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蒽油结晶控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043020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7 13: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蒽油结晶控制系统,属于蒽油结晶控制技术领域;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蒽油结晶控制硬件结构的改进;解决该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包括粗蒽结晶器和结晶控制装置,粗蒽结晶器的进料口设置有进料阀,进料阀通过进料总管与总料管相连;粗蒽结晶器的出料口设置有放料阀,放料阀通过出料分管与去母液槽相连;粗蒽结晶器的出油口并接回油阀的一端后接入油冷器,油冷器的出油口与油冷器出口阀的一端相连,油冷器出口阀的另一端并接回油阀的另一端后接入热油罐;热油罐的进油口还设置有补油阀;热油罐的出油口与热油循环泵相连,热油循环泵的出油口串接阻油阀后与粗蒽结晶器的进油口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应用于蒽油结晶生产场所。

An anthracene oil crystallization control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蒽油结晶控制系统
本技术一种蒽油结晶控制系统,属于蒽油结晶控制

技术介绍
目前粗蒽一次结晶器的生产过程主要是通过人工操作完成,生产粗蒽结晶的质量受人工技能培训效果和操作熟练程度影响很大,在具体生产过程中,操作人员需要对厂内多处生产设备进行调控,需要监测控制大量的传感器数据及控制阀门,监控设备多、工作人员少,导致工作量较大,且在人工操作过程中,受操作人员主观判断及手动控制影响,对结晶器和热油槽的温差控制不够精确,使得生产出的蒽油成品质量参差不齐,生产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蒽油结晶控制硬件结构的改进。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蒽油结晶控制系统,包括粗蒽结晶器和结晶控制装置,所述粗蒽结晶器的进料口设置有进料阀,进料阀通过进料总管与总料管相连;所述粗蒽结晶器的出料口设置有放料阀,所述放料阀通过出料分管与去母液槽相连;所述粗蒽结晶器的出油口并接回油阀的一端后接入油冷器,所述油冷器的出油口与油冷器出口阀的一端相连,所述油冷器出口阀的另一端并接回油阀的另一端后接入热油罐;所述热油罐的进油口还设置有补油阀;所述热油罐的出油口与热油循环泵相连,所述热油循环泵的出油口串接阻油阀后与粗蒽结晶器的进油口相连;所述热油罐的排油口与热油排出泵相连,所述热油排出泵的出油口处还设置有排油阀;所述结晶控制装置安装在操作间,所述进料阀、放料阀、回油阀、油冷器出口阀、补油阀、热油循环泵、阻油阀、热油排出泵、排油阀的控制端均通过现场通信总线与结晶控制装置相连;所述结晶控制装置的信号输入端还与多个温度传感器相连,所述温度传感器分别安装在粗蒽结晶器与热油罐内部。所述粗蒽结晶器的出料口还设置有去半粗蒽阀,所述去半粗蒽阀通过出料分管与去半粗蒽槽相连。所述结晶控制装置型号为K系列和利时控制系统;所述温度传感器的型号为PT100。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具备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通过在现有粗蒽结晶器、相应油罐、循环泵的进出口设置控制阀门和温度传感器,并将其控制端通过现场通信总线统一接入结晶控制装置,实现对厂区所有蒽油生产设备进行有效控制,生产出符合质量要求的蒽油产品,并能有效提高生产效率,整套控制系统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推广使用。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电路结构示意图;图中:1为粗蒽结晶器、2为结晶控制装置、3为进料阀、4为放料阀、5为回油阀、6为油冷器、7为油冷器出口阀、8为热油罐、9为补油阀、10为热油循环泵、11为阻油阀、12为热油排出泵、13为排油阀、14为温度传感器、15为去半粗蒽阀。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一种蒽油结晶控制系统,包括粗蒽结晶器1和结晶控制装置2,所述粗蒽结晶器1的进料口设置有进料阀3,进料阀3通过进料总管与总料管相连;所述粗蒽结晶器1的出料口设置有放料阀4,所述放料阀4通过出料分管与去母液槽相连;所述粗蒽结晶器1的出油口并接回油阀5的一端后接入油冷器6,所述油冷器6的出油口与油冷器出口阀7的一端相连,所述油冷器出口阀7的另一端并接回油阀5的另一端后接入热油罐8;所述热油罐8的进油口还设置有补油阀9;所述热油罐8的出油口与热油循环泵10相连,所述热油循环泵10的出油口串接阻油阀11后与粗蒽结晶器1的进油口相连;所述热油罐8的排油口与热油排出泵12相连,所述热油排出泵12的出油口处还设置有排油阀13;所述结晶控制装置2安装在操作间,所述进料阀3、放料阀4、回油阀5、油冷器出口阀7、补油阀9、热油循环泵10、阻油阀11、热油排出泵12、排油阀13的控制端均通过现场通信总线与结晶控制装置2相连;所述结晶控制装置2的信号输入端还与多个温度传感器14相连,所述温度传感器14分别安装在粗蒽结晶器1与热油罐8内部。