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繁殖释放卡及对折式繁殖释放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058047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0 19: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繁殖释放卡及对折式繁殖释放卡。所述繁殖释放卡,卡片本体的上方为开孔区,卡片本体的下方为用于粘附平腹小蜂寄生卵的粘卵区,卡片本体上还设置有通向挂孔的快撕线,快撕线穿过所述卡片本体的重心;所述对折式繁殖释放卡,第一卡体与第二卡体为上述繁殖释放卡,两个卡体的快撕线相连,两个卡体沿对折线对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繁殖释放卡及对折式繁殖释放卡,其在现有的繁殖释放卡上进行了改进,可以提高卡片本体在果树枝条上的悬挂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繁殖释放卡及对折式繁殖释放卡
本技术涉及农业害虫生物防治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繁殖释放卡及对折式繁殖释放卡。
技术介绍
平腹小蜂(Anastatussp.)是荔枝蝽、茶翅蝽等果树蝽类害虫重要卵寄生蜂,成虫在果树上活动,寻找蝽蟓卵,把卵产在蝽蟓卵内,幼虫孵化后吸食蝽蟓卵液,消灭蝽蟓于卵期,平腹小蜂在蝽蟓卵内发育完成后羽化出成虫又可寄生更多的蝽蟓卵。广东省在上世纪60年代就开始对利用平腹小蜂防治荔枝蝽蟓进行了系统研究,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在深圳、广州等近10多万棵荔枝树上连续使用平腹小蜂防治荔枝蝽蟓,蝽蟓卵寄生率达89.32%-90.18%,而对照区仅为0%-11.5%;放蜂区蝽蟓若虫残留密度为0头/㎡-2头/㎡,而用药区则达30.9头/㎡,平腹小蜂对荔枝蝽起到了显著的控制效果。平腹小蜂对梨、桃、苹果、李子、杏等重要害虫茶翅蝽也有较好控制效果,对第1代茶翅蝽卵的寄生率平均为64.7%,对第2代茶翅蝽卵的寄生率平均为52.6%,而未放蜂果园,茶翅蝽卵寄生率为0%,放蜂果园茶翅蝽危害水平明显降低。广东长期以来坚持利用平腹小蜂防治荔枝蝽,不仅有效减少化学农药使用,同时也保护了环境。长期以来,平腹小蜂的释放都是以纸卡为载体(例如,申请号:200920055761.1,公开号:CN201444856U,专利名称:平腹小蜂繁殖释放卡),现有的释放卡通常通过书钉钉到果树叶片上或通过挂孔挂于细小枝条上,每年通常释放两次。上述放蜂纸卡和释放方法存在费时费力、消耗大量书钉、悬挂不牢,易受恶劣天气影响等问题。由于荔枝蝽产卵期较长,约三个月,田间平腹小蜂寿命约5天至10天,因此释放两次蜂不能完全覆盖荔枝蝽的产卵期,常有部分荔枝蝽卵孵化出虫,降低了平腹小蜂的防治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繁殖释放卡及对折式繁殖释放卡,其在现有的繁殖释放卡上进行了改进,可以提高卡片本体在果树枝条上的悬挂稳定性。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包括卡片本体;所述卡片本体的上方为开孔区,其开设有用于悬挂所述卡片本体的挂孔;所述卡片本体的下方为用于粘附平腹小蜂寄生卵的粘卵区;所述卡片本体上还设置有通向所述挂孔的快撕线;所述快撕线穿过所述卡片本体的重心。上述的繁殖释放卡,所述快撕线将所述粘卵区分成用于粘附不同发育时态平腹小蜂寄生卵的两个分区。上述的繁殖释放卡,所述快撕线平分所述粘卵区,且所述快撕线的延长线将所述挂孔平分。上述的繁殖释放卡,所述快撕线由若干快撕孔沿直线排布。上述的繁殖释放卡,所述快撕孔呈锯齿状或圆孔状。上述的繁殖释放卡,所述挂孔为梯形孔,且所述快撕线穿过所述梯形孔的底边的中点。上述的繁殖释放卡,所述挂孔为半圆形孔、矩形孔或圆形孔。上述的繁殖释放卡,所述卡片本体为双面铜版纸。本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对折式繁殖释放卡,包括第一卡体、第二卡体和对折线,所述第一卡体与所述第二卡体为上述任一所述的繁殖释放卡;且第一卡体上的快撕线与所述第二卡体上的快撕线相连;所述第一卡体与所述第二卡体沿所述对折线对折。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的优点及效果:1、本繁殖释放卡在现有的繁殖释放卡上进行了改进,果树枝条更容易进入到卡片本体内,将快撕线设置为穿过卡片本体的重心,从而保证快撕线的开口一直朝下,这样不仅方便了卡片本体挂在枝条上,而且能够有效的避免卡片本体从快撕线掉落、增强了繁殖释放卡在果树枝条上的稳定性。2、本繁殖释放卡将粘卵区分成两个分区,以便于在一个繁殖释放卡上设置两种不同发育时态的平腹小蜂寄生卵,便于同一个繁殖释放卡完成两个释放周期,持续出蜂时间为20-30天,是现有平腹小蜂释放卡出蜂时间的两倍,首次实现了平腹小蜂释放后持续出蜂20天以上,达到了1次释放,持续出蜂时间相当于以前两次释放出蜂时间的效果。