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纳米管-聚磷腈复合材料及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075258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0 22:3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复合材料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碳纳米管‑聚磷腈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碳纳米管与聚磷腈复合在一起。将碳纳米管与聚磷腈进行复合,由于碳纳米管具有更好的耐温性能,且导热性十分优异,在高温环境下,聚磷腈作为绝热材料能够隔绝大量热量,少量传进聚磷腈的热可被碳纳米管直接导出,从而使得碳纳米管‑聚磷腈复合材料整体的耐温、隔热性能得到了大大提升,即使聚磷腈高温失效后碳纳米管仍能继续坚持挡热,弥补了聚磷腈耐高温性的不足。

Carbon nanotubes polyphosphazene composite and its prepar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碳纳米管-聚磷腈复合材料及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涉及复合材料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碳纳米管-聚磷腈复合材料及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聚磷腈是一类由磷氮原子单双键交替连接而成的有机无机聚合物材料,其主链丰富的磷氮原子赋予了该类材料具有优异的磷氮阻燃性能。另外,由于其较低的导热系数、低烧蚀率、燃烧过程中少烟或无烟的优点,因此可被单独或与其它材料复合作为绝热层使用,例如根据美国专利公开号5024860中记载:由聚磷腈等材料制备出了具有低发烟性的火箭绝热层。但是就聚磷腈的热稳定性而言,其热分解温度不是很高,约两百至三百多度,例如苯氧基聚磷腈在N2气氛中起始分解温度为280℃,含硝基聚磷腈可达到353℃左右,因此总体而言,聚磷腈耐高温性能相对来说不是很高。综上所述,目前亟需提供一种具有良好热稳定性和阻燃隔热性能的复合材料。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碳纳米管-聚磷腈复合材料及制备方法,制备出具有良好热稳定性和阻燃隔热性能的复合材料。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碳纳米管-聚磷腈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碳纳米管与聚磷腈复合在一起。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由上述方法制备得到的碳纳米管-聚磷腈复合材料。另外,本专利技术的碳纳米管-聚磷腈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碳纳米管为碳纳米管薄膜或碳纳米管粉;所述聚磷腈为聚磷腈薄膜,将碳纳米管与聚磷腈通过压延法或挤出法复合在一起。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碳纳米管薄膜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碳纳米管纤维与粘合树脂加热、混练、压延;所述聚磷腈薄膜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聚磷腈溶液与粘合树脂加热、混练、压延。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将复合后的复合材料的相对两侧朝靠近彼此的方向进行折弯,然后再将其相对的两个边沿粘结,以构成管状碳纳米管-聚磷腈复合材料。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碳纳米管为碳纳米管溶液,所述聚磷腈为聚磷腈溶液,在圆柱形模具的外表面依次涂敷脱模剂、所述聚磷腈溶液以及碳纳米管溶液,干燥后脱模。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碳纳米管为碳纳米管纤维;所述聚磷腈为聚磷腈溶液,将碳纳米管纤维浸渍在聚磷腈溶液中,挥干溶剂以使碳纳米管纤维表面包覆聚磷腈,再将包覆聚磷腈的碳纳米管纤维编制成纤维布。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碳纳米管为碳纳米管纤维;所述聚磷腈为聚磷腈溶液,将碳纳米管纤维编制成纤维布,再将其浸渍在聚磷腈溶液中,挥干溶剂得到包覆聚磷腈的碳纳米管纤维布。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聚磷腈选自线性聚二氯磷腈、线性聚磷腈、环磷腈小分子衍生物、环簇磷腈中的一种或几种组合。优选地,所述聚磷腈选自线性聚二氯磷腈、环磷腈小分子衍生物、环簇磷腈。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聚磷腈通过溶液聚合或熔融聚合的方法制备得到。优选地,所述聚磷腈通过溶液聚合的方法制备得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碳纳米管通过电弧、激光烧蚀或化学气相沉积的方法制备得到。优选地,所述碳纳米管通过电弧的方法制备得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粘合树脂选自磷腈或环氧树脂。优选地,所述粘合树脂选自环氧树脂。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碳纳米管是一种良好的热传导材料或热传导材料的添加剂,单根单壁碳纳米管在室温下的热导率高于6000W/(m·K),而单根多壁碳纳米管在室温下的热导率也高于3000W/(m·K)。就耐热性能而言,碳纳米管的热稳定性比聚磷腈更优,在空气气氛中约503℃才开始发生热失重现象,而在真空或惰性气体环境下,碳纳米管甚至能够承受1727℃以上的高温。