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喷雾除臭的微生物菌剂的活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043192 阅读:6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7 13: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生物除臭装置领域,公开了一种用于喷雾除臭的微生物菌剂的活化装置,包括一级搅拌过滤罐,一级搅拌过滤罐的侧壁开设有筛网孔,一级搅拌过滤罐上设有搅拌电机,搅拌电机的搅拌轴上均匀设有多组桨叶;一级搅拌过滤罐外还套设有二级菌剂循环活化桶,二级菌剂循环活化桶外还设有菌液循环泵,菌液循环泵的进液管与二级菌剂循环活化桶连通,菌液循环泵的出液管连接在一级搅拌过滤罐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微生物菌剂在与大颗粒辅料活化作用之后微生物菌剂分离效果不佳而导致喷雾管道堵塞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喷雾除臭的微生物菌剂的活化装置
本技术属于环保领域,尤其涉及生物除臭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喷雾除臭的微生物菌剂的活化装置。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规模化养殖已成为畜禽养殖业发展的一个趋势。但是,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排出的尿粪及产生的氨气、硫化氢、粪臭素、吲哚、三甲胺、丙烯醛等有害气体不利于畜禽业的可持续发展,它们不仅影响了畜禽正常生长与生产性能,而且也影响着周围居民的生活环境甚至身体健康。畜禽养殖场的臭气主要来自废弃物中蛋白质的厌氧分解,这些废弃物包括畜禽粪尿、皮肤、毛、饲料和垫料。而大部分臭气是粪尿厌氧分解产生的。畜禽排泄物中的有机物主要由碳水化合物和含氮有机物组成,在一定情况下,这些粪便中的蛋白质(含硫)厌氧分解产生大量氨气和硫化氢等臭味气体。目前适用于养殖场的除臭的方法主要有三类:物理法、化学法以及生物法。化学法具有臭气去除效率高等优点,但投入运行成本高,且易产生二次污染;物理法只能吸附或掩弊恶臭气体,不能解决根本问题。生物法是通过微生物的生理代谢将臭味成分进行分解和转化,从根本上达到脱臭的目的。生物法相对其它两种方法具有运行费用低、应用广泛、适合处理多种恶臭气体的优点。生物法的原理是将复合的除臭微生物菌剂均匀的喷洒到养殖舍内,利用粪污中的营养实现菌剂的自我繁殖和臭味物质的减量。但是作为商品化的除臭微生物菌剂,无论是粉状或液态都需要在特定条件下预先进行活化才能达到最佳效果,并且这些菌剂中通常都添加了一些维持生物活性的大颗粒辅料,如麸皮、玉米芯粉等,这类有机物质极易堵塞喷雾管道,不利于直接喷雾使用,需要在菌剂活化过程中将这些有机辅料提前分离,避免管道堵塞。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微生物菌剂在与大颗粒辅料活化作用之后微生物菌剂分离效果不佳导致喷雾管道堵塞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微生物菌剂活化效果更好且与大颗粒辅料分离效果更佳的微生物菌剂的活化装置。本技术所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喷雾除臭的微生物菌剂的活化装置,包括一级搅拌过滤罐,一级搅拌过滤罐的侧壁开设有筛网孔,一级搅拌过滤罐上设有搅拌电机,搅拌电机的搅拌轴上均匀设有多组桨叶;一级搅拌过滤罐外还套设有二级菌剂循环活化桶,二级菌剂循环活化桶外还设有菌液循环泵,菌液循环泵的进液管与二级菌剂循环活化桶连通,菌液循环泵的出液管连接在一级搅拌过滤罐内。进一步地,二级菌剂循环活化桶外还设有外部加热保温层,外部加热保温层包括套设在二级菌剂循环活化桶外部的外壳体,外壳体与二级菌剂循环活化桶之间设有清水,外部加热保温层中还设有用于对清水升温的加热棒。进一步地,二级菌剂循环活化桶内顶部在二级菌剂循环活化桶与一级搅拌过滤罐之间还设有光照补偿灯管。进一步地,二级菌剂循环活化桶内在二级菌剂循环活化桶与一级搅拌过滤罐之间还设有液位提示浮球。进一步地,一级搅拌过滤罐顶部还设有带透明玻璃刻度的进料漏斗,一级搅拌过滤罐底部还连通设有穿出二级菌剂循环活化桶的管道,所述管道的端部设有排渣阀门。进一步地,菌液循环泵的出液管一端设有菌液内部循环管路阀门,所述出液管在菌液循环泵与菌液内部循环管路阀门之间还设有支管,支管端部连接有菌液活化后外排阀门。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中,一级搅拌过滤罐内设置的桨叶对添加了维持生物活性的大颗粒辅料以及微生物菌剂进行搅拌,从而使微生物菌剂活化更加充分,而一级搅拌过滤罐侧壁设置的筛网孔则将大颗粒辅料与菌液进行分离,这样对分离之后的菌液进行使用便避免了辅料堵塞喷雾管道的问题;另外通过设置菌液循环泵将初步分离的菌液再次加入到一级搅拌过滤罐内,一方面使得菌液的过滤效果更佳,另外还使得菌液的活化程度进一步提高。