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054714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7 15:2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在多个触头的另一端形成有与基板的信号电极相连接的第1基板连接部。在壳中,上板覆盖基板上的多个触头的整体。侧板在第1基板连接部的排列方向(x轴方向)上的两端挡住上板和基板之间,在该侧板的与基板相对的边缘部形成有与基板的接地电极相连接的第2基板连接部。在从接触部观察时,背板在第1基板连接部的前方挡住上板和基板之间,在该背板的与基板(2)相对的边缘部形成有与基板的接地电极相连接的第3基板连接部。

Electrical connec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连接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连接器。
技术介绍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将接地用的壳形成为覆盖外壳的上表面、下表面及两侧面的电连接器。采用该电连接器,由于能够将外壳内的线缆相对于外壳的上表面、下表面及两侧面中的任一个方向电屏蔽,因此能够提升电磁波干扰的防止效果。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322470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但是,针对上述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电连接器而言,在将线缆和基板连接在一起的端子中,与基板相连接的基板连接部暴露于外部。该基板连接部是传输信号的信号传输线路的一部分。因而,存在噪声从该基板连接部向外部泄漏或者噪声从外部混入于信号线的风险。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更可靠地防止噪声从基板连接部向外部泄漏并且防止噪声从外部混入于基板连接部的电连接器。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电连接器包括:导电性的多个触头,该多个触头分别与连接对象的多个信号传输构件相对应地在一个方向上排列,在该触头的一端形成有与所述信号传输构件相接触的接触部,在该触头的另一端形成有与基板的信号电极相连接的第1基板连接部;绝缘性的外壳,其用于保持所述触头;以及导电性的壳,其与所述基板的接地电极相连接并且与所述连接对象的接地构件相接触,所述壳具有:上板,其覆盖所述基板上的所述多个触头的整体;侧板,其在所述第1基板连接部的排列方向上的两端挡住所述上板和所述基板之间,在该侧板的与所述基板相对的边缘部形成有与所述基板的接地电极相连接的第2基板连接部;以及背板,在从所述接触部观察时,该背板在所述第1基板连接部的前方挡住所述上板和所述基板之间,在该背板的与所述基板相对的边缘部形成有与所述基板的接地电极相连接的第3基板连接部。在该情况下,也可以是,所述第3基板连接部沿着所述第1基板连接部的排列方向等间隔地排列有多个。此外,也可以是,所述背板与所述上板相连结,在所述背板和所述上板的连结部分处,沿着所述第1基板连接部的排列方向等间隔地设有多个贯通孔。也可以是,在所述外壳设有供所述连接对象插入的插入口,作为所述壳,其具备:第1壳,其包含所述上板、所述侧板及所述背板,该第1壳与所述基板的接地电极相连接并且在所述插入口内与所述连接对象的接地构件相接触;以及第2壳,其插入于所述基板和所述多个触头中的除所述第1基板连接部之外的部分之间,该第2壳与所述基板的接地电极相连接并且在所述插入口内与所述连接对象的接地构件相接触。也可以是,本专利技术的电连接器具备一对卡定构件,该一对卡定构件分别设在所述多个触头的排列方向上的两端,并且用于与插入到所述插入口的所述连接对象卡定,所述第1壳、所述第2壳及所述卡定构件由同一个板状构件形成。也可以是,所述一对卡定构件分别在所述触头的排列方向上的两端配置为与所述侧板重叠。专利技术的效果采用本专利技术,能够设为利用与基板的接地电极相连接的导电性的壳的构成要素即上板、侧板及背板来包围触头中的与基板的信号电极相连接的第1基板连接部的状态。由此,能够在上板、侧板及背板处使因捕捉到的噪声而产生的电流成分迅速地向接地电极流动,因此能够更可靠地防止噪声从第1基板连接部向外部泄漏并且防止噪声从外部混入于第1基板连接部。附图说明图1A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的电连接器的外观的立体图之1。图1B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的电连接器的外观的立体图之2。图2A是表示将信号传输介质插入之前的电连接器的外观的立体图。图2B是表示将信号传输介质插入后的状态下的电连接器的外观的立体图。图3A是图1A的A部分的放大图。图3B是自图3A除去了壳的状态下的图。图4A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的电连接器的主视图。图4B是图4A的B-B线剖视图。图4C是图4A的B-B线剖视立体图之1。图4D是图4A的B-B线剖视立体图之2。图5A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的电连接器的主视图。