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薄壳山核桃育苗的基质、薄壳山核桃的培育方法和薄壳山核桃的嫁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2842092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17 21:4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薄壳山核桃育苗的基质、薄壳山核桃苗木的培育方法和薄壳山核桃的嫁接方法,涉及农业技术领域,所述基质包括以下原料:松鳞、蛭石、泥炭、细砂、缓释肥、包膜肥和微量元素肥;所述松鳞、蛭石、泥炭、细砂的体积和缓释肥、包膜肥、微量元素肥的质量比为(30~40)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薄壳山核桃育苗的基质、薄壳山核桃的培育方法和薄壳山核桃的嫁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农业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薄壳山核桃育苗的基质、薄壳山核桃的培育方法和薄壳山核桃的嫁接方法。
技术介绍
薄壳山核桃引入我国已经100多年,一直到2000年左右,都没有规模化发展,主要是嫁接技术不成熟,无法成批生产嫁接苗,而实生苗种植要10多年以后才能结果,林农没有发展积极性。而在2000年以后,部分林业科研单位经多年研究逐步解决大田育苗的技术难点,嫁接成活也有相应的提高,同时早期种植留下来的部分实生大树开始结果,加上近二十年来,薄壳山核桃干果价格不断上升,产业发展逐步加快。随着越来越多的小面积示范林进入结果期,示范效果越来越明显,部分省份把薄壳山核桃列入了产业发展的重点对象,反过来促使薄壳山核桃的各项技术不断取得进步。其中苗木培育技术由大田育苗开始向容器育苗转变。容器育苗比大田育苗的优势在于可延长造林时间,造林成活率得到显著提高。容器育苗中基质起着关键的作用,但现有技术中培育容器苗的基质还存在着毛细根数量少,移栽成活率不高等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薄壳山核桃育苗的基质、薄壳山核桃的培育方法和薄壳山核桃的嫁接方法。利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育苗基质使得薄壳山核桃毛细根的数量增加15倍以上,成活率达到95%以上。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薄壳山核桃育苗的基质,包括以下原料:松鳞、蛭石、泥炭、细砂、缓释肥、包膜肥和微量元素肥;所述松鳞、蛭石、泥炭、细砂的体积和缓释肥、包膜肥、微量元素肥的质量比为(30~40)m3:(10~20)m3:(30~40)m3:(10~20)m3:(2~3)kg:(4~5)kg:(2~3)kg;所述松鳞的粒径为2~5mm;所述蛭石的粒径为2~3mm;所述细砂的粒径为0.2~0.3mm;所述缓释肥中的氮磷钾的质量百分比为(8%~12%):(18%~22%):(8%~12%);所述包膜肥中的氮磷钾的质量百分比为(16%~20%):(4%~8%):(10%~14%)。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薄壳山核桃的培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薄壳山核桃种子进行催芽处理后,得到胚根;所述胚根的长度为3~5cm;2)将所述步骤1)得到的胚根去掉根尖1~2mm后移栽到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基质中进行培养,得到含有毛细团根的薄壳山核桃。优选地,所述步骤1)中的薄壳山核桃种子进行催芽前用水浸泡2~4d。优选地,所述步骤1)中的催芽处理选择沙床加温处理,所述沙床加温处理的温度为25~35℃;所述沙床加温处理的时间为30~40d。优选地,所述步骤2)中的培养是采用空气切根的方法进行培养,所述空气切根的方法包括调节培养过程中水的用量和用水的时间。优选地,所述水的用量为育苗的基质的体积的2~3倍。优选地,所述用水的时间为上午6点~9点,下午4点~5点。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薄壳山核桃的嫁接方法,包括:将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薄壳山核桃上的新枝穗条的带芽树皮取下后固定于去掉树皮的砧木上,得到嫁接的薄壳山核桃。优选地,所述砧木的嫁接部位为距离砧木根颈5~10cm的位置。优选地,所述穗条上带芽的树皮的长度为2~3cm。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薄壳山核桃育苗的基质、薄壳山核桃的培育方法和薄壳山核桃的嫁接方法。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育苗基质在保水性和透水性方面达到了一个动态平衡,利用本专利技术的培育方法使得水分和基质之间的空气加上高温实现空气切根,使毛细根不断被切断又恢复生根,从而产生大量的毛细根团,形成良好的团根,使得薄壳山核桃的成活率达到95%以上。附图说明图1为取芽双刀图;图2为取芽图;图3为取下苗木带皮新芽图;图4为砧木上取掉相同大小的皮,放上苗木带皮新芽图;图5为用保鲜膜绑扎,露出新芽图。