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逃生避难防盗网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069754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0 21: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逃生避难防盗网,防盗网上下各设有一个平台,所述窗框上下平面与所述上下平台之间分别通过可水平伸缩的上下两组连杆机构连接;所述防盗网一侧与窗框通过转轴机构固定并可通过转轴机构旋转打开,所述转轴机构包括转轴座、转轴和转轴连杆;所述窗框下平面设有锁座,所述防盗网下平台与所述锁座对应位置设有插销轨道;插销穿过所述插销轨道插入所述锁座内,遇到紧急情况,拔出所述插销向外推动所述防盗网,所述防盗网绕所述转轴机构旋转,所述上下两组连杆机构展开,用于支撑所述防盗网,并与所述防盗网上下平台共同形成避难平台。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了从防盗网到逃生避难平台的转变,适应高层突发事件的紧急救援,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成本较低,便于推广使用。

A kind of escape safety ne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逃生避难防盗网
本技术涉及一种防盗装置,具体涉及一种防盗网。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防盗意识得到了加强。在高楼耸立的今天防盗网随处可见,然而好的防盗措施有时却成了安全隐患,随处可见的防盗网都是固定在墙体上。当火灾或其他情况导致安全通道受阻时,防盗网的固定安装结构阻碍了逃生,导致了悲剧的发生。于是,针对特殊情况能紧急打开的防盗网便应运而生,但是仅能打开并不能发挥防盗网的最大功用。目前,已经存在带有救生装置的防盗网,但大部分设计较为复杂,成本较高,较难实现。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逃生避难防盗网,利用转轴以及连杆等机构实现了网体向外展开形成一种救生平台,实现了防盗网到逃生避难平台的转变,适应高层突发事件的紧急救援,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成本较低,便于推广使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逃生避难防盗网,包括插销、窗框和防盗网,其特征是所述防盗网上下各设有一个平台,所述窗框上下平面与所述上下平台之间分别通过可水平伸缩的上下两组连杆机构连接;所述防盗网一侧与窗框通过转轴机构固定并可通过转轴机构旋转打开,所述转轴机构包括转轴座、转轴和转轴连杆;转轴座一端固定在防盗网上平台上,另一端有平台且有螺纹孔;所述转轴固定在窗框上,转轴中心有通孔;所述转轴连杆为杆状,一端为螺纹端,另一端为六角头端;所述转轴连杆的螺纹端穿过所述转轴的通孔与所述转轴座螺纹连接;所述窗框下平面设有锁座,所述防盗网下平台与所述锁座对应位置设有插销轨道;所述插销穿过所述插销轨道插入所述锁座内,遇到紧急情况,拔出所述插销向外推动所述防盗网,所述防盗网绕所述转轴机构旋转,所述上下两组连杆机构展开,用于支撑所述防盗网,并与所述防盗网上下平台共同形成避难平台。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逃生避难防盗网,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2、本技术提供的逃生避难防盗网完全采用机械结构,效率较高,且成本较低。3、本技术提供的逃生避难防盗网操作简便,用时较短,能快速展开形成一种救生平台,人员遇险时能迅速躲在上面等待救援。4、本技术提供的逃生避难防盗网便于推广使用。附图说明图1A是本技术闭合状态图。图1B是本技术闭合状态侧面图。图2是本技术展开状态图。图3是本技术闭合状态局部图。图4A是本技术的窗体结构图。图4B是本技术的窗体内部分结构图。图5是本技术的墙体布置图。图6是本技术的转轴连杆结构图。图7是本技术的插销结构图。图8是本技术的连杆结构图。