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冷器、表冷器机构和列间机房空调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072640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0 22: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表冷器、表冷器机构和列间机房空调系统,其中表冷器包括表冷器本体和边板,所述边板包括位于所述表冷器本体的背风转角处的挡水边板和延长边板,所述挡水边板与所述延长边板呈交角无缝连接,所述挡水边板设置在所述表冷器本体的后侧面,所述延长边板位于所述挡水边板远离所述表冷器本体的背面的一侧。使得使用的过程中,从所述表冷器本体的迎风面吹来的风在将所述表冷器本体表面的冷凝水吹到所述背风转角处时被挡在所述转角挡水区,基于所述转角挡水区是由所述延长边板与所述挡水边板无缝连接形成,从而在挡水的过程中不会存在缝隙,有效避免漏水飞水的情况发生。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of surface cooler, surface cooler mechanism and train roo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表冷器、表冷器机构和列间机房空调系统
本技术涉及空调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表冷器、表冷器机构和列间机房空调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数据处理中心的规模迅速增长。数据处理中心密布着大量集成电路或其他处理模块,耗电量较高,同时也会带来大量热量。作为精密度要求较高的器件,环境温度对其可靠性影响较大。为此列间机房空调系统被应用于数据处理中心,以解决高密度热负荷问题。列间机房空调系统中包含表冷器,通过表冷器对进入的空气进行制冷除湿,以达到降温干燥的目的。但是表冷器在进行降温的时候表面将产生冷凝水,若冷凝水飞出或泄漏将严重影响数据处理中心的正常运行,基于此如何有效防止飞水的情况发生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表冷器、表冷器机构和列间机房空调系统,以有效防止飞水的情况发生。一种表冷器,包括表冷器本体和边板,所述边板包括位于所述表冷器本体的背风转角处的挡水边板和延长边板,所述挡水边板与所述延长边板呈交角无缝连接,所述挡水边板设置在所述表冷器本体的后侧面,所述延长边板位于所述挡水边板远离所述表冷器本体的背面的一侧。上述方案提供了一种表冷器,通过在所述表冷器本体的背风转角处设置所述边板,从而使得使用的过程中,从所述表冷器本体的迎风面吹来的风在将所述表冷器本体表面的冷凝水吹到所述背风转角处时被挡在所述挡水边板和所述延长边板形成的转角挡水区,基于所述转角挡水区是由所述延长边板与所述挡水边板无缝连接形成,从而在挡水的过程中不会存在缝隙,有效避免漏水飞水的情况发生。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挡水边板与所述延长边板为一体成型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延长边板上远离所述挡水边板的侧边向所述表冷器本体的内侧弯折形成内折边板,所述内折边板与所述延长边板一体形成挂钩挡水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内折边板向所述表冷器本体的内侧延伸的长度为80mm。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内折边板与所述延长边板之间的夹角为45°~7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延长边板沿远离所述表冷器本体的背面延伸的长度为100mm。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延长边板与所述挡水边板呈90°设置,所述延长边板向靠近所述背面的方向延伸形成定位边,所述定位边与所述挡水边板一体形成定位转角。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表冷器本体的正面和前侧面为迎风面,所述表冷器本体的背面和后侧面为背风面,所述背面和后侧面相交处为背风转角处。一种表冷器机构,还包括接水盘和上述的表冷器,所述接水盘位于所述表冷器的底部。上述方案提供了一种表冷器机构,主要通过采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表冷器,使得使用过程中沿表冷器本体表面滑到背风转角处的冷凝水被挡在所述挡水边板和所述延长边板形成的转角挡水区,然后从所述转角挡水区向下流入所述接水盘中,从而有效避免飞水漏水的情况发生。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表冷器倾斜设置在所述接水盘的第一转角处,所述接水盘上与所述第一转角处相对的转角为第二转角,所述接水盘的底板在靠近所述第二转角的方向上逐渐向下倾斜,所述第二转角处设有排水口。一种列间机房空调系统,包括上述的表冷器机构。上述方案提供了一种列间机房空调系统,主要通过采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表冷器机构,使得所述列间机房空调系统在对机房中的空气进行制冷时,在所述表冷器本体表面形成的冷凝水最终被吹至所述转角挡水区,然后沿着所述延长边板或挡水边板聚集到所述接水盘中。基于形成所述转角挡水区的延长边板和所述挡水边板为无缝连接,从而不会出现飞水的情况。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施例所述表冷器机构的俯视图;图2为图1中所述表冷器机构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3为图1中所述表冷器机构的后视图;图4为图3中所述表冷器机构的局部放大图。附图标记说明:10、表冷器机构,11、表冷器本体,111、正面,112、背面,113、前侧面,114、后侧面,12、挡水边板,13、延长边板,14、内折边板,15、定位边,16、接水盘,161、第二转角,162、排水口。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如图1和图3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表冷器机构10,所述表冷器机构10包括表冷器,所述表冷器包括表冷器本体11和边板。使用时如图1所示的进风方向和出风方向,所述表冷器本体11的正面111和前侧面113为迎风面,所述表冷器本体11的背面112和后侧面114为背风面。在制冷的过程中所述表冷器本体11表面的冷凝水被吹向背面112和后侧面114的相交处,即冷凝水被吹到背风转角处。如图2所示,所述边板位于所述表冷器本体11的背风转角处,且所述边板包括呈夹角无缝连接的挡水边板12和延长边板13,所述挡水边板12设置在所述表冷器本体11的后侧面114,所述延长边板13位于所述挡水边板12远离所述表冷器本体11的背面112的一侧。被吹到背风转角处的冷凝水最终被所述延长边板13挡在所述挡水边板12和所述延长边板13形成的转角挡水区。基于所述转角挡水区是由所述延长边板13与所述挡水边板12无缝连接形成,有效避免了漏水飞水的情况发生。具体地,所述挡水边板12与所述延长边板13可以为一体成型连接。相对于另设挡水板的结构而言,另设的挡水板需要通过螺钉或其他连接件连接,则必然存在缝隙,从而会出现飞水的情况。而且,相对于另设挡水板的方案,本申请中一体成型的延长边板13和挡水边板12的装配简单,结构简洁。进一步具体地,所述挡水边板12为围设在所述表冷器本体11外的边板的一部分。所述挡水边板12在实现表冷器本体11的支撑固定的同时,与所述延长边板13协同起到防止飞水的作用。进一步地,在一个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提升挡水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如图2所示,在所述延长边板13上远离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表冷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表冷器本体和边板,所述边板包括位于所述表冷器本体的背风转角处的挡水边板和延长边板,所述挡水边板与所述延长边板呈交角无缝连接,所述挡水边板设置在所述表冷器本体的后侧面,所述延长边板位于所述挡水边板远离所述表冷器本体的背面的一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表冷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表冷器本体和边板,所述边板包括位于所述表冷器本体的背风转角处的挡水边板和延长边板,所述挡水边板与所述延长边板呈交角无缝连接,所述挡水边板设置在所述表冷器本体的后侧面,所述延长边板位于所述挡水边板远离所述表冷器本体的背面的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表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水边板与所述延长边板为一体成型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表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延长边板上远离所述挡水边板的侧边向所述表冷器本体的内侧弯折形成内折边板,所述内折边板与所述延长边板一体形成挂钩挡水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表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折边板向所述表冷器本体的内侧延伸的长度为80mm。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表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折边板与所述延长边板之间的夹角为45°~75°。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表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延长边板沿远离所述表冷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启峰孙鑫林海佳赵鹏康建雷二桥王强湛碧海周智勇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