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薄壳山核桃育苗的基质,包括以下原料:松鳞、蛭石、泥炭、细砂、缓释肥、包膜肥和微量元素肥;所述松鳞、蛭石、泥炭、细砂的体积和缓释肥、包膜肥、微量元素肥的质量比为(30~40)m3:(10~20)m3:(30~40)m3:(10~20)m3:(2~3)kg:(4~5)kg:(2~3)kg;所述松鳞的粒径为2~5mm;所述蛭石的粒径为2~3mm;所述细砂的粒径为0.2~0.3mm;所述缓释肥中的氮磷钾的质量百分比为(8%~12%):(18%~22%):(8%~12%);所述包膜肥中的氮磷钾的质量百分比为(16%~20%):(4%~8%):(10%~14%)。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松鳞、蛭石、泥炭、细砂的体积和缓释肥、包膜肥、微量元素肥的质量比为(30~40)m3:(10~20)m3:(30~40)m3:(10~20)m3:(2~3)kg:(4~5)kg:(2~3)kg,优选为35m3:15m3:35m3:15m3:2.5kg:4.5kg:2.5kg。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松鳞的粒径为2~5mm,优选为3~4mm;所述蛭石的粒径为2~3mm,优选为2.2~2.8mm;所述细砂的粒径为0.2~0.3mm,优选为0.22~0.28mm。本专利技术对所述松鳞、蛭石、泥炭和细砂的来源没有特殊限定,采用本领域常规方法获得或市售的产品均可。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缓释肥中的氮磷钾的质量百分比为(8%~12%):(18%~22%):(8%~12%),优选为(9%~11%):(19%~21%):(9%~11%),更优选为10%:20%:10%。本专利技术对所述缓释肥的来源没有特殊限定,采用常规市售产品即可。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包膜肥中的氮磷钾的质量百分比为(16%~20%):(4%~8%):(10%~14%),优选为(17%~19%):(5%~7%):(11%~13%),更优选为18%:6%:12%。本专利技术对所述包膜肥的来源没有特殊限定,采用常规市售产品即可。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薄壳山核桃的培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薄壳山核桃种子进行催芽处理后,得到胚根;所述胚根的长度为3~5cm;2)将所述步骤1)得到的胚根去掉根尖1~2mm后移栽到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基质中进行培养,得到含有毛细团根的薄壳山核桃。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薄壳山核桃种子是经水选后的种子,所述水选的目的是去除不饱满的种子。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薄壳山核桃种子进行催芽前优选用水浸泡2~4d,更优选为3d。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催芽处理优选选择沙床加温处理,所述沙床加温处理的温度优选为25~35℃,更优选为30℃;所述沙床加温处理的时间优选为30~40d,更优选为35d。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胚根去掉根尖1~2mm,优选为1.5mm后移栽到所述的基质中进行培养。本专利技术去掉根尖的目的是为了去掉胚根的生长点,促进其重新发根。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培养的过程优选每10~15d加一次水溶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薄壳山核桃育苗的基质,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原料:/n松鳞、蛭石、泥炭、细砂、缓释肥、包膜肥和微量元素肥;所述松鳞、蛭石、泥炭、细砂的体积和缓释肥、包膜肥、微量元素肥的质量比为(30~40)m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薄壳山核桃育苗的基质,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原料:
松鳞、蛭石、泥炭、细砂、缓释肥、包膜肥和微量元素肥;所述松鳞、蛭石、泥炭、细砂的体积和缓释肥、包膜肥、微量元素肥的质量比为(30~40)m3:(10~20)m3:(30~40)m3:(10~20)m3:(2~3)kg:(4~5)kg:(2~3)kg;
所述松鳞的粒径为2~5mm;所述蛭石的粒径为2~3mm;所述细砂的粒径为0.2~0.3mm;
所述缓释肥中的氮磷钾的质量百分比为(8%~12%):(18%~22%):(8%~12%);
所述包膜肥中的氮磷钾的质量百分比为(16%~20%):(4%~8%):(10%~14%)。


2.一种薄壳山核桃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薄壳山核桃种子进行催芽处理后,得到胚根;所述胚根的长度为3~5cm;
2)将所述步骤1)得到的胚根去掉根尖1~2mm后移栽到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质中进行培养,得到含有毛细团根的薄壳山核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的薄壳山核桃种子进行催芽前用水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开良姚小华任华东常君龙伟林萍曹永庆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