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水稻种植的基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066375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0 21:1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水稻种植的基质,按重量份包括以下组分:蛭石20‑35份、珍珠岩10‑15份、秸秆灰5‑10份、稻壳灰5‑10份、助肥4‑7份、蘑菇渣6‑10份、木薯渣3‑6份、醋渣4‑8份、糖醇3‑5份、调节剂1‑3份以及杀虫剂0.5‑0.8份;所述调节剂包括赤霉素、萘乙酸、硫化亚铁粉末、硫酸锌粉末以及氧化钙粉末。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提高基质的品质而提高水稻种子出苗率与秧苗品质。

A substrate for rice plant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水稻种植的基质
本专利技术涉及农业科学
,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水稻种植的基质。
技术介绍
我国传统的水稻育秧技术是大田育秧,插秧时必须进行秧苗洗根移栽,费工耗时,且秧苗只适合手工栽插,采用机插秧则植伤严重,效果很差。近现代发达地区育秧技术已有所改进,目前生产上机插秧主要采用的育秧技术有软盘育秧、硬盘育秧、双膜育秧技术等,育秧方式上也增加了较为先进的工厂化育秧。机插水稻主要采用营养土育秧,每年大量取土严重破坏了农田土壤。同时,每年育秧床土的制作、运输、储存要花费大量成本,床土培肥易导致均匀度不一致,营养土质量无法保证,影响机插水稻产量。随水稻机插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商品化统一育秧、统一机插将是水稻生产的必然趋势,但营养土的准备已成大面积推广水稻机插秧的障碍因素之一。基质育秧作为一种新型育秧技术,能满足机插水稻秧苗的要求,与普通营养土育秧相比,基质育秧在秧苗竖直、机械可操作性、病虫草害防治、增产增收、生态效益等方面均有显著优势。如何研制一个理化性质稳定且品质高的基质配方,使其满足出苗、育苗要求以及提高秧苗品质显得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水稻种植的基质,通过提高基质的品质而提高水稻种子出苗率以及秧苗品质。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用于水稻种植的基质,按重量份包括以下组分:蛭石20-35份、珍珠岩10-15份、秸秆灰5-10份、稻壳灰5-10份、助肥4-7份、蘑菇渣6-10份、木薯渣3-6份、醋渣4-8份、糖醇3-5份、调节剂1-3份以及杀虫剂0.5-0.8份;所述调节剂包括赤霉素、萘乙酸、硫化亚铁粉末、硫酸锌粉末以及氧化钙粉末。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赤霉素有利于促进种子萌发以及茎叶生长;萘乙酸有利于促进秧苗生根以及提高秧苗内蛋白质含量;硫化亚铁中的微量元素铁有利于提高秧苗中的叶绿素含量,还具有杀菌作用,从而防止秧苗受到细菌的侵害;硫酸锌中的微量元素锌有利于促进秧苗内干物质的积累、提高秧苗内叶绿素、可溶性蛋白以及可溶性糖的含量,微量元素锌有利于激发种子生长,从而提高种子的萌发率和秧苗的活力;氧化钙中的微量元素钙有利于增加秧苗的株高、提高秧苗内营养物质的积累量,同时还有利于增强秧苗的耐寒性;赤霉素、萘乙酸、硫化亚铁粉末、硫酸锌粉末以及氧化钙粉末的复配使用有利于提高种子的出苗率以及秧苗的品质,从而提高秧苗移插时的存活率;醋渣本身是微酸性物质,且含水量较大,适用于配合调节剂将基质内的pH值调节至4.5-5.5,从而使基质达到符合水稻种子生长发育的酸碱度,以此确保水稻种子的出芽率;蘑菇渣、木薯渣以及醋渣的有机质组合,共同为基质补充有机质,提高基质中钙、钾等营养元素的含量,以此提高水稻种子的发芽率;蛭石、珍珠岩均为无机质,秸秆灰、稻壳灰、蘑菇渣、木薯渣以及菌糠均为有机质,将无机质与有机质结合使用,有利于弥补单独使用上述成分时的缺陷,改善基质的理化性质,并提高基质的营养成分含量,从而提高种子出苗率以及秧苗的品质。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赤霉素、萘乙酸、硫化亚铁粉末、硫酸锌粉末以及氧化钙粉末的质量分数比为1:(0.4-0.6):(1.5-2):(1-1.5):(1-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赤霉素、萘乙酸、硫化亚铁粉末、硫酸锌粉末以及氧化钙粉末之间合理的配比有利于提高基质的理化性质,从而确保秧苗品质。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秸秆灰与所述稻壳灰的制备方法为:S1.先将秸秆与稻壳放入多菌灵中浸泡24h后脱水处理;S2.再对秸秆与稻壳进行高温处理,温度为130-150℃;S3.最后将秸秆与稻壳压碎制成秸秆灰与稻壳灰。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先将秸秆与稻壳放入多菌灵中浸泡,从而杀死其中的细菌等有害物,避免有害物对秧苗造成侵害;再对秸秆与稻壳进行高温处理,高温有利于进一步杀死秸秆与稻壳中的致病菌,且高温使两者膨化,膨化后的秸秆与稻壳的纤维组织呈膨松状态,从而提高了其吸水和保水性;最后将秸秆与稻壳压制成粉末状,以便与其他组分混合。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秸秆灰为小麦秸秆灰、水稻秸秆灰、玉米秸秆灰或甘蔗秸秆灰中的任意一种。