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气缸气动油压单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046618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7 14: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双气缸气动油压单元,包括油压气缸一、油压气缸二、油箱、油路块一、油路块二、油路和换向阀,所述油箱与所述油路块一、所述油路块二连接,所述油路块一与所述油压气缸一连接,所述油路块二与所述油压气缸二连接,所述油路分别与所述油路块一和所述油路块二连接,所述油路与所述换向阀连接,所述油路包括过滤器、单向阀一、单向阀二、单向阀三和单向阀四,所述过滤器与所述单向阀一连接,所述单向阀一与所述油路块一连接,所述油路块一与所述单向阀二连接,所述过滤器与所述单向阀三连接,所述单向阀三与所述油路块二连接,所述油路块二与所述单向阀四连接。该气动油压单元用电量少、故障率低、寿命长,且输出压力稳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气缸气动油压单元
本技术涉及一种双气缸气动油压单元。
技术介绍
机械设备很多需要使用油压单元进行压力传递或进行正常工作,一般的油压单元使用电机驱动油泵进行泵油工作,在用于机械加工夹具夹紧工作时,产品在加工过程中需要始终处于夹紧状态,故此时电机需要一直运转,持油压,让夹具的油缸处于压紧状态。现有的油压单元为电动机带油泵的形式,用在夹具的夹放动作,只要开机,电机就会通电,不论是加工运行中、装夹中、待机中等情况油压电机始终在运行,即耗电中。电机的持续运转,除耗电以外,还会存在以下情况,机械磨损,油温升高,致使机器报警,无法继续运转;油温长期处于高温状态,加速油质老化,需要定期换油;密封老化,漏油,油泵磨损更换;电机发热烧坏更换,电机轴承磨损更换,电机风扇积灰清理。另外,一般油泵与电机采用插入式直联的方式,这种方式结构简单,但是长期运转之后,电机轴内孔的键槽容易磨坏,导致电机报废,而且油泵与电机脱离困难,维修非常耗时。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现有技术的缺点,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气缸气动油压单元,该油压单元以双气缸代替电机和油泵,减少了设备的耗电量,节约了油压单元的运行成本。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双气缸气动油压单元,包括油压气缸一、油压气缸二、油箱、油路块一、油路块二、油路和换向阀,所述油箱与所述油路块一、所述油路块二连接,所述油箱用于盛放油压单元工作所需要的油,所述油路块一与所述油压气缸一连接,所述油路块一用于将油室一内的油分成两股,所述油路块二与所述油压气缸二连接,所述油路块二用于将油室二内的油分成两股,所述油路分别与所述油路块一和所述油路块二连接,所述油路用于流通油,所述油路与所述换向阀连接,所述换向阀用于油的流通、切断和换向,所述油路包括过滤器、单向阀一、单向阀二、单向阀三和单向阀四,所述过滤器与所述单向阀一连接,所述过滤器用于过滤从所述油箱流向所述单向阀一和所述单向阀三的油,所述单向阀一与所述油路块一连接,所述油路块一与所述单向阀二连接,所述过滤器与所述单向阀三连接,所述单向阀三与所述油路块二连接,所述油路块二与所述单向阀四连接,所述单向阀一、二、三、四用于控制油的流向。优选地,所述油压气缸一包括气缸盖、气缸、活塞一、推杆一、气缸封、气缸安装板和油室一,所述气缸盖与所述气缸连接,所述气缸盖用于密封所述气缸一端,所述气缸与所述活塞一连接,所述活塞一用于推动所述推杆一运动,所述活塞一与所述推杆一连接,所述推杆一依次穿过所述气缸封、所述气缸安装板和所述油路块一,并伸入所述油室一内,所述推杆一用于调节所述油室一内的压强,所述气缸封用于密封所述气缸,所述气缸安装板用于安装所述气缸封。优选地,所述油压气缸一和所述油压气缸二的结构相同。优选地,所述油路块一包括三通,且所述三通的出口一个与所述油室一连接,另外两个出口与所述油路连接。优选地,所述气缸盖上设有压缩空气口一,且所述气缸封上设有压缩空气口二,所述压缩空气口一通过气管与所述压缩空气口二连接,所述压缩空气口一和所述压缩空气口二用于向所述气缸内提供压缩空气。优选地,还包括油箱盖,所述油箱盖与所述油箱连接,所述油箱盖既可以用于防止油从所述油箱中出来,又可以防止杂质落入所述油箱内。优选地,还包括密封圈,所述密封圈位于所述气缸封和所述推杆一之间,所述密封圈用于防止所述推杆一和所述气缸封连接不紧密。该油压单元工作时,压缩空气通过压缩空气口一和压缩空气口二进入油压气缸一,推动活塞一上行,油室一内产生负压,油箱内的油经过过滤器流向单向阀一,再经过油路进入油室一,机床电控信号控制活塞一下行,油室一内的油在推杆一的作用下,经过油路块一,通过单向阀二及换向阀,作用于其他结构上,油压气缸二的动作较油压气缸一的动作晚一个冲程,在油压气缸一做功时,油压气缸二处于待机状态,当油压气缸一下行到底部之前,有部分形成提前量,油压气缸二开始工作,活塞二下行,推杆二下降,油室二内的油经过油路块二,通过单向阀四和换向阀,同样作用于其他结构上。