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生态修复施工工艺,包含以下步骤:1)坡面清理;2)打孔;3)网铺设和锚钉固定;4)喷灌设施铺设;5)植被混合土喷播;6)后期养护与管理:植生层喷播完毕后,植被恢复生根期的养护工作是至关重要的。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坡面表土的稳定性,使其坡面更加稳固,解决高陡边坡绿化和防护,改善恶劣环境,防止水土流失,使生态受损区域得到恢复,规范生态修复施工作业。
A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of ecological restor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生态修复施工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生态受损区域的植被恢复与生态环境重建的施工工艺
,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生态修复施工工艺。
技术介绍
生态修复施工是在道路边坡、矿山、采石场、堤坝、工业尾矿库、垃圾堆场、荒漠石漠地等生态受损区域通过专业的生态修复施工技术,使种子开始发芽成长,快速的生长成林,成活率高,改善恶劣环境。现有的生态修复施工工艺存在以下问题:(1)不能抵抗雨水冲刷,易脱落,没有长久性;(2)局限性比较强,对于气候和自然环境都有较高的条件;(3)没有系统规范的操作工艺技术;(4)不适合高陡边坡;(5)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公开了一种生态修复施工工艺,其解决坡面表土的稳定性,使其坡面更加稳固,解决高陡边坡绿化和防护,改善恶劣环境,防止水土流失,使生态受损区域得到恢复,规范生态修复施工作业。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生态修复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骤:步骤1:坡面清理:对山体、边坡、松动部分进行清理,其中,对于凸出且易脱落部位,再采用电锤或风镐在凸出部位沿坡面钻出孔洞之后,采用电锤击落;步骤2:打孔:确定各锚钉孔位且相邻的所述锚钉孔位之间的间距为3~4m,且各所述锚钉孔位的直径为10mm,以巩固山体、边坡的稳定;步骤3:网铺设和锚钉固定:施工时,将铁丝网从坡顶沿边坡铺下,固定在坡顶的宽度为50~100cm,使所述铁丝网直铺下来,并压紧,铺设时拉紧所述铁丝网,同时将各所述锚钉一一对应插入所述锚钉孔位中,将所述铁丝网固定于坡面上;步骤4:喷灌设施铺设:将管道铺设在所述铁丝网上,其中,所述管道采用PE和PPR材质的管道,且PE为主管道、PPR为支管道,且PE主水管横向分布,在主管道上分布若干个等间距纵向分布的PPR支管道,相邻的所述PPR支管道之间的距离为2~4m,每个所述PPR支管道上等间距分布有若干个安装孔,相邻的所述安装孔之间的距离为1~2m,喷播完成后将喷头安装在所述PPR支管道上的安装孔里,其中,相邻的两个喷头之间的间距为0.5~1m;步骤5:植被混合土喷播:完成坡面清理、锚钉固定和挂网、喷灌设施的安装,并做好植被混合土基材的配制,即可进行植被混合土基础层喷植施工,分基础层和植生层分别进行,从坡面自上而下进行喷护,在所述基础层喷护完成之后进行所述植生层的喷护;步骤6:后期养护与管理:当所述植生层喷播完毕后,在植被恢复生根期过程中进行养护。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在所述步骤5中,所述植被混合土喷播包含以下三个步骤:步骤51:第一次基础层喷浆:在喷浆之前再次检查坡面上的浮土、杂草、树根及其它杂物是否清理干净,确认后用水进行坡面喷淋,以促使喷射植被混合土基底层与坡面连接紧密,所述基础层喷浆分两次进行,在喷射过程中,喷嘴距坡面的距离控制在0.6~1.0m之间;喷浆中,喷射头输出压力大于或等于0.1Mpa;喷射采用自上而下的方式进行,先喷射凹陷部分,后喷射平面,再喷射凸出部分,喷射移动采用阶梯形移动,以保证喷浆均匀;步骤52:第二次基础层喷浆:第一次基础层喷浆完成之后,经过2~3天后进行第二次基础层喷浆;步骤53:植生层喷播:在所述基础层喷浆结束8小时以内进行植生层喷播,在喷播期间距离0.3~0.6m施工,以保证植被种子分布的均匀性。