所述粗蒽结晶器1的出料口还设置有去半粗蒽阀15,所述去半粗蒽阀15通过出料分管与去半粗蒽槽相连。所述结晶控制装置2型号为K系列和利时控制系统;所述温度传感器14的型号为PT100。本技术可以实现粗蒽一次结晶器全工作流程的自动化控制,通过在热油槽热油罐内部安装温度传感器,实现在不同的温度区间内,以热油槽和结晶器温差为目标值的工业合成控制,控制系统根据温度判断结晶器生产过程处在某一阶段,根据阶段标志来控制开启或关闭相应的阀门,减少人工操作干预,使得控制更加精确。本技术使用粗蒽结晶器生产过程分为降温、放母液、升温、放半粗蒽4个阶段。在降温阶段,热油灌8利用系统原有的导热油,在系统内循环,通过油冷器6对粗蒽结晶器1进行降温;在这个过程中补油阀9全关,排油阀13全关,热油排出泵12停止;回油阀5与油冷器出口阀7总开度为100,根据控制要求,降温加速时,回油阀5逐渐开小,油冷器出口阀7逐渐开大,该过程为自动控制;降温结束后,系统进入放母液阶段。在放母液阶段,结晶控制装置2控制放料阀4自动打开,母液去母液槽,母液放完后,系统进入升温阶段。在升温阶段,油冷器出口阀7全关,导热油不再经过油冷器6;此时,补油阀9逐步打开,热油排出泵12和排油阀13也逐步打开,通过液位控制,不断地往热油灌8内增补热油,以此不断地把热量带进系统给粗蒽结晶器1加热,该过程通过控制热油灌8与粗蒽结晶器1的温差实现自动控制;升温结束后系统进入放半粗蒽阶段。在放半粗蒽阶段,结晶控制装置2控制去半粗蒽阀15打开,半粗蒽去半粗蒽灌;全过程结束。通过上述工作控制过程,本技术生产粗蒽过程可以实现自动控制,解决了手动操作呈现的各方面问题,能够及时、准确地完成生产过程,节约人工成本,并且由于减少了人工控制,可以降低失误率和操作不及时等原因,有效提高结晶器的生产效率。关于本技术具体结构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采用的各部件模块相互之间的连接关系是确定的、可实现的,除实施例中特殊说明的以外,其特定的连接关系可以带来相应的技术效果,并基于不依赖相应软件程序执行的前提下,解决本技术提出的技术问题,本技术中出现的部件、模块、具体元器件的型号、连接方式除具体说明的以外,均属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在申请日前可以获取到的已公开专利、已公开的期刊论文、或公知常识等现有技术,无需赘述,使得本案提供的技术方案是清楚、完整、可实现的,并能根据该技术手段重现或获得相应的实体产品。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蒽油结晶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粗蒽结晶器(1)和结晶控制装置(2),所述粗蒽结晶器(1)的进料口设置有进料阀(3),进料阀(3)通过进料总管与总料管相连;/n所述粗蒽结晶器(1)的出料口设置有放料阀(4),所述放料阀(4)通过出料分管与去母液槽相连;/n所述粗蒽结晶器(1)的出油口并接回油阀(5)的一端后接入油冷器(6),所述油冷器(6)的出油口与油冷器出口阀(7)的一端相连,所述油冷器出口阀(7)的另一端并接回油阀(5)的另一端后接入热油罐(8);/n所述热油罐(8)的进油口还设置有补油阀(9);/n所述热油罐(8)的出油口与热油循环泵(10)相连,所述热油循环泵(10)的出油口串接阻油阀(11)后与粗蒽结晶器(1)的进油口相连;/n所述热油罐(8)的排油口与热油排出泵(12)相连,所述热油排出泵(12)的出油口处还设置有排油阀(13);/n所述结晶控制装置(2)安装在操作间,所述进料阀(3)、放料阀(4)、回油阀(5)、油冷器出口阀(7)、补油阀(9)、热油循环泵(10)、阻油阀(11)、热油排出泵(12)、排油阀(13)的控制端均通过现场通信总线与结晶控制装置(2)相连;/n所述结晶控制装置(2)的信号输入端还与多个温度传感器(14)相连,所述温度传感器(14)分别安装在粗蒽结晶器(1)与热油罐(8)内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蒽油结晶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粗蒽结晶器(1)和结晶控制装置(2),所述粗蒽结晶器(1)的进料口设置有进料阀(3),进料阀(3)通过进料总管与总料管相连;
所述粗蒽结晶器(1)的出料口设置有放料阀(4),所述放料阀(4)通过出料分管与去母液槽相连;
所述粗蒽结晶器(1)的出油口并接回油阀(5)的一端后接入油冷器(6),所述油冷器(6)的出油口与油冷器出口阀(7)的一端相连,所述油冷器出口阀(7)的另一端并接回油阀(5)的另一端后接入热油罐(8);
所述热油罐(8)的进油口还设置有补油阀(9);
所述热油罐(8)的出油口与热油循环泵(10)相连,所述热油循环泵(10)的出油口串接阻油阀(11)后与粗蒽结晶器(1)的进油口相连;
所述热油罐(8)的排油口与热油排出泵(12)相连,所述热油排出泵(12)的出油口处还设置有排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陈午房武军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豪仑科化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