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虞刚专利>正文

一种应用于生活污水处理的高效去除总氮生物菌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078906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0 23: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应用于生活污水处理的高效去除总氮生物菌剂;按照重量份数包括:脱氮硫杆菌10‑40份、短小芽孢杆菌20‑30份、鞘氨醇单孢菌20‑30份、亚硝酸盐氧化菌5‑25份、多元有机酸15‑35份、杀藻因子10‑15份、离子除藻剂10‑45份、黄孢原毛平革菌粉15‑30份,本发明专利技术中的脱氮硫杆菌和亚硝酸盐氧化菌可以相互配伍,将氮离子转化为氮气,有效降低生活污水中氮离子的含量,从而实现对生活污水的净化,同时本发明专利技术中的一号载体和二号载体有利于去总氮生物菌剂均匀散开,从而更好的对生活污水进行处理,提高生活污水处理的效率和处理的范围。

An efficient biological agent for total nitrogen removal applied to domestic sewage treat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用于生活污水处理的高效去除总氮生物菌剂
本专利技术属于污水处理
,具体的说是一种应用于生活污水处理的高效去除总氮生物菌剂。
技术介绍
生活污水是居民日常生活中排出的废水,主要来源于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如住宅、机关、学校、医院、商店、公共场所及工业企业卫生间等,生活污水所含的污染物主要是有机物(如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尿素、氨氮等)和大量病原微生物(如寄生虫卵和肠道传染病毒等),存在于生活污水中的有机物极不稳定,容易腐化而产生恶臭,细菌和病原体以生活污水中有机物为营养而大量繁殖,可导致传染病蔓延流行,因此,生活污水排放前必须进行处理。1990年以来,全球污水处理表观消费量以年均6%的速度增长,而九十年代的十年间,我国污水处理表观消费量年均增长率达到17.73%,是世界年均增长率的2.9倍。进入二十一世纪,我国污水处理产业高速增长。2000年—2004年,我国污水处理消费量从188万吨增长到447万吨,增加了2.3倍,年平均增长率在27%以上。其中,2001年,我国污水处理表观消费量达到225万吨,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污水处理消费大国。同时,污水处理进口也大幅度增加。1998年,我国污水处理进口100万吨,由此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污水处理进口国。2004年与1998年比,污水处理进口增长幅度年均达到27.14%。预计2005年,中国污水处理表观消费量将达到500万吨,进口仍将保持在300万吨左右。伴随着污水处理市场的快速发展,我国污水处理产量也结束了长期徘徊的局面,实现了高速增长。我国污水处理产量从2000年的46万吨增长到2004年的236万吨,年平均增长率在82.6%,占国内市场需求的比重也由2000年的24.47%提高到2004年的52.80%。而同期,世界污水处理产量则仅以6%左右的速度增长。从总体上看,我国污水处理正在经历由规模小、水平低、品种单一、严重不能满足需求到具有相当规模和水平、品种质量显著提高和初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要求的深刻转变,污水处理需求将逐步实现自给,生活污水在处理时中遇到的难题主要有:一:人口增加,污水增多在我国,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和工农业生产的发展,污水排放量也日益增加,水体污染相当严重,而且几乎遍及全国各地,到2000年底,全国设市的663个城市中有310个建有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污水处理厂427座,年污水处理量113.6亿立方米,污水处理率只有34.23%。二:加快发展,急需资金由上可知,目前,我国大部分的生活污水还是处于直接排放的阶段,而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后,因为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氮、磷等元素,会造成水藻疯长,特别是对于一些污水无法流动的区域,例如污水沟等区域,这无疑增大了生物污水处理的难度,同时,水藻新陈代谢死亡后,在生活污水中难以溶解,特别是生物污水无法流动的区域,会进一步加大生活污水的污染程度,这是目前生活污水在处理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生活污水处理时遇到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应用于生活污水处理的高效去除总氮生物菌剂。