结构最佳正压力的求解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对本发明所述结构的叶片在运行转速为n时,由实际测得叶片气流激振力Fa;
(2)对围带凹槽与正压力调节滚珠摩擦接触面间施加正压力载荷N;
(3)对叶片表面施加激振频率ω和幅值为F的简谐激振力F=Fasinωt;
(4)假设叶顶运动位移幅值初值A=A0,根据已知的接触面间摩擦系数μ,正压力载荷N,振动频率ω和相对运动位移u等参数,结合微动滑移摩擦模型,假设接触面不发生整体滑动,则初始加载过程的摩擦力可表示为:
(5)由谐波平衡法,当系统受到简谐激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永慧,刘铸锋,赵伟,张荻,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