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在所述步骤6中,所述后期养护与管理还包括:巡查工地,保持基底层的水分;每天浇水量控制在每平方米在1200~3200ml;进行病虫害的防治和生长期追肥。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在所述步骤3中,所述铁丝网采用网孔间距10cm×10cm的4mm的机编菱形铁丝网。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在所述步骤3中,所述锚钉采用“T”字型12mm的螺旋锚钉。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次基础层喷浆的厚度为3~4cm。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二次基础层喷浆的厚度为3~4cm。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植生层喷播厚度为3~4cm。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在所述步骤3中,还包括:在坡体顶部或岩石风化严重处,采用加长锚钉,对其进行加密处理,以锚钉安装进入坡体后稳定为准,网与网之间的搭接宽度为20cm,两张网的缝合处,用φ1.2cm铁丝按1m间距进行扎结,完成挂网工作后,要检查网与锚杆连接的牢固性,确保挂网与坡面形成稳固的整体。本专利技术在生态修复领域的使用,以及其所能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将会是相当可观的。本专利技术解决坡面表土的稳定性,使其坡面更加稳固,解决高陡边坡绿化和防护,改善恶劣环境,防止水土流失,使生态受损区域得到恢复,规范生态修复施工作业。本专利技术施工工艺主要包含以下过程:1)准备阶段,其包含以下两个步骤:1.1)勘察整体状况:勘察山体、边坡、矿山、荒山整体状况;1.2)确认施工方案:根据山体不同的地质(山坡地质层,石头的结构层及质地的坚硬度),采用因地制宜的方式进行方案实施;2)施工阶段,其包含以下六个步骤:2.1)坡面清理:对山体、边坡、松动部分(石头、可流逝的黄土)进行清理,如坡面修整处理,对于存在明显的危险凸出易脱落部位,进行击落,可先用电锤或风镐在凸出部位沿坡面钻出孔洞,然后用电锤击落;2.2)打孔:为巩固山体、边坡的稳定,安装锚钉,首先确定锚钉孔位,一般间距3~4m,并在每一处孔位处凿直径为10mm左右锚钉孔;2.3)网铺设和锚钉固定:施工时,将铁丝网从坡顶沿边坡缓缓铺下,固定在坡顶的宽度50~100cm,使整卷铁丝网直铺下来,并压紧,铺设时拉紧铁丝网,同时将锚钉插入锚孔将网固定坡面上,若在坡体顶部或岩石风化严重处,选用加长版锚钉,对其进行加密处理,以锚钉安装进入坡体后稳定为准,网与网之间的搭接宽度为20cm,两张网的缝合处,用φ1.2cm铁丝按1m间距进行扎结,完成挂网工作后,要认真检查网与锚杆连接的牢固性,确保挂网与坡面形成稳固的整体;2.4)喷灌设施铺设:为有利于植被生长、及后期养护,保持基底层水分,所以在安装完网后进行喷灌设施的铺设,将管道铺设在网上,采用节能节材、环保、耐腐蚀、施工和维修简便、使用寿命长的PE和PPR材质,PE为主管道,PPR为支管道,PE主水管横向分布,在主管道上分布若干个等间距纵向的PPR支管道,相邻纵向管路之间的距离为2~4m,每个纵向管路上等间距分布有若干个安装孔,相邻安装孔之间的距离为1~2m,喷播完成后将喷头安装在纵向管路上的安装孔里,喷头的布置间距必须按0.5~1m设计间距安装,不能擅自改变,以确保灌溉的均匀性,喷头与地面垂直,保证喷头稳固;2.5)植被混合土喷播:完成坡面清理、锚钉固定和挂网、喷灌设施的安装,并做好植被混合土基材的配制,即可进行植被混合土基础层喷植施工,分基础层和植生层分别进行,从坡面自上而下进行喷护,