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镍电解净化除钴高效混合反应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067350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0 21: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镍电解净化除钴高效混合反应装置,属于镍电解净化领域,以解决生产过程中存在的氯气反应效率低,反应器易结渣的问题。一种镍电解净化除钴高效混合反应装置,包括除钴反应器管体、喷嘴,喷嘴位于除钴反应器管体的溶液进口处,除钴反应器管体上靠近喷嘴位置的管壁上对称设有氯气进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紧凑,重量轻,耐腐蚀,使用寿命长。降低了液碱消耗成本,经过五个月的生产验证,氯气的利用率提高了15%,降低了氯气使用量,大幅节约了后续液碱消耗,管壁结渣的现象也得到了减缓,从而降低钴渣含镍,提高体系镍直收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镍电解净化除钴高效混合反应装置
本技术属于镍电解净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镍电解净化除钴高效混合反应装置。
技术介绍
镍电解净化工序中,除钴工艺为气液混合反应装置+螺旋管式反应器+长距离反应管道,使氯气和溶液经过三道反应器进行充分混合,以提高氯气的利用率。该工艺的优点是管式反应器为全密闭操作,氯气进入系统为密闭负压操作,提高了安全性;缺点是氯气的利用率维持在85%左右的水平,还有待提高;另外,气液混合反应装置使用9-10个月后,局部就会结渣,管径变小,影响了反应效果,降低了生产能力。为了取得良好的除钴效率和电解液净化能力,通常需要通入过量的氯气,一方面造成吸收过量氯气需要的液碱消耗量增大。另一方面造成岗位操作环境状况较差。让氯气和溶液通过混合器混合后,氯气与电解液进行气液两相的充分接触,再经过喷嘴扩散后雾化了溶液,使得气液两相接触面积大幅度提高,气液碰撞反应的几率也得到了加强,反应效率比较高。但经过长期的生产实践验证,反应效率还有提升空间,氯气利用率还达不到90%,特别是在使用一个周期后,管壁容易结渣,严重影响了生产效率的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镍电解净化除钴高效混合反应装置,以解决生产过程中存在的氯气反应效率低,反应器易结渣的问题。本技术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镍电解净化除钴高效混合反应装置,包括除钴反应器管体、喷嘴,喷嘴位于除钴反应器管体的溶液进口处,除钴反应器管体上靠近喷嘴位置的管壁上对称设有氯气进口。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喷嘴呈锥形,喷嘴出口为收缩端,其锥形口径为DN150。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除钴反应器管体靠近混合物出口端处的管体内壁为流线型锥形,其管口渐渐增大呈扩散型。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氯气进口的管径为DN50。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除钴反应器管体的反应器进口管的管径为DN250。本技术旨在改进除钴工艺的气液混合反应装置的结构,提高氯气利用率,改善作业岗位和厂区低空环境、降低液碱消耗成本。本技术的混合高效反应器提供了一种在硫酸—氯根体系下气液混合反应的一种高效反应装置。除钴反应器管体内壁采用新型流线型锥形设计,使气液混合物随着流速的变换发生扩散,扩大了气液接触面,有效提高了反应效率,同时,光滑防腐耐磨的内壁结构,有效克服了物料的积存挂壁现象。氯气进口由原来的一个口径改为对称的两个,管径减少了30%,便于氯气快速进入反应器。喷嘴为聚四氟乙烯整体模压制作,锥形喷嘴的口径缩小了13%,为了减少进口快速反应后产生大量渣堵塞反应器,减少结渣。除钴反应器管体的进口管管径增加38%,为了提高负压量,确保混合效率。两个氯气通入口对称方向加入,使气液反应更加均衡,氯气除钴可实现趋于零当量的目标。除钴反应器混合进口管管径增加50%,提高气液比,减少混合器堵塞问题。本技术结构简单,紧凑,重量轻,耐腐蚀,使用寿命长。降低了液碱消耗成本,经过五个月的生产验证,氯气的利用率提高了15%,降低了氯气使用量,大幅节约了后续液碱消耗,管壁结渣的现象也得到了减缓,从而降低钴渣含镍,提高体系镍直收率。已经成为除钴系统固化了的除钴高效反应装置,实现了企业“环保一流、降本增效”的理念。可以在湿法冶金气液反应中广泛应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A视图。附图标记含义如下:N1-溶液进口,混合物出口端(N2);氯气进口(N3);除钴反应器管体(1);喷嘴(2);喷嘴出口(21);反应器进口管(3)。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如图所示,一种镍电解净化除钴高效混合反应装置,包括除钴反应器管体1、喷嘴2,喷嘴2位于除钴反应器管体1的溶液进口N1处,除钴反应器管体1上靠近喷嘴2位置的管壁上对称设有氯气进口N3。实施例1喷嘴2呈锥形,喷嘴出口21为收缩端,其锥形口径为DN150。除钴反应器管体1靠近混合物出口端N2处的管体内壁为流线型锥形,其管口渐渐增大呈扩散型。氯气进口N3的管径为DN50。除钴反应器管体1的反应器进口管3的管径为DN250。除钴反应器管体外壳的材质为碳钢,内壁紧衬模压的聚四氟乙烯,形成扩散形状的反应通道,最初的是衬胶的。内衬材料厚度和形状根据文丘里流体原理计算得到,剖面为一定锥角的锥形结构。喷嘴用螺栓固定在除钴反应器管体的进口端。溶液进口N1流入的是需要除杂的溶液,除杂后再送到电解工序使用,主要是含杂质的硫酸镍溶液,弱酸性。工作时,镍电解液由泵送入混合器的进液口4,氯气管道连接到氯气进口N3,电解液射流形成的负压将氯气吸入到混合器中,两个氯气通入口对称方向加入,使气液反应更加均衡,氯气除钴可实现趋于零当量的目标。电解液与氯气在混合器的反应区进行充分混合、反应,未反应完全的氯气及电解液进入后续140m螺旋管式反应器进行进一步的深度反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镍电解净化除钴高效混合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除钴反应器管体(1)、喷嘴(2),喷嘴(2)位于除钴反应器管体(1)的溶液进口(N1)处,除钴反应器管体(1)上靠近喷嘴(2)位置的管壁上对称设有氯气进口(N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镍电解净化除钴高效混合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除钴反应器管体(1)、喷嘴(2),喷嘴(2)位于除钴反应器管体(1)的溶液进口(N1)处,除钴反应器管体(1)上靠近喷嘴(2)位置的管壁上对称设有氯气进口(N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镍电解净化除钴高效混合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喷嘴(2)呈锥形,喷嘴出口(21)为收缩端,其锥形口径为DN150。


3.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继刚周通张本军郑军福许立佩王安喜吕海波周海荣
申请(专利权)人: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甘肃;6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