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材料输送的转向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077803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0 22:5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材料输送的转向结构,转向结构包括底座、底座上设有旋转结构,旋转机构上连接有辊道机构;旋转结构包括回转支承和与回转支承相配合的旋转电机,回转支承设有内、外圈结构,外圈与底座相连接,内圈与设在回转支承上的旋转支承架相连;辊道机构包括传送电机和一组平行排列的辊筒,辊筒的两侧分别设有用以驱动辊筒转动的驱动滚子链条,传送电机与驱动滚子链条相连。使用时,通过旋转结构转动需要传送材料的角度方向,然后再通过辊道机构,将需要传送的长型材料输送到相应位置,大大节省了人力,提高了效率;同时这种辊道结构可以适合不同规格大小的材料进行输送,可输送的最长材料可达16米。

A steering mechanism for material convey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材料输送的转向机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工装夹具的
,具体地说是一种用于材料输送的转向结构,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多种规格材料输送的转向机构。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船舶建造材料输送转向方法技术落后,工作效率低,尤其对于长尺寸的材料缺少相应的输送转向机构。在船舶建造过程中,主要是对各种板材以及型材等原材料进行处理及加工,在不同的加工工序中,毫无疑问需要用到材料输送机构,在材料输送过程中,由于车间空间以及生产线布局的局限性致使输送过程无法全程按直线方向进行输送,输送方向需要转向,之前的解决方法为采用天车吊运,但是这种方式费时费力费人工,相比其他建造领域,此种转向方式比较落后,工作效率低,且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用于材料输送的转向结构,它可克服现有技术中长尺寸的材料没有对应的输送转向设备,工作效率低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材料输送的转向结构,其特征在于:转向结构包括底座、底座上设有旋转结构,旋转机构上连接有辊道机构;旋转结构包括回转支承和与回转支承相配合的旋转电机,回转支承设有内、外圈结构,外圈与底座相连接,内圈与设在回转支承上的旋转支承架相连;辊道机构包括传送电机和一组平行排列的辊筒,辊筒的两侧分别设有用以驱动辊筒转动的驱动滚子链条,传送电机与驱动滚子链条相连。优选的,旋转电机的输出轴上连接有小齿轮,回转支承的外圈设有与小齿轮相啮合的齿圈,旋转支承架与辊道机构刚性连接。进一步,旋转支撑架由上、下两部分组成,上部呈圆筒状,其顶面为焊接面,通过焊接与辊道机构相连,下部为连接部,连接部的外表面设有一圈外齿轮,回转支承的内圈设有与外齿轮相啮合的内齿轮,连接部套设于回转支承的内部。更进一步,辊道机构上设有一组间隔设置的传送电机,相邻的传送电机之间间隔6-10个辊筒,传送电机的输出端与一链轮相连,链轮的表面设有链轮盖板;驱动滚子链条包括第一驱动滚子链条和第二驱动滚子链条,其中第一驱动滚子链条多个连续首尾相连接设置在辊筒的两侧,第二驱动滚子链条呈V型设置,V型的角度大小为30-50度,套设在链轮上,第二驱动滚子链条用以连接第一驱动滚子链条和链轮。相对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除了整体技术方案的改进,还包括很多细节方面的改进,具体而言,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改进方案,转向结构包括底座、底座上设有旋转结构,旋转机构上连接有辊道机构,通过旋转结构转动需要传送材料的角度方向,然后再通过辊道机构,将需要传送的长型材料输送到相应位置,大大节省了人力,提高了效率;2、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的中,旋转结构包括回转支承和与回转支承相配合的旋转电机,回转支承设有内、外圈结构,外圈与底座相连接,内圈与设在回转支承上的旋转支承架相连,这种旋转方式平稳性好,旋转及精度高,可以产生较大的扭矩;3、本专利技术的结构中,辊道机构包括传送电机和一组平行排列的辊筒,辊筒的两侧分别设有用以驱动辊筒转动的驱动滚子链条,传送电机与驱动滚子链条相连,这种辊道结构可以适合不同规格大小的材料进行输送,可输送的最长材料可达16米;4、本专利技术改变了现有材料输送的方式,特别针对长型构件,整个输送方式简单方便,提高了工作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俯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旋转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辊道机构的局部示意图。