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拟高原环境的低压舱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059722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0 19: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模拟高原环境的低压舱结构,包括舱体和真空泵,所述舱体由多块舱壁拼接而成,该舱壁的拼接之处形成有三角槽,沿着该三角槽内壁分布有橡胶管;一舱壁上设有进气管和出气管,所述进气管异于连接舱体的一端连接有进气真空泵,所述出气管异于连接舱体的一端连接有抽气真空泵。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舱体拼接方式,方便拆装搬运,并通过橡胶管的膨胀特性能够保持舱体的密封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模拟高原环境的低压舱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低压舱,尤其涉及一种模拟高原环境的低压舱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研究的深入,人们更加注重“天上问题陆地解决,高原问题平原研究,战时需要平时准备”。我国地域辽阔,在西北地区地貌特点主要是海拔高、气压低。低压舱是在地面模拟低气压和缺氧等高空环境的地面试验设备,需要模拟高原环境来进行实验。低压舱正是模拟了高原地区气压低的特点,方便实验人员能够在舱内进行一些模拟的实验而不要去高原地区进行实验,同时经常使用低压舱对人体也有诸多好处,例如提高血管组织的氧气搬运功能,提高心肺功能等。目前所使用的低压舱体积普遍较大,移动起来非常麻烦,有的甚至需要先将低压舱安装在预设位置,然后在其附近构建墙体和屋顶。若要移动,因为重量方面的因素,往往需要很多工人一起推动或者拖动,不仅费时费力,而且对舱体和地面也会造成一定程度的磨损。由此,有些是在低压舱底部设置脚轮以方便移动,例如:申请号为CN201621080173.X所公开的“一种可移动的低压舱”,但该移动也只能小范围内移动,长途搬运还是比较费力。由此,本技术提出设计一种模拟高原环境的低压舱结构,由多块舱体拼接而成,方便拆装和搬运,且通过橡胶管膨胀特性环绕于拼接处,保证拼接处的气密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模拟高原环境的低压舱结构,其可拼接组装,方便运输,还可保证拼接处的良好气密性。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模拟高原环境的低压舱结构,包括舱体和真空泵其特征在于:所述舱体由多块舱壁拼接而成,该舱壁的拼接之处形成有三角槽,沿着该三角槽内壁分布有橡胶管;所述一舱壁上设有进气管和出气管,所述进气管异于连接舱体的一端连接有进气真空泵,所述出气管异于连接舱体的一端连接有抽气真空泵。具体的,所述的抽气真空泵上还设有将所述抽气真空泵抽出的气体输送到所述橡胶管内的排气管,该排气管一端与所述抽气真空泵的出气口连接,该排气管的另一端与所述橡胶管连接;该橡胶管还设有将排气管输入的气体从所述橡胶管内排出的排气口。具体的,所述排气口处设有消音器。具体的,所述三角槽的槽口处设有将所述橡胶管固定位置的挡板。具体的,所述舱体拼接处向外侧延伸有用于将两块舱壁固定在一起的扣板。具体的,所述的扣板的一端设有拼接两块舱壁时起定位作用的凸起。具体的,进一步还设有实时监测内部气压状态的压力传感器。具体的,所述的舱体外还设有用于隔离保护的外舱壳。采用上述方案后,由于本技术的低压舱由多块舱壁拼接而成,方便拆装和搬运。此外,利用真空泵将排出的气体注入橡胶管内使其膨胀,且舱内的低压环境也会使橡胶管发生弹性形变,导致橡胶管发生膨胀,增加拼接处的气密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爆炸图;图2是本技术的剖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组装后的立体图;图4是本技术三角槽与橡胶管的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述。本技术所揭示的是一种模拟高原环境的低压舱结构,如图1-4所示,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其包括舱体1和真空泵,该舱体1由多块舱壁拼接而成,多块舱壁可以并列排列,位于两端的舱壁一侧设有开口,位于中间部分的舱壁设有多侧开口,本实施例中仅仅由两块设有单侧开口的舱壁上下排列拼接而成,位于上方的舱壁为开口朝下的矩形块状罩体,位于下方的舱壁为开口朝上的矩形块状缸体。所述每块舱壁的开口处向外倾斜延伸形成锥形开口,则舱壁的拼接之处形成有向外突出的三角槽11,该三角槽11内壁分布有橡胶管2,橡胶管2可通过多种方式固定在三角槽11内,具体的,舱壁在开口处沿与舱壁平行方向凸起形成挡板9,带有挡板9的舱壁开口截面呈Y字型,两块舱壁拼接后,两个锥形口拼接形成三角槽11,两个挡板9则部分挡住三角槽11的槽口,挡板与挡板间留有一定空隙使得三角槽11与舱体1内形成一连通的空间。