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脚手架连墙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045012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7 13: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脚手架连墙件,利用框架梁或剪力墙浇筑完成后预留下来的穿墙孔洞作为拉结点,包括对拉螺杆、钢管、外螺母、外垫片、内螺母和内垫片,所述对拉螺杆的一端依次穿过穿墙孔洞以及所述内垫片后与内螺母螺纹连接,另一端依次穿过所述钢管以及外垫片后与外螺母螺纹连接。采用本技术方案,各部件之间不需要焊接,所需材料简单,容易获得,且收纳时比较规整节省空间;内、外螺母均在外侧,更便于拆装。

A new type of wall connecting part of scaffol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脚手架连墙件
本技术涉及建筑工程
,尤其涉及一种新型脚手架连墙件。
技术介绍
脚手架的失稳分为整体失稳和局部失稳,整体失稳是脚手架失稳的主要破坏形式。采用连墙件实现的附壁联结,对于加强脚手架的整体稳定性,提高其稳定承载力和避免出现倾倒或坍塌等重大事故具有很重要的作用。采用牢固的连墙方式和简洁适宜的方法,才能保证整个脚手架的安全稳定性和建筑物的质量,从而实现更好的经济效益。建设工程中,脚手架边墙件一般取用预埋构件来作为连墙件的支撑点,这类传统连墙件具有如下缺点:(1)材料可循环利用率低,拆除时,对于预埋构件采用切割、填埋方法进行处理,无法循环再利用;(2)构造复杂、施工繁琐,安装时,要经过定位、预埋、连接,或者定位、钻孔、锚固连接;(3)工时长成本高,施工工序多、施工周期长,因此造成需要的工作量增加,人工成本也相应增加。现在发展出了一些新型连墙件,例如申请号为201420154998.6的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脚手架连墙件以及脚手架连墙结构,包括双头螺柱、钢板、钢管以及外螺母和内螺母,双头螺柱穿过墙体上的安装孔,将钢板与墙体相贴扣紧,并将钢管焊接在钢板上,这样在搭建脚手架的时候就可以利用扣件将钢管与脚手架扣接,实现墙体与脚手架的连接。但它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焊接造成施工现场损坏时补充不便,拆除收纳时比较占空间,螺母拧在钢管内部,不利拆装,亦不能预防扣件窜动时会脱离钢管。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所述的至少一种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脚手架连墙件。本技术为解决其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脚手架连墙件,利用框架梁或剪力墙浇筑完成后预留下来的穿墙孔洞作为拉结点,包括对拉螺杆、钢管、外螺母、外垫片、内螺母和内垫片,所述对拉螺杆的一端依次穿过穿墙孔洞以及所述内垫片后与内螺母螺纹连接,另一端依次穿过所述钢管以及外垫片后与外螺母螺纹连接。采用本技术方案,各部件之间不需要焊接,所需材料简单,容易获得,且收纳时比较规整节省空间;内、外螺母均在外侧,更便于拆装。进一步地,还包括位于所述钢管与墙体之间的钢垫片,所述钢垫片上设置有供所述对拉螺杆穿过的通孔。由此,通过钢垫片增大与墙面的接触面积,不易破坏墙体表面,连墙件也可以安装的更稳定。进一步地,所述钢垫片靠近所述钢管的一端设置有限制所述钢管窜动的钢垫凸块。进一步地,所述外垫片外径大于所述钢管的外径。由此,外垫片与外螺母不但起到固定钢管的作用,同时可以防止扣件安装于钢管后的窜动脱落。进一步地,所述外垫片靠近所述钢管的一端设置有限制所述钢管窜动的外垫凸块。综上所述,本技术提供的新型脚手架连墙件具有如下技术效果:1)各部件之间不需要焊接,所需材料简单,容易获得,且收纳时比较规整节省空间;2)内、外螺母均在外侧,更便于拆装;3)通过钢垫片的设置,连墙件安装的更稳定,亦不易破坏墙体表面;4)通过外垫片的设置,可防止扣件安装于钢管后的窜动脱落;5)通过钢垫凸块与外垫凸块的设置,钢管可以更好的定位及固定。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新型脚手架连墙件的剖视图;图3为图1所示的新型脚手架连墙件的爆炸示意图;图4为图1所示的新型脚手架连墙件与墙体连接的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含义如下:对拉螺杆1,钢管2,外螺母3,外垫片4,外垫凸块41,内螺母5,内垫片6,钢垫片7,钢垫凸块71,扣件8,立杆9,穿墙孔洞10。