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吴正涛专利>正文

气阀、气缸及油脂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071121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0 21: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气阀、气缸及油脂泵,其中气阀包括可拆卸连接为一体的左阀体、中阀体和右阀体,还包括复位杆;所述阀体内适配有阀套;所述阀套包括左阀套和右阀套;本申请的气阀可以由气阀气动自控制实现气缸内活塞往复运动,阀芯可以实现手动复位,彻底解决阀芯换向会出现卡顿情况,阀座设置增加了气阀阀体寿命,降低维护成本和时间、工作效率和寿命更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气阀、气缸及油脂泵
本技术属于油脂泵领域,具体涉及气阀、气缸及油脂泵。
技术介绍
目前,油脂泵包括黄油泵,其主要存在以下缺陷:(1)自动气动控制往复气动阀瞬时气压不足时(包括开机时),阀芯换向会出现卡顿情况,阀芯无法实现手动复位;(2)传统气阀维护往往是整体更换,气阀阀体寿命低,更换阀体的维护成本高;(3)现有技术未见直接连接气阀的一体式气缸。参见申请号为“201120269269.1”的中国技术专利,其公开了“气缸往复控制机构”,公开了一种气缸往复控制机构,包括气缸机构及双位气控阀,气缸机构包括有缸体及活塞,活塞与缸体配合并在缸体内形成第一气室及第二气室,在缸体上沿纵向方向依次设有第一气口、第二气口、第三气口及第四气口,第一气口及第二气口靠近第一气室,第三气口及第四气口靠近第二气室;双位气控阀上设有进气口、排气口、第一控制口、第二控制口、第三控制口、第四控制口,第一气口、第二气口、第三气口及第四气口分别与第一控制口、第二控制口、第三控制口、第四控制口相通,第一控制口、第二控制口、第三控制口、第四控制口有选择的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气阀,包括阀芯(6),其特征在于:/n气阀(4)包括可拆卸连接为一体的左阀体(43)、中阀体(42)和右阀体(41);/n所述左阀体(43)靠近中阀体(42)一侧包括左阀塞孔(434)、靠近左阀塞孔(434)包括左肩孔(432),所述左肩孔(432)内设有贯通左阀体(43)至底部的第四连接孔(443);/n所述左阀塞孔(434)内配有左阀塞(44),所述左阀塞(44)在左阀塞孔(434)内沿轴向活动,所述左阀塞(44)推动阀芯(6)向右移动;/n所述右阀体(41)靠近中阀体(42)一侧包括右阀塞孔(414)、靠近右阀塞孔(414)包括右肩孔(412),所述右肩孔(412)内设有贯通左阀体(...

【技术特征摘要】
1.气阀,包括阀芯(6),其特征在于:
气阀(4)包括可拆卸连接为一体的左阀体(43)、中阀体(42)和右阀体(41);
所述左阀体(43)靠近中阀体(42)一侧包括左阀塞孔(434)、靠近左阀塞孔(434)包括左肩孔(432),所述左肩孔(432)内设有贯通左阀体(43)至底部的第四连接孔(443);
所述左阀塞孔(434)内配有左阀塞(44),所述左阀塞(44)在左阀塞孔(434)内沿轴向活动,所述左阀塞(44)推动阀芯(6)向右移动;
所述右阀体(41)靠近中阀体(42)一侧包括右阀塞孔(414)、靠近右阀塞孔(414)包括右肩孔(412),所述右肩孔(412)内设有贯通左阀体(43)至底部的第一连接孔(413);
所述右阀塞孔(414)内配有右阀塞(46),所述右阀塞(46)在右阀塞孔(414)内沿轴向活动,所述右阀塞(46)推动阀芯(6)向左移动;
所述右阀体(41)外侧设有贯穿至右肩孔(412)内的复位杆孔(49),所述复位杆孔(49)配合有复位杆(45),所述复位杆(45)一端为自由端、另一端为复位端(451),所述复位端(451)在右阀塞孔(414)和右肩孔(412)内沿轴向活动,所述复位杆(45)推动右阀塞(46)向左移动;
所述中阀体(42)前侧包括进气孔(424)、和位于进气孔(424)两侧的左出气孔(422)和右出气孔(421);
所述中阀体(42)底部包括第二连接孔(423)和第三连接孔(43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阀,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阀体(42)内适配有阀套(5);
所述阀套(5)包括左阀套(51)和右阀套(52);
所述左阀套(51)外壁依次包括左外密封圈(5101)、左外外槽(5104)、左中密封圈(5102)、左外中槽(5105)、左内密封圈(5103)、左外内槽(5106),
所述左阀套(51)内壁依次设有左内外槽(5107)、左内中槽(5108)、左内内槽(5109),所述左内外槽(5107)上设有左外通气孔(5110)且贯穿至左外外槽(5104),所述左内中槽(5108)上设有左中通气孔(5111)且贯穿至左外中槽(5105)并与第三连接孔(433)相通,所述左内内槽(5109)上设有左内通气口(5112)且贯穿至左外内槽(5106);
所述右阀套(52)外壁依次包括右外密封圈(5201)、右外外槽(5204)、右中密封圈(5202)、右外中槽(5205)、右内密封圈(5203)、右外内槽(5206),
所述右阀套(52)内壁依次设有右内外槽(5207)、右内中槽(5208)、右内内槽(5209),所述右内外槽(5207)上设有右外通气孔(5210)且贯穿至右外外槽(5204),所述右内中槽(5208)上设有右中通气孔(5211)且贯穿至右外中槽(5205)并与第二连接孔(423)相通,所述右内内槽(5209)上设有右内通气口(5212)且贯穿至右外内槽(5206);
所述阀套(5)内适配有阀芯(6);
所述阀芯(6)沿轴向依次包括阀芯左外密封圈(601)、阀芯左外连通槽(607)、阀芯左中密封圈(602)、阀芯左内连通槽(608)、阀芯左内密封圈(603)、阀芯右内密封圈(604)、阀芯右内连通槽(609)、阀芯右中密封圈(605)、阀芯右外连通槽(610)、阀芯右外密封圈(606);
进气孔(424)与左外内槽(5106)、右外内槽(5206)、左内内槽(5109)、右内内槽(5209)、左内通气口(5112)、右内通气口(5212)相通;
左出气孔(422)与左外外槽(5104)、左外通气孔(5110)相通;
右出气孔(421)与右外外槽(5204)、右外通气孔(5210)相通;
阀芯左外密封圈(601)密封左阀套(51)左端;
阀芯左外连通槽(607)、阀芯左中密封圈(602)和阀芯左内连通槽(608)通断左外外槽(5104)与左外中槽(5105);
阀芯左内连通槽(608)和阀芯左内密封圈(603)通断左外中槽(5105)与左外内槽(5106);
阀芯右内密封圈(604)和阀芯右内连通槽(609)通断右外中槽(5205)与右外内槽(5206);
阀芯右内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正涛袁飞黄
申请(专利权)人:吴正涛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