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学装置及电子设备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056483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7 15:5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声学装置,包括:发声单元,发声单元的振动膜片后侧形成第一密闭腔,第一密闭腔的腔体壁上开设有安装孔,安装孔处设有覆盖安装孔的柔性形变组件,在第一密闭腔的外侧设有第二密闭腔,柔性形变组件位于第一密闭腔和第二密闭腔之间,柔性形变组件包括柔性形变部和防护装置,防护装置位于柔性形变部背离第一密闭腔的一侧,防护装置、柔性形变部与第一壳体之间围合形成腔体,腔体具有与柔性形变部正对的顶壁部分和与顶壁部分连接的侧壁部分,在侧壁部分上设有通气孔,通气孔用于连通腔体与第二密闭腔。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声学装置的柔性形变部由防护装置保护,避免受损,影响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声学装置及电子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声学
,特别涉及一种声学装置及安装有该声学装置的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传统结构的声学系统包括封闭箱体和设置在封闭箱体上的发声单元,封闭箱体与发声单元之间形成腔室,由于现终端电子产品的体积越做越小,随着终端电子产品体积减小,厚度减薄,与之配合的声学装置的体积也越来越小,而消费者对产品的性能却要求越来越高,尤其对声音的低音效果要求越来越高。对于小体积的声学装置,受体积限制,声学系统中的腔室的容积也受限制,这种声学系统很难实现能令人满意地再现低音的效果。目前一种做法是在声学系统的壳体上设置柔性膜,柔性膜在使用或者装配过程中,容易与其他部件发生接触致使柔性膜受损,进而影响产品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声学装置及电子设备,旨在解决现有声学装置的柔性形变部在使用或者装配过程中,容易受损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声学装置,包括:发声单元,所述发声单元包括振动膜片,所述声学装置上设置有出声孔,所述振动膜片前侧的声波通过所述出声孔对外辐射;所述振动膜片后侧形成第一密闭腔,所述第一密闭腔的腔体壁为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上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上设有覆盖所述安装孔的柔性形变组件,在所述第一密闭腔的外侧设有第二密闭腔,所述柔性形变组件位于所述第一密闭腔和所述第二密闭腔之间,所述第二密闭腔将所述柔性形变部在形变时产生的声波封闭在所述第二密闭腔内;所述柔性形变组件包括柔性形变部和防护装置,所述防护装置设于所述柔性形变部远离所述第一密闭腔的一侧,所述防护装置、所述柔性形变部与所述第一壳体之间围合形成腔体,所述腔体具有与柔性形变部正对的顶壁部分和与顶壁部分连接的侧壁部分,在所述侧壁部分上设有通气孔,所述通气孔用于连通所述腔体与所述第二密闭腔。可选地,所述通气孔设于所述第一壳体的侧壁上。可选地,所述通气孔由所述防护装置和所述第一壳体的侧壁共同围合形成。可选地,所述安装孔内设有支撑部,所述柔性形变部和所述防护装置均固定于所述支撑部,所述柔性形变部和所述防护装置分别位于所述支撑部的两侧。可选地,所述第一壳体向所述第一密闭腔的方向凹陷形成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槽底上开设有所述安装孔。可选地,所述柔性形变部设于所述槽底且覆盖所述安装孔,所述防护装置设于所述安装槽的槽口处。可选地,所述柔性形变部通过涂胶或利用双面胶与所述第一壳体固定。可选地,所述防护装置与所述第一壳体采用塑胶材料一体注塑成型。可选地,所述防护装置为钢片、PCB、PET、PEN、碳纤维片、陶瓷片中的至少一种。可选地,所述防护装置与所述第一壳体通过注塑结合固定。可选地,所述防护装置与所述第一壳体通过粘接固定。可选地,还包括第一防尘网,所述第一防尘网盖设于所述通气孔。可选地,在所述防护装置上设有透气微孔。可选地,所述防护装置上设有覆盖所述透气微孔的第二防尘网。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电子设备的外壳和上述的声学装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效果至少在于,声学装置的第一密闭腔的腔体壁上开设有安装孔,安装孔处设有覆盖安装孔的柔性形变组件,柔性形变组件包括柔性形变部和防护装置,防护装置设于柔性形变部远离第一密闭腔的一侧,第一密闭腔的腔体壁用于与柔性形变部和防护装置围合形成腔体的侧壁和/或防护装置上设有通气孔,通气孔用于连通腔体与第二密闭腔。这样,防护装置可以保护柔性形变部免受损伤、破坏。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附图说明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并且连同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图1是本专利技术声学装置一个实施例的剖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声学装置另一个实施例的爆炸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声学装置另一个实施例中上壳与钢片的装配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声学装置另一个实施例的俯视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声学装置的图4实施例的沿A-A方向的剖视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声学装置的图4实施例的沿B-B方向的剖视图附图标号说明:10为上壳,101为钢片,102为网布,103为出声孔,104为通气孔,105为安装孔,106为支撑部,107为安装槽,11为振膜,12为发声单元,13为FPC,14为下壳,141为开口,21为第一壳体,211为均压孔,22为第二壳体,31为第一密闭腔,32为第二密闭腔。