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在盐碱地栽培大豆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066334 阅读:8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0 21:1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在盐碱地栽培大豆的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方法,采用常规方法进行大豆栽培管理,其特征在于:在大豆播种前采用淡水灌溉种植用地,灌溉后地表保持1‑3cm水层2‑3天;在种植用地播种大豆,然后覆盖地膜;大豆萌发并开始展开第一对真叶时,将出苗位置的地膜点破,使大豆幼苗露于地膜外以便生长;所述种植用地为盐碱地。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将大豆的优良抗逆品种与覆膜种植方式有效的结合,通过覆膜和压盐,实现了大豆在盐碱地种植的高效产出,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大豆栽培方法对于应对极端天气带来的影响十分有效,充分保证了作物的稳定产出,对于提高盐碱地区域的大豆产量,保障当地农民的生产效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A method of soybean cultivation in saline alkali soi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在盐碱地栽培大豆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在盐碱地栽培大豆的方法,具体涉及在盐碱地中通过播种后覆膜栽培大豆从而增加大豆产量的方法。
技术介绍
大豆起源于我国,在我国已经有4000多年的种植历史,为国民日常生活提供了丰富的油脂和蛋白,是我国重要的经济粮食作物。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对大豆的需求量逐年上升,长期依赖于国外进口才能满足国民对大豆的消耗。2017年,我国进口大豆为9538万吨,占我国大豆消耗总量的90%,为全球大豆进口量的60%,国内的大豆市场几乎完全受限于国际市场的制约,严重影响了我国的粮食安全。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我国自身的大豆生产能力不足;一方面,我国单产水平较低,平均亩产水平约120公斤,与美国巴西等大豆主产国差距明显;另外一方面,我国耕地面积严重匮乏,在保证小麦、玉米和水稻三大主粮丰收的前提下,可用于大豆种植的耕地面积比较有限,因此,我国每年自产的大豆长期稳定在1500万吨左右,而这个产量显然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国民需求。因此,如何进一步提高我国大豆的产量,减少对国际市场的依赖,有效地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是我国当今大豆生产的一大难题。随着温室效应的加剧以及全球环境的不断恶化,土壤的盐渍化程度不断加剧,如何有效的利用盐碱地已经成为全世界的热点问题。我国目前盐碱地面积约为15亿亩,其中各类可利用盐碱地资源约占5.5亿亩,具有较好农业开发价值、近期具备农业改良利用潜力的盐碱地面积为1亿亩,集中分布在东北、中北部、西北、滨海和华北五大区域,其中东北盐碱区3000万亩,西北盐碱区3000万亩,中北部盐碱区1500万亩,滨海盐碱区1500万亩,华北盐碱区1000万亩。根据土地的含盐量,盐碱地可以分为轻度盐碱地、中度盐碱地和重度盐碱地。轻度盐碱地的土壤含盐量≤3‰,中度盐碱地的土壤含盐量>3‰且≤6‰,重度盐碱地的土壤含盐量>6‰。土壤含盐量通常指的是0-20cm土层的土壤含盐量。目前国内对于盐碱地的开发利用刚刚处于起步阶段,盐碱地的大豆种植尚未有人研究。一方面,现有大豆品种大多属于中度盐敏感品种,在盐碱地产量不高,经济效益较差;另一方面,目前对于大豆的种植尚未开发出比较合理的种植方式,无法保证大豆种植农户在极端天气条件下的丰产稳产。覆膜的种植方式具有保墒、保温、压盐、除草等优点,是盐碱地作物种植常用的一种耕作措施,但是目前主要集中用于棉花、花生等作物的种植,大豆的覆膜耕作还没有报道。山东东营地区处于黄河的入海口处,长期以来由于地势平坦较低,受到黄河漫滩,海水入侵等因素的影响,形成了大面积的盐碱地分布。在该地区筛选一种合适的大豆品种,研发一套适宜的覆膜种植方式,可以有效的提高大豆在盐碱地条件下的产量,同时可以保证在盐碱地区域遭遇极端天气情况下的大豆产量,对于该区域的大豆种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盐碱地栽培大豆的方法,具体涉及在盐碱地中通过播种后覆膜栽培大豆从而增加大豆产量的方法。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在盐碱地栽培大豆的方法,采用常规方法进行大豆栽培管理,其特征在于:在大豆播种前采用淡水灌溉种植用地,灌溉后地表保持1-3cm水层2-3天;在种植用地播种大豆,然后覆盖地膜;大豆萌发并开始展开第一对真叶时,将出苗位置的地膜点破,使大豆幼苗露于地膜外以便生长;所述种植用地为盐碱地。