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野外救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045285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7 13:59
本公开提供一种野外救生装置,其包括救生装置主体和手持信号发射器;救生装置主体包括:至少部分采用中空结构的柱体,以及放置在所述柱体内中空结构处的可折叠帐篷,除此之外还可包括:信号收发系统、太阳能发电组件、求救报警灯组、烟雾报警器、蓄电池、储物空间和灯头;所述柱体侧面靠近所述中空结构处设有开口,所述帐篷的部分固定在所述柱体内,而其余部分能够从所述开口中拉出并支撑于地面以形成帐篷的内部空间。本公开提出了一种可放置于公路边且集成有帐篷的救生柱,帐篷采用折叠式结构,平常可收纳于柱体内部,需要时可从柱体上的开口中拉出,并快速支撑成帐篷,为求救者提供庇护所,从而争取救援时间,极大地提高了求救者的救援存活率。

A field lifesav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野外救生装置
本公开涉及野外救援
,具体涉及一种野外救生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汽车制造技术的飞速发展,各国汽车保有量逐年增加,导致公路交通事故频发。当公路上发生交通事故时,为了使伤者尽快得到救助,现有技术提出了多种救援方案。然而,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的救援方案仅从发送求救信号的角度出发,使救援人员尽快找到伤者,而忽略了伤者在得到救助之前这段时间内的防护。例如,若遭遇恶劣天气,伤者因找不到遮风挡雨之处而导致伤口迅速恶化,或者体力严重透支,不利于后续救援,严重时还可能导致伤者在等待救援的过程中死亡。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需要在路边设置带有帐篷的应急装置,然而,现有应急装置中的帐篷为组装式帐篷,具有以下几个缺点:不便于组装,需要先将帐篷杆穿进篷布上的杆套里,由帐篷杆撑起整个篷布后,再将所有帐篷杆的支脚分别固定在地面上,导致使用者要耗费较长时间才能搭建起来,这对于受伤较为严重的使用者来说很难完成;不便于收纳,使用完毕需要帐篷杆与篷布拆分后再收纳。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至少部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而完成了本公开。解决本公开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公开提供一种野外救生装置,其包括救生装置主体;所述救生装置主体包括:至少部分采用中空结构的柱体,以及放置在所述柱体内中空结构处的可折叠帐篷;所述柱体侧面靠近所述中空结构处设有开口,所述帐篷的部分固定在所述柱体内,而其余部分能够从所述开口中拉出并支撑于地面以形成帐篷的内部空间。本公开提出了一种可放置于公路边且集成有帐篷的救生柱,帐篷采用折叠式结构,平常可收纳于柱体内部,需要时可直接从柱体上的开口中拉出,并快速支撑成帐篷,能迅速为求救者提供庇护所,从而争取救援时间,极大地提高了求救者的救援存活率。可选地,所述柱体下部采用中空结构以容纳所述帐篷,所述开口为沿所述柱体高度方向延伸的狭长开口;所述帐篷包括:可折叠帐篷架和覆盖且固定在所述帐篷架上的篷布;所述篷布的一条侧边固定在所述柱体内;所述帐篷架包括:一端与所述柱体上的狭长开口的顶端铰接的旋转杆,以及一端通过三通接头与所述旋转杆的另一端连接的两侧杆,且所述侧杆的另一端能够与地面固定。可选地,所述旋转杆包括至少两段子旋转杆,相邻两段子旋转杆的端部通过两通接头连接;所述侧杆包括至少两段子侧杆,相邻两段子侧杆的端部通过两通接头连接。可选地,所述救生装置主体还包括:信号收发系统;所述信号收发系统包括:设置在所述柱体上的信号发射器和信号接收器;所述信号接收器与所述信号发射器电连接,用于以无线的方式接收求救信号并传输至所述信号发射器;所述信号发射器内置地址编码,用于将求救信号连同所述地址编码以无线的方式发送至救援中心。可选地,所述救生装置主体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柱体顶部的太阳能发电组件;所述太阳能发电组件与所述信号收发系统电连接。可选地,所述救生装置主体还包括:求救报警灯组;所述求救报警灯组与所述太阳能发电组件电连接;所述信号接收器还用于在接收到求救信号时,接通所述求救报警灯组的电路回路;和/或,所述救生装置主体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柱体上的烟雾报警器,所述烟雾报警器分别与所述太阳能发电组件和所述信号发射器电连接,用于在感应到烟雾时向所述信号发射器输出火警信号;所述信号发射器用于将所述火警信号连同所述地址编码以无线的方式发送至救援中心。可选地,所述救生装置主体还包括与所述太阳能发电组件电连接的蓄电池;所述柱体上部采用中空结构以容纳所述蓄电池。可选地,所述野外救生装置还包括手持信号发射器,所述手持信号发射器用于以无线的方式发射求救信号。可选地,所述柱体的中部设有储物空间,其内放置有饮用水、食物、药物,以及与所述太阳能发电组件电连接的充电接口。可选地,所述救生装置主体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柱体顶部,并与所述太阳能发电组件电连接的灯头。附图说明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救生装置主体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手持信号发射器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可折叠帐篷的展开示意图。