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乳液油水分离回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066517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0 21: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乳液油水分离回收装置,其包括桶体、搅拌器、水相收集间和油相回收间,所述桶体上端通过水相输出管与水相收集间连通,水相输出管上设有出水截止阀,所述桶体下端通过油相回收输出管与油相回收间连通,油相回收输出管上设有出油截止阀,所述搅拌器设置在桶体上端,搅拌器的搅拌桨设置在桶体内,其还包括具有光应激亲疏水转换响应功能的纤维素气凝胶微球,所述纤维素气凝胶微球填充在桶体内,所述纤维素气凝胶微球在桶体内设有的紫外灯照射下进行亲疏水转换用于吸附或者释放油分,所述桶体内设有用于防止纤维素气凝胶微球进入各管道的滤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新颖,实用性强,具有节能、环保、高效、低成本并且可连续作业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乳液油水分离回收装置
本技术涉及油水分离
,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具有光应激亲疏水转换响应功能纤维素气凝胶微球的乳液油水分离回收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全球工业化发展,石油化工、金属加工、纺织、食品等行业含油废水排放量日益增加。此外,近年来随着石油资源开采力度和消耗量的增加,石油及其炼制裂解产物泄露等事故频繁发生,如美国墨西哥湾原油泄漏、长庆石油泄漏,福建泉港碳九泄露等。这些事故造成大量珍贵石油资源浪费的同时,更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为了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人类自身的健康,保护有限的水资源,对含油污水体进行有效分离受到广泛关注。尤其对于处于热力学和动力学稳定状态且油滴粒径较小的乳液(粒径小于20μm),对其进行有效的油水分离,仍然存在着巨大的挑战。油水分离器是重要的基础分离设施,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医药等生产生活过程中,如水面溢油的回收再分离、现代石油开采过程中原油的油水分离、发动机用燃油的过滤等。目前,常见的油水分离器主要是利用油水密度的不同通过重力、离心力等来进行油水分离,分离器本身普遍存在的高能耗、大尺寸、高重量、高成本等缺陷。近年来,随着纳米科技和仿生学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固体表面微观结构与润湿性的关系有了系统的研究与理解,基于超润湿特性的功能材料为油水分离技术指明了新的方向和解决思路。被称为“改变世界的神奇材料”的气凝胶材料,因其低密度、高比表面积、高孔隙率以及特殊的表面润湿性,通过对气凝胶材料进行有效的化学改性和设计,不管对普通油水混合液,或者油水乳液,均可展示出优异的选择吸附性能和令人满意的吸油量。纤维素气凝胶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类新型气凝胶材料。纤维素是地球上储量丰富的绿色可再生资源,纤维素气凝胶除了具有传统气凝胶材料的诸多优点外,还具有韧性好、易加工、制备过程简单、结构可控、来源丰富可再生、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可降解性等无机气凝胶无法比拟的特性,因此纤维素气凝胶成为一类应用前景广阔、极具开发价值的新材料。球形纤维素微球微颗粒具有规则的形状,有其组成的粉体气凝胶材料具有较低的表观密度和较好的流动性,有利于其在隔热,色谱分离、催化、油水分离、药物可控释放、血液净化领域等方面的应用。在此基础上,通过复合改性,赋予纤维素气凝胶微球润湿性应激智能响应性,如光、热、pH等响应性,实现纤维素气凝胶微球对油的“吸附-释放”的转变过程,达到油类回收和油水分离材料循环利用的目的。本技术将纤维素气凝胶微球应用于实践中,解决目前现有油水分离装置普遍存在的高能耗、高成本、油水分离设备乳液分离效果不佳、生产自动化程度较低等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设计合理,结构简单,节能环保,低成本,可连续作业的乳液油水分离回收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乳液油水分离回收装置,其包括桶体、搅拌器、水相收集间和油相回收间,所述桶体上端通过水相输出管与水相收集间连通,水相输出管上设有出水截止阀,所述桶体下端通过油相回收输出管与油相回收间连通,油相回收输出管上设有出油截止阀,所述搅拌器设置在桶体上端,搅拌器的搅拌桨设置在桶体内,其还包括具有光应激亲疏水转换响应功能的纤维素气凝胶微球,所述纤维素气凝胶微球填充在桶体内,所述纤维素气凝胶微球在桶体内设有的紫外灯照射下进行亲疏水转换用于吸附或者释放油分,所述桶体内设有用于防止纤维素气凝胶微球进入各管道的滤板。进一步,其还包括乳液油水存放间和第一输送泵,所述第一输送泵通过乳液油水相输入管分别与乳液油水存放间和桶体下端连通,所述乳液油水相输入管上设有输入截止阀。进一步,其还包括第二输送泵,所述第二输送泵通过油相回收输出管分别与油相回收间和桶体下端连通。