工作时,由于舱体1内的负压设计,该橡胶管2内的气压高于舱内气压,气压差会使橡胶管2膨胀,进而压紧三角槽11槽壁及挡板间缝隙,进一步保证拼接之处的气密性。一舱壁上设有进气管3和出气管4,本实施例中进气管3和出气管4连接在下方舱壁的侧壁上;该进气管3异于连接舱体1的一端连接有进气真空泵51,用于为舱体1内输送新鲜空气;所述出气管4异于连接舱体1的一端连接有抽气真空泵52,用于对舱体1内的气体进行抽气,通过控制两个真空泵的抽气速度,使舱体1内部气压平衡并形成一模拟高原的低压环境。进一步,抽气真空泵52上还设有排气管7,该排气管7一端与所述抽气真空泵52的出气口连接,该排气管7的另一端与所述橡胶管2连接,具体的,通过一三通同时连接橡胶管2的两端口。所述抽气真空泵52将舱体1内的气体抽出并通过该排气管7输送到所述橡胶管2内,使橡胶管2膨胀增加其气密性,抽出的气体得到利用;该橡胶管2还设有排气口71,用于将排气管7输入的气体从橡胶管2内排出,进一步,也可以在排气口71处可设置排气真空泵,通过排气真空泵控制橡胶管2的排气速度。橡胶管2同时进气和出气,并在舱内负压作用下始终保持着膨胀状态,更好的保持舱体的密封性。为保证运行实验环境的安静状态,防止噪声给实验结果带来的干扰,还可在排气口71处装设有消音器8,气体通过消音器8最后排出,降低排气时的噪音。进一步的,每块舱壁的开口处向外侧延伸有扣板10,该扣板10上设有螺纹孔102,舱壁拼接后采用螺栓103、螺母105通过该螺纹孔102将两块舱壁固定连接,该扣板10的一端还可以设有拼接两块舱壁时对舱壁起快速定位作用的凸起101。本实施例中两块舱壁拼接时,上下两块舱壁的扣板位置相适应,两个扣板异于设置凸起101的另一端设有缺口104,两舱壁相扣时,两个扣板的缺口104分别跟对方的凸起101互补,凸起101卡接在缺口104内使得两舱壁之间能快速找准对接位置进行拼接且可避免安装时发生相对滑动。完成拼接得到的所述舱体1外还可设有外舱壳12,该外舱壳12用于保护内部舱体1的运作,外舱壳12和舱体1的侧壁上对应位置开设有舱门14,以方便人员进出。外舱壳12可以是透明的,舱体1也可以是透明的,或直接在舱体1和外舱壳12上对应位置设置透明窗口以方便观察舱体1内的运作情况。对应的橡胶管2的排气口71延伸至外舱壳12外,真空泵(进气真空泵51和抽气真空泵52)设于该外舱壳12外。工作人员在舱内做实验时,需要维持进气和出气平衡,进气真空泵51通过进气管3为舱内输送新鲜空气,抽气真空泵52通过出气管4对舱体1内的气体进行抽气,从而保持舱内气体循环。为实现舱体内形成低压环境,刚开始抽气时保持抽气真空泵52的抽气速度大于进气真空泵51的进气速度,其可利用PLC根据预设的值控制变频器输出的频率进而控制电机转速,从而达到刚开始快速抽气和达到预设值时缓慢抽速的目的;舱体1内还可设有压力传感器6,能够实时监测舱内的气压的状态,当压力传感器6检测到舱体1内气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模拟高原环境的低压舱结构,包括舱体(1)和真空泵,其特征在于:所述舱体(1)由多块舱壁拼接而成,该舱壁的拼接之处形成有三角槽(11),沿着该三角槽(11)内壁分布有橡胶管(2);所述一舱壁上设有进气管(3)和出气管(4),所述进气管(3)异于连接舱体(1)的一端连接有进气真空泵(51),所述出气管(4)异于连接舱体(1)的一端连接有抽气真空泵(5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拟高原环境的低压舱结构,包括舱体(1)和真空泵,其特征在于:所述舱体(1)由多块舱壁拼接而成,该舱壁的拼接之处形成有三角槽(11),沿着该三角槽(11)内壁分布有橡胶管(2);所述一舱壁上设有进气管(3)和出气管(4),所述进气管(3)异于连接舱体(1)的一端连接有进气真空泵(51),所述出气管(4)异于连接舱体(1)的一端连接有抽气真空泵(5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拟高原环境的低压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抽气真空泵(52)上还设有将所述抽气真空泵(52)抽出的气体输送到所述橡胶管(2)内的排气管(7),该排气管(7)一端与所述抽气真空泵(52)的出气口连接,该排气管(7)的另一端与所述橡胶管(2)连接;该橡胶管(2)还设有将排气管(7)输入的气体从所述橡胶管(2)内排出的排气口(7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模拟高原环境的低压舱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葛亮郑运鸿唐勇勇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理工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