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菌陶瓷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066965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0 21: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抗菌陶瓷碗,包括碗底和碗壁,所述碗底和碗壁的剖面为以下多层结构:陶瓷基体层,至少一釉层,附着于所述陶瓷基体层上面,至少一抗菌表层,附着于釉层的外部表面,其中,所述抗菌表层为纳米氧化锌抗菌层,在该层剖面结构中,氧化锌颗粒的粒径为10~50nm,氧化锌颗粒的粒间距为20~100nm,所有氧化锌颗粒的剖面面积之和占该层剖面面积的30~80%;所述釉层及抗菌表层,系将釉质和抗菌剂依次涂附在陶瓷基体层上面,经预设的烧结程序,于所述陶瓷基本层的上面依序形成有固态的釉层及抗菌表层。通过附于表面的纳米抗菌层达到优异的抗菌效果,还能增加陶瓷碗的强度、耐久性及弹性。

An antibacterial ceramic bow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菌陶瓷碗
本技术涉及一种抗菌陶瓷碗,可用于陶瓷

技术介绍
碗具是家庭生活的日常必需用品,大量调查资料表明,碗具上常可检测出各种致病微生物。如果在日常生活中,不经常地对碗具进行彻底地清洗和消毒,那么碗具就可能成为传播如甲型肝炎、痢疾、伤寒、结核病及食物中毒等疾病的媒介。传统的陶瓷碗表面釉料主要起色彩和光滑作用,并无其他功能,而且传统碗表面并不完全平整,易附着一些油污和杂质,容易滋生细菌。碗具经过清洗后仍会残存细菌,放置会继续生长细菌,杀菌消毒效果很难彻底,消毒杀菌时间过长成本高昂,不经济环保。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出一种抗菌陶瓷碗。本技术的目的将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一种抗菌陶瓷碗,包括碗底和碗壁,所述碗底和碗壁的剖面为以下多层结构:陶瓷基体层,至少一釉层,附着于所述陶瓷基体层上面,至少一抗菌表层,附着于釉层的外部表面,其中,所述抗菌表层为纳米氧化锌抗菌层,在该层剖面结构中,氧化锌颗粒的粒径为10~50nm,氧化锌颗粒的粒间距为20~100nm,所有氧化锌颗粒的剖面面积之和占该层剖面面积的30~80%;所述釉层及抗菌表层,系将釉质和抗菌剂依次涂附在陶瓷基体层上面,经预设的烧结程序,于所述陶瓷基体层的上面依序形成有固态的釉层及抗菌表层。优选地,所述抗菌表层的厚度为40~250nm。优选地,所述抗菌表层的厚度为100~200nm。优选地,所述抗菌表层有两层,分别附着于所述陶瓷基体层的两侧面。优选地,所述抗菌表层上附着设置有一增附层。优选地,所述增附层为氧化钛层,所述增附层的厚度为100~150nm。优选地,所述抗菌陶瓷碗的形状为圆形或多边形。优选地,所述抗菌陶瓷碗的内壁上设置有用于将长柄烹饪器具固定在抗菌陶瓷碗中的卡扣。优选地,所述卡扣为线形或板形。优选地,所述长柄烹饪器具为汤勺或漏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优点主要体现在:本技术方案中的抗菌表层与陶瓷碗釉层同时烧制,一起成型,经烧制后附于釉层表面不会脱落,不会被洗涤和溶出,即可以通过接触杀死细菌,也可以在自然光条件下,通过光催化杀死细菌,从而达到安全、持久的抗菌效果。通过附于表面的纳米抗菌层达到优异的抗菌效果,还能增加陶瓷碗的强度、耐久性及弹性。经过反复证实,所述抗菌陶瓷碗具有高活性、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无二次污染、无刺激性、安全无毒等特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抗菌陶瓷碗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一种抗菌陶瓷碗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抗菌表层的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目的、优点和特点,将通过下面优选实施例的非限制性说明进行图示和解释。这些实施例仅是应用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典型范例,凡采取等同替换或者等效变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技术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本技术揭示了一种抗菌陶瓷碗,如图1、图2和图3所示,该抗菌陶瓷碗100包括碗底和碗壁,所述碗底和碗壁的剖面为以下多层结构:陶瓷基体层1,至少一釉层2,附着于所述陶瓷基体层1上面,至少一抗菌表层3,附着于釉层2的外部表面。