同时减少了工作量,提高了平腹小蜂释放卡的持效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3、本对折式繁殖释放卡相对于上述繁殖释放卡,进一步提高卡片本体在果树枝条的悬挂稳定性,降低卡片本体的损失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1繁殖释放卡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2对折式繁殖释放卡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对折后的结构示意图。附图说明:1、挂孔;2、粘卵区;3、快撕线;4、对折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实施例1: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繁殖释放卡,包括卡片本体;卡片本体的上方为开孔区,其开设有用于悬挂卡片本体的挂孔1,卡片本体的下方为用于粘附平腹小蜂寄生卵的粘卵区2。挂孔1与粘卵区2的相互配合,一方面便于将卡片本体通过挂孔1稳定悬挂在果树(荔枝、龙眼树等)枝条上,另一方面粘卵区2离挂孔1近,便于平腹小蜂在果树枝条上繁殖释放。具体的,卡片本体上还设置有通向挂孔1的快撕线3;快撕线3穿过卡片本体的重心。快撕线3的设置,便于将释放卡通过挂孔挂于果树枝条上,尤其适合无法通过直接穿过挂孔悬挂的情形,且由于快撕线3指向卡片本体的重心,卡片本体沿着快撕线3的方向竖直向下悬挂在果树枝条上,这样快撕线3形成的开口能够保证一直竖直向下,从而使卡片本体不易被风吹等作用产生晃动,繁殖释放卡能够在果树枝条上稳定固定,另一方面由于快撕线3的撕开操作简单方便,现场操作时只需沿着快撕线3进行手撕即可,无需使用剪刀等进行切割,提高效率。此外,粘卵区2可以设置成长方形,其长为70mm-80mm,其宽为60mm-70mm。在使用过程中首先将平腹小蜂寄生卵粘附在粘卵区2上,然后撕裂快撕线3,以使快撕线3在卡片本体上形成一条通向挂孔1的撕裂边。通过撕裂后的快撕线3将枝条穿入到挂孔1内,以使卡片本体挂在树枝上。挂靠后由于快撕线3形成的撕裂边穿过卡片本体的重心,且挂孔1位于卡片本体1的上部位置,快撕线3设置在位于卡片本体下部位置的粘卵区2上,所以能够使撕裂边一直处于竖直向下的状态,这样撕裂边的开口也处于开口朝下的位置,从而避免了卡片本体在风吹动过程中从撕裂边脱落的情况。采用上述结构的设计能够增加繁殖释放卡在果树枝条上的稳定性,减少蜂卡损失。本技术通过将繁殖释放卡的粘卵区2沿快撕线3从重心撕开,然后通过快撕线3形成的开口将枝条穿入到挂孔1内,从而使繁殖释放卡挂在树体枝条上,增加了繁殖释放卡挂在枝条上的稳定性,即使大风天气也不会将繁殖释放卡从枝条上吹落,克服了现有繁殖释放卡通过挂孔旁边开口悬挂时不稳固、风吹易掉落的问题。一旦繁殖释放卡掉落在地上易被其它生物如蚂蚁、老鼠等吃掉,从而造成繁殖释放卡带来的损失。而本实施例提供的繁殖释放卡在悬挂时,99%以上的繁殖释放卡不会掉落,有效减少了繁殖释放卡带来的损失。此外,现有繁殖释放卡由于悬挂易掉落,因此通常需要通过利用钉书钉将蜂卡钉到果树叶片上,需要消耗大量书钉,不仅增加工作量,而且增加了释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繁殖释放卡,其特征在于:/n包括卡片本体;/n所述卡片本体的上方为开孔区,其开设有用于悬挂所述卡片本体的挂孔;/n所述卡片本体的下方为用于粘附平腹小蜂寄生卵的粘卵区;/n所述卡片本体上还设置有通向所述挂孔的快撕线;所述快撕线穿过所述卡片本体的重心。/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繁殖释放卡,其特征在于:
包括卡片本体;
所述卡片本体的上方为开孔区,其开设有用于悬挂所述卡片本体的挂孔;
所述卡片本体的下方为用于粘附平腹小蜂寄生卵的粘卵区;
所述卡片本体上还设置有通向所述挂孔的快撕线;所述快撕线穿过所述卡片本体的重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繁殖释放卡,其特征在于:所述快撕线将所述粘卵区分成用于粘附不同发育时态平腹小蜂寄生卵的两个分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繁殖释放卡,其特征在于:所述快撕线平分所述粘卵区,且所述快撕线的延长线将所述挂孔平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繁殖释放卡,其特征在于:所述快撕线由若干快撕孔沿直线排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宝鑫李敦松赵灿宋子伟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