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采用竖向钢板和角钢组合增强砌体结构的韧性及其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采用竖向钢板和角钢组合增强砌体结构的韧性及其施工方法,属于建筑韧性
技术介绍
人们对生活质量和居住环境的安全性要求越来越高,在既有砌体结构进行抗震加固中,传统的、用的最多的加固方法存在着现浇混凝土湿作业多,需要养护及模板支护、拆除、施工周期长,增加了墙体厚度,减少建筑使用面积的缺点。并且加固面层影响了建筑管线的布置及走向,施工前要拆除,施工后补做,增加了工程量及施工费用。同时受环境及场地的影响较大,造成传统加固方法的选择使用受到限制。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采用竖向钢板和角钢组合增强砌体结构的韧性及其施工方法,通过采用竖向钢板、角钢在原墙体上形成构造柱,并且粘锚竖向钢板使其能够满足抗震构造措施。解决了现有的传统砌体结构加固方法施工周期长,占用建筑使用面积等缺点,提高了砌体结构的抗震性能。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采用钢板和角钢组合增强砌体结构的韧性及其施工方法,包括原砌体墙体,还包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采用钢板和角钢组合增强砌体结构的韧性及其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原砌体墙体(1),还包括等边角钢(2)、竖向钢板(3)以及缀板(4)连接构成的格构式钢制构造柱;所述等边角钢(2)设置于原砌体墙体(1)内、外拐角侧,且所述竖向钢板(3)设置于原砌体墙体(1)外表面,并与原砌体墙体(1)内侧的等边角钢(2)对应连接;所述原砌体墙体(1)外表面上的两条竖向钢板(3)之间设置有多条缀板(4);所述原砌体墙体(1)外侧竖向钢板(3)与原砌体墙体(1)内侧等边角钢(2)通过锚栓(5)进行连接,并通过螺母(7)进行紧固,且竖向钢板(3)和等边角钢(2)与原砌体墙体(1)之间设置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采用钢板和角钢组合增强砌体结构的韧性及其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原砌体墙体(1),还包括等边角钢(2)、竖向钢板(3)以及缀板(4)连接构成的格构式钢制构造柱;所述等边角钢(2)设置于原砌体墙体(1)内、外拐角侧,且所述竖向钢板(3)设置于原砌体墙体(1)外表面,并与原砌体墙体(1)内侧的等边角钢(2)对应连接;所述原砌体墙体(1)外表面上的两条竖向钢板(3)之间设置有多条缀板(4);所述原砌体墙体(1)外侧竖向钢板(3)与原砌体墙体(1)内侧等边角钢(2)通过锚栓(5)进行连接,并通过螺母(7)进行紧固,且竖向钢板(3)和等边角钢(2)与原砌体墙体(1)之间设置有粘接胶;所述锚栓(5)通过在原砌体墙体(1)上打设的孔洞锚固于原砌体墙体(1)上,锚栓(5)外端通过螺母(7)紧固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采用钢板和角钢组合增强砌体结构的韧性及其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锚栓(5)孔洞内灌注有聚合物砂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采用钢板和角钢组合增强砌体结构的韧性及其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钢板(3)与缀板(4)之间采用焊接连接,其对接焊缝厚度为5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采用钢板和角钢组合增强砌体结构的韧性及其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钢板(3)与竖向钢板(3)之间以及缀板(4)与缀板(4)之间的间距为500mm;所述竖向钢板(3)宽为200mm,厚为6mm;所述竖向钢板(3)及缀板(4)宽度均为100mm,厚度均为6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采用钢板和角钢组合增强砌体结构的韧性及其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等边角钢(2)采用L10等边角钢,其厚度为6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采用钢板和角钢组合增强砌体结构的韧性及其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有,杨涛,鞠树森,
申请(专利权)人:中震北京工程检测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