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生态修复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骤:/n步骤1:坡面清理:对山体、边坡、松动部分进行清理,其中,对于凸出且易脱落部位,再采用电锤或风镐在凸出部位沿坡面钻出孔洞之后,采用电锤击落;/n步骤2:打孔:确定各锚钉孔位且相邻的所述锚钉孔位之间的间距为3~4m,且各所述锚钉孔位的直径为10mm,以巩固山体、边坡的稳定;/n步骤3:网铺设和锚钉固定:施工时,将铁丝网从坡顶沿边坡铺下,固定在坡顶的宽度为50~100cm,使所述铁丝网直铺下来,并压紧,铺设时拉紧所述铁丝网,同时将各所述锚钉一一对应插入所述锚钉孔位中,将所述铁丝网固定于坡面上;/n步骤4:喷灌设施铺设:将管道铺设在所述铁丝网上,其中,所述管道采用PE和PPR材质的管道,且PE为主管道、PPR为支管道,且PE主水管横向分布,在主管道上分布若干个等间距纵向分布的PPR支管道,相邻的所述PPR支管道之间的距离为2~4m,每个所述PPR支管道上等间距分布有若干个安装孔,相邻的所述安装孔之间的距离为1~2m,喷播完成后将喷头安装在所述PPR支管道上的安装孔里,其中,相邻的两个喷头之间的间距为0.5~1m;/n步骤5:植被混合土喷播:完成坡面清理、锚钉固定和挂网、喷灌设施的安装,并做好植被混合土基材的配制,即可进行植被混合土基础层喷植施工,分基础层和植生层分别进行,从坡面自上而下进行喷护,在所述基础层喷护完成之后进行所述植生层的喷护;/n步骤6:后期养护与管理:当所述植生层喷播完毕后,在植被恢复生根期过程中进行养护。/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态修复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骤:
步骤1:坡面清理:对山体、边坡、松动部分进行清理,其中,对于凸出且易脱落部位,再采用电锤或风镐在凸出部位沿坡面钻出孔洞之后,采用电锤击落;
步骤2:打孔:确定各锚钉孔位且相邻的所述锚钉孔位之间的间距为3~4m,且各所述锚钉孔位的直径为10mm,以巩固山体、边坡的稳定;
步骤3:网铺设和锚钉固定:施工时,将铁丝网从坡顶沿边坡铺下,固定在坡顶的宽度为50~100cm,使所述铁丝网直铺下来,并压紧,铺设时拉紧所述铁丝网,同时将各所述锚钉一一对应插入所述锚钉孔位中,将所述铁丝网固定于坡面上;
步骤4:喷灌设施铺设:将管道铺设在所述铁丝网上,其中,所述管道采用PE和PPR材质的管道,且PE为主管道、PPR为支管道,且PE主水管横向分布,在主管道上分布若干个等间距纵向分布的PPR支管道,相邻的所述PPR支管道之间的距离为2~4m,每个所述PPR支管道上等间距分布有若干个安装孔,相邻的所述安装孔之间的距离为1~2m,喷播完成后将喷头安装在所述PPR支管道上的安装孔里,其中,相邻的两个喷头之间的间距为0.5~1m;
步骤5:植被混合土喷播:完成坡面清理、锚钉固定和挂网、喷灌设施的安装,并做好植被混合土基材的配制,即可进行植被混合土基础层喷植施工,分基础层和植生层分别进行,从坡面自上而下进行喷护,在所述基础层喷护完成之后进行所述植生层的喷护;
步骤6:后期养护与管理:当所述植生层喷播完毕后,在植被恢复生根期过程中进行养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态修复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5中,所述植被混合土喷播包含以下三个步骤:
步骤51:第一次基础层喷浆:在喷浆之前再次检查坡面上的浮土、杂草、树根及其它杂物是否清理干净,确认后用水进行坡面喷淋,以促使喷射植被混合土基底层与坡面连接紧密,所述基础层喷浆分两次进行,在喷射过程中,喷嘴距坡面的距离控制在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和亮,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绿岭生态环境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