作为优选,所述搅拌器包括搅拌控制器、马达、搅拌轴和搅拌桨,所述搅拌轴上端与设于桶体外的马达传动连接,马达由搅拌控制器控制启停,所述搅拌轴下端延伸至桶体内,所述搅拌桨安装在搅拌轴下端。作为优选,所述紫外灯由设于桶体外的紫外灯控制器控制启闭。作为优选,所述纤维素气凝胶微球的粒径为0.01mm-20mm。作为优选,所述滤板为多孔状结构,滤板的孔径为0.001-5mm。作为优选,所述滤板为网状结构。本技术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在油水分离过程中,先利用纤维素气凝胶微球具有疏水亲油性的特征,对乳液油水中的油分进行高效选择性吸附,并收集分离出的水相,之后在紫外灯的紫外光照射下,纤维素气凝胶微球由原来的疏水亲油性转变成亲水疏油性,将原先吸附的油分解吸附释放出来,然后收集释放出的油相,从而实现油类回收和纤维素气凝胶微球的循环利用;纤维素气凝胶微球的设计,一方面可实现乳液油水的高效分离,另一方面基于气凝胶材料光应激亲疏水转换响应,可实现达到油类回收和气凝胶油水分离材料循环利用,应用效果好。本技术设计新颖,实用性强,具有节能、环保、高效、低成本并且可连续作业等优点。附图说明现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阐述:图1为本技术乳液油水分离回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乳液油水分离回收装置的油水分离过程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乳液油水分离回收装置的油回收过程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3之一所示,本技术的乳液油水分离回收装置,其包括桶体1、搅拌器4、水相收集间10和油相回收间12,所述桶体1上端通过水相输出管9与水相收集间10连通,水相输出管9上设有出水截止阀13-1,所述桶体1下端通过油相回收输出管11与油相回收间12连通,油相回收输出管11上设有出油截止阀13-3,所述搅拌器4设置在桶体1上端,搅拌器4的搅拌桨4-3设置在桶体1内,其还包括具有光应激亲疏水转换响应功能的纤维素气凝胶微球2,所述纤维素气凝胶微球2填充在桶体1内,所述纤维素气凝胶微球2在桶体1内设有的紫外灯3照射下进行亲疏水转换用于吸附或者释放油分,所述桶体1内设有用于防止纤维素气凝胶微球2进入各管道的滤板5。进一步,其还包括乳液油水存放间6和第一输送泵8-1,所述第一输送泵8-1通过乳液油水相输入管7分别与乳液油水存放间6和桶体1下端连通,所述乳液油水相输入管7上设有输入截止阀13-2。进一步,其还包括第二输送泵8-2,所述第二输送泵8-2通过油相回收输出管11分别与油相回收间12和桶体1下端连通。作为优选,所述搅拌器4包括搅拌控制器4-1、马达4-2、搅拌轴(图中未标注)和搅拌桨4-3,所述搅拌轴上端与设于桶体1外的马达4-2传动连接,马达4-2由搅拌控制器4-1控制启停,所述搅拌轴下端延伸至桶体1内,所述搅拌桨4-3安装在搅拌轴下端。作为优选,所述紫外灯3由设于桶体1外的紫外灯控制器3-1控制启闭。作为优选,所述紫外灯3为4个以上,分别设于桶体1两端。作为优选,所述纤维素气凝胶微球2的粒径为0.01mm-20mm。作为优选,所述滤板5为多孔状结构,滤板5的孔径为0.001-5mm。作为优选,所述滤板5为网状结构。如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乳液油水分离回收装置,包括桶体、搅拌器、水相收集间和油相回收间,所述桶体上端通过水相输出管与水相收集间连通,水相输出管上设有出水截止阀,所述桶体下端通过油相回收输出管与油相回收间连通,油相回收输出管上设有出油截止阀,所述搅拌器设置在桶体上端,搅拌器的搅拌桨设置在桶体内,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具有光应激亲疏水转换响应功能的纤维素气凝胶微球,所述纤维素气凝胶微球填充在桶体内,所述纤维素气凝胶微球在桶体内设有的紫外灯照射下进行亲疏水转换用于吸附或者释放油分,所述桶体内设有用于防止纤维素气凝胶微球进入各管道的滤板。/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乳液油水分离回收装置,包括桶体、搅拌器、水相收集间和油相回收间,所述桶体上端通过水相输出管与水相收集间连通,水相输出管上设有出水截止阀,所述桶体下端通过油相回收输出管与油相回收间连通,油相回收输出管上设有出油截止阀,所述搅拌器设置在桶体上端,搅拌器的搅拌桨设置在桶体内,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具有光应激亲疏水转换响应功能的纤维素气凝胶微球,所述纤维素气凝胶微球填充在桶体内,所述纤维素气凝胶微球在桶体内设有的紫外灯照射下进行亲疏水转换用于吸附或者释放油分,所述桶体内设有用于防止纤维素气凝胶微球进入各管道的滤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乳液油水分离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乳液油水存放间和第一输送泵,所述第一输送泵通过乳液油水相输入管分别与乳液油水存放间和桶体下端连通,所述乳液油水相输入管上设有输入截止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乳液油水分离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新艳刘云鸿
申请(专利权)人:泉州师范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