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状电极电火花切割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073064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0 22:1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带状电极电火花切割装置,包括:环形的带状电极;以及支架,所述支架上设置有可转动的主动带筒和从动带筒,所述带状电极套接在所述主动带筒和从动带筒之间,所述带状电极靠近工件的一侧边缘与工件之间进行电火花放电形成放电端面,所述支架上还设置有可转动的定位轮和补偿轮,所述定位轮和补偿轮分别位于所述带状电极的两侧,且所述补偿轮将所述带状电极的放电端面推入所述定位轮的V型槽内。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带状电极的表面积远远大于电极丝的表面积,因此可向带状电极提供很大的脉冲电流,从而提高切割速度,满足生产要求。

An EDM device with strip electrod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状电极电火花切割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火花切割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带状电极电火花切割装置。
技术介绍
电火花加工是利用正负电极间脉冲放电时的电腐蚀现象对材料进行加工的,又称放电加工、电蚀加工,是一种利用电、热能量进行加工的方法。电火花加工被广泛地应用于超硬材料的加工领域,该方法具有不受工件材料硬度影响、加工精度高、可切割形状复杂的零件等优点,是加工超硬材料的有效方法之一。此外,电火花加工直接利用电能对工件进行加工,加工时几乎没有大的作用力,便于实现自动化或无人化操作。目前常见的电火花加工为电火花线切割加工,电火花线切割加工是用电极丝作为工具电极与工件之间产生火花放电对工件进行切割加工,但目前的电火花线切割机的加工速度极慢,不适合大批量产品加工生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状电极电火花切割装置,该装置可大大提高脉冲电流,实现高速切割的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带状电极电火花切割装置,包括:环形的带状电极;以及支架,所述支架上设置有可转动的主动带筒和从动带筒,所述带状电极套接在所述主动带筒和从动带筒之间,所述带状电极靠近工件的一侧边缘与工件之间进行电火花放电形成放电端面,所述支架上还设置有可转动的定位轮和补偿轮,所述定位轮和补偿轮分别位于所述带状电极的两侧,且所述补偿轮将所述带状电极的放电端面推入所述定位轮的V型槽内。优选地,所述支架上还设置有补偿滑轨,所述补偿滑轨的一端与所述补偿轮连接,另一端与弹簧连接,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支架连接,在所述弹簧的弹力作用下,所述补偿滑轨可带动所述补偿轮移动。优选地,所述主动带筒与从动带筒的旋转轴分别套接有U形的送电滑环,所述送电滑环与脉冲电源的正极或负极电性连接。优选地,所述支架大体呈L型,包括横板和竖板,所述竖板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60°,所述横板与底座固定连接,所述主动带筒和从动带筒设置在所述竖板上。优选地,所述横板与底座之间设置有绝缘垫块。优选地,所述支架上还设置有可转动的调紧轮,所述调紧轮设置在远离工件的一侧,用于涨紧所述带状电极。优选地,所述定位轮和补偿轮设置为两个,分别位于靠近所述主动带筒和从动带筒处,所述补偿滑轨也设置为两个,分别与所述两个补偿轮连接。优选地,所述带状电极由钼制成。优选地,所述带状电极、主动带筒、从动带筒、定位轮和补偿轮均设置为两个,且对称设置在所述支架上。优选地,所述支架包括两块活动板,所述活动板的两端通过滑块与所述支架连接,所述主动带筒、从动带筒和定位轮设置在所述活动板上,通过移动所述滑块可调节两条带状电极之间的距离。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专利技术切割装置的带状电极的表面积远远大于电极丝的表面积,因此可向带状电极提供很大的脉冲电流,从而提高切割速度,满足生产要求。同时通过补偿轮持续推动发生损耗的放电端面始终位于定位轮的V型槽内,通过定位轮对带状电极的放电端面进行直线定位,提高切割精度。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示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3示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方式中工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示出本专利技术对称设置两个带状电极的结构示意图。图5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下面结合优选实施例和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附图中相似的部件以相同的附图标记进行表示。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下面所具体描述的内容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不应以此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在图1和图2所示的本专利技术带状电极电火花切割装置的一种实施方式中,该装置包括带状电极10和支架20,带状电极10由钼带制成,钼带首尾连接形成环形,支架20大体呈L型,包括横板21和竖板22,横板21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底座30上,横板21与底座30之间设置有绝缘垫块23,绝缘垫块23将脉冲电源输出端与电源地隔离。