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下用助行支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059810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0 19: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膝下用助行支具,包括:主体骨架和设置于所述主体骨架顶部的膝下支撑组件;所述膝下支撑组件包括:支撑体,形成有沿朝向主体骨架的方向向下凹陷的凹陷部;所述凹陷部的上表面与人体小腿上部前侧形状相匹配;气囊,设置于所述膝下支撑体的凹陷部上;充放气组件,与所述气囊连通,用于为所述气囊供气,并调节所述气囊的充气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分散膝关节与膝下支撑组件的单点压力,实现不伤害膝关节,减轻疼痛的目的。

Walking aids under the kne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膝下用助行支具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膝下用助行支具。
技术介绍
助行支具是一种用于辅助腿部受伤或者行走功能受限的患者进行行走的辅助行走器械,以减轻患者在行走过程中对腿部的伤害,方便患者的生活,例如膝下用助行支具,通常用于支撑于患者膝下,以提供患者上身支撑,减轻行走时对腿部的压力。但是现有技术中的膝下助行支具通常采用硬质材料构成,对患者踝关节会产生较大压力,患者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会感觉不适,增加患者疼痛感。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问题,提出了本技术以解决上述问题或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膝下用助行支具。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膝下用助行支具,包括:主体骨架和设置于所述主体骨架顶部的膝下支撑组件;所述膝下支撑组件包括:支撑体,形成有沿朝向主体骨架的方向向下凹陷的凹陷部;所述凹陷部的上表面与人体小腿上部前侧形状相匹配;气囊,设置于所述膝下支撑组件的凹陷部上;充放气组件,与所述气囊连通,用于为所述气囊供气,并调节所述气囊的充气量。进一步的,所述支撑体包括:硬质基体和弹性层;所述硬质基体的侧部沿远离所述主体骨架的方向弯曲;所述弹性层覆盖于所述硬质基体上,所述气囊设于所述弹性层上。进一步的,所述主体骨架呈杆状,且所述主体骨架与膝下支撑组件垂直。进一步的,所述主体骨架包括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与所述膝下支撑组件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用于支撑在地面上,所述第一支撑杆与所述第二支撑杆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与所述第二支撑杆上设有高度调节结构,所述高度调节结构用于调节所述第一支撑杆和所述第二支撑杆的相互配合长度,以调节所述主体骨架的高度。进一步的,在所述膝下支撑组件上还设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延伸杆,所述延伸杆的下端与所述膝下支撑组件固定,所述延伸杆上设有供人体手部握持的抓握手柄。进一步的,所述延伸杆包括下延伸杆和上延伸杆,所述抓握手柄安装在所述上延伸杆,所述下延伸杆和所述上延伸杆上设有高度调节结构,所述高度调节结构用于调节所述下延伸杆和所述上延伸杆的相互配合长度,以调节所述抓握手柄的高度。进一步的,所述抓握手柄沿横向延伸,且远离主体骨架的一端逐渐朝上倾斜至与竖直方向形成预设角度。进一步的,所述预设角度为60°~80°。进一步的,所述延伸杆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延伸杆相互平行布置,且两个延伸杆的下端分别与膝下支撑组件的两侧连接,所述抓握手柄连接于两个延伸杆之间。进一步的,在所述膝下支撑组件上还设有小腿绑带,所述小腿绑带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膝下支撑组件的两侧可拆卸连接;在两个延伸杆上设有大腿绑带和大腿限位带,所述大腿绑带的两端分别对应与两个延伸杆可拆卸地连接。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膝下用助行支具,包括主体骨架及位于主体骨架顶部的膝下支撑组件,膝下支撑组件包括支撑体、气囊和充放气组件,支撑体上形成有凹陷部,凹陷部的上表面与人体小腿上部前侧形状相匹配;在凹陷部上设置有气囊,气囊通过充放气组件调节充气量,本技术方案由于在膝下支撑组件中增设气囊,通过气囊能够分散膝下助行支具对患者的膝下的压力,并且通过充放气组件调节气囊的充气量,以适应患者的不同需求,使用灵活度较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膝下助行支具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膝下助行支具的爆炸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膝下助行支具的局部侧视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膝下助行支具的使用状态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通篇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所提及的“包括”为一开放式用语,故应解释成“包括但不限定于”。