附图标记说明:1-窗框、2-防盗网、3-转轴机构、3-1-转轴座、3-2-转轴、3-3-转轴连杆、4-连杆机构、5-插销、6-插销轨道、7-锁座、平台—8。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一种逃生避难防盗网,如图1A、图1B所示,包括窗框1、防盗网2、转轴机构3、连杆机构4、插销5、插销轨道6、锁座7。如图2-图8所示,所述防盗网2上下各设有一个平台8,所述窗框1上下平面与所述上下平台8之间分别通过可水平伸缩的连杆机构4连接;所述防盗网2一侧与窗框1通过转轴机构3固定并可通过转轴机构3旋转打开,所述转轴机构3包括转轴座3-1、转轴3-2和转轴连杆3-3;转轴座3-1一端固定在防盗网2上平台8上,底部有平台且有螺纹孔,转轴3-2一端固定在窗框1上,中心有通孔;如图8所示转轴连杆3-3为头部带螺纹的杆状独立元件,尾部为六角头端。转轴连杆3-3穿过转轴3-2的通孔与转轴座3-1螺纹连接。需要说明的是,转轴连杆3-3与转轴座3-1拧紧后,转轴连杆3-3六角头端上部与转轴通孔下表面之间仍有些许间隙,以利于防盗网2的转动。所述窗框1下平面设有锁座7,所述防盗网2下平台8与所述锁座7对应位置设有插销轨道6;插销5穿过所述插销轨道6后,在锁座7处上锁,遇到紧急情况,打开锁具,拔出所述插销5向外推动所述防盗网2,所述防盗网2绕所述转轴机构3旋转,所述连杆机构4上下两组连杆展开,用于支撑所述防盗网2,并与所述防盗网2上下平台8共同形成避难平台。在本实施例中,连杆机构4共有上下两组连杆,每组各三个连杆,用于窗框1与防盗网2的连接,也对防盗网2起到支撑作用。插销5、插销轨道6、锁座7配合,用于防盗网2的上锁。插销5插入插销轨道6,从而可以限制防盗网2的旋转。在没有危险情况发生时,防盗网2处于图1A所示状态,与一般的防盗网2没有区别。此时,插销5、插销轨道6、锁座7用于防盗网2的上锁,起到的是防盗作用,如图3所示。当遇到火灾等突发情况时,遇险人员在房间内打开插销5上的锁具,并抽出插销5,然后向外推动防盗网2;防盗网2绕转轴机构3旋转,连杆机构4上下两组共六个连杆展开,用于支撑防盗网2,此时,防盗网2展开如图2所示,这种状态下,防盗网2和连杆机构4构成了一个可以让被困人员暂时躲避的平台。实现了从防盗网2到逃生避难平台的转变,以适应高层突发事件的紧急救援。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逃生避难防盗网,包括插销(5),窗框(1)和防盗网(2),其特征是所述防盗网(2)上下各设有一个平台(8),所述窗框(1)上下平面与所述上下平台(8)之间分别通过可水平伸缩的上下两组连杆机构(4)连接;所述防盗网(2)一侧与窗框(1)通过转轴机构(3)固定并可通过转轴机构(3)旋转打开,所述转轴机构(3)包括转轴座(3-1)、转轴(3-2)和转轴连杆(3-3);所述转轴座(3-1)一端固定在防盗网(2)上平台(8)上,另一端有平台且有螺纹孔;所述转轴(3-2)固定在窗框(1)上,转轴(3-2)中心有通孔;所述转轴连杆(3-3)为杆状,一端为螺纹端,另一端为六角头端;所述转轴连杆(3-3)的螺纹端穿过所述转轴(3-2)的通孔与所述转轴座(3-1)螺纹连接;/n所述窗框(1)下平面设有锁座(7),所述防盗网(2)下平台(8)与所述锁座(7)对应位置设有插销轨道(6);/n所述插销(5)穿过所述插销轨道(6)插入所述锁座(7)内,遇到紧急情况,拔出所述插销(5)向外推动所述防盗网(2),所述防盗网(2)绕所述转轴机构(3)旋转,所述上下两组连杆机构(4)展开,用于支撑所述防盗网(2),并与所述防盗网(2)上下平台(8)共同形成避难平台。/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逃生避难防盗网,包括插销(5),窗框(1)和防盗网(2),其特征是所述防盗网(2)上下各设有一个平台(8),所述窗框(1)上下平面与所述上下平台(8)之间分别通过可水平伸缩的上下两组连杆机构(4)连接;所述防盗网(2)一侧与窗框(1)通过转轴机构(3)固定并可通过转轴机构(3)旋转打开,所述转轴机构(3)包括转轴座(3-1)、转轴(3-2)和转轴连杆(3-3);所述转轴座(3-1)一端固定在防盗网(2)上平台(8)上,另一端有平台且有螺纹孔;所述转轴(3-2)固定在窗框(1)上,转轴(3-2)中心有通孔;所述转轴连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玉文马杰张景钰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