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应用于生活污水处理的高效去除总氮生物菌剂,按照重量份数包括:脱氮硫杆菌10-40份、短小芽孢杆菌20-30份、鞘氨醇单孢菌20-30份、亚硝酸盐氧化菌5-25份、多元有机酸15-35份、杀藻因子10-15份、离子除藻剂10-45份、黄孢原毛平革菌粉15-30份;脱氮硫杆菌是专性无机化能自养型细菌,在氧化硫化物的过程获得能量,并以硝酸盐为电子受体生成氮气,因此,利用脱氮硫杆菌可将生活污水中大量的氮离子转化为氮气,从而实现对生活污水的净化;短小芽孢杆菌可以产生多种外源性消化酶,如木聚糖酶、纤维素酶等,而芽孢杆菌可利用其丰富的酶,强烈分解氮系、硫系污染物,净化生活污水;鞘氨醇单孢菌能产生过氧化氢酶,对氮系污染物进行分解,除开菊粉外,鞘氨醇单胞菌可将戊糖、己糖及二糖转变成酸,菌体内主要的呼吸链为泛醌Q-10,DNA的G+C含量在61.6%-67.8%之间,细胞膜内的糖鞘脂成分是鞘氨醇单胞菌,这是区别于其它典型革兰氏阴性菌的重要特征;亚硝酸盐氧化菌NOB将亚硝酸盐进一步氧化成硝酸盐,且与脱氮硫杆菌配合将氮离子转化为氮气,亚硝酸氧化还原酶(Nor)在硝化反应过程中可以将亚硝态氮氧化成硝态氮,在反硝化过程中还可以将一氧化氮还原成氮气,亚硝酸氧化还原酶(Nor)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异源二聚体寡聚酶,该酶有两个亚基,NorB和NorC,NorB是具有催化活性的亚基,可以将释放出的电子通过细胞色素c氧化酶,传递给氧气,并产生ATP,这种酶在硝化过程中发挥作用;另一种是单体酶,但是它的电子供体是对苯二酚,也不能氧化细胞色素c,消耗ATP,产生NAD(P)H,这种酶在反硝化过程中发挥作用。也就是说,在硝化过程中,亚硝酸盐氧化菌获取能源的方式为通过NorB基因编码的亚硝酸氧化还原酶(Nor)将亚硝态氮氧化成硝态氮,在好氧段中投加膨润土和柿子单宁,其重量比为1~3:0.5~1.8,可以分解NorB,起到灭活异源二聚体寡聚酶活性的作用,通过切断亚硝酸盐氧化菌生长繁殖所需能量的获取路径,使得亚硝酸盐无法进一步氧化为硝酸盐,而进入反硝化过程时,亚硝酸盐氮可直接还原成氮气,有效缩短了脱氮时间,另外,膨润土和柿子单宁的添加又不会影响单体酶的活性,即不会影响反硝化过程中一氧化氮还原成氮气;而生活污水与硫粉和脱氮硫杆菌一起反应后,产生最终产物水及氮气;多元有机酸用于蓝藻、甲藻、金藻等藻类生产过程或死亡后产生的毒素的降解;杀藻因子和离子除藻剂用于对生活污水中的藻类进行消灭;黄孢原毛平革菌粉是白腐真菌的一种,具有极强的酵解木质素的作用,这种真菌的最主要作用就是具有降解木质素的功能,它们侵入木质细胞腔内,释放降解木质素和其它木质组分(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质)的酶,导致木质腐烂成白色海绵状团体,正是在白腐菌的帮助下,自然界中才不会存在大量有机垃圾,比如各种木屑、农作物秸秆,枯枝落叶等等,因此,黄孢原毛平革菌粉可对生物污水中死去的水藻进行快速降解,有利于生物污水中死去的水藻快速转化为活性污泥的有效成分(活性污泥是微生物群体及它们所依附的有机物质和无机物质的总称,活性污泥可分为好氧活性污泥和厌氧颗粒活性污泥,活性污泥主要用来处理污废水),而活性污泥能去除生活污水中溶解性的和胶体状态的可生化有机物,且活性污泥可以吸附悬浮固体和其他一些物质,同时也能去除一部分磷素和氮素;且白腐菌除了具有能降解木质素和变性木质素的活酶系统,还能将漂白废水中的有机氯化物转变成无机氯和二氧化碳,并破坏发色基团组织和结构,降低漂白废水中的总有机氯化物、BOD、COD和色度;所述脱氮硫杆菌、短小芽孢杆菌、鞘氨醇单孢菌和亚硝酸盐氧化菌采用一号载体(1)进行储存和使用;所述多元有机酸、杀藻因子、离子除藻剂和黄孢原毛平革菌粉采用二号载体进行储存和使用。优选的,所述一号载体包括盖体和含有存放盒的存放体;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应用于生活污水处理的高效去除总氮生物菌剂,其特征在于:按照重量份数包括:脱氮硫杆菌10-40份、短小芽孢杆菌20-30份、鞘氨醇单孢菌20-30份、亚硝酸盐氧化菌5-25份、多元有机酸15-35份、杀藻因子10-15份、离子除藻剂10-45份、黄孢原毛平革菌粉15-30份;/n所述脱氮硫杆菌、短小芽孢杆菌、鞘氨醇单孢菌和亚硝酸盐氧化菌采用一号载体(1)进行储存和使用;所述多元有机酸、杀藻因子、离子除藻剂和黄孢原毛平革菌粉采用二号载体进行储存和使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生活污水处理的高效去除总氮生物菌剂,其特征在于:按照重量份数包括:脱氮硫杆菌10-40份、短小芽孢杆菌20-30份、鞘氨醇单孢菌20-30份、亚硝酸盐氧化菌5-25份、多元有机酸15-35份、杀藻因子10-15份、离子除藻剂10-45份、黄孢原毛平革菌粉15-30份;
所述脱氮硫杆菌、短小芽孢杆菌、鞘氨醇单孢菌和亚硝酸盐氧化菌采用一号载体(1)进行储存和使用;所述多元有机酸、杀藻因子、离子除藻剂和黄孢原毛平革菌粉采用二号载体进行储存和使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生活污水处理的高效去除总氮生物菌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号载体(1)包括盖体(11)和含有存放盒(12)的存放体(2);所述存放体(2)和盖体(11)由食用级明胶在模具上制作而成,存放体(2)和盖体(11)的厚度控制在0.5-1cm;所述存放盒(12)用于存放二号载体;所述存放体(2)和存放盒(12)的外表面均涂有移动层(3),移动层(3)由蔗糖、小苏打、柠檬酸组成;所述二号载体为水溶性非食用薄膜制成的带有开口的气球(4),气球(4)的厚度控制在0.2-0.5c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应用于生活污水处理的高效去除总氮生物菌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层(3)的制作方法为将蔗糖、小苏打和柠檬酸放入乳化锅中,对蔗糖、小苏打和柠檬酸进行搅拌并加热,直至小苏打和柠檬酸完全融入蔗糖中形成糖浆,最后将糖浆均匀涂抹在存放体(2)和存放盒(12)的外表面,自然风干,形成移动层(3)。


4.一种去除总氮生物菌剂制备方法,用于制备如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去除总氮生物菌剂,其特征在于:
步骤一,将脱氮硫杆菌、短小芽孢杆菌、鞘氨醇单孢菌、亚硝酸盐氧化菌的菌种分别进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虞刚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