图中:1-太阳能发电组件;2-第一求救报警灯组;3-信号发射器;4-柱体;5-蓄电池;6-第二求救报警灯组;7-信号接收器;8-储物空间;9-可折叠帐篷;10-指示灯;11-求救键;12-关闭键;13-铰接件;14-旋转杆;15-三通接头;16-镂空处;17-两通接头;18-侧杆;19-弧线。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公开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公开作进一步详细描述。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野外救生装置,其包括救生装置主体。如图1所示,所述救生装置主体包括:至少部分采用中空结构的柱体4,以及放置在柱体4内中空结构处的可折叠帐篷9。柱体4侧面靠近所述中空结构处设有开口,帐篷9的部分固定在柱体4内,而其余部分能够从所述开口中拉出并支撑于地面以形成帐篷的内部空间。其中,柱体4部分空心,用于帐篷折叠时收入,其余部分可为实心,以保证柱体4的稳定性。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可放置于公路边且集成有帐篷的救生柱,帐篷采用折叠式结构,平常可收纳于柱体内部,需要时可直接从柱体上的开口中拉出,并快速支撑成帐篷,能迅速为求救者提供庇护所,从而争取救援时间,极大地提高了求救者的救援存活率。具体地,柱体4下部采用中空结构以容纳帐篷9,且柱体4上的开口可以为沿柱体4高度方向延伸的狭长开口,而柱体4下部挖空后呈现出弧线19。所述狭长开口既便于帐篷取放,又能减轻外界环境对帐篷的侵蚀,延长帐篷的使用寿命。当然,为了更好地保护帐篷,还可以在柱体4上的狭长开口处设置可开合的门,开合方式可以为滑动开合,也可以为转动开合。如图3所示,帐篷9包括:可折叠帐篷架和覆盖且固定在帐篷架上的篷布。篷布的一条侧边固定在柱体内。帐篷架包括旋转杆14和两侧杆18,且旋转杆14和侧杆18均与篷布固定。旋转杆14的一端与柱体4上的狭长开口的顶端通过铰接件13铰接,两侧杆18的一端通过三通接头15与旋转杆14的另一端连接,且两侧杆18的另一端都能够与地面固定。其中,三通接头15中任意两通之间呈90°,其材质可以为塑料;侧杆18可采用具有一定重量的金属杆,以起到更好的固定作用。篷布覆盖在由旋转杆14和两侧杆18支撑而形成的空间外部,具体包括:由旋转杆14、左侧杆18和篷布固定在柱体4内那条侧边构成的左侧面、由旋转杆14、右侧杆18和篷布固定在柱体4内那条侧边构成的右侧面、由左右两侧杆18构成的正面,以及分别与左侧面、右侧面和正面相接的底面。篷布可采用防水、防火、防腐蚀材料制成。本实施例中,由于篷布的一条侧边固定在柱体内,当帐篷架与篷布的其余部分从柱体上的狭长开口拉出时,篷布的固定在柱体内的这条侧边也起到了部分支撑作用,其与旋转杆和两侧杆一起支撑起整块篷布,并形成帐篷的内部空间。可折叠帐篷9的使用方式具体为:需要使用帐篷时,先将旋转杆14、两侧杆18以及篷布一起从柱体4上的狭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野外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救生装置主体;所述救生装置主体包括:至少部分采用中空结构的柱体,以及放置在所述柱体内中空结构处的可折叠帐篷;所述柱体侧面靠近所述中空结构处设有开口,所述帐篷的部分固定在所述柱体内,而其余部分能够从所述开口中拉出并支撑于地面以形成帐篷的内部空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野外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救生装置主体;所述救生装置主体包括:至少部分采用中空结构的柱体,以及放置在所述柱体内中空结构处的可折叠帐篷;所述柱体侧面靠近所述中空结构处设有开口,所述帐篷的部分固定在所述柱体内,而其余部分能够从所述开口中拉出并支撑于地面以形成帐篷的内部空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野外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柱体下部采用中空结构以容纳所述帐篷,所述开口为沿所述柱体高度方向延伸的狭长开口;所述帐篷包括:可折叠帐篷架和覆盖且固定在所述帐篷架上的篷布;所述篷布的一条侧边固定在所述柱体内;所述帐篷架包括:一端与所述柱体上的狭长开口的顶端铰接的旋转杆,以及一端通过三通接头与所述旋转杆的另一端连接的两侧杆,且所述侧杆的另一端能够与地面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野外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杆包括至少两段子旋转杆,相邻两段子旋转杆的端部通过两通接头连接;所述侧杆包括至少两段子侧杆,相邻两段子侧杆的端部通过两通接头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野外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救生装置主体还包括:信号收发系统;所述信号收发系统包括:设置在所述柱体上的信号发射器和信号接收器;所述信号接收器与所述信号发射器电连接,用于以无线的方式接收求救信号并传输至所述信号发射器;所述信号发射器内置地址编码,用于将求救信号连同所述地址编码以无线的方式发送至救援中心。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野外救生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楠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汉能薄膜太阳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