图5B是图5A的C-C线剖视图。图5C是图5A的D-D线剖视图。图6A是表示锁定构件与信号传输介质的定位部卡合的情形的第1图。图6B是表示锁定构件与信号传输介质的定位部卡合的情形的第2图。图6C是表示锁定构件与信号传输介质的定位部卡合的情形的第3图。图7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2的电连接器的外观的立体图。附图标记说明1A、1B、电连接器;2、基板;2a、信号电极;2b、接地电极;3、信号传输介质;3a、信号线;3b、3c、接地传输路径;3d、3e、3f、3g、绝缘部;3h、定位部;10、触头;10a、第1基板连接部;10b、接触部;10c、可动梁;11、外壳;11a、插入口;12A、12B、壳;12a、上壳;12a1、上板;12a2、侧板;12a3、背板;12a4、侧板;12b、下壳;12c、贯通孔;13、锁定构件;13a、卡定爪;13b、操作部;20、第2基板连接部;21、第3基板连接部;22、第4基板连接部;23、第5基板连接部;30、31、壳弹簧部;40、41、42、连结部;45、贯通孔;WB1、信号导电路径;WB2、WB3、接地导电路径。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详细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在全部图中,对相同或者相当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实施方式1.首先,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进行说明。如图1A和图1B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1A安装于基板2,另一方面,如图2A和图2B所示供作为连接对象的信号传输介质3插入。信号传输介质3是挠性扁平线缆(FFC)或者挠性印刷电路板(FPC)等平板状的用于传输信号的介质。电连接器1A用于将基板2和信号传输介质3电连接在一起。具体地讲,电连接器1A将基板2的信号电极2a和信号传输介质3的信号线(信号传输构件)3a电连接在一起(参照图5B),并且将基板2的接地电极2b和信号传输介质3的接地传输路径3b、3c电连接在一起(参照图5C)。电连接器1A与基板2和信号传输介质3一同形成用于传输信号的信号传输线路。电连接器1A能防止噪声自该信号传输线路向外部泄漏并且能防止噪声自外部混入于信号传输线路。电连接器1A包括成为信号传输线路的一部分的触头10、作为电连接器1A的壳体的外壳11、以及作为噪声屏蔽构件的壳12A。触头10由弯折形成的例如金属形成,其是沿y轴方向延伸的细长状的导电性的构件(参照图5B)。触头10配置于被壳12A包围的空间,如图1A、图1B及图3A所示,仅能够在壳12A的微小的间隙处自外部确认触头10。如图3B所示,在触头10的一端(+y端)设有第1基板连接部10a。利用软钎焊将第1基板连接部10a与基板2的信号电极2a电连接在一起。触头10在第1基板连接部10a处与基板2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连接器,其中,/n该电连接器包括:/n导电性的多个触头,该多个触头分别与连接对象的多个信号传输构件相对应地在一个方向上排列,在该触头的一端形成有与所述信号传输构件相接触的接触部,在该触头的另一端形成有与基板的信号电极相连接的第1基板连接部;/n绝缘性的外壳,其用于保持所述触头;以及/n导电性的壳,其与所述基板的接地电极相连接并且与所述连接对象的接地构件相接触,/n所述壳具有:/n上板,其覆盖所述基板上的所述多个触头的整体;/n侧板,其在所述第1基板连接部的排列方向上的两端挡住所述上板和所述基板之间,在该侧板的与所述基板相对的边缘部形成有与所述基板的接地电极相连接的第2基板连接部;以及/n背板,在从所述接触部观察时,该背板在所述第1基板连接部的前方挡住所述上板和所述基板之间,在该背板的与所述基板相对的边缘部形成有与所述基板的接地电极相连接的第3基板连接部。/n

【技术特征摘要】
20180628 JP 2018-1233011.一种电连接器,其中,
该电连接器包括:
导电性的多个触头,该多个触头分别与连接对象的多个信号传输构件相对应地在一个方向上排列,在该触头的一端形成有与所述信号传输构件相接触的接触部,在该触头的另一端形成有与基板的信号电极相连接的第1基板连接部;
绝缘性的外壳,其用于保持所述触头;以及
导电性的壳,其与所述基板的接地电极相连接并且与所述连接对象的接地构件相接触,
所述壳具有:
上板,其覆盖所述基板上的所述多个触头的整体;
侧板,其在所述第1基板连接部的排列方向上的两端挡住所述上板和所述基板之间,在该侧板的与所述基板相对的边缘部形成有与所述基板的接地电极相连接的第2基板连接部;以及
背板,在从所述接触部观察时,该背板在所述第1基板连接部的前方挡住所述上板和所述基板之间,在该背板的与所述基板相对的边缘部形成有与所述基板的接地电极相连接的第3基板连接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中,
所述第3基板连接部沿着所述第1基板连接部的排列方向等间隔地排列有多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室昌孝
申请(专利权)人:第一精工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