所述地膜的厚度为0.005mm。所述地膜为白色地膜。所述方法中,覆盖地膜后封土并压平整。所述方法中,从播种开始计的前25天内,保持地膜的完整性。完成“地表保持1-3cm水层2-3天”后,3-7天后播种大豆。播种大豆是在大豆播种季进行的。播种大豆是在春季进行的。播种大豆是在夏季进行的。播种大豆是在春夏季进行的。播种大豆是在5月份进行的。所述灌溉的灌水量为150m3/亩。进行所述灌溉需要满足的气候条件为:连续5天,每天的平均温度均为15℃以上。播种采用点播的方法,每个播种穴播种2粒种子。大豆植株展开第三对真叶时,进行间苗。所述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播种大豆上一年度的冬季,进行深耕施肥。深耕施肥的方法具体可为:在种植用地中施农家肥,施加量为2000kg/亩,施肥后将土地深耕(深度为30-40cm)。深耕施肥的目的为:使农家肥埋于地表以下充分发酵释放,以备春季使用。淡水灌溉种植用地的目的为:由于耕层土壤含水量达饱和,促使耕层土壤中的盐分随水向深层土壤下渗达到耕层土壤压盐的目的。覆盖地膜的目的为:在种子萌发期可以保温、保墒,保证大豆的出苗率,在生长早期可以保墒压草,免除除草耗费的人力和物力,同时也保障了大豆的正常生长。所述大豆包括但不限于科新5号、齐黄34或willams82。所述种植用地位于我国的北部地区(即长江以北地区)。所述种植用地位于黄河入海口区域。所述种植用地位于渤海湾区域。所述种植用地位于山东省。所述种植用地位于山东省东营市。所述盐碱地为轻度盐碱地。所述盐碱地为中度盐碱地。所述盐碱地为重度盐碱地。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将大豆的优良抗逆品种与覆膜种植方式有效的结合,通过覆膜和压盐,实现了大豆在盐碱地种植的高效产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大豆栽培方法对于应对极端天气带来的影响十分有效,充分保证了作物的稳定产出,对于提高盐碱地区域的大豆产量,保障当地农民的生产效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1中的步骤一的照片。图2为实施例1中的步骤二的照片。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的实施例便于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但并不限定本专利技术。下述实施例中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试验材料,如无特殊说明,均为自常规生化试剂商店购买得到的。以下实施例中的定量试验,均设置三次重复实验,结果取平均值。土壤含盐量的检测方法:土壤水溶性盐总量的测定(NY/T1121.16-2006测定)。实施例1、供试大豆品种:科新5号、齐黄34、willams82。试验地点:山东东营市。设置田间小区试验。每个品种设置6个试验小区,其中3个试验小区采用覆膜处理,另外3个试验小区采用不覆膜处理。试验小区0-20cm土层土壤含盐量为0.523%。每个试验小区面积约为10m2,种植6行,行距40cm,播种穴间距20cm,行长5m。一、覆膜1、冬季深耕施肥越冬前(2018年11月上旬)在土地中施农家肥(以牛粪为主),施加量为2000kg/亩,施肥后将土地深耕(深度为30-40cm)。本步骤的目的为:使农家肥埋于地表以下充分发酵释放,以备春季使用。2、春季整地压盐大豆播种前(2019年5月中旬),修整土地,利用淡水(黄河水)进行灌溉(灌水量为150m3/亩(可实现地表保持1-3cm水层2-3天)。本步骤的目的为:由于耕层土壤含水量达饱和,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在盐碱地栽培大豆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n采用常规方法进行大豆栽培管理,其特征在于:/n在大豆播种前采用淡水灌溉种植用地,灌溉后地表保持1-3cm水层2-3天;/n在种植用地播种大豆,然后覆盖地膜;大豆萌发并开始展开第一对真叶时,将出苗位置的地膜点破,使大豆幼苗露于地膜外以便生长;/n所述种植用地为盐碱地。/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在盐碱地栽培大豆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采用常规方法进行大豆栽培管理,其特征在于:
在大豆播种前采用淡水灌溉种植用地,灌溉后地表保持1-3cm水层2-3天;
在种植用地播种大豆,然后覆盖地膜;大豆萌发并开始展开第一对真叶时,将出苗位置的地膜点破,使大豆幼苗露于地膜外以便生长;
所述种植用地为盐碱地。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地膜的厚度为0.005mm。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地膜为白色地膜。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中,覆盖地膜后封土并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志喜王正张敏刘书林马燕明杨瑞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