其中,所述抗菌表层3为纳米氧化锌抗菌层,在该层剖面结构中,氧化锌颗粒的粒径R为10~50nm,氧化锌颗粒的粒间距L为20~100nm,所有氧化锌颗粒的剖面面积之和占该层剖面面积的30~80%。所述釉层及抗菌表层,系将釉质和抗菌剂依次涂附在陶瓷基体层上面,经预设的烧结程序,于所述陶瓷基体层的上面依序形成有固态的釉层及抗菌表层。所述抗菌表层3的厚度为40~250nm,在本技术方案中,所述抗菌表层3的厚度优选为100~200nm。所述抗菌表层3有两层,分别附着于所述陶瓷基体层的两侧面,抗菌陶瓷碗的内外表面经常与碗内的食物接触,在与食物直接接触的部位设有抗菌表层,能够有效地抑制细菌生长繁殖,以用于光催化杀灭微生物和分解有机污染。所述抗菌表层上附着设置有一增附层,所述增附层为氧化钛层,所述增附层的厚度为100~150nm。氧化钛具有良好的防腐、耐摩擦效果,可以延长抗菌陶瓷碗的使用寿命。陶瓷碗基体完全干燥或素烧后,进过修坯,清洁后,进行上釉,形成釉层,通过与釉层上釉相同方式将纳米氧化锌抗菌剂均匀附着于釉层表面,通过烧成工艺烧成后,在陶瓷碗基体表面依次形成釉层和抗菌层。所述纳米氧化锌抗菌层的制备步骤为:(1)纳米氧化锌、去离子水、聚丙烯酸钠按照3:20:1比例配置纳米氧化锌溶液;(2)将(1)所得溶液在高速分散机上分散10min;(3)将(2)所得溶液放入纳米研磨机研磨1小时,得到稳定的纳米氧化锌分散液。纳米氧化锌抗菌层附于所述陶瓷基体层的步骤为:(1)将陶瓷碗基体完全干燥或素烧;(2)陶瓷基体层修坯,表面清洁;(3)陶瓷基体层进行上釉,形成未烧结的釉层;(4)通过(3)相同方式将纳米氧化锌抗菌剂均匀附着于釉层表面;(5)放入窑炉通过烧成工艺烧成;(6)在陶瓷基体层表面依次形成釉层和抗菌层。本技术中的抗菌表层,不仅能增加陶瓷碗的强度、耐久性及弹性,且安全无毒、化学稳定性高、抗菌性能稳定持久,在日常使用过程中,经过反复洗涤后,抗菌性仍能达到90%以上。所述抗菌陶瓷碗的形状为圆形或多边形,所述抗菌陶瓷碗的具体形状可根据具体需要进行设计,本技术方案中不对所述抗菌陶瓷碗的形状做具体限定。所述抗菌陶瓷碗的内壁上还设置有用于将长柄烹饪器具固定在抗菌陶瓷碗中的卡扣,所述卡扣为线形或板形。将长柄烹饪器具放入抗菌陶瓷碗中时,长柄烹饪器具的边沿卡在卡扣的下方,长柄烹饪器具的手柄抵靠在抗菌陶瓷碗的边沿上,由于长柄烹饪器具的手柄较长,长柄烹饪器具的重心在手柄上,因此长柄烹饪器具整体被固定于抗菌陶瓷碗中。所述长柄烹饪器具为汤勺或漏勺。通过在抗菌陶瓷碗中的内壁上设置卡扣,可将汤勺或漏勺等长柄烹饪器具方便地固定在抗菌陶瓷碗中,既美观又卫生,给烹饪带来了大大地方便。本技术尚有多种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变换或者等效变换而形成的所有技术方案,均落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抗菌陶瓷碗,包括碗底和碗壁,其特征在于:所述碗底和碗壁的剖面为以下多层结构:/n陶瓷基体层,/n至少一釉层,附着于所述陶瓷基体层上面,/n至少一抗菌表层,附着于釉层的外部表面,/n其中,所述抗菌表层为纳米氧化锌抗菌层,在该层剖面结构中,氧化锌颗粒的粒径为10~50nm,氧化锌颗粒的粒间距为20~100nm,所有氧化锌颗粒的剖面面积之和占该层剖面面积的30~80%;所述釉层及抗菌表层,系将釉质和抗菌剂依次涂附在陶瓷基体层上面,经预设的烧结程序,于所述陶瓷基体层的上面依序形成有固态的釉层及抗菌表层。/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菌陶瓷碗,包括碗底和碗壁,其特征在于:所述碗底和碗壁的剖面为以下多层结构:
陶瓷基体层,
至少一釉层,附着于所述陶瓷基体层上面,
至少一抗菌表层,附着于釉层的外部表面,
其中,所述抗菌表层为纳米氧化锌抗菌层,在该层剖面结构中,氧化锌颗粒的粒径为10~50nm,氧化锌颗粒的粒间距为20~100nm,所有氧化锌颗粒的剖面面积之和占该层剖面面积的30~80%;所述釉层及抗菌表层,系将釉质和抗菌剂依次涂附在陶瓷基体层上面,经预设的烧结程序,于所述陶瓷基体层的上面依序形成有固态的釉层及抗菌表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菌陶瓷碗,其特征在于:所述抗菌表层的厚度为40~250n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菌陶瓷碗,其特征在于:所述抗菌表层的厚度为100~200n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浪徐雯胡朝建张金明金恋黄卓慧
申请(专利权)人:义乌倍肯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