竖板22上设置有主动带筒24和从动带筒25,带状电极10套接在主动带筒24和从动带筒25之间,主动带筒24在驱动电机26的驱动下转动,从而带动带状电极10围绕主动带筒24和从动带筒25循环往复转动。带状电极10的边缘与工件40靠近进行电火花放电形成放电端面。竖板22上还设置有可转动的定位轮27和补偿轮28,定位轮27和补偿轮28设置在带状电极10靠近工件40一端的两侧,定位轮27和补偿轮28的周向边缘开设有V型槽,带状电极10的两侧边缘分别位于V型槽内。补偿轮28能够向带状电极10的一侧边缘施加一定的作用力,使得带状电极10的另一侧边缘始终位于定位轮27的V型槽内,确保放电端面线始终在固定位置。在带状电极10的另一侧边缘,即放电端面与工件40之间发生火花放电并产生损耗后,补偿轮28推动带状电极10一侧边缘移动,从而使得带状电极10的另一侧边缘,也就是发生损耗的一侧始终位于定位轮27的V型槽内,即带状电极10放电端面损耗时,补偿轮28能及时将带状电极的放电端面推至定位轮27V型槽底部,当带状电极10宽度损耗至较窄影响正常切割时,需更换新带,具体地,当带状电极10的宽度变到总宽3分之1时及时更换。本专利技术带状电极10的表面积远远大于电极丝的表面积,可向带状电极提供很大的脉冲峰值电流,从而提高切割速度,满足大规模生产的要求。具体的,竖板22上设置有补偿滑轨281,补偿滑轨281的一端与补偿轮28连接,另一端与拉簧282的一端连接,拉簧282的另一端与竖板22连接,在拉簧282的拉力作用下,补偿滑轨281可带动补偿轮28朝定位轮27的方向移动。进一步地,主动带筒24和从动带筒25的转轴上分别套接有送电滑环29,送电滑环29设置为U形,其两端的引出端可与脉冲电源的正极或负极电性连接,将脉冲电流通过主动带筒24和从动带筒25输送到带状电极10上,从而使带状电极10与脉冲电源的正极或负极电性连接。进一步地,竖板22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60度,当工件40沿水平方向进给时,带状电极10的放电端面与工件40之间的夹角为60度。当工件40为如图3所示的多齿片产品时,可实现连续均匀点接触切割。进一步地,竖板22上还设有可转动的调紧轮50,调紧轮50可设置在带状电极10远离工件40的一侧,带状电极10围绕主动带筒24、从动带筒25和调紧轮50旋转,调紧轮50用于涨紧带状电极10,使带状电极10靠近工件40的一侧保持直线型。进一步地,定位轮27和补偿轮28均设置为两个,分别靠近主动带筒24和从动带筒25设置,相应地补偿滑轨281和拉簧282也设置为两个,分别与两个补偿轮28对应。此种结构能够更加及时的将带状电极10放电端面推至定位轮27的V型槽底部,同时,两个定位轮27能够确保带状电极10放电端面的运行稳定性。如图4和图5所示,带状电极10设置为两个,对称设置在支架2上,与此相应的主动带筒24、从动带筒25、驱动电机26、定位轮27、补偿轮28、补偿滑轨281、送电滑环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状电极电火花切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环形的带状电极;以及,/n支架,所述支架上设置有可转动的主动带筒和从动带筒,所述带状电极套接在所述主动带筒和从动带筒之间,所述带状电极靠近工件的一侧边缘与工件之间进行电火花放电形成放电端面,所述支架上还设置有可转动的定位轮和补偿轮,所述定位轮和补偿轮分别位于所述带状电极的两侧,且所述补偿轮将所述带状电极的放电端面推入所述定位轮的V型槽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状电极电火花切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环形的带状电极;以及,
支架,所述支架上设置有可转动的主动带筒和从动带筒,所述带状电极套接在所述主动带筒和从动带筒之间,所述带状电极靠近工件的一侧边缘与工件之间进行电火花放电形成放电端面,所述支架上还设置有可转动的定位轮和补偿轮,所述定位轮和补偿轮分别位于所述带状电极的两侧,且所述补偿轮将所述带状电极的放电端面推入所述定位轮的V型槽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状电极电火花切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上还设置有补偿滑轨,所述补偿滑轨的一端与所述补偿轮连接,另一端与弹簧连接,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支架连接,在所述弹簧的弹力作用下,所述补偿滑轨可带动所述补偿轮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状电极电火花切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带筒与从动带筒的旋转轴分别套接有U形的送电滑环,所述送电滑环与脉冲电源的正极或负极电性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状电极电火花切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大体呈L型,包括横板和竖板,所述竖板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60°,所述横板与底座固定连接,所述主动带筒和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广全刘钢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山源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