将碳纳米管与聚磷腈进行复合,由于碳纳米管具有更好的耐温性能,且导热性十分优异,在高温环境下,聚磷腈作为绝热材料能够隔绝大量热量,少量传进聚磷腈的热可被碳纳米管直接导出,从而使得碳纳米管-聚磷腈复合材料整体的耐温、隔热性能得到了大大提升,即使聚磷腈高温失效后碳纳米管仍能继续坚持挡热,弥补了聚磷腈耐高温性的不足。附图说明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中的图片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表示为类似的元件,除非有特别申明,附图中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图1是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碳纳米管-聚磷腈复合材料的截面图;图2是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中碳纳米管-聚磷腈复合材料的截面图;图3是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中碳纳米管-聚磷腈复合材料的截面图;图4是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4中碳纳米管-聚磷腈复合材料的截面图;图5是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5中碳纳米管-聚磷腈复合材料的截面图;图6是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7中包覆聚磷腈的碳纳米管纤维的截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阐述。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本专利技术各实施例中,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本申请而提出了许多技术细节。但是,即使没有这些技术细节和基于以下各实施例的种种变化和修改,也可以实现本申请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碳纳米管-聚磷腈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碳纳米管与聚磷腈复合在一起。值得一提的是,聚磷腈起到阻燃且绝热的作用,碳纳米管作为热的良导体,在复合材料中是导热层,制备得到的碳纳米管-聚磷腈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保温、隔热性能。本专利技术中聚磷腈的一般结构式为:需要注意的是,R1、R2为不同或相同的取代基,n≥3。当R1、R2为Cl时,聚磷腈可以为线性聚二氯磷腈,当R1、R2为单官能亲核试剂时,聚磷腈可以与线性聚二氯磷腈反应得到线性聚磷腈;当R1、R2为单官能亲核试剂时,聚磷腈可以与六氯环三磷腈反应得到环磷腈小分子衍生物;当R1、R2为至少某一种为多官能亲核试剂时,聚磷腈可以与六氯环三磷腈反应得到环簇磷腈。值得一提的是,聚磷腈可以通过溶液聚合或熔融聚合的方法制备得到,具体地,当聚磷腈为线性聚二氯磷腈时,其制备方法如下:将六氯环三磷腈溶解于高沸点氯代物溶剂中,以发烟硫酸为催化剂,超纯水为协同催化剂,在惰性气体保护下,升温至200℃-215℃,反应3-10小时。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混合液倒入正庚烷中,产品线性聚二氯磷腈析出,再用正庚烷洗涤数次,得到纯净的线性聚二氯磷腈。需要说明的是,所用的溶剂为1,2,4-三氯苯或氯代萘。将上述聚二氯磷腈溶解,滴加适当的亲核取代试剂于室温至100℃反应1-48h,再用沉淀剂将产物沉出洗涤烘干。当聚磷腈为环磷腈小分子衍生物时,其制备方法如下:将六氯环三磷腈溶于除水四氢呋喃或吡啶等适当溶剂中,滴加过量的单官能度的亲核取代试剂于室温至100℃反应1-48h,再用沉淀剂将产物沉出洗涤烘干。当聚磷腈为环簇磷腈时,其制备方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碳纳米管-聚磷腈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将碳纳米管与聚磷腈复合在一起。/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碳纳米管-聚磷腈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将碳纳米管与聚磷腈复合在一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纳米管为碳纳米管薄膜或碳纳米管粉;所述聚磷腈为聚磷腈薄膜,所述碳纳米管与所述聚磷腈通过压延法或挤出法复合在一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纳米管薄膜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碳纳米管纤维与粘合树脂加热、混练、压延;
所述聚磷腈薄膜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聚磷腈溶液与粘合树脂加热、混练、压延。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将复合后的复合材料的相对两侧朝靠近彼此的方向进行折弯,然后再将其相对的两个边沿粘结,以构成管状碳纳米管-聚磷腈复合材料。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纳米管为碳纳米管溶液,所述聚磷腈为聚磷腈溶液,在圆柱形模具的外表面依次涂敷脱模剂、所述聚磷腈溶液以及碳纳米管溶液,干燥后脱模。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志勇吴少军侯红亮王卫兵杨名赵大龙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碳垣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