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小麦秸秆灰、水稻秸秆灰、玉米秸秆灰以及甘蔗秸秆灰原料均廉价易得,且原料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因此,选用其中一种作为本基质配方中的秸秆灰使用。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助肥包括质量分数比为1:(0.3-0.6):(0.2-0.5)的氮肥、磷肥以及钾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氮肥有利于促进秧苗以及叶片的生长,磷肥在秧苗生长前期主要促进根的生长,在后期促进果实生长和种子的形成,钾肥作用于秧苗的茎秆,用于提高茎秆的强韧性,防止茎秆倒伏;将氮肥、磷肥以及钾肥的添加比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以此确保基质的品质,从而确保秧苗的品质。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氮肥为尿素,所述磷肥为磷酸氢二钾,所述钾肥为氯化钾。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尿素是固体氮肥中含氮量最高的,因此选用尿素作为本基质配方中的氮肥使用;磷酸氢二钾具有一定的吸水性,不仅可为基质提供微量元素磷,还可提高基质的吸水保水性;氯化钾不仅可为基质提供微量元素钾,还具有调节基质内电解质平衡的作用,从而提高基质的品质,以此提高秧苗的品质。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糖醇为山梨糖醇、甘露糖醇、赤藓糖醇或麦芽糖醇中的任意两种或两种以上组合。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山梨糖醇、甘露糖醇、赤藓糖醇或麦芽糖醇价廉易得,因此选用上述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作为本基质配方的糖醇使用。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杀虫剂为乐果。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乐果的作用机理是被秧苗种子、根、茎、叶吸收并输导至全株,以原体或其活化代谢物随害虫取食植物组织或吸吮植物汁液而进入虫体,从而毒杀害虫,乐果对秧苗本身不产生损害,且极少的用量即可实现良好的杀虫效果,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1.赤霉素、萘乙酸、硫化亚铁粉末、硫酸锌粉末以及氧化钙粉末的复配使用提供了种子出苗所需的多种营养成分,有利于提高种子的出苗率以及秧苗的品质,从而提高秧苗移插时的存活率;2.赤霉素、萘乙酸、硫化亚铁粉末、硫酸锌粉末以及氧化钙粉末之间合理的配比有利于提高基质的理化性质,从而确保秧苗品质;3.采用蘑菇渣、木薯渣以及醋渣的有机质组合,提供水稻种子出苗的营养需求,有效的提高种子出苗率;醋渣还配合调节剂调节基质的pH值,使pH大概在4.5-5.5左右,符合种子的出苗环境需求;4.秸秆与稻壳在压碎之前先浸泡消毒再高温膨化处理,有利于提高秸秆与稻壳的理化性能,从而提高基质的品质,以此提高种子的出苗率。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为本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用于水稻种植的基质,按重量份包括以下组分:其中,蘑菇渣、木薯渣以及醋渣在使用前均需进行发酵处理;调节剂按重量份包括以下组分:组分...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水稻种植的基质,按重量份包括以下组分:蛭石20-35份、珍珠岩10-15份、秸秆灰5-10份、稻壳灰5-10份、助肥4-7份、蘑菇渣6-10份、木薯渣3-6份、醋渣4-8份、糖醇3-5份、调节剂1-3份以及杀虫剂0.5-0.8份;所述调节剂包括赤霉素、萘乙酸、硫化亚铁粉末、硫酸锌粉末以及氧化钙粉末。/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水稻种植的基质,按重量份包括以下组分:蛭石20-35份、珍珠岩10-15份、秸秆灰5-10份、稻壳灰5-10份、助肥4-7份、蘑菇渣6-10份、木薯渣3-6份、醋渣4-8份、糖醇3-5份、调节剂1-3份以及杀虫剂0.5-0.8份;所述调节剂包括赤霉素、萘乙酸、硫化亚铁粉末、硫酸锌粉末以及氧化钙粉末。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水稻种植的基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赤霉素、萘乙酸、硫化亚铁粉末、硫酸锌粉末以及氧化钙粉末的质量分数比为1:(0.4-0.6):(1.5-2):(1-1.5):(1-1.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水稻种植的基质,其特征在于:所述秸秆灰与所述稻壳灰的制备方法为:
S1.先将秸秆与稻壳放入多菌灵中浸泡24h后脱水处理;
S2.再对秸秆与稻壳进行高温处理,温度为130-15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隋金英周石洺李瑞海宋道坤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立华生物肥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