2、本技术中,通过设置保温层,加热棒对清水加热进而提高二级菌剂循环活化桶内菌液的温度,进一步增强了菌液的活性;另外通过设置光照补偿灯管提供光源,保证了光合细菌类除臭菌剂处于最佳活化条件。3、本技术中,通过设置液位提示浮球,对二级菌剂循环活化桶内菌液的液位进行监控,从而更好的控制在配置菌液时清水的加入量以及菌液的排出时的排出量。4、本技术中,通过设置带透明玻璃刻度的进料漏斗,进而更好的控制微生物菌剂以及营养剂等的加入量;而设置排渣阀门便于对使用后的大颗粒辅料进行排出,从而方便后续的使用;另外还设置菌液内部循环管路阀门以及菌液活化后外排阀门,方便在大颗粒辅料和菌液分离之后将菌液进行排出利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俯视示意图;1-一级搅拌过滤罐、2-二级菌剂循环活化桶、3-外部加热保温层、4-进料漏斗、5-搅拌电机、6-桨叶、7-圆锥底及排渣管路、8-排渣阀门、9-菌液循环泵、10-加热棒、11-光照补偿灯管、12-菌液内部循环管路阀门、13-菌液活化后外排阀门、14-液位提示浮球。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介绍,以下文字的目的在于说明本技术,而非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如图1、2所示,本技术包括一级搅拌过滤罐1,一级搅拌过滤罐1顶部设有入料口,一级搅拌过滤罐1的侧壁均匀开设有50-80目左右的筛网孔,一级搅拌过滤罐1顶部中间位置安装有搅拌电机5以及防护罩,搅拌电机5上套设有减速器,搅拌电机5的搅拌轴上均匀设有多组不锈钢材质的桨叶6;一级搅拌过滤罐1外还套设有二级菌剂循环活化桶2,一级搅拌过滤罐1可通过底部设置支柱或者侧壁设置连接柱等方式固定在二级菌剂循环活化桶2上,一级搅拌过滤罐1与二级菌剂循环活化桶2之间的空间为过滤后菌液的储存室,二级菌剂循环活化桶2外还设有菌液循环泵9,菌液循环泵9的进液管与二级菌剂循环活化桶2连通并设置在过滤后菌液的储存室内,菌液循环泵9的出液管连接在一级搅拌过滤罐1内。为了增强菌液的活性,二级菌剂循环活化桶2外还设有外部加热保温层3,外部加热保温层3包括套设在二级菌剂循环活化桶2外部的外壳体,该外壳体采用聚苯乙烯树脂材料进行设置,外壳体与二级菌剂循环活化桶2之间设有清水,外部加热保温层3中还设有用于对清水升温的加热棒10。为了使光合细菌类除臭菌剂处于最佳活化条件,二级菌剂循环活化桶2内顶部在二级菌剂循环活化桶2与一级搅拌过滤罐1之间还设有光照补偿灯管11,该光照补偿灯管11采用无极灯管提供光源。为了对二级菌剂循环活化桶内菌液液位进行监控,二级菌剂循环活化桶2内在二级菌剂循环活化桶2与一级搅拌过滤罐1之间还设有液位提示浮球14。为了方便将使用后的大颗粒辅料排出,一级搅拌过滤罐1顶部还设有带透明玻璃刻度的进料漏斗4,一级搅拌过滤罐1底部还连通设有穿出二级菌剂循环活化桶2的管道7,所述管道7的端部设有排渣阀门8。为了方便在大颗粒辅料和菌液分离之后将菌液进行排出利用,菌液循环泵9的出液管一端设有菌液内部循环管路阀门12,所述出液管在菌液循环泵9与菌液内部循环管路阀门12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喷雾除臭的微生物菌剂的活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级搅拌过滤罐(1),一级搅拌过滤罐(1)的侧壁开设有筛网孔,一级搅拌过滤罐(1)上设有搅拌电机(5),搅拌电机(5)的搅拌轴上均匀设有多组桨叶(6);一级搅拌过滤罐(1)外还套设有二级菌剂循环活化桶(2),二级菌剂循环活化桶(2)外还设有菌液循环泵(9),菌液循环泵(9)的进液管与二级菌剂循环活化桶(2)连通,菌液循环泵(9)的出液管连接在一级搅拌过滤罐(1)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喷雾除臭的微生物菌剂的活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级搅拌过滤罐(1),一级搅拌过滤罐(1)的侧壁开设有筛网孔,一级搅拌过滤罐(1)上设有搅拌电机(5),搅拌电机(5)的搅拌轴上均匀设有多组桨叶(6);一级搅拌过滤罐(1)外还套设有二级菌剂循环活化桶(2),二级菌剂循环活化桶(2)外还设有菌液循环泵(9),菌液循环泵(9)的进液管与二级菌剂循环活化桶(2)连通,菌液循环泵(9)的出液管连接在一级搅拌过滤罐(1)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喷雾除臭的微生物菌剂的活化装置,其特征在于,二级菌剂循环活化桶(2)外还设有外部加热保温层(3),外部加热保温层(3)包括套设在二级菌剂循环活化桶(2)外部的外壳体,外壳体与二级菌剂循环活化桶(2)之间设有清水,外部加热保温层(3)中还设有用于对清水升温的加热棒(10)。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用于喷雾除臭的微生物菌剂的活化装置,其特征在于,二级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宗波柯雪佳谢欢向宇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益锦祥生物环保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