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夹纤垫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046759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7 14: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夹纤垫条,包括骨架、包裹层和夹纤层,所述包裹层包裹在所述骨架外表面,所述夹纤层包括纤粒或纤网,所述夹纤层设置在所述包裹层内,并沿着所述包裹层的长度方向延伸。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垫条还设有若干凸起结构,有效的减少了与型材的接触面积,有利于型材在垫条表面上的移动,方便适当调整同一垫条上相邻两个型材之间的间距,采用不同材料的夹纤层与垫条的混合结构,能实现高强度的拉伸,能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使用,也使得垫条的耐磨程度大大提升。

A kind of fiber-reinforced cushion strip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夹纤垫条
本技术涉及金属加工配件
,尤其涉及一种夹纤垫条。
技术介绍
垫条分为防撞垫条、间隔垫条等,其作用是通过垫条间隔相邻两个产品(或产品与框架)之间的距离,但现有的垫条中大多运用单纯的橡胶棒或毛毡,使用多次后橡胶棒或毛毡都会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甚至不能继续重复使用。现有的垫条的可拉伸的强度不满足特定情况下的使用。而且在使用的过程中,由于机械性的拉扯容易造成毁坏垫条的表面质量,造成垫条的包裹层通洞,引起间隔的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垫条,能有效减少型材与垫条之间的接触面积,有利于型材在垫条表面上的移动,方便适当调整同一垫条上相邻两个型材之间的间距。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夹纤垫条,包括骨架、包裹层和夹纤层,所述包裹层包裹在所述骨架外表面,所述夹纤层设置在所述包裹层内或设置在所述包裹层的外表面,所述夹纤层沿着所述包裹层的长度方向延伸。进一步的,所述夹纤层包括纤粒或纤网。进一步的,所述纤粒混合设置在所述包裹层中。进一步的,所述纤网边框与所述包裹层的外表面边框平行,并沿着所述包裹层的长度方向延伸。进一步的,所述纤网设置在所述包裹层内部且在所述纤网内外两侧的所述包裹层对称分布。进一步的,所述纤网包裹设置在所述包裹层外。进一步的,所述骨架的中部形成若干个空腔部,所述空腔部沿着所述骨架的长度方向延伸。进一步的,所述骨架的空腔部内包括四个对称设置的通孔部和三个支撑部,四个所述通孔部分设在所述骨架长度方向的两侧上,四个所述通孔部通过所述支撑部连接在一起,四个所述通孔部和支撑部沿着所述骨架的长度方向延伸。进一步的,所述包裹层包括上顶部和下底部以及两个圆弧部,所述上顶部与所述下底部上下相对的两侧分别通过所述圆弧部连接在一起。进一步的,所述垫条为扁平的长条状且所述垫条两端均设有端盖。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中空结构的设有,实现了自身垫条减重的目的;垫条有效的减少了型材之间的直接接触;通过扁平长条状的设计,极大方便了型材的平稳放置;采用不同材料的夹纤层与垫条的混合结构,能实现高强度的拉伸,能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使用;垫条的包裹层中加入了夹纤层,使得垫条的耐磨程度大大提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垫条中加入纤粒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垫条中纤网设置在包裹层外表面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垫条中纤网设置在包裹层内部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其中,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表示的仅是示意图,而非实物图,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地说明本技术的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本技术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组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实施例1提供一种夹纤垫条,包括骨架2、包裹层1和夹纤层,所述包裹层1包裹在所述骨架2外表面,所述夹纤层设置在所述包裹层1内或设置在所述包裹层的外表面,所述夹纤层沿着所述包裹层1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夹纤层包括纤粒6或纤网5。具体的,所述骨架2的截面形状为椭圆形,所述包裹层沿着所述骨架2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骨架2的中部形成空腔部,所述空腔部沿着所述骨架2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空腔部在宽度方向上的左侧和右侧均设置圆弧平滑过渡,所述圆弧沿着所述骨架2的长度方向延伸。