附图标记:1旋转电机、2底座、3回转支承、4旋转支撑架、5辊道机构、6小齿轮、7传送电机、8固定螺栓、9支脚、10滚轮;11链轮、12第二驱动滚子链条、13第一驱动滚子链条、14辊筒、15六角头螺栓、16紧固件、17链轮盖板、18导向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材料输送的转向结构,具体参见图1,其与现有技术的区别在于:转向结构包括底座2、底座上设有旋转结构,旋转机构上连接有辊道机构;旋转结构包括回转支承3和与回转支承相配合的旋转电机1,回转支承设有内、外圈结构,外圈与底座相连接,内圈与设在回转支承上的旋转支承架相连;辊道机构包括传送电机和一组平行排列的辊筒14,辊筒的两侧分别设有用以驱动辊筒转动的驱动滚子链条,传送电机与驱动滚子链条相连。使用时,本专利技术通过旋转电机带动旋转支承内圈转动,从而带动辊道机构转动,使得材料在辊道上能改变输送方向,从而省去了天车吊运,方便材料输送,提高工作效率,同时采用此种结构方式辊道机构旋转平稳性好,旋转精度高,能产生较大扭矩。本专利技术专利能够适应各种不同规格船舶建造材料的输送转向,可输送转向的材料最长可达16米。在一个实施例中,材料输送转向机构,包括底座、设于底座上的旋转机构以及设于旋转机构上的辊道机构。旋转机构包括回转支承、以及用于驱动回转支承的旋转电机,旋转电机设置于回转支承的侧部。辊道机构通过电机驱动多个连续设置并且互相联动的第一驱动滚子链条,来带动多个辊筒转动。回转支承外圈与底座连接,内圈与旋转支撑架连接,旋转支撑架与辊道机构刚性连接。具体来说,旋转电机的输出轴上连接有小齿轮,回转支承的外圈设有与小齿轮相啮合的齿圈,旋转支承架与辊道机构刚性连接,这就保证旋转支承架在转动的过程中,会带动辊道机构整体进行转动,通过齿轮旋转,使得这个转动角度精确可控,进一步,可以在齿圈上标注刻度,来精确反应回转支承转动的角度。进一步,辊道机构包括一个架体,架体包括底板和设在底板上的两块对称平行设置的侧板,侧板的高度大于辊筒的直径,底板固定在旋转支承架上,侧板的顶部设有一组对称设置的滚动槽,辊筒的两端分别放置在滚动槽内,辊筒的两端设有滚轴,滚轴分别与驱动滚子链条相连。具体来说,从驱动轴到所有从动轴所有链轮在同一平面,链轮都是双排的,链条把各相邻链轮环环相扣,起到一个电机输出轴带动多个辊道的旋转。各滚筒之间的距离取链条节距的整数倍。在另一实施例中,辊道机构包括传送电机和一组平行排列的辊筒,辊筒的两侧分别设有用以驱动辊筒转动的驱动滚子链条,传送电机与驱动滚子链条相连。辊道机构上设有一组间隔设置的传送电机,相邻的传送电机之间间隔6-10个辊筒,优选8个辊筒,这样滚动效果更好。辊筒的直径大小为200-220mm,相邻辊筒之间的间距大小为600-700mm,优选的辊筒直径219mm,相邻滚筒间距为650mm。传送电机设置于架体的底板之下,通过固定架与底板相连,与传送电机位置对应的底板上方设有加强筋。传送电机的输出端与一链轮相连,链轮的表面设有链轮盖板17,具体来说,链条使用16A单排精密辊子链,链轮与之匹配,齿数为17齿。驱动滚子链条包括第一驱动滚子链条12和第二驱动滚子链条13,其中第一驱动滚子链条由多个组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材料输送的转向结构,其特征在于:转向结构包括底座、底座上设有旋转结构,旋转机构上连接有辊道机构;旋转结构包括回转支承和与回转支承相配合的旋转电机,回转支承设有内、外圈结构,外圈与底座相连接,内圈与设在回转支承上的旋转支承架相连;辊道机构包括传送电机和一组平行排列的辊筒,辊筒的两侧分别设有用以驱动辊筒转动的驱动滚子链条,传送电机与驱动滚子链条相连。/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材料输送的转向结构,其特征在于:转向结构包括底座、底座上设有旋转结构,旋转机构上连接有辊道机构;旋转结构包括回转支承和与回转支承相配合的旋转电机,回转支承设有内、外圈结构,外圈与底座相连接,内圈与设在回转支承上的旋转支承架相连;辊道机构包括传送电机和一组平行排列的辊筒,辊筒的两侧分别设有用以驱动辊筒转动的驱动滚子链条,传送电机与驱动滚子链条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材料输送的转向结构,其特征在于:旋转电机的输出轴上连接有小齿轮,回转支承的外圈设有与小齿轮相啮合的齿圈,旋转支承架与辊道机构刚性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材料输送的转向结构,其特征在于:辊道机构包括一个架体,架体包括底板和设在底板上的两块对称平行设置的侧板,底板固定在旋转支承架上,侧板的顶部设有一组对称设置的滚动槽,辊筒的两端分别放置在滚动槽内,辊筒的两端分别与驱动滚子链条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材料输送的转向结构,其特征在于:旋转支撑架由上、下两部分组成,上部呈圆筒状,其顶面为焊接面,通过焊接与辊道机构相连,下部为连接部,连接部的外表面设有一圈外齿轮,回转支承的内圈设有与外齿轮相啮合的内齿轮,连接部套设于回转支承的内部。


5.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良宋旭王珊珊刘鹏朱苏顾胜朱若凡赵琼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船舶工艺研究所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第十一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