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技术。参阅图1~图4,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脚手架连墙件,利用框架梁或剪力墙浇筑完成后预留下来的穿墙孔洞10作为拉结点,包括对拉螺杆1、钢管2、外螺母3、外垫片4、内螺母5、内垫片6和钢垫片7,对拉螺杆1的一端依次穿过墙体的穿墙孔洞10以及内垫片6后与内螺母5螺纹连接,另一端依次穿过钢垫片7、钢管2以及外垫片4后与外螺母3螺纹连接;钢垫片7上设置有供对拉螺杆1穿过的通孔,钢垫片7一面贴合钢管2,另一面贴合墙体。钢垫片7的作用是隔开钢管2与墙体的直接接触,防止由于钢管2的截面积过小而破坏墙体的表面,进而造成连墙件的晃动。因此钢垫片7的大小通常由钢管2的外径大小确定,一般而言只需比钢管2的横截面略大即可;钢垫片7的形状也不受限制,为矩形、圆形均可。钢垫片7上的通孔的大小应当满足即方便对拉螺杆1穿过,同时又小于钢管2的内径。为了更好的定位钢管2,钢垫片7靠近钢管2的一端设置有钢垫凸块71,本实施例中,钢垫凸块71为外径与钢管2的内径配合的凸环。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钢垫凸块71可以为内径与钢管2的外径配合的凸环;亦可以为多个圆周分布的且与钢管2的内径或者外径配合的凸起。钢管2根据实际脚手架所用钢管大小或者扣件8的配合大小进行选择,其长度根据规范及脚手架施工方案确定。如图4所示,外螺母3与外垫片4的作用除了固定钢管外,还具有防止扣件8安装于钢管2后的窜动脱落。因此,外垫片4的外径大于钢管2的外径。为了更好的定位钢管2,外垫片4靠近钢管2的一端设置有外垫凸块41,本实施例中,外垫凸块41为外径与钢管2的内径配合的凸环。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外垫凸块41可以为内径与钢管2的外径配合的凸环;亦可以为多个圆周分布的且与钢管2的内径或者外径配合的凸起。如图4所示,本技术的具体安装步骤如下:1、首先将对拉螺杆1的一端穿过墙体上的穿墙孔洞10,在墙体内侧扣上内垫片6并拧上内螺母5;2、在墙体外侧依次扣上钢垫片7、钢管2、外垫片4,并拧紧外螺母3;3、在钢管2上装上扣件8,并将脚手架的立杆9与扣件8连接;4、步骤1和步骤2的顺序可以调换。通过上述步骤,即完成了对脚手架的搭建。综上所述,本技术各部件之间不需要焊接,所需材料简单,容易获得,各部件形状规整,收纳时节省空间;内、外螺母均在外侧,更便于拆装和观察松紧情况;可防止扣件8的窜动脱落;钢管2可以更好的定位及固定。回收的新型脚手架连墙件还可以重复使用。本技术方案所公开的技术手段不仅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所公开的技术手段,还包括由以上技术特征任意组合所组成的技术方案。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脚手架连墙件,利用框架梁或剪力墙浇筑完成后预留下来的穿墙孔洞作为拉结点,其特征在于:包括对拉螺杆、钢管、外螺母、外垫片、内螺母和内垫片,所述对拉螺杆的一端依次穿过穿墙孔洞以及所述内垫片后与内螺母螺纹连接,另一端依次穿过所述钢管以及外垫片后与外螺母螺纹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脚手架连墙件,利用框架梁或剪力墙浇筑完成后预留下来的穿墙孔洞作为拉结点,其特征在于:包括对拉螺杆、钢管、外螺母、外垫片、内螺母和内垫片,所述对拉螺杆的一端依次穿过穿墙孔洞以及所述内垫片后与内螺母螺纹连接,另一端依次穿过所述钢管以及外垫片后与外螺母螺纹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脚手架连墙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所述钢管与墙体之间的钢垫片,所述钢垫片上设置有供所述对拉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棣鹏徐伟亮张晓忠望辉黄智衡赵思远麦炜豪叶浩标赵波斌黎明肖毅森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建筑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