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滑油生产中余油回收再利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060581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0 19: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润滑油余油回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润滑油生产中余油回收再利用装置,包括外部框架部件和离心转筒,离心转筒转动连接在外部框架内,离心转筒下侧设置有回收滑槽,离心转筒下侧壁均匀开设有锥形通孔,离心转筒轴心部转动连接有轴杆,轴杆顶端通过若干组连接杆连接有刮片,轴杆下侧圆周外壁设置有第一齿轮,第一齿轮外侧设置有与之配合的第二齿轮,外部框架中部滑动有环形框架,环形框架内侧转动连接有锥形滑槽,锥形滑槽套设在离心转筒下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仅通过离心力分离余油中的杂质,避免经常更换多级虑网,降低回收利用成本,提高经济效益,而且降低从离心转筒内清理杂质的时间,进而提高润滑油余油加工处理的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润滑油生产中余油回收再利用装置
本技术涉及润滑油余油回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润滑油生产中余油回收再利用装置。
技术介绍
润滑油是用在各种类型汽车、机械设备上以减少摩擦,保护机械及加工件的液体或半固体润滑剂,主要起润滑、冷却、防锈、清洁、密封和缓冲等作用。在润滑油被制造完成后,依然会有很大部分的未完全溶解的固相系的组分或者在调和过程中混入的颗粒状杂质存在,其内部包含有大量的油液未被完全利用,任其丢弃的话,会造成很大的资源浪费,因此,润滑油生产工序最后一步通常将余油回收再利用,将收集得到的余油通过多级筛网,过滤除去颗粒状杂质。但是实现应用过程中余油通过多级筛网还存在以下缺陷和不足:(1)多级筛网过滤除去余油中的滤渣,需经常更换滤网,进而提高回收利用的成本;(2)过滤除去的杂质处理不方便,浪费过多从筛网去除杂质的清理时间,大大降低了润滑油余油加工处理的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缺点,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润滑油生产中余油回收再利用装置,能够有效地解决现有技术的不仅经常更换滤网,进而提高回收利用的成本,而且浪费过多从筛网去除杂质的清理时间,大大降低了润滑油余油加工处理的效率问题。技术方案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润滑油生产中余油回收再利用装置,包括外部框架部件和离心转筒,离心转筒转动连接在外部框架内,离心转筒下侧设置有回收滑槽,离心转筒下侧壁均匀开设有锥形通孔,所述离心转筒轴心部转动连接有轴杆,所述轴杆顶端通过若干组连接杆连接有刮片,轴杆下侧圆周外壁设置有第一齿轮,第一齿轮外侧设置有与之配合的第二齿轮,所述外部框架中部滑动有环形框架,所述环形框架内侧转动连接有锥形滑槽,锥形滑槽套设在离心转筒下侧,所述锥形滑槽内壁设置有与锥形通孔配合的锥形堵块,所述锥形滑槽下侧圆周外壁设置有第三齿轮,第三齿轮外侧设置有与之配合的第四齿轮,所述环形框架下侧焊接有U型支架,U型支架轴心部与轴杆下端转动连接,所述U型支架下侧设置有电动缸,通过电动杆缸带动U型支架的升降。更进一步地,所述外部框架部件包括有底座、若干组纵支架和两组圆盘,若干组纵支架均匀焊接在底座圆周侧壁,两组圆盘均焊接在纵支架上侧。更进一步地,所述离心转筒内设置为锥形离心室,离心转筒沿圆周侧壁开设有两组第一滑槽,所述圆盘沿圆周内侧壁均匀焊接有若干组第一钢杆,第一钢杆杆端均转动连接有第一滚珠,第一滚珠均镶嵌在第一滑槽内。更进一步地,所述环形框架沿圆周外壁均匀焊接有滑块,所述纵支架内侧均开设有第二滑槽,滑块镶嵌在第二滑槽内。更进一步地,所述回收滑槽通过支架杆与外部框架固定连接,回收滑槽中部开设有通孔,通孔内焊接有套筒,所述轴杆穿过套筒。更进一步地,所述环形框架沿圆周侧壁均匀焊接有若干组第二钢杆,第二钢杆杆端均转动连接有第二钢珠,所述锥形滑槽沿圆周外壁开设有第三滑槽,第二钢珠均镶嵌在第三滑槽内。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齿轮由第一电机驱动,所述第四齿轮由第二电机驱动。有益效果采用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与已知的公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通过离心力分离余油中的杂质,避免经常更换多级虑网,降低回收利用成本,提高经济效益。