“大致”是指在可接收的误差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在一定误差范围内解决所述技术问题,基本达到所述技术效果。此外,“连接”一词在此包含任何直接及间接的连接手段。因此,若文中描述一第一装置连接于一第二装置,则代表所述第一装置可直接连接于所述第二装置,或通过其它装置间接地连接至所述第二装置。说明书后续描述为实施本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然所述描述乃以说明本技术的一般原则为目的,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的范围。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当视所附权利要求所界定者为准。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膝下助行支具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膝下助行支具的爆炸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膝下助行支具的使用状态图。如图1、图2以及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膝下用助行支具,包括:主体骨架10和设置于主体骨架10顶部的膝下支撑组件20;主体骨架10可以呈杆状,具体的,主体骨架10可以是由一根或两根以上的杆体同轴连接成的杆状,主体骨架10可以与膝下支撑组件20垂直。主体骨架10可以为实心杆也可以为空心杆,在本实施例中,优选为空心杆,以此来减轻整体的重量,便于患者使用。主体骨架10可以由金属材料制成,例如不锈钢,便于加工且使用寿命较长。膝下支撑组件20包括:支撑体21、气囊22和充放气组件23。气囊22设置于膝下支撑组件20的凹陷部上。气囊22可以是由复合材料制成,表面采用纤维布作为基础材料,复合一层TPU树脂(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橡胶)材料,形成气囊复合面料,TPU树脂材料有很好的附着力,耐磨度,柔软度,热熔性等特点。充放气组件23与气囊22连通,用于为气囊22供气,并调节气囊22的充气量。充放气组件23可以包括手动充气球231、连通手动充气球231与气囊22的气管232,以及充放气开关233,手动充气球231可以自带单向阀防止回流和泄压阀用于泄气。在充气时,使用者不断快速按压手动充气球231,使得手动充气球231压缩、扩张,使得手动充气球231内存在负压而将外界空气吸取进来并进入气囊22内,以对气囊22充气。当将充放气开关233打开后,并按压气囊22,则可将气囊22内的气体排出去。由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膝下用助行支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骨架和设置于所述主体骨架顶部的膝下支撑组件;所述膝下支撑组件包括:/n支撑体,形成有沿朝向主体骨架的方向向下凹陷的凹陷部;所述凹陷部的上表面与人体小腿上部前侧形状相匹配;/n气囊,设置于所述膝下支撑组件的凹陷部上;/n充放气组件,与所述气囊连通,用于为所述气囊供气,并调节所述气囊的充气量。/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膝下用助行支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骨架和设置于所述主体骨架顶部的膝下支撑组件;所述膝下支撑组件包括:
支撑体,形成有沿朝向主体骨架的方向向下凹陷的凹陷部;所述凹陷部的上表面与人体小腿上部前侧形状相匹配;
气囊,设置于所述膝下支撑组件的凹陷部上;
充放气组件,与所述气囊连通,用于为所述气囊供气,并调节所述气囊的充气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膝下用助行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体包括:硬质基体和弹性层;
所述硬质基体的侧部沿远离所述主体骨架的方向弯曲;
所述弹性层覆盖于所述硬质基体上,所述气囊设于所述弹性层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膝下用助行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骨架呈杆状,且所述主体骨架与膝下支撑组件垂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膝下用助行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骨架包括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与所述膝下支撑组件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用于支撑在地面上,所述第一支撑杆与所述第二支撑杆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与所述第二支撑杆上设有高度调节结构,所述高度调节结构用于调节所述第一支撑杆和所述第二支撑杆的相互配合长度,以调节所述主体骨架的高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膝下用助行支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野
申请(专利权)人:石家庄德度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