具体实施方式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绝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例子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例子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声学装置,用于电子设备上发声。如图1-5所示,该声学装置包括发声单元12,其中,发声单元12为微型发声单元12,更具体的,发声单元12为微型的动圈式扬声器。发声单元12一般包括壳体和容置固定在壳体中的振动系统和磁路系统,振动系统包括固定在壳体上的振动膜片和结合在振动膜片上的音圈,磁路系统形成有磁间隙,音圈设置于该磁间隙中,音圈通入交流电后在磁场中做上下往复运动,从而带动振动膜片振动发声。本专利技术的声学装置包括第一壳体21,第一壳体21分为上壳10和下壳14,上壳10和下壳14围合形成容腔,发声单元12设于容腔内,发声单元12通过FPC13与外部电路实现电路导通。声学装置上设置有出声孔103,在一个实施例中,上壳10上设有出声孔103,振动膜片前侧的声波通过出声孔103对外辐射,振动膜片后侧的声波留置于声学装置内部。振动膜片与外壳和磁路系统之间形成有腔室,一般在外壳上或者磁路系统上或者两者之间开设有后声孔,振动膜片后侧的声波会通过该后声孔进入声学装置的内部,优选地,后声孔开设于发声单元12的四个角部。本专利技术的发声单元12的振动膜片的振动方向平行于声学装置的厚度方向,有利于声学装置的薄型化设计。在本实施例中,声学装置的下壳14对应发声单元12的位置设有开口141,开口141形状及大小与发声单元12相适配,发声单元12的磁路系统包括导磁轭,导磁体嵌入至开口141中,表现出导磁轭外露于声学装置。进一步地,振动膜片后侧形成第一密闭腔31,第一密闭腔31的腔体壁即上述第一壳体21,第一壳体21上开设有安装孔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声学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发声单元,所述发声单元包括振动膜片,所述声学装置上设置有出声孔,所述振动膜片前侧的声波通过所述出声孔对外辐射;/n所述振动膜片后侧形成第一密闭腔,所述第一密闭腔的腔体壁为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上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上设有覆盖所述安装孔的柔性形变组件,在所述第一密闭腔的外侧设有第二密闭腔,所述柔性形变组件位于所述第一密闭腔和所述第二密闭腔之间,所述第二密闭腔将所述柔性形变部在形变时产生的声波封闭在所述第二密闭腔内;/n所述柔性形变组件包括柔性形变部和防护装置,所述防护装置设于所述柔性形变部远离所述第一密闭腔的一侧,所述防护装置、所述柔性形变部与所述第一壳体之间围合形成腔体,所述腔体具有与柔性形变部正对的顶壁部分和与顶壁部分连接的侧壁部分,在所述侧壁部分上设有通气孔,所述通气孔用于连通所述腔体与所述第二密闭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声学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声单元,所述发声单元包括振动膜片,所述声学装置上设置有出声孔,所述振动膜片前侧的声波通过所述出声孔对外辐射;
所述振动膜片后侧形成第一密闭腔,所述第一密闭腔的腔体壁为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上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上设有覆盖所述安装孔的柔性形变组件,在所述第一密闭腔的外侧设有第二密闭腔,所述柔性形变组件位于所述第一密闭腔和所述第二密闭腔之间,所述第二密闭腔将所述柔性形变部在形变时产生的声波封闭在所述第二密闭腔内;
所述柔性形变组件包括柔性形变部和防护装置,所述防护装置设于所述柔性形变部远离所述第一密闭腔的一侧,所述防护装置、所述柔性形变部与所述第一壳体之间围合形成腔体,所述腔体具有与柔性形变部正对的顶壁部分和与顶壁部分连接的侧壁部分,在所述侧壁部分上设有通气孔,所述通气孔用于连通所述腔体与所述第二密闭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声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孔设于所述第一壳体的侧壁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声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孔由所述防护装置和所述第一壳体的侧壁共同围合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声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孔内设有支撑部,所述柔性形变部和所述防护装置均固定于所述支撑部,所述柔性形变部和所述防护装置分别位于所述支撑部的两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声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向所述第一密闭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同雁陈阿亮
申请(专利权)人: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