2、本技术通过刮片将离心转筒内的杂质从底部的锥形通孔清理出,再通过锥形滑槽和回收滑槽相互配合,进而便于收集和处理杂质,降低从离心转筒内清理杂质的时间,进而提高润滑油余油加工处理的效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整体截面结构示意图;图中的标号分别代表:1-离心转筒;2-回收滑槽;3-锥形通孔;4-轴杆;5-刮片;6-第一齿轮;7-第二齿轮;8-环形框架;9-锥形滑槽;10-锥形堵块;11-第三齿轮;12-第四齿轮;13-U型支架;14-电动缸;15-底座;16-纵支架;17-圆盘;18-第一滚珠;19-滑块;20-第二滑槽,21-第一电机,22-第二电机。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实施例本实施例的一种润滑油生产中余油回收再利用装置,参照图1-2:包括外部框架部件和离心转筒1,离心转筒1转动连接在外部框架内,离心转筒1下侧设置有回收滑槽2,离心转筒1下侧壁均匀开设有锥形通孔3,离心转筒1轴心部转动连接有轴杆4,轴杆4顶端通过若干组连接杆连接有刮片5,轴杆4下侧圆周外壁设置有第一齿轮6,第一齿轮6外侧设置有与之配合的第二齿轮7,外部框架中部滑动有环形框架8,环形框架8内侧转动连接有锥形滑槽9,锥形滑槽9套设在离心转筒1下侧,锥形滑槽9内壁设置有与锥形通孔3配合的锥形堵块10,锥形滑槽9下侧圆周外壁设置有第三齿轮11,第三齿轮11外侧设置有与之配合的第四齿轮12,环形框架8下侧焊接有U型支架13,U型支架13轴心部与轴杆4下端转动连接,U型支架13下侧设置有电动缸14。其中,外部框架部件包括有底座15、若干组纵支架16和两组圆盘17,若干组纵支架16均匀焊接在底座15圆周侧壁,两组圆盘17均焊接在纵支架16上侧;离心转筒1内设置为锥形离心室,提高离心效果,离心转筒1沿圆周侧壁开设有两组第一滑槽,圆盘17沿圆周内侧壁均匀焊接有若干组第一钢杆,第一钢杆杆端均转动连接有第一滚珠18,第一滚珠18均镶嵌在第一滑槽内,实现离心转筒1可在圆盘17内转动;环形框架8沿圆周外壁均匀焊接有滑块19,纵支架16内侧均开设有第二滑槽20,滑块19镶嵌在第二滑槽20内,提高环形框架8上下移动的稳定性;回收滑槽2通过支架杆与外部框架固定连接,回收滑槽2中部开设有通孔,通孔内焊接有套筒,轴杆4穿过套筒;环形框架8沿圆周侧壁均匀焊接有若干组第二钢杆,第二钢杆杆端均转动连接有第二钢珠,锥形滑槽9沿圆周外壁开设有第三滑槽,第二钢珠均镶嵌在第三滑槽内,实现锥形滑槽9与环形框架8转动连接;第二齿轮7由第一电机21驱动,第四齿轮12由第二电机22驱动。使用时,通过PLC控制电动缸14的推杆向上移动,带动U型支架13上移,从而带动环形框架8和轴杆4上移,则锥形滑槽9上移,此时锥形堵块10与锥形通孔3完全嵌合,实现锥形滑槽9与离心转筒1的相对固定,刮片5位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润滑油生产中余油回收再利用装置,包括外部框架部件和离心转筒(1),离心转筒(1)转动连接在外部框架内,离心转筒(1)下侧设置有回收滑槽(2),其特征在于:离心转筒(1)下侧壁均匀开设有锥形通孔(3),所述离心转筒(1)轴心部转动连接有轴杆(4),所述轴杆(4)顶端通过若干组连接杆连接有刮片(5),轴杆(4)下侧圆周外壁设置有第一齿轮(6),第一齿轮(6)外侧设置有与之配合的第二齿轮(7),所述外部框架中部滑动有环形框架(8),所述环形框架(8)内侧转动连接有锥形滑槽(9),锥形滑槽(9)套设在离心转筒(1)下侧,所述锥形滑槽(9)内壁设置有与锥形通孔(3)配合的锥形堵块(10),所述锥形滑槽(9)下侧圆周外壁设置有第三齿轮(11),第三齿轮(11)外侧设置有与之配合的第四齿轮(12),所述环形框架(8)下侧焊接有U型支架(13),U型支架(13)轴心部与轴杆(4)下端转动连接,所述U型支架(13)下侧设置有电动缸(1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润滑油生产中余油回收再利用装置,包括外部框架部件和离心转筒(1),离心转筒(1)转动连接在外部框架内,离心转筒(1)下侧设置有回收滑槽(2),其特征在于:离心转筒(1)下侧壁均匀开设有锥形通孔(3),所述离心转筒(1)轴心部转动连接有轴杆(4),所述轴杆(4)顶端通过若干组连接杆连接有刮片(5),轴杆(4)下侧圆周外壁设置有第一齿轮(6),第一齿轮(6)外侧设置有与之配合的第二齿轮(7),所述外部框架中部滑动有环形框架(8),所述环形框架(8)内侧转动连接有锥形滑槽(9),锥形滑槽(9)套设在离心转筒(1)下侧,所述锥形滑槽(9)内壁设置有与锥形通孔(3)配合的锥形堵块(10),所述锥形滑槽(9)下侧圆周外壁设置有第三齿轮(11),第三齿轮(11)外侧设置有与之配合的第四齿轮(12),所述环形框架(8)下侧焊接有U型支架(13),U型支架(13)轴心部与轴杆(4)下端转动连接,所述U型支架(13)下侧设置有电动缸(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润滑油生产中余油回收再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部框架部件包括有底座(15)、若干组纵支架(16)和两组圆盘(17),若干组纵支架(16)均匀焊接在底座(15)圆周侧壁,两组圆盘(17)均焊接在纵支架(16)上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德龙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拉雅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