此外,所述包裹层1沿着所述骨架2的外表面包围整个所述骨架2的周面。且所述包裹层1通过套接或粘接的方式与所述骨架2的外表面紧密贴合。所述包裹层1包括上顶部和下底部以及两个圆弧部,所述上顶部与所述下底部上下平行设置。所述上顶部与所述下底部的上下相对的两侧分别通过所述圆弧部连接在一起。所述骨架2的中部形成若干个空腔部,所述空腔部沿着所述骨架2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骨架2的空腔部内包括四个对称设置的通孔部3和三个支撑部4,四个所述通孔部3分设在所述骨架2长度方向的两侧上,四个所述通孔部3通过所述支撑部4连接在一起,四个所述通孔部3和支撑部4沿着所述骨架2的长度方向延伸。具体的,采用了中空的空腔部设计,不仅极大的节省了所述骨架2所采用的材料,还具有质量轻盈、易于携带的优点。同时,所述空腔部的壁厚处处相等,亦即所述骨架2的主体处处等厚,所述骨架2为一体成型。所述包裹层1包括上顶部和下底部以及两个圆弧部,所述上顶部与所述下底部上下相对的两侧分别通过所述圆弧部连接在一起。所述支撑部4的上部同时与四个所述通孔部3的上部内侧面固定连接,其下部同时与四个所述通孔部3的下部内侧面固定连接。四个所述通孔部3和三个所述支撑部4优选通过挤压成型的方式一体成型。四个所述通孔部3之间通过所述支撑部4对称地连接在一起,四个所述通孔部3分设在所述骨架2长度方向的两侧上。各个所述通孔部3沿着所述骨架2的长度方向延伸,且其延伸的长度与所述骨架2的长度相等。所述支撑部4沿着所述骨架2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骨架2的长度与所述包裹层1的长度相等。为了与所述包裹层1紧密贴合,四个所述通孔部3的宽度方向上的左右两外侧均设置弧形部,各个所述弧形部的上下两端分别与对应的所述通孔部3的上下两侧平滑过渡。所述弧形部与所述包裹层1的圆弧部相互匹配。所述垫条为扁平的长条状且所述垫条两端均设有端盖。具体的,所述垫条还包括端盖,所述端盖设置于本实施例所述垫条的两端。所述端盖包括端盖头和四个用于与各个所述通孔部3连接的插脚,所述端盖头与四个所述插脚分设在所述端盖的两端。四个所述插脚分别对应地插入四个所述通孔部3内。当所述端盖与所述垫条连接时,所述端盖头靠近所述插脚一端端面与所述垫条的端面紧密贴合。所述端盖头外周面与所述垫条对应的外表面平齐。所述插脚与所述通孔部3的形状、大小相互匹配,四个所述插脚的位置与四个所述通孔部3一一对应,方便各个所述插脚插入所述通孔部3后不会在所述通孔部3内来回晃动,防止所述端盖头与所述垫条脱离。所述端盖优选为柔性的材质一体成型制成,例如橡胶、硅橡胶、氟橡胶等等。实施例2,如图1所示,在上述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夹纤层采用纤粒6。所述纤粒6混合设置在所述包裹层1中。具体的,所述纤粒6包括但不局限以下几种,如:玻璃纤粒、棉纤粒、陶瓷粉等等。所述纤粒6混合在所述包裹层1中,所述纤粒均匀的分布在所述包裹层1中,说得所述包裹层1胶层整体的耐撕扯强度得到了增强。另外,加入所述包裹层1中的所述棉纤粒,有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夹纤垫条,包括骨架(2)、包裹层(1)和夹纤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裹层(1)包裹在所述骨架(2)外表面,所述夹纤层设置在所述包裹层(1)内或设置在所述包裹层的外表面,所述夹纤层沿着所述包裹层(1)的长度方向延伸。/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夹纤垫条,包括骨架(2)、包裹层(1)和夹纤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裹层(1)包裹在所述骨架(2)外表面,所述夹纤层设置在所述包裹层(1)内或设置在所述包裹层的外表面,所述夹纤层沿着所述包裹层(1)的长度方向延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夹纤垫条,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纤层包括纤粒(6)或纤网(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夹纤垫条,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粒(6)混合设置在所述包裹层(1)中。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夹纤垫条,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网(5)边框与所述包裹层(1)的外表面边框平行,并沿着所述包裹层(1)的长度方向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夹纤垫条,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网设置在所述包裹层(1)内部且在所述纤网(5)内外两侧的所述包裹层(1)对称分布。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夹纤垫条,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志成
申请(专利权)人:四会市研创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