这样油压气缸一和油压气缸二交替工作,使整个油压单元处于有压力的状态,确保油压单元始终保持有压状态。综上所述,本技术的一种双气缸气动油压单元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减少了设备的用电损耗,降低了设备的故障率,节约了设备的运行成本;通过电控使两个气缸交替工作,减少了该油压单元输出压力的波动,增加了设备工作时的稳定性;两气缸交替工作,使液压油有部分的不做功时间,使液压油散热,降低了液压油的温度,延长了液压油的使用寿命;油温升高速度慢,增加了油压单元的运行时间。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双气缸气动油压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油路块一的结构示意图,用于显示油路块一内的三通结构,虚线部分为三通的部分轮廓图。1、油压气缸一;2、油压气缸二;3、油箱;4、油路块一;5、油路块二;6、油路;7、换向阀;8、过滤器;9、单向阀一;10、单向阀二;11、单向阀三;12、单向阀四;13、气缸盖;14、气缸;15、活塞一;16、推杆一;17、气缸封;18、气缸安装板;20、油室一;21、油室二;22、三通;23、压缩空气口一;21、压缩空气口二;25、油箱盖;26、密封圈;27、活塞二;28、推杆二。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请参阅图1和图2。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技术可实施的范畴。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设计一种双气缸气动油压单元,包括油压气缸一1、油压气缸二2、油箱3、油路块一4、油路块二5、油路6和换向阀7,所述油箱3与所述油路块一1、所述油路块二2连接,所述油箱3用于盛放油压单元工作所需要的油,所述油路块一4与所述油压气缸一1连接,所述油路块一4用于将油室一20内的油分成两股,所述油路块二5与所述油压气缸二2连接,所述油路块二5用于将油室二21内的油分成两股,所述油路6分别与所述油路块一4和所述油路块二5连接,所述油路6用于流通油,所述油路6与所述换向阀7连接,所述换向阀7用于油的流通、切断和换向,所述油路6包括过滤器8、单向阀一9、单向阀二10、单向阀三11和单向阀四12,所述过滤器8与所述单向阀一9连接,所述过滤器8用于过滤从所述油箱3流向所述单向阀一9和所述单向阀三11的油,所述单向阀一9与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气缸气动油压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油压气缸一、油压气缸二、油箱、油路块一、油路块二、油路和换向阀,所述油箱与所述油路块一、所述油路块二连接,所述油路块一与所述油压气缸一连接,所述油路块二与所述油压气缸二连接,所述油路分别与所述油路块一和所述油路块二连接,所述油路与所述换向阀连接,所述油路包括过滤器、单向阀一、单向阀二、单向阀三和单向阀四,所述过滤器与所述单向阀一连接,所述单向阀一与所述油路块一连接,所述油路块一与所述单向阀二连接,所述过滤器与所述单向阀三连接,所述单向阀三与所述油路块二连接,所述油路块二与所述单向阀四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气缸气动油压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油压气缸一、油压气缸二、油箱、油路块一、油路块二、油路和换向阀,所述油箱与所述油路块一、所述油路块二连接,所述油路块一与所述油压气缸一连接,所述油路块二与所述油压气缸二连接,所述油路分别与所述油路块一和所述油路块二连接,所述油路与所述换向阀连接,所述油路包括过滤器、单向阀一、单向阀二、单向阀三和单向阀四,所述过滤器与所述单向阀一连接,所述单向阀一与所述油路块一连接,所述油路块一与所述单向阀二连接,所述过滤器与所述单向阀三连接,所述单向阀三与所述油路块二连接,所述油路块二与所述单向阀四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气缸气动油压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压气缸一包括气缸盖、气缸、活塞一、推杆一、气缸封、气缸安装板和油室一,所述气缸盖与所述气缸连接,所述气缸与所述活塞一连接,所述活塞一与所述推杆一连接,所述推杆一依次穿过所述气缸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慎勇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新和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