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TBM超前锚杆复合钻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081872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1 00:01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锚杆钻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TBM超前锚杆复合钻机。解决了现有技术中L1区锚杆钻机与隧道轮廓线法线方向的夹角较大,锚固效果不佳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包括锚杆钻机和安装座,所述安装座连接有第一旋转驱动机构,第一旋转驱动机构连接有一级回转臂,所述一级回转臂连接有第二旋转驱动机构,所述第二旋转驱动机构连接有二级回转臂,所述二级回转臂连接有第三旋转驱动机构,所述第三旋转驱动机构与锚杆钻机连接,所述第一旋转驱动机构、第二旋转驱动机构和第三旋转驱动机构的转动轴平行。本发明专利技术便于锚杆钻机角度的调节,使得L1区锚杆钻机与隧道轮廓线可能垂直,提高锚固效果,适用于隧道的支护和超前地质探测。

A TBM advanced bolt compound drilling mach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TBM超前锚杆复合钻机
本专利技术属于锚杆钻机
,具体涉及一种TBM超前锚杆复合钻机。
技术介绍
目前敞开式TBM通常将锚杆钻机实行分区配合实现隧道的支护锚固效果,即L1区锚杆钻机13和L2区锚杆钻机14。如图1所示,L1区锚杆钻机13主要作用是在指型护盾的保护下,配合钢拱架安装机及喷混装置对洞壁进行初步支护和超前地质探测。L2区锚杆钻机14则是进行最终的锚杆支护。当锚杆钻机的钻进方向垂直于隧道轮廓线时,锚固效果才能达到最佳。目前L1区锚杆钻机13的钻进方向和隧道轮廓线法线方向存在较大的夹角,致使锚固效果不好。现有技术中L1区锚杆钻机13的布置方案如图2所示,L1区锚杆钻机13的姿态调整通过液压马达带动其在大齿圈15上进行旋转运动而实现,L1区锚杆钻机13与隧道轮廓线法线方向夹角较大,约为29°~41°,锚固效果不佳。而且L1区锚杆钻机工作区域内设置有主梁、推进油缸及皮带运输装置,该区域内的部件较大且优化设计的空间有限。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L1区锚杆钻机与隧道轮廓线法线方向的夹角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TBM超前锚杆复合钻机,其特征在于:包括锚杆钻机(2)和安装座(10),所述安装座(10)连接有第一旋转驱动机构(3),第一旋转驱动机构(3)连接有一级回转臂(4),所述一级回转臂(4)连接有第二旋转驱动机构(5),所述第二旋转驱动机构(5)连接有二级回转臂(6),所述二级回转臂(6)连接有第三旋转驱动机构(7),所述第三旋转驱动机构(7)与锚杆钻机(2)连接,所述第一旋转驱动机构(3)、第二旋转驱动机构(5)和第三旋转驱动机构(7)的转动轴平行。/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TBM超前锚杆复合钻机,其特征在于:包括锚杆钻机(2)和安装座(10),所述安装座(10)连接有第一旋转驱动机构(3),第一旋转驱动机构(3)连接有一级回转臂(4),所述一级回转臂(4)连接有第二旋转驱动机构(5),所述第二旋转驱动机构(5)连接有二级回转臂(6),所述二级回转臂(6)连接有第三旋转驱动机构(7),所述第三旋转驱动机构(7)与锚杆钻机(2)连接,所述第一旋转驱动机构(3)、第二旋转驱动机构(5)和第三旋转驱动机构(7)的转动轴平行。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TBM超前锚杆复合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旋转驱动机构(3)、第二旋转驱动机构(5)和第三旋转驱动机构(7)为旋转油缸。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TBM超前锚杆复合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旋转驱动机构(3)、第二旋转驱动机构(5)和第三旋转驱动机构(7)为液压马达和减速器总成。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TBM超前锚杆复合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旋转驱动机构(7)连接有回转转接座(8),所述回转转接座(8)一端与锚杆钻机(2)铰接,另一端铰接连接有回转油缸(9),所述回转油缸(9)的两端分别与回转转接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庆发孙楠楠薛建国谭友荣李志刚张开猛郭磊张佳佳杨鹏鹏吴思朱振金黄辉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工程服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